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386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他们又没冲进西夏境内劫掠,只有反击了几波马匪而已,世上再没有比他们更懂礼数的军队了好吧。

  因为党项人葫芦娃救爷爷式的骚扰,西北各州的上等战马数量都出现了缓慢但稳定的增长。

  对面的确不长记性,但是家底儿也是真厚实。

  不行,得想法子把西夏那边的马场抢回来几个,不然他们吃饭都感觉是浪费粮食。

  西北各军近来越发急躁,虽然朝中没有任何打仗的命令,但是他们私底下已经商量出八百种抢劫、啊不、打仗策略。

  军中在期待打仗,往常最不愿意打仗的经略司也一直在筹备战事开支,所以就算立刻开战也不担心衙门会乱套。

  打仗意味着忙的脚不沾地,以前朝廷畏战,就算将士们打了胜仗朝廷那边也没有打胜仗的气势,边军没有赏赐,反而打了败仗的党项人能强横的从他们这儿要走钱粮,次数多了不光将士们有意见,负责统计军需开支的经略司更有意见。

  好在当今圣上继位後不再打了胜仗还赔钱,他们甚至可以从西夏那边薅东西过来。

  卑微.jpg

  西夏有马场,没钱就用马抵债。

  党项人也知道他们只能在马匹上拿捏大宋,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和大宋展开马匹贸易,不过没关系,等粮食耗尽连人都养活不了的时候不愿意卖也得卖。

  就这个强买强卖的感觉!爽!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莫欺大宋怂!

  经略司的官员都是管账的好手,只要他们不偷偷搞事情,各州各军的账务都能理的清清楚楚。

  就是吧,经略司和转运司不是一个衙门,他们只负责算账,算完之後还得找转运司支取钱粮,转运司那边卡住的话流程一样走不下去。

  苏景殊想到这司那司的就头疼,各个衙门看上去各司其职很有条理,实际上机构重叠的情况相当严重。

  职责划分不明确,遇事先推诿扯皮,行政效率低下,衙门说起来大权在握,仔细一看干什麽都受到牵制,一个实权衙门都没有。

  苏大人摇摇头继续干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皇帝都解决不了冗官的问题他就更不用说了,先走一步算一步。

  沿边各州的高级将领来的很快,第三天早上便齐聚军营,军情紧急没时间给他们休息,人到齐後立刻到狄大元帅所在的中军大帐开会。

  李宗谅战死之後蔡挺先去荔原堡安抚负责屯田的番邦部落,荔原堡的位置太危险,部衆先把屯田的事情放放,能种就种不能种就算,关键时刻还是保命最重要。

  荔原堡附近有大顺城和柔远寨,随後边军也会往这边加派兵力,实在不行就舍了一季的收成。

  负责屯田的番邦部衆恨的牙痒痒,好不容易学会种地又让西夏给搅和的不能种,老虎不发威真当他们是病猫啊?

  番邦部衆全民皆兵,蔡大人本意是安抚,去了一趟後却让他们更加恼火。

  当然,火气是冲着西夏去的。

  武将开会时文官没有插话的机会,苏景殊挪到蔡挺旁边,小小声询问,“大人,沿边接受招抚的番邦部落多吗?”

  蔡挺猜到这小子想问什麽,似笑非笑的回道,“不多,也就几十个部衆不到千人的小部落而已。”

  苏景殊顿了一下,声音压的更低,“大人,您去荔原堡真的不是为了火上浇油吗?”

  蔡挺但笑不语。

  苏景殊给嘴巴拉上拉链,很好,懂了。

  几十个不到千人的小部落?

  千人的部落绝对算不上小,几十个具体是多少个不清楚,就算只有三四十个,所有部落加起来也能聚起上万青壮年。

  西北的番邦部落都是游牧民族,上万的青壮年相当于上万的精锐骑兵,还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式的精锐骑兵。

