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83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据说一夥盗贼试图攻进城里烧杀抢掠,年轻的祖父挺身而出带领百姓守城,等到朝廷的援兵抵达然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小老头儿提起这事儿能说一下午,估计他爹那小小年纪就出去游学的胆子就是这麽继承到的。

  盗贼攻城已经是几十年前的旧事,眉州是座偏僻小城,他出生到现在都没见过洪水瘟疫,你们开封府的百姓过的那麽丰富多彩的吗?

  周青松收拾好房间,把抹布和剩下的酒醋都放到门口,待在寝舍无所事事只会更加胡思乱想,于是开始讲去年的大水有多可怕。

  开封府这边夏天本就多雨,汴京地势也低,所以每年雨季都或多或少淹点地方。

  四通发达的地下水渠是闹着玩的吗?不是,那是劳苦功高的大功臣。

  要不是每年都需要水渠来排水,早在有贼人把那儿当无忧洞的时候官府就把那地方给填了。

  去年夏天京城的雨下的格外大,从四月开始就下个不停,官家命百官出城督查河工,京师周围的百姓能动的全都出去帮忙,据说前前後後动用了好几十万号人。

  可惜人力斗不过老天,大雨连下半个月之後蔡河决堤直接将蔡河水门给淹了,再然後就是保康门、朱雀门,外城内城全部汪洋一片,大水一直冲到宫墙之下才渐渐止住,连太庙都给冲的七零八落。

  他们太学和国子学的监舍看上去很新对吧,都是大水退了之後重新盖的。

  内城的情况还好,外城的民宅冲坏的得有上万间,百姓要麽淌水乘舟到处躲避,要麽挤在屋顶城墙上痛哭,明明脚底下就是他们的房宅,偏偏就是有家回不得。

  官家虽然不出宫门,但是整座京城都被淹了他不出门也能得到消息。

  一国之都总不能就这麽被洪水给淹了,上头下令让开封府立刻解决水患,开封府只能照办,然後从国库里拿出几十万贯铜钱招募人手,挖沟引渠排水筑坝,整座城都忙活的沸反盈天。

  官府为什麽不清楚无忧洞的具体路线?就是因为每次发大水都紧急召集百姓挖沟引渠。

  大水都冲到家门口了哪儿有功夫管什麽图纸,赶紧把水排出去才最要紧。

  那场水灾一直持续到七月,直到雨季过去洪水才退去,当时街上全然不见现在的繁华,全是嚎啕痛哭的百姓。

  “听说还有奸商发水难财,一个馒头一桶水都能卖出十倍的价钱,但是不买就会饿死,受灾的百姓只能咬牙忍耐。”周青松唾弃了一番趁机擡价的奸商,然後挺起腰杆继续说,“後来城里情况稳定下来,开封府立刻派出衙役十里八乡的抓那些奸商,咱们包青天眼里坚决容不得沙子,那些人赚到的黑心钱全都得吐出来。”

  发大水的时候乘船沿街叫卖的确比平常费劲,但是翻个两倍三倍也就算了,一下子翻十倍二十倍算什麽意思?

  一瓢水不是一瓢琼浆玉液,上来就要几贯钱亏他们要的出口。

  “过分,这种人就该罚。”苏景殊跟着唾弃奸商,骂了好一会儿才问道,“怎麽都是听说?你当时不在京城吗?”

  周青松眨眨眼,“我家在中牟,离京城还有一段距离,我是年後考到太学才来的京城,不是一直住在京城。”

  他是个穷学生,考上太学能领补贴生活,没有补贴他可没法在京城活下去。

  而且中牟县也在开封府的范围之内,离京城不算太远,当初不少奸商从他们那儿压低价钱采买蔬果然後运到京城高价卖出,中牟的农户也被坑的很惨。

  那些奸商被开封府抓走之後他家附近家家户户拍手称快,开封府统计奸商们赚了多少黑心钱,统计出来後大部分留下当做赈灾银,还有少部分送去中牟补贴受灾还被坑的农户,要不是当时天气太热不好出远门,那些大爷大娘甚至能背上菜篮到开封府感谢包大人。

