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447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不多时,门口的宦官亮起嗓子给官家开路。

  官家快步走到龙椅上坐下,看着满殿的功臣笑的合不拢嘴。

  ——列祖列宗啊!朕看着比仁宗皇帝出息吧?

第264章

  *

  西军灭夏举国欢腾,最高兴的还得是皇帝。

  曾经满朝文武都认为对大宋威胁最大的是契丹而非党项,直到李元昊撕破脸皮建国称帝,大宋的朝堂才意识到党项是何等的狼子野心。

  之後短短十几年,西夏的疆域空前扩张,对大宋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党项人和契丹人关系好,辽国也惯会利用西夏对大宋进行牵制,每当战事到关键时刻就出来捣乱,大宋灭不掉西夏辽国至少要占一半的功劳。

  可喜可贺,西夏能打还有脑子的皇帝都活不久。

  更可喜可贺,辽国安于现状昏庸无能的皇帝命比王八长。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辽国和西夏看着关系好实际上也没少干仗,番邦异族唯利是图,前一天打的要死要活也不耽误他们第二天就联姻。

  辽夏友谊全靠大宋,他们大宋是什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冤大头吗?

  以前四面环敌分身乏术不得不当这个冤大头,如今大宋能挺起腰杆硬气起来,不趁契丹和党项各有各的烦恼时全力出击都对不起之前几十年受的委屈。

  出兵的时候豪气冲天,真的收到灭夏的战报时还是有种做梦的感觉。

  党项盘踞兴灵几十年,人口虽少却全民皆兵,境内要麽水草丰美非常宜居要麽沙漠戈壁没法住人,宜居的地方有重兵把守,不能住人的地方运粮也难。

  边疆地方政权割据就是这样,要麽朝廷花大力气去镇压,要麽就只能任他们占山为王。

  赵曙已经做好这一仗打完雷声大雨点小的准备,梁氏姐弟很有手段,小皇帝在他们手里翻不了天,就算是打了胜仗也顶多是拿下几座城池以及让西夏朝廷对大宋服软。

  朝廷打不过就服软很正常,这种事情大宋以前也经常干,重要的不是口头上的服软而是到手的地盘。

  没想到啊没想到,西夏的朝堂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乱。

  天时地利人和俱全,满朝文武都觉得不能成功的灭国战愣是让他们给打赢了。

  大获全胜,连伤亡都比预想中少的多的那种。

  由此可见,清理朝中蛀虫百利无害,接下来还得继续清。

  在贪官污吏不知道的情况下,官家清理门户的信心越发坚定。

  不过清理门户也得等忙完这一阵儿,大好的日子他不想管糟心事儿,先高兴了再说。

  庆功宴没那麽多规矩,官家也知道武将不乐意听长篇大论,简单说几句给功臣敬几杯酒,然後就是重头戏——封赏。

  封赏的主角依旧是狄大元帅。

  狄元帅的官职已经到武将的顶峰,接下来加封也就是多了个河西节度使。

  大宋的节度使是虚职,一般不赴地方州府治理政事,而是授予宗室外戚以及外族首领,宫里的两位小郡王长这麽大连开封府都没出过,也不耽误他们身上都有节度使的虚衔。

  宰相罢相到地方上任会带节度使之衔,但是对武将而言,节度使是他们晋升的极致,多的可以带两三镇节度使。

  狄青先前已经有一个彰化军节度使的头衔,如今再加上河西节度使算是两镇节度使。

  大宋的节度使和唐时没法比,两镇节度使在文臣堆里不起眼,对武将而言却已经是金字塔尖。

  但是灭国之功足以封侯封王,和後面的王爵比起来,别说是两镇节度使三镇节度使,就是正儿八经的宰相也不够看。

  狄大元帅多年镇守西陲劳苦功高,如今又有灭夏之功,封平西王可谓是实至名归。

  王爵一出,满殿哗然。

  满脸震惊的主要还是刚回来的功臣们,包括平西王本王狄青。

  不是,官家这麽大方?

  官家对功臣们的反应很满意,不错不错,不枉他这些天天天在相公们面前哭。

  要不是把相公们哭烦了,狄元帅的王爵也没那麽容易下来。

  嗨呀,这年头皇帝也不好当。

  按照他的想法,狄元帅和乐平大长公主是一家,本身已经是他们皇家的人,有没有军功都不妨碍他升官加爵,更何况人家还有军功。

  武将怎麽了?防备武将可以从其他方面防备,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异姓王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就算是没有实权的虚衔也能让武将们热血沸腾,灭个西夏能封王,灭辽还不得称帝、呸呸呸、总之就是、将士们的干劲儿肯定更足了。

  狄青手里有权那是因为人家有本事,王爵本身没有实权,如此稳赚不赔的买卖为什麽不干?

