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436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被囚禁的日子不好过,陛下莫慌,他们这就携部族精兵勤王平乱,定能将乱臣贼子驱逐出兴庆府。

  苏景殊:……

  梁氏有多可怕?喊口号都不敢大声喊是吧?

  中原的勤王平乱都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西夏可好,只敢将乱臣贼子逐出王城。

  瞧他们那点出息。

  怎麽着?他们还指望没打过梁氏然後当什麽都没有发生过?

  还有,谁家勤王平乱是在族地拥兵自重?勤王不应该进京勤王吗?

  苏景殊不知道说什麽好,看党项部族的反应可以知道梁太後的统治有多厉害,幸好小皇帝好哄,不然西夏能在她手上继续发扬光大。

  兴庆府的皇族亲党和各地部族首领都勤王平乱为由拥兵自重,梁乙埋仓促聚集兵马回去镇压叛乱,狄青也率领亲信快马加鞭回到环庆路。

  什麽情况什麽情况?他就几个月不在,西夏怎麽开始内乱了?

  苏知州尴尬笑笑,“此事说来话长。”

  狄元帅甩甩手活动手腕,“长话短说。”

  苏景殊:……

  长话短说就是,他也不知道为什麽会内乱,现在的发展和他的计划完全不一样。

  不对,他的意思是,他的计划也是让西夏内乱,但是他计划中的内乱和现实发生的内乱不太一样。

  第一版计划:敌後宣传队会趁着旱灾在百姓种宣传揭竿而起的必要性,通过煽风点火让西夏境内的大小部落反抗朝廷的统治,进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结果:西夏朝廷和党项大贵族的淫威太重,百姓渴死饿死也不敢造反。

  第二版计划:敌後宣传队去各大部落首领耳边吹耳旁风,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嵬名氏堂堂皇族被外来的汉人梁氏欺压的无地自处,再这麽下去西夏早晚和中原政权融为一体,不如他们除掉梁氏当家做主。

  结果:计划还没来得及进行西夏就开始了内乱。

  现在的情况是西夏小皇帝和他那早死的爹一样尊崇儒家,在身边汉人润物细无声的教导下异常亲宋,因为反对他母亲梁太後的执政方针和梁太後矛盾深重,经过这样那样的交锋,稚嫩的小皇帝理所当然的败给了他老辣的母亲。

  梁太後怒上心头将小皇帝囚禁,不料消息泄露举国震惊,然後剩下的事情元帅也知道了,整个西夏就这麽乱了起来。

  狄青:???

  这也行?

  苏景殊小小的比划了一下,“我承认那些党项部族首领想造反可能有耳旁风的原因,但是事情发展成现在这样绝大部分还是小皇帝的功劳。”

  小皇帝李秉常——最大的功臣。

  狄青深吸一口气,张了张嘴想说什麽,看着已经挂起来的舆图又不知道该说什麽好。

  他活了三十多年,近二十年都在战场上度过,和西夏算是老朋友了,可是他打了那麽多年的仗实在没见过这种场面。

  外戚出身的国相在边境御敌,太後和小皇帝之间的矛盾激化到囚禁皇帝,皇族亲党部族首领纷纷表示要勤王平乱,但是除了就在兴庆府的那些人其他的都是喊的大声,实际上都在紧急加固所属的城池堡寨,看上去颇有唐末五代节度使自立为王的架势。

  你们西夏这麽草台班子吗?

  要是早二十年出现这种局面,哪里需要范文正公整夜整夜不睡觉去琢磨怎麽防备党项人入侵?

  苏景殊小声嘀咕,“二十年前的西夏皇帝也不是现在这位。”

  要是西夏二十年前来个幼主登基太後执政,以当时大宋的实力绝对不会一直吃亏。

  内斗归内斗,没人会放着到手的功劳不要,除非是脑残。

  “元帅,您有没有觉得现在是招抚党项部落的大好时机?”

  梁乙埋带兵回兴庆府後立刻断了都城和外界的联系,西夏境内左右两厢十二监军司直接分成了十二个势力,梁乙埋多次派亲信去各个监军司晓以利害,结果一个听他话的都没有。

  梁氏人缘不好,西夏朝廷对境内部族的统治力也不够,多适合趁他们乱要他们命啊。

  狄青挑了挑眉,“你有什麽主意?”

  “也不是什麽主意,就是顺水推舟而已。”苏景殊羞涩的笑笑,“据前方探子来报,梁氏势大,党项部族又不能齐心协力对付梁氏,单独一两个部族不成气候,所以有不少部落首领都想借大宋之手来除掉梁太後。”

  老话说得好:请神容易送神难。

  既然请大宋为他们西夏小皇帝做主是衆望所归,他们不妨在背後推一把促成此事。

  党项部族想着让大宋打白工最後他们渔翁得利,等到大宋的军队进到西夏境内後可不是他们说了算。

  ——元帅,试试吗?

  狄青搓搓下巴,“你有办法让大军名正言顺进入西夏,本帅就敢带兵去给那小皇帝做主。”

  苏景殊重重点头,“好。”

  王雱:???

  桑博:???

  等等!你们等等!深入西夏境内咱们做不了主!还得给京城汇报情况呢!

  苏知州揽过他的王推官,“元泽,送往京城的奏报劳烦你来写,最好今晚就送去京城。”

  狄元帅召来他的桑将军,“西夏境内凶吉未定,以防万一本帅要亲自带兵前往,到时环庆一带的防守是重中之重,切记听王知州和苏知州的安排。”

  王雱:……

  桑博:……

  奏疏还没写,您二位就笃定能开战了是吧?

