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239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这是账本,包大人您自己看。”苏景殊还沉浸在天上掉了八千多万两黄金的兴奋之中,八千多万两黄金啊,换成铜钱他都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个零,虽然钱不是他的,但是不耽误他为天上掉金山而兴奋。

  八千多万两,他是神笔马良都不敢画那麽大的金山。

  老话说的就是好,敌人囤粮我囤枪,敌人就是我粮仓。

  虽然不知道襄阳王怎麽攒下的那麽多钱,但是他们发现了就能全部拿去贴补国库,那麽多金银珠宝往国库一放,官家和朝臣肯定不会再哭穷。

  八千万啊八千万,天呐,这是他们有资格看的东西吗?

  包拯简单翻了翻,然後将账本递给公孙策,“公孙先生,你怎麽看?”

  公孙策翻看账本,翻了几页後才擡眸说道,“八千万两黄金不是少数,大宋本就金少银多,然而民间却并没有发生金荒,可见襄阳王这些黄金不是民间流通的黄金。”

  言下之意,他们以为拿到了全部的线索,实际上却只是冰山一角。

  民间没有发生金荒,这八千万两黄金从何而来?

  苏景殊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啊?”

  公孙先生的意思是,襄阳王背後还有别的幕後黑手?

  他的确觉得襄阳王落网落的太过简单,不过以襄阳王的出身地位,身边人对他都是捧着,他在襄阳当了几十年的土皇帝,想干什麽干什麽想杀谁杀谁,养成那麽个目中无人的性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襄阳王是个草包,他手底下的人不是草包就行,没准儿他能安稳在襄阳待那麽多年都是他手下的功劳。

  可是看现在这情况,他们抓到的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啊?

  狄将军目光逐渐悲愤,天上掉下来座金山都挡不住他想刀了襄阳王的心。

  幕後黑手後面还有幕後黑手,他到底什麽时候才能回京?

第129章

  *

  案情有变,钦差大臣暂时不能离开襄阳,接下来的计划都要重新安排。

  包拯和公孙策对视一眼,现在这种情况反而让他们松了口气。

  藩王谋逆不是小事,耗时几个月甚至几年都可能查不出证据,他们这刚来几天就把襄阳王捉拿归案实在是不正常。

  襄阳王要是那麽容易抓,他就没本事在荆襄一带作威作福几十年。

  襄阳王能在荆襄一带为所欲为,他就肯定没那麽容易抓。

  偏偏他在荆襄一带当了几十年的土皇帝,还轻轻松松被捉拿下狱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事儿很不对劲。

  如果襄阳王背後还藏着个幕後黑手,先前那些想不明白的事情就能说通了。

  真正想造反的另有其人,或者说,真正有能力造反的另有其人,襄阳王只是个幌子。

  只是这个幌子被捧了几十年後真的以为他有本事夺得大宋江山,又凑巧遇到王伦那个勾结士绅导致荆江决口的转运使,“灵光一现”就觉得可以趁朝廷忙于救灾起兵造反。

  荆州的水灾在洪泽湖泛滥面前是小巫见大巫,大灾之後随之而来还有瘟疫,百姓日子艰难,兵变民变也会更多,那麽多事情赶在一起的确会让朝廷手忙脚乱。

  襄阳王难得聪明一次,代价却是万千无辜百姓的性命。

  就是不知道藏在襄阳王身後煽风点火的是谁,他知道襄阳王今夏准备制造水患起兵造反吗?

  真正的幕後之人比襄阳王更加高明,襄阳王府没有任何和他有关的线索,若不是新找到的这些金银财宝和账本,他们也不敢猜背後还有其他人。

  襄阳王的身份地位已经足够高,什麽人能把他玩弄于鼓掌之中?

  包拯下意识在宗室藩王里找嫌疑人,奈何外出就藩的藩王本就只有一个襄阳王,京城里的王爷谁都有嫌疑,但是嫌疑都不多。

  案情有了进展,但是又好像没有进展,线索卡在襄阳王那些来历不明的黄金上,谁也不知道那些黄金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苏景殊:懵.jpg

  狄青:火冒三丈.jpg

  幕後黑手後面还有幕後黑手,没完没了了是吧?

  苏景殊想到账本上那足足八千多万两黄金,拍拍狄青的肩膀安慰道,“狄将军别着急,往好处想,襄阳王後面还有别的幕後黑手的话,这账本上的黄金肯定就不是他们藏起来的所有黄金。”

  襄阳王不是最大的BOSS,那襄阳王府的金山肯定也不是最大的金山。

  看在金山的面子上,原谅他们搞出来的幺蛾子。

  狄青不想原谅,原本回京的日子就赶不上公主生産,现在更是遥遥无期,但是景哥儿说的有道理,襄阳王背後还有别人的话,他府上那些金银财宝肯定不是全部,真正的幕後黑手那里只会更多。

  看在金山的面子上,原谅他们。

  狄大将军咬牙切齿,他就说襄阳王这边拿下的太容易不正常,果然後面还有别的事情等着,“包大人,还有件事儿。”

