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495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他喜欢提拔说话好听的大臣就是因为国事听着不顺耳,国事已经那麽让他心烦,再不提拔几个说话好听的到身边这日子还怎麽过?

  但是这次不一样,这次好像真的要动到根本了。

  如果只有宋人要打,他们大辽未必挡不住宋人的攻势。

  可现在到处都是乱子,西京已经没了,东京危在旦夕,死守南京就得眼睁睁看着蒙古人劫掠上京。

  他们大辽说是五京,真正的都城只有上京临潢府一个,其他四个都是陪都,就算临潢府穷其他地方富庶也不能放弃临潢府。

  如今临潢府有危险,他们必须率领大军回防。

  这麽一来还要感谢萧十三在涿州一直当缩头乌龟,要是在涿州放开了和宋人打,他们现在连回防临潢府的三十万精锐都没有。

  什麽都别说了,收拾东西回老家吧。

  先度过眼前这关,燕云、燕云早晚还会回到他们手上。

  朝中大臣:……

  有自知之明的都被他们皇帝陛下的话给气笑了,他们怎麽拿到燕云的陛下不清楚?

  只要地盘在中原人手上,除非宋帝中再出个石敬瑭之辈,不然以他们的国力绝无再将燕云拿到手的可能。

  如果宋人没吃过契丹铁骑长驱直入南下的亏他们还能这麽想想,燕云地区在大辽手上百年中原王朝睡觉都睡不安稳,宋帝真要有割让燕云求太平的想法第二天皇位就得换人做。

  放弃就是一句话的事儿,陛下真的想好了?

  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大部分人都舍不得放弃幽州。

  幽州在手他们还能指望拿回其他地方,即便不想山後九州也不要涿州,能有幽、蓟、顺、檀四州也能聊以慰藉。

  要是连幽州都放弃,失去燕云地区的财赋支持,他们就只能回到百年前那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情况。

  没过过好日子也就算了,过过好日子怎麽可能甘心回到从前?

  朝堂争执不休,耶律洪基也火了,不走也可以,临潢府怎麽办?就算他们不走,他们挡得住来势汹汹的宋军吗?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也都没了声音。

  陛下说的也对,宋军士气正盛,反观他们大辽的将士都蔫儿的不行,现在离开还能守住临潢府,要是死守幽州可能最後哪个都守不住。

  辽国朝臣吵的厉害,城中百姓也人心惶惶,大宋京城的气氛和幽州完全死两个极端。

  太子殿下亲自到河北前线慰问,看架势没准儿这次真能拿回燕云。

  老天爷,他们大宋出息了啊!

第297章

  *

  燕云十六州落入契丹人之手对中原贻害无穷,河北一带成为两国交锋的战场,其他不被战火波及的地方也没好哪儿去,朝廷增加的赋税都落到了他们头上。

  百姓交的每一份税都有名目,去掉那些因为契丹人的威胁而增加的税他们的日子能好过的多。

  燕云一带和西北青唐吐蕃还不太一样,西北地区地瘠民贫,燕云地区却是有山有水有平原,土地肥沃百姓富庶,日子过的比中原百姓都好。

  大部分百姓都不知道燕云地区是什麽样儿,但是他们知道契丹人为了拉拢人心不敢征重税,很多在大宋属于违法犯罪的事情在那边都是合法生意。

  契丹人的官府没大宋这麽严,百姓肯定过的比大宋的百姓好。

  当然,仅限燕云地区的百姓,其他地方的辽国百姓大概率过的连他们都不如。

  坊间大部分人都没去过太远的地方,谈天说地全靠胡诌,他们没见识过别人也没见识过,茶馆里闲谈全看谁能编。

  有说燕云百姓过的比他们好的,也有说前面都在胡扯的。

  官府管的不严有好也有坏,总的来说还是坏,平时或许看不出什麽,要是哪天出了个江洋大盗把一条街偷过来个遍儿官府却抓不着贼人看他们还说不说管得严不好。

  他们中原地区安稳惯了,真要把他们放到北边过动不动就被抢被劫的日子他们还真受不了。

  再说了,他们大宋朝廷也不差。

  自从官家严管官员勾结地方豪强,敢光明正大犯事儿的富家纨绔所剩无几,他们平头百姓是没有背景,但是州县之中总有那麽几个不畏强权的官能给他们做主,实在不行还能进京告御状。

  换到北边,还不等他们告御状呢估计就没命了。

  燕云地区的百姓真过的那麽好,何必年年跑到河北谋生?