  他的消息都是一手消息,绝对没有任何添油加醋,不信的话可以去开封府打听,绝对都和他说的一模一样。

  苏景殊不太相信,但是现在没法出门打听真正的一手消息,不信也得信。

  没准儿去开封府打听,开封府的衙役说的比这家夥还要夸张。

  “所以说不用担心,太医院的太医应对这种场面真的很熟练。”周青松语气轻快的说道,说完之後心情都好了不少。

  去年大水淹城淹了两个多月,外城半个城都被水冲的不成样子,可日子还是得过,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那些房子就修的七七八八,街上也渐渐恢复成热闹繁华的样子。

  景哥儿一家进城的时候能看出来京城刚遭过水灾吗?看不出来。

  所以没关系,他们可是住在京城的读书人,朝廷会派人来给他们治病的。

  有这麽个傻憨憨当室友,苏景殊也害怕不起来,于是俩人开始猜测这次的疫病是什麽病。

  小小苏隐约记得古代管能传染的急性病都叫瘟疫,伤寒啦疟疾啦鼠疫啦天花啦都是,一旦有瘟疫爆发肯定会死很多人。

  春有春瘟,夏有时疫,秋有秋疫,冬有冬瘟。

  一年四季都没个消停的时候。

  周青松托着脸猜测,“不知道这次疫病能严重到什麽程度,会把我们送到城外隔离吗?”

  要是送的话得趁早送,他们现在还没发病,一个两个收拾行囊就能出城,等过几天他们发病了再让他们出城就没现在这麽方便了。

  苏景殊听他絮絮叨叨,终于相信京城的百姓对瘟疫已经见怪不怪了。

  疫病传开之前便有隔离消毒的意识,爆发之後分病情轻重来安置病人防止继续感染,不幸染病身亡的人也单独埋葬安置,能做到这个地步真的已经很厉害。

  让他这个在千年後生活过的人来面对这种情况,他能说的顶多也就是隔离消毒,还会因为不专业被大夫们当找事儿而赶出去。

  俩人在寝舍里说话,不多时便看到外面有人走动,定睛一看穿的还是太学的校服。

  苏景殊走到窗前看了一会儿,发现外面人越来越多不由问道,“这是怎麽回事?不是说不让我们乱跑吗?”

  “是让我们尽量不要乱跑。”周青松点点头,对这种场面见怪不怪,“先生们也说了是尽量,没有锁上门不让我们外出,城中可能爆发疫病,大家心中惶恐想要回家也正常,想回家也没人拦着。”

  苏景殊:???

  闹呢?

  亏他刚才还以为大宋的传染病防治已经先进到值得後人交口称赞的地步,结果就这?

  尽量让可能感染的病患不让乱跑,怎麽不尽量让病逝的人不要死?

  光动嘴皮子没有用,这是传染病,得强制隔离啊亲。

  苏景殊想不明白,传染病隔离能这麽随便?

  “可是他们如果已经染上病,这时候出去不是会把病传给其他人吗?”

  周青松不以为意,“连他们都能染病,只能说明外面已经的病气已经传开,在学堂得病和在家得病没有区别,不如回家。”

  要不是他家离的远,他也选择回家养病。

  苏景殊皱紧眉头,内心有一万句脏话想讲。

  “景哥儿对防治疫病有研究?”周青松好奇的问道,“他们都说读书人是半个大夫,我就不爱看医书,对疫病更是没有半点研究,那东西看着忒费眼,不好玩不好玩。”

  他家在中牟县算是殷实人家,中牟县离开封府近,虽然不如京城富庶,但也都不缺吃喝,家里有点余粮都能让孩子去学堂念书。

  有天分的像他这样考到太学来,没有天分的能把字认全了就改行,要麽去学医要麽去当账房,实在不行还能回家种地,反正有手有脚肯定不会饿死。

  比起当账房,明显学医更实用,家里平时算账用不到账房先生,但是有个懂医术的在头疼脑热的话就不用跑去请大夫了。

  直到他小时候啓蒙用的什麽书吗?医书!

  虽然现在已经忘的七七八八,但是想起来那些药名他就头疼。

  医书太难了,还是四书五经简单。

  不过读书人读几本医书大多都能明白点,看开封府的公孙先生就知道,有些读书人虽然没有医者名号,但是医术丝毫不比医者差。

  苏景殊头疼的捶捶脑袋,只觉得前路茫茫。

  疫病的治疗归太医院管,开封府也得时刻关注情况。

  太学不能强制让学生留在寝舍,开封府却可以,在书院待着什麽也干不了,要不他也回家?