  虽然这个临时部队大概率不听指挥不可控,但是不知道什麽时候就能冒出来帮个大忙。

  不愧是能在短短三年内开了两千多顷地的狠人,这才是真正的猛男,李复圭那只能说是窝里横。

  蔡挺一心二用,一边听营帐里的武将讨论应敌之策一边给小年轻讲解为什麽要这麽安排。

  如今的大宋已经不是李元昊建国称帝时的大宋,他们二十多年的努力不是白费的,别的不说,情报方面绝对不会落下风。

  不敢说和派去辽国的探子比肩,至少在大动作上能提前得到准确的消息。

  苏景殊仔细听前辈教导,学习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文臣的教导方式和武将是两个风格,蔡大人会和他说西北各州和西夏各地的军情民情,狄将军……狄将军只会拉他一起上战场。

  话不多说,打一仗自己就明白了。

  法子很不错,就是感觉浑身上下哪儿都凉凉的。

  趁现在还没被拉上战场,能多听几句是几句。

  沿边四路的经略安抚使和武将一同抵达庆州,有几位觉得狄青有些小题大做,荔原堡外的几个回合只是小打小闹,远不到四路全部进入战时状态的时候。

  然而第二天说出这话的人就被狠狠的打脸了。

  梁乙埋率兵十万到荔原堡外修筑堡寨时还假惺惺的说他们只是来修个堡寨,李复圭屠杀金汤城老弱妇孺的消息传回西夏兴庆府後,梁太後立刻下令国中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男丁全部编入军队要和大宋开战。

  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所有男丁,李元昊当年打地盘的时候都没这麽大阵仗,说是倾国而出也不为过。

  说没必要备战的几位:……

  与此同时,京城关于李复圭的处置也下来了。

  李复圭和狱中自几位被他判了斩首还没来得及斩的将领全部押回京城受审,官家另派官员过来接手他留下的烂摊子。

  新的庆州知州兼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王广渊是官家的亲信,官家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就跟在官家身边,官家继位後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论起和官家的亲近,连王安石都比不过他。

  不过就算王知州收到任命书後立刻出发至少也要十天的时间,还是他不用收拾行囊路上不耽误的情况下,在他抵达庆州之前还是得由狄青暂时替他管事。

  西夏倾国来攻,接下来沿边各州都要以战事为先,这麽一想,他早点来还是晚点来也没什麽区别。

  各路主官在知道对面集结了三十万兵力後都匆忙回驻地调兵遣将安排防守,虽然他们的兵力比西夏多,但是攻方和守方不能放在一起比,边境线那麽长,鬼知道西夏会从哪儿撕开口子。

  西夏军号称进攻的方向是鄜延路,但是他们得到的情报却是进攻鄜延路是幌子,西夏军的主力依旧在环庆路。

  虽然不太道德,但是情报送过来後其他几路都松了口气。

  李复圭被押回京受审没关系,有狄大元帅亲自出马,直接把那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夥一块儿砍了都没关系。

  蔡挺早年在山西这边管勾陕西、河东宣抚机密文字,当时陕西的主官是范仲淹,虽然范文正公不上战场,但是蔡大人没少和将领们一起去前线。

  好汉不提当年勇,如今的蔡大人已经五十多岁,庆州还需要有个主官坐镇,他老胳膊老腿儿的就别往前线凑了。

  狄大元帅安排好留守人员便率军前往极有可能成为西夏大军进攻目标的荔原堡,留下蔡大人守着空荡荡的州衙在风中淩乱。

  六十多岁的老将能在战场上横扫四方,五十多岁的老臣却只能留守後方,狄青你是不是歧视读书人?

  狄将军对蔡大人的不满置若罔闻,庆州肯定得留个能做主的人,战场上刀兵不长眼,总不能他这个元帅留在後方让读书人出身的蔡大人去前线。

  苏景殊挥挥手告别浑身上下写满不乐意的蔡大人,为了让蔡大人心里好受点临走时还不忘安慰说新任庆州知州最迟半个月就到,实在不行的话蔡大人就等新知州到了再去前线,反正这场仗半个月打不完。

  然後他就被一脚踹出了衙门。

  苏景殊咧嘴笑笑,“蔡大人放心,下官绝对不会临战而退。”

  要是可能的话,荔原堡外那两千多顷地也得保住。

  两千多顷开垦好的田地不是闹着玩的,说他小气也好说他分不清轻重也罢,他就是受不了那麽多田地荒芜下去。

  百亩为顷,两千多顷地就是二十多万亩,边地军民辛辛苦苦开垦出来那麽多田地是给西夏军队践踏的吗?

