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负责治水的是文彦博文相公,文相公想出了个绝妙的“好主意”,既然黄河在澶州商胡口决堤,那他们就把商胡口堵上,然後再将试图决堤的黄河水引到商胡口附近的其他河里,问题这不就解决了?
当时反对的人很多,欧阳修直言这个计划就是胡闹,东边地势比北边高,治水从来都是堵不如疏,把大河里的水塞到小支流里就不怕干流支流一起决堤?
治水名臣周沆更是直接开骂了,虽然燕云十六州现在不在大宋手上,但是河北山东向来都是财税种地,黄河决堤不急着赈灾也就算了还继续折腾黄河,到时候把河北和山东全淹了谁负责?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们连人都拿捏不住,凭什麽拿捏黄河?
但是反对的大臣们没劝动,仁宗皇帝和部分朝臣不怕黄河决堤就怕辽国借黄河水势打过来,在文相公的指挥下,塞商胡北流的工程还是开始了。
结果可想而知,改道计划失败的彻底,钱花了劳工调过去了,商胡口旁边的支流根本容不下那麽多水,工程刚完成就在此决堤,几十万役夫和周边的城池村寨全部被淹没。
仁宗皇帝和满朝文武都被那滔天的洪水给吓怕了,没人能对受灾的百姓负责,之後只能眼睁睁看着黄河北流不敢再动弹。
一次大决口就让朝廷掏空了国库都救不过来,他们哪儿还敢弄第二次?
治水需要大量的人力,而朝廷征调农夫过多不光容易导致民愤还会影响农业生産,真就成也黄河败也黄河。
司农寺管不了治水那麽浩大的工程,郏亶考察河道单纯是看哪儿适合引水修渠,陈州能旱三年别的地方也能旱三年,水渠修好旱时引水捞时排水,总比什麽都不干只等着靠天吃饭强。
至于快碎掉的胡大人……
这不还没碎掉嘛。
再然後,苦大仇深的胡大人面前就多了一摞比他还高的农书。
胡宗愈:???
胡宗愈:……
这日子没法过了!
苏子瞻!你管管你弟!
苏子瞻他弟表示不用太感谢他,他只是做了一个贴心同僚该做的事情。
幸好司农寺衙门的官员足够多,不然还拉不住想揍人的胡兼判。
郏亶准备好出远门要带的东西,临走前再次询问苏大人要不要和他一起去,他对苏大人神乎其神的画图手法真的很好奇。
神乎其神的苏大人不敢接受这般夸赞,索性趁他没走给他露一手让他别再惦记。
治水用的山川图和军中用的舆图除了标注的侧重点不一样其他都差不多,画图之前都得实地考察测量。
熟悉山川地貌河流走势是基本,之後还要测量山脉高度河流宽度还有山河之间的相对位置之类的细节工作,而他苏大手子,他连绘图最基本的“制图六体法”都没学过。
虽然他描图描的很厉害,但是描图和正儿八经的山川形势图区别大的很,他的图只能用来应急,画那些大宋暂时没有详细资料的地方的图还行,比如被党项人和契丹人占据的地方,京城周边这种朝廷了如指掌的河道找他真的没啥用。
郏亶看着选址上横平竖直的房屋街道图,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麽看都看不出地面起伏高度起伏等画图要素,不死心的再次问道,“苏大人,你真没学过制图六体法?”
制图六体法是魏晋时名臣裴秀总结出来的制度规则,此後无论是军中还是治水开山都依照制图六体法的规则来画,不然一个人一个画图准则,图纸拿出去别人看不懂画也是白画。
没学过吗?真的没有学过吗?
苏景殊收回炭笔,重重点头,“真没学过。”
郏大人惊叹不已,“天才啊!”
没学过正统的绘图之法都能将街道画的清晰明了,有时间学学绘图岂不是什麽地形都能画出来?
苏大人,你快去找几本书学学吧!