  赵曙有时候很想当说一不二的霸道帝王,但是朝中事情太多,离了宰相们的辅佐还真不行,有分歧的时候只能耐着性子和相公们讲道理。

  反正朝堂都知道他是个固执的皇帝,从来都是他说服宰相,没见过宰相啥时候能说服他。

  此次封赏规模颇大,除了主帅狄青封王,各路武将也都要论功行赏,公侯够不上节度使却发出去了不少,官职都给了,金银赏赐更是少不了。

  武将的封赏就这麽简单,砸钱就能让他们高兴大半年。

  等御前的宦官念完那长长的封赏诏书,殿中接受封赏的武将已经震惊到麻木,除了高呼“万岁”就是大喊“官家圣明”。

  此番官家高兴功臣高兴大家夥儿都高兴,没人会在这种场合不合时宜的跳出来说什麽“官家不可”,那不是给官家找不痛快,是犯衆怒。

  等封赏诏书念完,官家再次起身结束封赏环节,该吃吃该喝喝,不要因为身在皇宫就感到拘束。

  也不用管皇帝在干什麽,皇帝现在只看到他们就高兴。

  两府相公们这些天已经被官家蛊毒的除了要紧事绝不进垂拱殿,庆功宴之前还在担心官家太过激动拉着狄青说个没完,现在看来激动的心情已经在他们身上释放的差不多了。

  现在就这麽激动,将来拿回燕云十六州得高兴成什麽样子?

  不妥不妥,办大事最忌讳得意忘形,他们不能比官家还飘。

  官家不稳重,政事堂还有个同样不稳重的王介甫,两个不稳重的家夥凑到一起时不时就冒出来个折腾人的新点子。

  已经有不稳重的家夥负责横冲直撞,他们这些老人家得稳着点儿善後。

  不过话是这麽说,想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後的局势还是忍不住激动。

  韩琦和富弼近来感慨良多,他们俩年事已高,当年一路携手同行过来的老友也越来越少,本以为这辈子辛苦劳碌也就这样了,没想到竟然真的能看到灭夏的一天。

  范文正公若是还在,怕是能激动到再赴西北。

  殿中气氛火热,两位老爷子看着尽兴饮酒的武将们,没往衆星拱月的狄元帅处去,而是拉着小年轻说悄悄话。

  文臣升迁要考虑的方面更多,今日庆功宴的主角是率兵作战的将领,来日大朝会才是给文臣表功的时候。

  现在不提不是官家不在意,是太在意了才更慎重。

  苏景殊心态好的很,他在西北忙活三年多,官家忘了谁也不能把他忘了。

  论功行赏的规矩他都懂,冯大人在开战後天天忙的连轴转,忙到现在都没闲下来,要升官的话冯大人肯定排在第一个,今天连冯大人都没提就更轮不到他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他自己几斤几两他清楚。

  要是相公们能先给他透露点儿消息就更好了。

  小小苏大人殷勤的给两位老臣端茶倒水,但凡他再大个十岁就能用“谄媚”来形容,偏他脸嫩还讨喜,“谄媚”起来也不会让人生厌。

  韩相公~富相公~透露点儿内部消息呗~

  两位相公:……

  这贱兮兮的小模样真是欠收拾,得亏是大好的日子,不然高低得敲他两个脑瓜崩。

  王安石凑过来,“先别让两位相公说,你自己猜猜回京後可能调去哪个衙门?”

  苏景殊瞅了老王一眼,很想说这时候“你来猜猜”真的很拉仇恨,但是他不敢,“我来猜?”

  王安石点头,“猜猜。”

  苏景殊清清嗓子,“三司!”

  让他猜就不是单纯的猜了,他可以自动把这个“你来猜猜”转化成大佬们特意给他留的许愿机。

  小小苏大人一脸虔诚的说道,“当年下官刚到京城,还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无知小娃,恰逢韩相公回京担任三司使将庞杂的三司事务管理的井井有条,当时小子就立下宏愿,长大後向韩相公看齐。”

  三司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国库收支,掌权先管钱,看冯大人在西北大权独揽就知道三司绝对是个好地方。

  他可以忙,但是得忙的有价值。

  富弼挑了挑眉,“三司?不是政事堂?”

  苏景殊重重点头,“三司,就是三司。”

  政事堂可以排在三司後面,他现在最想去的就是三司衙门,就算当不了计相也要体验一下在三司衙门办差的感觉。

  王安石啧了一声,“你小子还真会挑。”

  苏景殊笑弯了眼,“那年王叔父也在三司担任度支判官,王叔父和韩相公都待过的衙门肯定是好衙门。”

  几人听到这话哭笑不得,行行行,体验体验。

  算算时间,臭小子也就只有体验几天的机会了。

  三司最初是为了分割宰相的财权,不料後来权柄越来越大,到如今已经变成几乎无所不管的衙门,不光涉及原本的六部事务,包办地方州县所有财政事务,甚至连御史台也要被三司掣肘。

  三司衙门的权利过于集中,和大宋朝堂分权制衡的风格格格不入,正好官家要解决朝堂冗官,一旦要动朝堂的框架结构,三司必定要把侵夺各部的职权还回去。

  财权应该归户部,什麽事情都让三司使干了还要户部尚书干什麽?

  朝廷的框架已经很臃肿,不需要再来个淩驾在各衙门之上的三司衙门指手画脚。

  这小子倒是会挑。

  苏景殊不知道官家接下来想干什麽,在“许愿机”前许完愿便开开心心去找别的大佬说话。

  包大人正在和文相公说话,虽然不知道两位在说什麽,但是不耽误他过去打招呼。

  许久不见,包大人应该对他分外想念。

  包大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威严,倒是文相公看着比之前平和的多,怎麽?发现武将实在打压不下去决定破罐子破摔了?

  真不是他多嘴,他觉得文相公的心态就是得改。

  现在这样很好,要是还和以前一样钻牛角尖,今天听到官家给狄元帅封王怕是得气个半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4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7/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