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_分节阅读_第161节
小说作者:羽春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21 MB   上传时间:2025-02-08 11:09:56

  “你说说呀,让我也笑笑。”

  黎峰才不说。

  说了他家小夫郎就哭了,哪里还笑得出来?

  他说:“你听我一句劝,遇到难事就喊娘。”

  陆柳记住了。

  次日清晨,他家里全是他喊娘的声音。

  陈桂枝得出空闲,把黎峰叫来狠狠骂了一顿。

  陆柳愁眉苦脸一整天,这时才见了笑脸。

  他还笑得出来。

  陈桂枝把他也叫来训一顿。

  然后躲墙角的顺哥儿也笑了。

  陈桂枝把顺哥儿也叫来训一顿。

  骂完三个孩子,她心情舒坦了。

第77章 炸春卷

  县试二月十七开考, 《科举答题手册》在二月初十正式售卖。

  第一次的尝试,有乌平之追加银钱,书籍本身的成本还是压到了最低。

  纸和墨都是鲁老爷子挑选过的, 最低价钱内不晕墨透字的纸墨。因为工期太赶, 作坊的人太少,装订都是拿浆糊刷的。成品相对粗糙。

  到定价之前,让乌平之帮忙拿了个主意,暂定五钱银子一本。

  书贵,便宜的手抄本也能卖出价。这些书用纸用墨都更好, 保存时间久,装订好, 翻烂了也不会掉页。买回去看完了,还能跟人互相换书看, 或者卖出去,再买别的书。

  《科举答题手册》显然不具备二次流通的特质,谢岩还署名了,卖价太高, 挣了银子,臭了名声,得不偿失。

  五钱银子的价格, 乌平之也觉得稍微有点高。

  因为书还没写完,后续还要再出几册,把常见的题目形式都讲一遍。几册加起来, 价格能到三两左右。

  但再便宜一些的书, 就是杂话本子、低俗画册。科举用书是要比其他书贵一些的。

  他说第二册可以做一个合订本,把第一本的名声救一救。理由都想好了,就说没想到这么多人捧场, 当时也是为着能帮些同窗。

  大家愿意给面子,他不能让人吃亏。这回用更好的纸墨,放进更多的内容,只卖六钱银子。

  书的成本高,也怕卖不出去,书斋不会大量印刷,很多书摆出来卖,有个爆款才挣大钱,平常都是细水长流的挣钱。

  他们这次取巧,也有赌的成分。

  乌平之帮人帮到底,叫了家中伙计出去叫卖。

  他们家是商户出身,办这些事轻车熟路。县里的大小私塾、县学、衙门附近,包括一些客栈、民居附近,都有人去卖书。

  卖书的时候,不能说是卖书。

  要假装是书生,凑一处叽叽喳喳议论《科举答题手册》。

  要有神秘感,要大声说悄悄话,要让书生们知道别的考生人手一本,他再不买就落后了。

  距离考试没几天了,留给他们考虑的时间不多了。

  只要有人闻风过去看,这事就成了一半。

  再说卖书。假装书生的人,不能全都买到了书,要问,要找,要过去买。一个人当两回托儿。

  摊位近,成功率再加一成。

  跟过去看情况的书生,见别的同窗买了,心里就会考虑、着急。到这里,事情就成了。

  摊贩手里的书籍只要所剩不多,他们就会哄抢。

  书好不好另说,别人有的他也要有。

  卖书的事就这样顺利展开了。

  陆杨很遗憾,不能亲自去外头叫卖,也不能跑出去做生意,只能百无聊赖的守在铺子里看店。

  陆林要出去卖炒面粉了,把散装好的瓜子、花生拿了两篮子。

  苗青带着两儿子也来了,一家四口出去卖吃的。

  县试只考一天,但在考试之前,县里各处都会热闹起来,他们不止只挣一天的银子。

  陆杨人在铺子里,心里火热,空闲时间,做了花样馒头。

  一种方方馒头,更加扁平,看起来大,但不如普通馒头厚实,样子像一本书,比书更扁、更宽,上面还印出竖条格子,像是答卷纸。

  再做一种长条馒头。竖直一根,形如毛笔。

  稍作思考,他又揉面,做了顶状元帽。

  中间团团的,两边加长翅。这个简单。

  这三样馒头算一组,叫金榜题名。

  他跟娘说了怎么做,让张铁多揉面,他们这几天,就做些花样馒头卖。

  花样馒头有模具才好,省工省时,大小可控,分量好拿捏。

  这几天先将就着,回头再请鲁老爷子给他刨几个模具出来。

  陆林出去了,铺子里只少了一个人,也跟空了一样,前后总觉着缺人干活。

  赵佩兰做馒头都到前面来了,在桌上放案板,一笼笼的做,还跟陆杨说话。

  “不知书卖得怎么样?”她问。

  陆杨有信心能卖好:“读书人对科举的热情很高,临门一脚,都要进考场了,不说全部,应该有一半人会买。”