郏亶将收拾好的行囊交给随从,一路小跑回到他办公的位置,翻箱倒柜找出几本压箱底的绘图入门书籍,小心翼翼的吹散上面的灰尘,然後郑重其事的放到未来的绘图之神桌上。
苏景殊:……
看完全程的胡宗愈:哈哈哈哈哈哈哈~
苏景殊内心哇呀呀把代表胡大人的小人一顿爆锤,面上却不能表露出来半分,不光要谢过郏大人的割爱,还要把那几本压箱底的书收好。
胡宗愈高兴的送郏亶出门,“郏大人放心,本官一定盯着苏大人好好学习。”
一报还一报,苏子安啊苏子安,你也有今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胡大人笑的过于猖狂,吓的院子里的鸟雀都扑腾着翅膀逃去别的衙门落脚。
苏景殊:QAQ~
冤冤相报何时了,胡兄咱们和解吧。
胡大人哼了一声,扳回来一局後心情好的不得了,看到桌上不知道什麽时候又多了一摞公文都没能把嘴角的弧度压下去。
嗯,苏子安桌上也有。
哈哈哈哈哈哈哈~
苏景殊哀哀戚戚回去干活,不管怎麽说,他处理公务的速度比胡大人快,这麽算的话他又扳回来一局,所以笑到最後的还是他。
寒冬已过,春日来临。
春闱成绩大概在考试结束一个月左右出来,这一个月就是士子们狂欢的时间,即便春风依旧带着寒意也挡不住他们外出游玩的心思。
随着春闱结束,京城出现一家可以让视物模糊之人重见清晰世界的店铺也风靡读书人群体。
消息最初是从朝中大臣中传出来的,最近那些年长的大臣在衙门里办公的时候会戴一副模样奇怪的镜片,名字很直白就叫眼镜。
官员群体的平均年龄并不大,三四十岁的中坚力量才是大多数,但是能到决策层的岁数基本上都不小,而这些年长的老臣也基本上都分布在各个衙门当一把手二把手。
读书人眼睛有问题的很多,不算那些因病导致的视物不清,光近视和老花都数不过来,以前的解决办法是买能放大字迹的水晶,不过水晶价高,买不起就只能忍着,反正那玩意儿也没多好用。
相公们用的新镜可以直接架在鼻梁上不耽误用手,这可比水晶镜方便多了。
人际关系这张大网铺开,很快京城的官员就都知道官家得了好东西赏赐给两府三司还有资历深的老臣。
眼疾在读书人中太常见了,难得有个方便的工具可以解决这个老大难,他们没资格被官家赏赐,能找到哪儿能买也行啊。
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找到哪儿能买,就算远在海外他们也能想办法买到。
年纪大的臣子老眼昏花,试用过同僚的眼镜後越发急迫,衙门里的年轻官员也想试,只是年轻人多是近视,太子殿下送镜片的时候特意叮嘱过年轻人需要的眼镜和老年人用的不一样,所以那些年轻官员连试用的机会都没捞着。
就在此时,眼镜铺子在闹市中开业了。
那些年轻官员原本还在抱怨相公们小气连试也不肯让他们试,被推荐到眼镜铺子发现买眼镜之前还要各种测试,测完之後匠人记录数据才能打磨镜片後也不抱怨了。
测个视力出来身後就排了长队,他们不配抱怨。
是他们见识短浅不知配眼镜如此复杂,相公们愿意给他们指条明路脾气已经很好了。
打磨镜片需要时间,年轻官员测完视力後就去选喜欢的镜框,选镜框的地方比测视力的地方队伍还长,那儿不光有年轻人还有不需要测视力就能买镜片的老年人。
京城那麽多读书人,一家铺子能配多少眼镜,求官家多开几家吧。
贵也没关系,他们愿意拿出半年的俸禄来买眼镜。
不!一年!两年的俸禄也没关系!
大宋的官员俸禄算法复杂,有差事无实职者正常领俸禄,有差事还有职位的则可以加钱,俸料、衣赐、禄粟、添支、餐钱、职田、茶汤钱林林总总加起来薪水高的吓人,像苏景殊现在每个月光俸禄就高达四百贯,官职比他高的官员俸禄就更多了。
不过官员俸禄高花的也多,人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能攒下钱的还真不多,所以眼镜店的价位并没有像赵清最开始计划的那样上来就上千贯,而是按质量十到三百贯不等,想要更贵的也有,不过得等到半年後才能买。
赵世子对经营眼镜店的差事非常兴奋,为此仔细研究了做生意的法门,还特意去请教他爹以目前工匠磨镜片的速度大概多长时间能让京城的官员人手一副眼镜。
他知道这麽算不太合适,不是所有官员都需要眼镜,需要眼镜的也不都是官员,但是先这麽算着让他心里有个数,如此也好计划开分店。
店铺刚打出名头的时候不能将价位定的太高,毕竟是能提高官员办公效率的东西,等大部分官员都有了再另外开一个专卖高价眼镜的分店。
赚钱也要看时候,打磨镜片的工匠都快磨出火星子了,实在分不出时间给那些炫富的纨绔。
被儿子求到头上的八王爷:……
崽,你是不是忘了如今正值春闱,京城不光有当官的读书人还有大批没当上官的读书人?
