黎峰不知他心事,总算把他的哀愁扫走,便不追究。
今夜无话,次日他起早。陆柳跟着起早,帮他收拾东西,给他做饭吃。
等送他出院子,陆柳提醒他:“娘说要多买一些酒回来。”
黎峰把银子都拿上了,今天还要把纸墨买回来,陆柳可以先裁纸,等有了雕版,就直接印图画。
陆柳还想他去一趟铁匠铺子:“我看你的叉子有点起卷了,不够锋利,你带去打磨打磨修一修?”
黎峰不去,起卷的叉子也够用。那不是主要武器,他用矛顺手了,一样当叉子使。
他趁早出门,一路下山,跟大强、王猛汇合,到了新村,再跟三苗碰面。
四家合伙炒酱,等陆柳教完以后,他们大多都是在自己家里炒制。各自从家里把酱料拿上就行。
姚夫郎叫他娘家哥哥帮忙,今天一道去送春笋。陆柳又挖了些野菜,一起捎带上。
这次没拿山货,东西太多,不方便拿。只有一小框刺猬菌和虫草花。这是黎峰受谢岩委托,帮忙打听的货。
余下的,他就拿了一小坛酸萝卜。
这东西开胃,陆杨病恹恹的,说是没胃口,吃不下东西。带一坛萝卜给他,看看能不能增增食欲。
一行人走在路上,总共六辆车,途经别的村口,碰见些人,都问他们是做什么去。
做生意的,不怕吆喝。
黎峰说了卖酱料、山货、春笋和野菜:“下回带着货,到你们村子里转转。今天赶着去县里,就不停了。”
大道上经过几天日晒,土地干巴,行在路上尘土飞扬。酱料万不可在路上开封。
山货都是谢岩指定要的,野菜不多,是陆柳给陆杨捎带的。余下只有春笋好卖。
从村口到官道上有段路程,道上的人不多,为几个散客停留不值当。应声宣传一句就算了。
到了县里,他们往小巷里走。
人多车多,会把巷子拥堵住。
他们车子不进铺面后院,在门口停着卸货。
卸一车货,车走一辆,约好在城门外汇合。
县城这几天有考试,各处人多,挤得很。
黎峰想跑一趟东城区,去鲁老爷子家问问,不跟他们一道回去,委托三苗和王猛帮他把酒捎带回寨子,旁的货物,他就自己拉。
酒就在隔壁铺子,照价拿了就行。
县里人多,车子不好过路,黎峰就想走去东城区。骡子车要暂时停在他们铺子里。
他跟陆杨碰面,各样货物过称交代,只有春笋和酱料是生意,余下都是人情。
陆杨也有东西给他。他给弟弟留了肉丸子和炸豆腐。
黎峰要出去跑一趟,他也做了提醒:“你问问鲁老爷子有没有旧雕版,差不多能印就行了,价格会低一些。他们家以前也去外头卖书的,雕版肯定有存货。”
只是手艺人,不好丢了手艺。卖书是需要大成本的买卖,也不一定卖得好。
他们有活干,就干活。没活干,才出去卖书挣挣外快。
黎峰应下了,跟他道谢。
有陆杨的人情面子在,鲁老爷子很好说话,黎峰上门说了来意,拿了十页的雕版回家。都是图画的。
在废纸上印出来给他过眼,有几幅图画还是黎峰没看过的。
旧雕版便宜不到哪里去,使用次数少,上面又是图画,一页要一百文钱。十页凑一两银子。
黎峰记得,酒坛子外头,都有“酒”的字样,这肯定不会是一张张的写,也是印的。
他想着,他们寨子里的货,能不能也印个招牌呢?
这事可以想想。
在书生考试期间,跟读书有关的东西,都在涨价。
只考一天,笔墨都涨价三成。没几天就会跌回去。
黎峰就在鲁老爷子这里买了纸墨,顺道买了一把裁纸刀。
跑完这头,他到陆杨的铺子里,多买一些花生带回去,再把骡子车赶出来,去把米面油盐拿一些补货,就能回寨子了。
这回过来,寒暄很少。
双方都忙着挣钱,赶着时辰。
回到寨子里,黎峰闲不住,这些东西都帮着理顺,晚上吃顿好的。
肉丸子和炸豆腐他单独拿到屋里,让陆柳放着慢慢吃。
这东西数量不多,陆杨留了几天,就惦记着给陆柳,家里四张嘴,分一分就没有了。
放在屋里,陆柳可以吃好些天。
陆柳没放,跟黎峰分着尝尝肉丸子和豆腐,就拿到灶屋里放好。
一家过日子,分不了那么清楚的。
他们灶屋都敞着,只有一个灶、一个炉子,没谁吃独食。
他还找了油纸出来,给黎峰装了五个肉丸子,放到他的小包里,明天一起带着。这个吃起来也方便。
油纸是包糖用的,每回买糖都要攒着纸,可以包别的食物,正好用上。
今晚夫夫俩都克制着没说太多话,也没吃鸡。
黎峰怕说多了,陆柳会哭。陆柳怕说多了,耽误黎峰休息。
等清晨,天蒙蒙亮的时辰,黎峰吃过早饭,就带着二黄出门,和王猛、大强一起上山。
他走了,陆柳的日子还要继续过。
有点浑噩,明明数着日子,问起今天初几,他却懵懵,答不出来。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
寨子里有很多人怀上了孩子,姚夫郎就是其中之一。
他带了红鸡蛋,过来给陆柳报喜。
陆柳摸摸肚子,为他高兴,沾喜气,把红鸡蛋吃了。
吃的时候眼泪直流,怎么他没怀上呢?