  小小苏大人的种花魂熊熊燃烧,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安生种地,西夏凭什麽干扰他们种地?

  打回去!老农民绝不受欺辱!

  天气渐热,官道旁的麦田绿油油的格外喜人,就是越往西北走情况越不好,到荔原堡时看到外面大片出苗出的稀稀拉拉的农田後苏景殊终于忍不住骂了起来。

  难怪李宗谅只有一千人也要冲去闹讹堡和西夏人拼命,没有哪个农民受得了自家庄稼被糟蹋成这个样子。

  西北土地不肥沃,在这儿屯田首选有河流经过的地方,荔原堡也不例外。

  大河之水灌溉庄稼,河南边是大宋的地盘,河北边是西夏的地盘。

  大宋沿河修了柔远寨、大顺城、荔原堡,西夏沿河修了白豹城、金汤城、德清寨。

  驻军超过三千的堡寨一只手数不过来,那些小寨子就更不用说了。

  荔原堡外这两千多顷地开垦的并不容易,三千多壮劳力种这些地都难,开垦的时候经常是全家老小齐上阵。

  番邦部落不懂种地,最开始还得汉人军民手把手的教。

  好不容易开垦出来这些地,西夏军队一来直接糟蹋了大半。

  对面的西夏军不种地,但是他们会骚扰,隔三差五骑马在农田里呼啸而过,踩踏之後的庄稼能不能成活就全靠运气。

  种下去的可能半死不活,没播种的也种不下去。

  西夏兵都是强盗,农田里没有卫兵,冲上去讲道理的话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苏景殊磨牙,“大宋不能滥杀无辜,西夏却能肆无忌惮的杀人毁田,天底下哪儿有这样的道理?”

  几个副将搬架子挂舆图收拾房间,一边收拾一边吐槽,“没办法,大宋要名声,要先招抚再打服,一举一动都要有大国风范,西夏屁大点儿的地盘懂什麽以德服人?”

  要不是为了招抚周边大大小小的部落,他们也想、咳咳、不对、他们不想,对老弱妇孺下手是丧天良的行径,他们不和丧天良的西夏兵比谁更丧天良。

  狄青站在架子前研究舆图,西夏的主力军意在环庆路,但是具体会从哪个方向进攻尚未可知。

  他手上的已经是最详细的舆图,但是也只有大宋控制下的这部分是准确的,对面西夏的地盘能有三分准就不错了。

  苏景殊感受到落在身上的目光,再看看木架子上挂着的舆图,不用狄大元帅开口就知道他在想什麽,“要画图?”

  已有的山川图他画不精确,开空白地图没问题。

  狄青犹豫了一下,摇摇头,“不行,太危险,等打完仗再说。”

  西夏征兵号三十万之衆,之後会有源源不断的军队涌来,蚁多咬死象,现在不是逞英雄的时候。

  虽然他最开始关注旁边这小子就是因为他能画图,但是也不能为了精确的舆图不要命。

  “金汤城之前被李复圭屠过一次,没有意外的话西夏的先头部队会冲荔原堡来。”狄青点点舆图上荔原堡的位置,又点点不远处大顺城和柔远寨的位置,说道,“这两处是庆州最重要的堡寨,自当年范文正公修建至今从未被西夏攻破,当年李谅祚亲自率军攻打大顺城也是重伤退兵,西夏知道这两处不好打,所以大概率不会直接朝这两处去。”

  但是事无绝对,万一梁乙埋仗着兵力多不按常理出牌,大顺城和柔远寨也挡不住数万的西夏兵。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

  狄将军搓搓下巴,“走,跟我去看看驻守荔原堡蕃部巡检司的情况。”

  苏景殊眼睛一亮,想起来蔡大人先前的特意来荔原堡“安抚”番邦部衆,再一次成功猜到身边人的想法,“元帅,咱们主动出击?”

  狄青扬起唇角,“荔原堡外山川险要,不设个伏兵实在浪费。”

  西夏这次组织的兵力比李元昊当年还多,兵力多意味着野心大,也意味着西夏军中会有很多将领觉得这次倾国攻宋随随便便就能拿到军功。

  打仗最忌讳轻敌,只是轻敌的毛病大宋的将领改不了,西夏的将领更改不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3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6/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