  别以为他们在京城就什麽都不知道,河北离京城又不远,他们七大姑八大姨也算遍布各州,河北沿边各州年年都有辽国百姓拖家带口投奔大宋。

  所以这麽看还是他们大宋好。

  以前打仗就是单纯的打仗,连平定西夏那麽大的阵势都没动用储君,这次太子殿下亲自去河北给将士们鼓气,肯定是朝廷有把握拿回燕云十六州才这麽干。

  他们太子殿下身份何等尊贵,没点把握会亲临战场?

  朝堂上还有些信心不足怕再打下去非但拿不下幽州还可能前功尽弃的朝臣,民间不一样,虽然民间说什麽的都有,但是)不管怎麽说都对大宋的将士们有信心,几乎就是全员鹰派。

  也不知道到底哪儿来的信心,反正就是有信心。

  街头巷尾都在讨论北伐之事,勾栏瓦舍也紧跟时事,仗还没打完戏班子已经开始唱狄王爷用兵如神谋燕云。

  百姓如此期待,北伐大军拿不回燕云还真不好收场。

  好在百姓只在勾栏瓦舍里谈天说地,戏班子说书人的创作也没法对千里之外的北伐战场造成压力,不然官府还得出面让他们别这麽飘。

  不是不让他们唱,是要他们等到仗打完之後再唱。

  大宋的军队看似所向披靡,但是不到最後一刻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麽,庆功也要等到仗打完了再庆。

  所有人都在翘首期待来自北方战报,好事成双,在辽帝率领群臣和三十万大军返回上京临潢府的消息传回京城之前,青唐吐蕃的首领董毡终于臣服的消息先送了回来。

  王韶和李宪在协助西军平定西夏後继续回陇右和吐蕃人死磕,以前打青唐吐蕃是为了让吐蕃人别在他们平定西夏时捣乱,万万没想到青唐吐蕃还没打下来西夏先没了。

  没关系,西夏先没了是好事儿,这样吐蕃人在大宋军队面前更硬气不起来。

  王韶刚担任熙河路经略安抚使时熙河路六州及通远军只有熙州、兰州和通远军在大宋的控制之下,熙州、兰州还都是刚收复没几年。

  官家已经给他们划出来那麽大的地盘,他们说什麽都得满足官家的愿望。

  毕竟经营洮渭收复河湟是他先提出来的,真男人说到就要做到。

  熙州知州兼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大人打仗生猛,负责巡视督师协助王大人主持兵事的李宪李大人比王大人还要生猛,熙河路开始只有三万兵马,一边招抚一边打仗兵力是越打越多,打到最後连吐蕃首领董毡的亲信都扛不住要投降。

  开打时三万人,到董毡也撑不住的时候熙河路兵马已经不下三十万。

  大军拓边两千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宕、叠五州,不光填满了官家最开始划下的熙河路还能给大宋再添个陇右路。

  朝中最开始还在想青唐地区的吐蕃人和大宋关系没那麽近,直接设路可能不好管,不如先设个陇右都护府让吐蕃首领继续管着。

  但是转念一想,设都护府短时间内可以让吐蕃不生乱,时间长了吐蕃人缓过来很快就能继续自治,还是直接设路最省心。

  现在是难管了点儿麻烦了点儿,胜在不用担心将来。

  董毡请降後西北战事就此告一段落,王韶带着董毡进京面圣,顺便接受封赏。

  降服青唐吐蕃称不上灭国之功但也没差哪儿去,尤其王韶还是进士出身,正统的不能再正统,有出身还有军功,升官速度慢了天下人都不愿意。

  王大人刚到西北时连当知州的资格都没有,只能钻空子当个知军才能当总揽大局的一把手,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一路的知州兼经略安抚使,回京後直接升到枢密副使。

