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94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在大家都很讲规矩的时候忽然冒出来个不讲规矩的真的很显眼,他不想成为那个现眼包。

  来之前应该让梅先生多说几句面圣的注意事项,现在弄得老感觉旁边这些人都在笑话他。

  新科进士殿试之前都得统一培训,官家这召见也不提前给他打个招呼。

  不妥不妥实在不妥,建议以後改正。

  官家召见的时候已经那麽没法说,皇子召见会是什麽情况他都不敢想。

  小小苏长叹一声,感觉前路是如此的艰难。

  赵曙住的地方离官家不远,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还要早晚两次给官家请安,离的太远不方便。

  这会儿房间里不只有他自己,还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

  大的那个看着十岁上下,小的约莫三四岁,正是他的长子赵仲针和次子赵仲乱。

  两个孩子都满眼好奇的看着外面等着见传说中的苏小郎,祖母说那位苏小郎可以过目不忘,那他读书的时候肯定特别轻松,厚厚的一本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那麽厉害的本事他们也想有。

  赵曙无奈,“你们两个消停点儿,待会儿别把人吓着。”

  赵仲乱年纪小,才不管他爹说什麽,要不是被哥哥拽着逃不脱,他现在已经屁颠屁颠跑去院子里玩了。

  “爹爹放心,孩儿很有分寸。”赵仲针按着活蹦乱跳的弟弟,一本正经的给他爹解释道,“孩儿前些天去八王爷府上玩耍,叔祖父说苏小郎曾经和他们一起进过开封府,他肯定不会被吓着。”

  八王爷是真宗皇帝的同辈兄弟,辈分一层一层数下来,赵仲针兄弟几个得管八王爷叫曾祖父。

  他口中的叔祖父不是别人,正是和庞昱针锋相对的八王爷之子赵清。

  年纪没差几岁,却一个是爷爷一个是孙子。

  没办法,只能怪他们爹辈分低。

  赵曙只知道苏家在开封府隔壁,并不知道苏景殊和赵清一起进过开封府,趁人还没来饶有兴致的和儿子打听,“他们为什麽会一起进开封府?打架斗殴?”

  如果去开封府的只是苏小郎他不好说,但是赵清去开封府绝对是被抓进去的,除此之外没有第二种可能。

  赵仲针重重点头,“叔祖父说那苏小郎和庞昱是一夥儿的,连打架都不会打,两边打起来之後就知道往边儿上躲,这样的小弟只有庞昱看得上。”

  “可爹打听到的消息不太一样,爹打听到的苏小郎分明是太学的学生。”赵曙笑道,“赵清和庞昱都在国子学,他们打架为什麽会有苏小郎加入?”

  苏家年前才搬到京城,苏洵和二子苏轼苏辙才名远扬,但也只是名气大,父子三人并没有刻意结交权贵,和八王爷庞太师都没有交集。

  苏小郎考的是太学,人家怎麽会牵扯到国子学两大魔王的恩怨之中?

  赵曙好歹在京城生活了二十多年,皇亲国戚家的情况还是知道的,八王爷和庞太师在朝堂上有多正经,私底下提到儿子的时候就有多头疼。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苏小郎不像能和那几个小子玩到一起的人。

  赵仲针歪着脑袋想了想,感觉他爹说的有道理,可是叔祖父当时说的那麽肯定也不像假的,要不待会儿苏小郎来了问问?

  因为打架被抓去开封府不是什麽值得宣扬的事情,这种事情直接问会不会有些失礼?

  父子俩嘀嘀咕咕,小豆丁赵仲乱还在状况之外,“打架打架!我是大将军!威震四方的大将军!”

  赵曙挑了挑眉,“二哥儿会用词了?谁教的?”

  赵仲针:……

  赵仲针颇有些难以言喻,“叔祖父教的,他带二哥儿一起去堵庞昱,仗着庞昱不敢对二哥儿动手直接把庞昱给气哭了。”

  他找过去的时候庞昱气的哇哇大哭,他们家二哥儿拿着一柄木剑威风凛凛见谁戳谁,疯的动用了五六个人才把他按住。

  臭小子才这麽大点儿就那麽能折腾,长大之後肯定也是个混世魔王。

  建议别让这小子再和八王爷家的叔祖父混在一起,不然将来肯定管不住。

  赵曙:……

  不愧是他的儿子,很有志气。

  苏景殊还没进屋就听到里面有小孩子在喊“收复燕云”“我是大将军”“封狼居胥饮马瀚海”,一时间不知道要不要进去。

  他们官家闻契丹色变,里面喊话的是哪位?这心气儿很不官家啊!

  他喜欢。

  引路的宫人先进去通报,没一会儿里面的声音就停了下来,苏景殊小心翼翼的瞅了一眼,只见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儿被另一个小孩儿捂着嘴巴扑腾,“封狼居胥”的豪言壮语全部变成了“呜呜呜呜”。

  很好,硬核静音,这行径也很不官家。

  小小苏规规矩矩的朝主位坐着的赵曙行礼,然後还有旁边那俩小孩儿。

  幸好这年头行礼只是行揖礼不用磕头,不然他非得变成个磕头虫不可。

  本朝宗室待遇极好,拿眼前这两位来说,大点儿的那位刚出生就被授为率府副率,随着年龄增长官职也跟着涨,现在有没有十岁不确定,但是人家已经是右千牛卫将军了。

  小一点的也是出生就被授为率府副率,如今不过三四岁已是和州防御使。

  出生就站在了别人的终点上,在大宋姓赵真的能过的很舒坦。

  苏景殊心里感叹了几句,却也没觉得他现在有哪儿不好。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别人家什麽情况外人不知道,他只知道他们家现在过的很好就够了。

  皇家怎麽了?皇家也没有他爹他哥在後世的名声大!