赵清:!!!
“妙啊,都是客人,子安选的时间真是太好了。”
参加春闱的读书人来自大宋各地,等他们买完眼镜回家乡岂不是就能把他们的眼镜生意做到大宋各地?
可惜子安当正经官去了,不然他感觉那小子比他更适合打理这些赚钱的産业。
瞧这开业时机选的多好,早半年或者晚半年京城都没有那麽多潜在客人。
不行,他得再多安排点磨镜的工匠,烧制玻璃的作坊也安排上,海外来的玻璃不够用,原材料还是得都掌握在手里才行。
爹在家慢慢算,他去找小夥伴商量商量怎麽扩大销路。
八王爷磨了磨牙,“直接找苏子安那臭小子算不比找本王快?”
不行,他得去找官家问问,那麽大笔的进项真的要让他们家这小子来管?
他可以保证他儿子不会贪污,可底下有没有人敢伸手就不一定了。
原以为只是个闹着玩的小店铺,之前也没说这店那麽能挣钱啊。
他是京城第一批受到老花镜的幸运儿,还是太子殿下和苏家小子亲自送来的,如今对制作眼镜的流程也算清楚。
年轻人佩戴的近视镜需要测过视力後再制作,他这种年纪上来的人佩戴的老花镜没那麽多要求,只要镜片足够多,工匠上手後制作的速度并不慢。
更重要的是,磨镜片很简单,只要知道要磨到什麽程度,随便找个官匠都能干。
因为眼镜风靡京城,京中烧制玻璃的作坊也越来越多,那麽问题来了,官家是想一直将生意攥在手里还是愿意让民间商贾分一杯羹?
别人不清楚他可清楚的很,这生意的利润海了去了,等民间那些作坊精益求精烧出更好的玻璃,到时眼镜铺子的利润还能更高。
苏家那小子说了,近视眼不可逆,眼镜也不能治病,如果不好好保护眼睛病情会越来越严重,可能隔个几年就要换一副眼镜。
保护眼睛谁都会说,天底下的读书人都知道眼睛重要,平时也会注意保护眼睛,可是大街上眼睛有毛病的人还是多的很。
也就是说,这还可能是个源源不断的来财生意。
官家再好好考虑考虑,这活儿交给他们家那傻儿子真的合适吗?
八王爷很忧心,他儿子什麽能耐他最清楚,小打小闹玩玩还行,这种涉及大量钱财的就算了,他们家已经够显眼,不需要再揽更多权力来招人恨。
赵世子还不知道他爹已经想帮他把差事辞掉,第一次办差心情好的不得了,终于知道庞昱第一次办差为什麽天天给他写信碎碎念,他现在想一天写十封信还回去。
可惜庞昱现在就在京城,他想分享心情可以直接把人从家里喊出来,用不上写信那麽高端的操作。
勤劳的小蜜蜂先派人去约小夥伴到樊楼吃饭,又去眼镜铺子里转一圈,看铺子里还是人山人海心情更好,他们的眼镜铺子很有开遍大宋每一座城池的势头啊。
春闱结束後的樊楼天天都人满为患,好在这天出成绩,大部分读书人都去贡院附近的酒楼客店等成绩,其他地方的酒楼茶馆难得清静几分。
苏景殊本来计划的是陪王雱周勤等成绩,不过这边赵清和庞昱都在,还喊来了最近同样忙的脚不沾地的太子殿下,猜到要说的可能是眼镜店的事情于是临时换了地方。
着急等成绩的几个人迫不及待的送他去别的地方,他们可以找一起参加春闱的同窗来一起等待,上一届的状元不要来他们这里,他们紧张。
苏景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