都是大峰不努力,等他回家,要好好说说他。
第79章 大炮仗
县试前后, 铺子里都在忙。
越临近考期,城里人就聚得越多。
考生有大几百,有家人陪同的大有人在。
再有凑热闹的摊贩, 人往一处走, 财往一处流,衙门口、县学外,被戏称为金窝窝、银窝窝。
陆林跟他爹爹和两个兄长,出去卖炒面粉和散装瓜子花生。
他嘴皮子练出来了,在外吆喝的词儿一串串的。家人跟着学, 加上周围很多摊贩都在叫卖,气氛感染之下, 不吆喝的人反而奇怪,互相都比着嗓子。
是人就要吃喝, 这几天,陆杨的花样馒头也卖得好。
寓意好,样式特别,个头大, 用料实在,三个一组,金榜题名, 只要八文钱。
小包子让价,四文钱三个。四文钱的包子,八文钱的馒头, 叫四平八稳。馒头包子加起来有六个, 叫六六大顺。
铺子所在的地方,离县学较近,张铁空出手, 就要回来背馒头出去卖。小包子则装在竹篮里拎着。
他出去跑一回,陆杨就要提醒他一回怎么吆喝,怎么喊话。张铁实在太木头,得追着叮嘱。
销量大,家里的面团就不够用。
陆林就把两个哥哥都拉到铺子里歇脚,喘口气,喝杯茶,一人揉几个面团再走。
陆松、陆柏再加一个张铁,三个轮换着来,差不多时辰就回一趟铺子,歇脚、揉面再补货。
陆林和苗青也会回来,间隙里帮着做些花样馒头。
花样馒头好卖,耗时也久,不如圆圆的大馒头,揉搓两下就成型。
馒头单卖,也就两文钱一个。
他们家这样凑数,生意可以做到八文钱、十二文钱,价格匀下来,比常价略高一点。走量又大,铜板直往兜里塞,让他们都产生了错觉,钱真好赚!
陆林他们炒的面粉不多,只有一百多斤,远远没到陆杨说的两百斤的数量。
卖个几天,就不够数。陆二保、王丰年,还有陆大河他们,都在村里炒。别的亲戚看见,都来问话。
陆杨说想炒就炒,盈亏自负,劝退了一帮人。
肯留下的,货都由他们早上拖到县里。
这点炒面粉,陆杨吃得下。这阵子卖不完的,就留铺子里慢慢卖。
他这儿红火,但他本人不太忙。
谢岩前阵子常回家,追着陆杨哄,把人哄好了些。他知道陆杨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各处生意红火正好,把他哄着在前面看店。外头的事和后厨的事就不劳心了。
人多,但各商铺的人没聚起来,客栈、酒楼、茶楼的人多。他们铺子也冷清,忙忙碌碌的都在外头奔波。
店铺不能关,开着就要人守着。陆杨给自己找事情干,在前面搭手做馒头。忙不过两天,黎峰带人过来送了酱料和春笋。这下子,他没法做馒头了,只能等着散客上门。不然拿一次货、收一次钱,就要洗洗手。他不嫌麻烦,看看洗到水里的面粉,也会心疼。
人老实下来,他不想心焦,免得身子出问题,在正忙的时候添乱,就拿书看,还坐门口看。
这几天,《科举答题手册》的销量持续增高,第一天卖出七十本,第二天卖出八十本,第三天有一百三十本,到第四天开始回落,所有的托儿都收工了,书生圈子里自然会有信息流传,不愁卖不动。
卖不动,那就是没有买家了。
回落是匀速的,到二月十六这天,总销量在四百七十二本。
按照他们预期的,等考试结束,还有一部分考生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