  另一半是心志坚定或者囊中羞涩的人。

  坚定的人不动摇,没钱的人买不了。

  二月里,谢岩回家很勤,几乎每天中午都会回来。

  陆杨观察过,问他课业问题,谢岩说繁重,第二天就不会回来。

  他昨天问过,谢岩说还好。

  今天谢岩要回来,陆杨看时辰差不多,去后边把张铁换到前面看店,准备做饭。

  开春了,能吃的菜多了。

  今早大强给丁老板的酒坊送柴火,顺道给他捎带了两筐野菜,说是他弟弟挖的。他们这里叫地菜。

  春季做春卷吃,陆杨割了点肉,剁成馅儿。

  他偏爱有颗粒感的肉馅,不喜欢剁太碎的,自己调馅,就照着他的喜好来。

  这几个月生活在一起,他发现谢家母子都不挑食,他做什么,他们都吃得香,只是各有更加偏爱的食物。

  谢岩喜欢脆一点、有嚼劲的食物,比如米锅巴。

  赵佩兰则爱香软一点的食物,比如各类糕点。

  馅料剁好,陆杨再调面糊做皮子。

  面糊要放一会儿,这个空闲,他刚好去做饭。

  今天中午多洗些地菜出来,焯水过后,分两半,一半调馅做春卷吃,一半加到肉馅里,再和面粉一起揉成肉丸子。他打个清汤丸子汤喝。

  下饭菜就是豆腐了。谢岩莫名对陈家有怨念,可他实在喜欢吃豆腐菜,家里豆腐少不了。

  谢岩两头跑,学业有压力,还要抽空干别的,人也瘦了一圈。下饭菜要下饭,陆杨把豆腐烧着吃,做了一道酱烧豆腐。

  一汤一菜,再取鸡蛋。

  鸡蛋炒山菌也好吃,这个菜鲜,他炒了一盆。

  看时辰差不多,他把米饭蒸上。再空出手,在炉子上烧热小锅,开始做春卷皮。

  面糊下锅,就用勺底团团滚一圈,烫定型,边缘起卷了,陆杨徒手就沿着卷起的饼皮,整个掀起拿到盘子里放好。

  他们中午要多做一些春卷。乌平之给他们帮了大忙,现在跟谢岩在一起读书,平常都是他照顾谢岩,家里做个春卷,也给他带一碗尝尝。

  烫皮子不能急,火大容易糊,太快出锅又没烫定型,须得稳当点。

  等饭蒸熟,他这儿还有三五勺的面糊。

  陆杨先把米饭盛出来,单独给谢岩留出一块米锅巴,余下的拿米汤煮锅巴粥吃。

  这头忙过,他继续把余下面糊用完。四十多张春卷皮做好,他再去调馅儿。

  肉跟地菜混到一起,还没加调料,他端着碗到灶台边,顺着大大小小的罐子取料,弄完拿筷子搅匀。

  现在不包春卷,等饭后再包。

  放好馅料,陆杨擦擦手,一回头,看见谢岩靠门边望着他。

  他笑了:“正好,过来吃饭,我给你留了米锅巴!”

  二月的日子很有盼头,陆杨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可能是身边人对他的关爱,又可能是谢岩常常回家哄他,也或者是食补汤羹吃多了,又或是丸药发挥了作用,还可能是开始卖书,家里银钱得以周转,他不再紧绷着心弦,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些。

  距离月初的蔫蔫憔悴样没几天,他脸色还是苍白没血色,但脸上有笑意,眉眼间又恢复了劲劲的张扬样,让谢岩放心不少。

  谢岩饭量见长,他说过要锻炼的,现在每天早起,都会蹲马步背书。

  中午回家,都是跑步走来回。据说饭前饭后还会在私塾里走几圈,让腿脚活动开。

  饭量长了,人反而瘦了。

  陆杨给他编的红绳只松半指,戴一阵子,能挤进一根手指,脸也瘦了,脸部轮廓都硬挺了些。有点像成亲时的样子了,看起来很英武有威严。

  不开口说话就好了,开口软软的。

  “杨哥儿,你今天怎么没突然回头捉我?”

  他常悄悄在灶屋门口偷瞄陆杨,陆杨爱以捉他为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5页  当前第1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1/4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