  也是,好机会千载难逢,错过之後不知道要等多少年才能等到类似的战机,官家八成会立刻点头。

  官家都点头了,两府相公们不同意也得同意。

  行吧,他们去干活。

  王雱匆忙下去写奏报,桑博拉着他们家元帅申请一起出战,苏景殊自动屏蔽周围的声音,对着舆图将可以煽动的势力都列出来。

  西夏朝廷仿大宋设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等衙门,不过大权还是掌握在部族首领手里。

  李谅祚顶着压力推行汉化进行中央集权,辛辛苦苦好几年,梁太後恢复党项旧制一朝又回到解放前。

  监军司相当于军事战区,名为监军司,实际上编排的时候依旧是部落的形式。

  监军司设都统军、副统军和监军使各一位,惯例由皇帝派人以及部落首领担任,底下的指挥使、侍禁官兼用党项人和汉人。

  西夏的军队动员相当灵活,西方有变就从东厢调兵西行,东边有变就从西厢调兵向东,中路用兵则东西各军监司都向中靠拢。

  李谅祚活着的时候在灵州设翔庆军司总领兵事,既能集中兵力作战又能加强对地方军队的控制。

  安排的很好,可惜都便宜了现任翔庆军都统军嵬名成遇。

  和大宋陕西沿边接壤的是左厢神勇、祥佑、嘉宁、静塞、西寿保泰、卓啰和南六个监军司,李谅祚当年采纳谋士的建议大肆招抚周边吐蕃人和汉人,目前这六个监军司中汉、吐蕃出身的高级将领占比并不低。

  墙头草两边倒,哪边条件好往哪儿跑,那些人能被西夏招抚就能被大宋招抚。

  梁氏当政的西夏朝廷和李谅祚在位时截然不同,李谅祚对前来归附的番人汉人都能妥善安置,同样的政策在梁氏手里就跟闹着玩儿似的。

  环庆路和西夏接壤,两国接壤处的耕地向来都是谁开垦出来归谁,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那些两不沾的小部落在种。

  前几年梁乙埋筑闹讹堡时攻打了不少住在闹讹堡附近的小部落,那些小部落挡不住西夏的攻势纷纷投降,後来战事不利撤军,又把那些部落的部衆都绑起来送去荔原堡说要求和。

  小部落:???

  求你做个人吧。

  当年梁乙埋那神来一笔震惊了沿边所有两不沾的小部落,他们从未见过如此不要脸的操作。

  先抓了无辜的小部落,打了败仗後用无辜的小部落去求和,他们这些小部落欠他的吗?

  荔原堡番部巡检司因为战事损失惨重,梁乙埋那神来一笔之後,周边的小部落争前恐後前来归附,愣是让原本几乎全军覆没的番部巡检司人数翻了一番。

  自那之後,大宋的招抚工作难度降低,西夏的招抚工作、哦、西夏已经没有招抚工作了。

  回到现在,连党项贵族都要借大宋的势力来铲除梁氏,还有哪个眼瞎的看不出来跟着西夏混没前途?

  左厢几个监军司问题不大,主要还是看翔庆军司的态度。

  嵬名成遇是西夏皇室宗亲,他的目标是当皇帝,大概率不会和大宋合作。

  翔庆军司明面上的驻军是五万人,嵬名成遇在那里经营多年,手下兵力不可能只有五万。

  小皇帝被梁太後软禁传不出消息,要打兴庆府绕不开灵州,看如今灵州的情况,要不等嵬名成遇和梁乙埋先打一架?

  不行,太耽误事儿。

  苏知州抵着下巴陷入沉思,等旁边的狄元帅将试图当先锋的桑将军糊弄走才开口道,“元帅,白五爷最近是不是不太忙?”

  狄青看了他一眼,“他这些天在秦州处理商队雇佣护卫的事儿,怎麽,需要他帮忙?”

  “也不是非要白五爷,是个武功高强的人就行。”苏景殊压低声音,“小皇帝被梁太後囚禁没法和外面联络,我们可不可以帮他弄一出‘衣带诏’?”

  西夏世代为大宋藩属,小皇帝的血书都出来了,大宋派人去探探情况不过分吧?

  他就说多读书有好处,散布西夏境内的三国故事没能让西夏百姓崛起,倒是给了他不少灵感。

  狄青啧了一声,“你这脑袋瓜里天天装的都是什麽?”

  他们要是身在京城,再让这小子到官家面前说上几句,他没见着官家都能猜到官家会怎麽回。

  “可怜见的孩子,他都开口向朕求助了,朕总不能铁石心肠放着不管。”

  看上去温温柔柔唉声叹气,心里可能连灭夏後怎麽安置李秉常那个大功臣都想好了。

第257章

  *

  敌国内乱,机会千载难逢。

  盐州的奏报刚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熙河路又传来消息称西夏西寿泰监军司都统军想弃暗投明。

  如今这位西寿泰监军司都统军禹藏花麻是吐蕃人,一年前还住在洮西一带的西使城,王韶在熙河路招抚当地部族,禹藏花麻不愿意归顺,劝降的使臣刚走他就带着部族大张旗鼓投奔西夏去了。

  吐蕃内部分裂的比党项还严重,有些部族宁肯带着地盘降宋也不愿意让西夏占便宜,有些部族则是举族迁到西夏境内也不愿意降宋。

  禹藏花麻的部族生活在西使城,那地方离兰州不远,在大宋收复兰州之前兰州境内也有一部分地盘属于他的部族。

  西夏境内番汉混居,党项人自己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官府只有收税积极,对境内大小部族的日常生活不怎麽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4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6/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