  他爹牛逼,他骄傲。他哥牛逼,他也骄傲。

  叉腰.jpg

  赵曙笑着招呼了一声,他喊这少年郎过来也没什麽事儿,只是听到官家召见苏家小郎後心血来潮凑着也见上一面。

  其实他最想见的不是苏家小郎,而是苏家二郎。

  苏家二郎苏子瞻的文章他都看过,虽然京城如今流传更广的是他们父亲苏洵的文章,但是他更喜欢苏子瞻文章里那种汪洋恣肆无拘无束。

  宗室子弟拘束甚多,他因着幼年被接进宫中教养,平日里干什麽都有人盯着,此生虚度二十余载也不知自由是何种滋味,见到那些文章後更是感触颇深。

  不知道什麽样的人才能写出那样的文章,可惜他的身份不好主动结识文人,想见也一直无缘见到。

  见不到苏子瞻,见见他弟弟苏子、苏小郎叫什麽来着?

  赵曙顿了一下,他倒是知道苏家小郎大名叫景殊,字是什麽还真不清楚。

  算了,换个称呼便是,“京中盛传苏家一门皆才子,今日得见小郎,果然名不虚传。”

  苏景殊面对这些一夸夸全家的话已经能应付的非常熟练,但是听着听着就察觉出不对劲儿了。

  正常一夸夸全家的都和官家差不多,主要关注点都在他爹身上,他爹的名气比两个哥哥加起来都大,关注点不在他爹身上而换成他二哥的还真不多见。

  天啦撸,二哥这是要崛起反超老爹了吗?

  小小苏心中兴奋,小夥子有眼光,没错没错没错,他二哥就是那麽优秀。

  可惜现在他哥人不在京城,不然他好歹得给这俩人引荐引荐。

  如果能引荐的话。

  皇帝养子这个身份不一般,这位想见他二哥的话应该很容易才对,到现在人走了也没见着应该有别的原因吧?

  不懂,不过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眼光真的很好。

  苏景殊本来还有点紧张,官家找他他大概知道是为了什麽,这位找他他着实有些摸不着头脑。

  既然是为了他二哥来的那就没问题了,两个粉丝凑在一起能说的话多了去了,就算身份相差巨大也绝对不会冷场。

  赵仲针:……

  不是,你们怎麽回事儿?

  爹爹,刚不是说好让他来问?怎麽您自个儿说起来就没完了?

  然而沉浸在粉丝会面中的两个人并没有注意到来自旁边的幽怨目光,从苏子瞻的诗词有多精彩说到苏子瞻的文章有多惊艳,要不是兄弟间私下里的相处不好往外说,小小苏甚至想把大苏日常生活中的糗事都说出来。

  当然这只是想想,什麽能说什麽不能说他还是很清楚的。

  赵仲针鼓着脸坐在旁边听着,警告弟弟不要捣乱,等小豆丁眨巴着眼睛应下来然後松开手端起茶杯上前,“爹爹,您口渴吗?”

  赵仲乱也乐颠颠的走过来,“苏小郎,你口渴吗?”

  赵曙:……

  苏景殊:……

  赵曙接过儿子递过来的茶水,假装刚才什麽都没有发生,很是正经的说道,“大哥儿先前听说苏小郎和国子学的学生一起进过开封府……”

  “爹爹!”赵仲针有些脸红,他还没决定要不要问呢,爹爹怎麽直接问出来了?

  万一苏小郎真的因为打架斗殴进的开封府,这让他多不好意思?

  苏景殊倒不觉得不好意思,当初那事儿本来就和他没有关系,他有什麽好不好意思的,该不好意思的事庞昱和赵清才对,“当日的确进过开封府,只不过是因为路过不慎被卷入其中,此事开封府的衙役和庞小公子都能作证。”

  他这麽一心向学的好学生怎麽可能打架斗殴,就算打也是偷摸着套麻袋打,绝对不会让人看见动手的是他。

  赵仲乱眼睛亮晶晶的端了杯茶过去,自以为很小声的问道,“小郎小郎,你家里还有炸药吗?”

  就是那个能把坏人炸上天的炸药,可厉害可厉害可厉害的炸药,还有吗?

  如果还有的话,可不可以分给他一点点?他可以拿家里的宝贝来换,他还有好多金锞银锞,都可以拿来换炸药,苏小郎可不可以分给他一点点?

  只要一点点就好,他不会跑去打契丹人的。

  苏景殊:……

  庞昱到家里找他的时候提到的那个才三岁的二哥儿就是眼前这位没跑了。

  上来就要炸药,小小年纪就想打契丹人,很好,武德充沛。

  想想刚才听到的“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苏景殊竟然有种这位小防御使将来去当大将军肯定比官家敢打的感觉。

  可惜宗室王爷肯定不能带兵,最多最多像八王爷那样在朝中掌权,兵权是万万碰不得的。

  他以前以为大宋和辽国打仗败多胜少是朝中主和派占上风不让打的缘故,最近了解的多了才发现还有制度的问题。

  只要制度不改,就算主战派占上风大宋的武力值也上不去。

  大宋的兵制和唐朝不一样,唐朝的府兵制在盛唐之後便崩溃了,他们如今实行的是募兵制。

  当兵有要求,从太祖的“兵样”开始,至今已有完整的等长杖制度。

  所谓等长杖,便是以不同长度的木杖为度量标准,按身高分等第。

  按理说这样招募而来的兵应该很优秀,但是实际招募士兵时却并不会真的按照等长杖制度来。

  朝廷招兵的时候不会真的看身高,等长杖制度只是摆设,符合要求的新兵根本找不出几个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4/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