  正想着,外面便有人过来喊,说是家里来人接他回去。

  这下不用纠结了,带上他的傻憨憨舍友一起走吧。

  “啊?我跟你回家?”周青松被催着收拾行囊,感觉这种时候去别人家不太好,“虽然我年轻身体好可能没染病,但是疫病这种事情谁都说不准,万一真染上了再传染给你家人怎麽办?”

  “那就住在我院里别出门,家里什麽都有,带几件衣裳就行,回家之後没准儿还需要你帮忙。”苏景殊正努力想防疫措施,说来也巧,他穿越之前刚经历过一场波及全世界的疫情,怎麽治病他不清楚,怎麽预防他还真能说上来几条。

  回家之前得去和先生们说一声,顺便让先生们注意防备。

  孙直讲看他掰着手指头一条一条说的井井有条,想起来之前打听到的唐门以毒药暗器名传江湖,猜测这些应该也是得到炸药的时候顺便听到的。

  唐门有毒药,唐门弟子肯定擅长防毒,毒气和病气应该差不多,这些法子大概率可行。

  “先生,我现在能想起来的只有这些,您去找大夫问问可不可行,大夫说可行再照着那些法子来用。”苏景殊看孙直讲已经贴心的给他准备好理由大松一口气,又叮嘱了几句才带上周青松一起回家。

  对不住了唐门的兄弟姐妹们,这次还得拿你们当借口。

  能者多劳,咱唐门弟子多才多艺,炸药毒药都正好专业对口,事发突然就多担待些吧。

  不知道开封府现在有没有得到消息,虽说疫病之事容易引发百姓慌乱,但是纸包不住火,这种事情还是早点让大家知道比较好。

  早知道早防范,免得扩散到全城没法收场。

  街上依旧人来人往,看上去并没有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城外有疫病的消息并没有扩散开。

  周青松掀开车帘看着外面,“景哥儿,你家里消息还挺灵通的嘛。”

  苏景殊叹了口气,“是孙先生派人去我家报个信儿,不只我家,其他家住在城里的学生都是先生们派人去家里通知的。”

  大概对先生们来说校舍留太多学生不好管,所以趁事态没有那麽严重赶紧让他们各回各家。

  周青松挠挠头,“原来如此。”

  马车一路往内城而去,不多时便到了地方。

  第一次过来的周青松震惊的看着面前的宅子,站在门口时很震惊,进去之後更震惊,“景哥儿,深藏不露啊!”

  这麽大的宅子,院落雅致布局流畅,最最重要的是在内城,这得上万贯才能买下来吧。

  他以为他们这小同窗住在开封府附近是住公租房,没想到啊没想到,他家有这麽大的宅子的话他也不愿意住校。

  羡慕,羡慕令人面目可憎。

  苏家衆人得知城外有疫病後都吓得不轻,苏景殊一回来立刻准备好让他洗澡换衣服,从太学带回来的东西一件不留全烧掉,和他一起过来的周青松也是一样的待遇。

  烧掉烧掉,全都烧掉。

  周青松没想到进门会是这种待遇,好在他们景哥儿的兄长和他身形相仿,不至于让他□□没法见人。

  苏景殊还担心他会尴尬,结果没一会儿这个傻憨憨就和他二哥那个自来熟说一块儿去了,压根不需要他担心。

  既然家里没有别的事情,他就放心去开封府找公孙先生了。

  不过在过去之前他得把刚和孙先生说的那些防疫措施写下来,别处需要防备,家里也不能掉以轻心。

  苏轼看着他弟笔走龙蛇写了一条又一条,搓搓下巴问道,“这口罩是何物?”

  苏辙想了想,回道,“疫毒疠气从口鼻传入,顾名思义,口罩应该是罩住口鼻以防病气入体。”

  “三哥说的对,家里有纱布的话可以用纱布来缝,能把口鼻罩住就行。”苏景殊在旁边画出口罩的样子,画完之後不忘解释,“那人做炸药的时候就带着这玩意儿,说是不光能防尘还能防毒。”

  防毒肯定是不能防的,但是能防一点儿是一点儿。

  苏景殊让俩哥哥赶紧把上面写的东西记住,然後叠好收起来去隔壁找公孙策。

  开封府中一切如常,看上去还不知道城外有疫病发生,路过的衙役看到风风火火的苏小郎还好奇他怎麽没去上学。

  包拯去上朝了不在府衙,展昭出去巡街还没回来,书房里只有公孙策一个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