  和枢密副使这种实权官职相比,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之类的虚职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进士出身的文臣凭借军功年纪轻轻挤进枢密院,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戏文上都不敢这麽写,如今现实中冒出来了这麽个奇才,京城各大戏班子立刻放弃还没真正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军转而创作王副使武定河湟的故事。

  王韶用兵风格独特,军中称之为“奇计、奇捷、奇赏”,坊间创作时最喜欢这种个性鲜明的特点,短短几天时间他三奇副使之名便传遍京师。

  听的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百姓热情起来实在让他招架不住,不知道包大人以前都怎麽过的,坊间那麽多包青天题材的戏本子话本子听着不别扭吗?

  哦,包大人是个工作狂,他平时不逛街。

  那没事儿了。

  西北战事告一段落,主持战事的文臣武将都要回京述职,朝廷也会迅速派擅长治理地方的官员去接手刚加进大宋版图的地盘。

  大军班师回朝,只留下镇守州县的兵马,青唐地区的外族会不会假意投降伺机造反?

  青唐地区荒地衆多,如何安排当地百姓开垦良田?如何让番邦聚居的城寨变成番汉混居的小城?如何因地制宜令百姓迁居安顿?

  只让吐蕃服软臣服还不够,重要的是如何让当地百姓认可大宋朝廷,後面事情多着呢。

  番邦部衆都是跟着谁能吃饱他们就跟着谁,如何让他们吃饱是大宋官员的活儿,之後能不能让番邦部衆心向大宋全看大宋官员的本事。

  朝中官员各有所长,擅长打仗不一定擅长治理地方,王韶在西北多年除了打仗就是准备打仗,治理地方的水平未必比接任的官员高。

  在外面他是打仗经验丰富的主帅,在枢密院却还是年轻小辈,枢密院文相公前去河北督军,他这时候补进来正好当苦力干活儿。

  王韶:……

  也行,忙正事儿总比成天被拉去赴宴强。

  朝堂纷纷扰扰,各个衙门都忙并快乐着,在知道辽帝没有正面和北伐大军交锋而是带着朝臣精锐北逃後更快乐了。

  燕云十六州在契丹人手里那麽多年,非但不能指望当地百姓心向大宋,还得防备那地儿的各族百姓反过来造大宋的反。

  他们觉得他们北伐是收复失地,燕云地区的百姓可能会觉得他们是在入侵,百姓会怎麽想谁都说不准。

  前线战场,苏景殊第不知道多少次感谢辽帝一次又一次的离谱决定。

  要不是辽国的每一次行动都对大宋极其有利,他们的几路兵马也没法扫荡那麽快。

  燕云十六州十六座州城,但凡有一座州城里的守军和百姓死守城池都能激起其他城池的斗志。

  也是带头的打的样板不好,萧十三这个主帅手握三十万大军窝在城里不出去,其他州城的主官也不是傻子,如果能等到援军还有守的必要,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现在这情况根本等不到援军还守什麽守?

  感谢辽国朝堂的乌烟瘴气,要不是辽帝任人唯亲,燕云这十六个州怎麽着也得有几个心怀百姓的忠良,可惜皇帝任命官员靠掷骰子,十六个州的主官一个肯为国捐躯的都没有。

  能做主的官员在兵临城下之前拖家带口跑的干干净净,剩下的那些就算想组织百姓守城也有心无力。

  当官儿的都跑完了,能打的兵和城里的武器粮草尽数被拉走,城里除了手无寸铁的百姓还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他们拿脑袋去守城?

  燕云地区的百姓本就被高官权贵的做法寒了心,在辽帝北逃没有带走一个幽州百姓後直接对皇帝死了心。

  不说带着燕云十六州的百姓一起走,好歹把幽州的百姓的带走啊。

  幽州人口多没法全部带走,能带走几万人也是好的,至少能让大家知道皇帝心里有百姓。

  人家刘皇叔打了败仗拼着被敌军追上也要带着十几万行动缓慢的百姓一起走,他可好,一个百姓都不带算什麽?

  就算皇帝心里没有百姓,朝中就没有一个心里有百姓的大臣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49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5/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