  短短一会儿时间,见多识广的包大人已经调整好心情,“狄将军请说。”

  狄青扯扯嘴角,连笑容都有些凶神恶煞,“襄阳王府的密室藏的严实,为了防止有漏网之鱼,底下的弟兄准备掘地三尺找线索。”

  为了防止有漏网金银,派过去的禁军将士已经开始掘地三尺找其他的密室。

  苏景殊活动活动手指,心道他这语言的艺术果然还有的学,“包大人,有账本的密室入口不在襄阳王的书房,而是在後花园的假山,我和狄将军都觉得掘地三尺很有必要。”

  反正襄阳王府早晚都得拆,现在让禁军将士们拆了正好省的金大人再派人过去。

  地底下还有没有密室?墙里有没有藏金砖?花园里的石头是不是金子做的?

  有假山里找到的那个密室在前,那些禁军将士看王府的眼神儿都跟看到肉骨头的饿狼似的,连後花园的树都得锯掉看看里面是不是藏着宝贝。

  没办法,假山密室里藏的金银财宝太多,谁看了都眼红。

  “此事还要知会金太守一声,让金太守多注意襄阳城中的动向。”包拯点点头,襄阳王府的确得掘地三尺的查。

  他们来襄阳这几天完全没有发现襄阳王和谁联络密切,盟单兰谱中也只有他的手下,想从王府中找真正幕後黑手的线索怕是不容易。

  天下矿藏都归朝廷开采,上千万两黄金不是小数,如果是开采的新矿,必然是个大矿,然而近些年他们并没有听说哪儿有大矿出现。

  狄青说完,苏景殊补充道,“还有还有,大人,我们让人把襄阳王府书房里所有带字儿的东西一张不少都带回来了。”

  好歹是襄阳王的书房,总不能一点线索都没有。

  正说着,那些东西终于被押送到太守衙门。

  包拯和公孙策出门,看到堆满院子的书籍公文信件,陷入沉默。

  苏景殊顿了一下,小声提议,“大人,要不直接提审襄阳王吧。”

  好吧,他承认襄阳王府书房里带字儿的东西有亿点点多。

  凡人没有火眼金睛,这麽多书和信鬼知道哪里有线索,最省心的法子就是让襄阳王自己说他的黄金是哪儿来的。

  包拯摇摇头,“不着急,先看看,找不到线索再提审襄阳王。”

  襄阳王的身份不适合他们来审,要审也得等到回京之後三法司会审。

  襄阳王不能提审,他身边的管家管事却能,王府里藏着那麽多金银财宝,管家身为亲信中的亲信肯定知道些什麽。

  “公孙先生,你先着人整理这些书籍纸张,本官去牢里一趟。”包大人眸光微沉,看上去有股子肃杀之气,乍一看比旁边的狄青还像武将。

  公孙策领命应下,也罢,眼前这堆东西看着多,但是和开封府的卷宗相比也还行。

  狄大将军吸了口气,文官果然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他平时处理军中文书都恨不得写一本撕两本,那还是军中文吏筛选过後送到他手边只能由他处理的部分文书。

  要是让他天天埋在纸堆里不见天日,他宁可不当这个官儿。

  武将好武将妙,武将、等等、武将不沾文书是不是也意味着他们被排挤出了决策圈?

  狄大将军庆幸到一半忽然顿住,以前只觉得什麽都不用管无事一身轻,现在想想,枢密院那些同僚好像巴不得他什麽都不管。

  不行,回京以後该他干的活儿不能全部让给别人,他是兵马大元帅,没道理军中之事不经过他的手就能做决定。

  枢密院难得进了个武将,他得给大宋下一辈的武将做好榜样。

  这一辈的就算了,全都是大老粗,平时处理军务的时候还不如他。

  包拯去找金辉一起去大牢,狄青也准备离开。

  他来襄阳那麽些天已经把附近能藏人的山头找的差不多,大老远从京城带来的禁军不能闲着,城里的弟兄拆襄阳王府找线索,其他人全都去配合地方军剿匪。

  最近落草为寇的大多是遭灾的百姓,朝廷已经重新派人到荆州救灾,剿匪的时候注意分辨山匪还是难民,是山匪就抓,是难民就想法子让他们回家乡生活。

  山匪和难民的区别一眼就能看出来,他带来的禁军也都是战场上杀出来的好手,山匪手里有没有沾过人命很好分辨,就是可能会麻烦点儿。

  麻烦也没什麽,反正一时半会儿回不了京城,麻烦也得干。

  除此之外还要给朝廷回信,顺便和公主说一声他回去的日子可能又要推迟。

  大宋对武将管的严,只要武将带兵外出,无论有没有重要军情,主将都必须每天写给给京城那边写军报。

  一天一报,少一份都不行。

  急递传送分为“急脚递”和“马铺递”两种,马铺每一昼夜行五百里,急脚递四百里,从襄阳到京城,马铺两天就能到。

  要是传令兵在路上耽搁了,朝中立马就会出现弹劾他们“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奏疏。

  朝廷有规矩将军带兵在外必须天天往京城发战报,战报没有准时送到京城就是武将别有用心,连辩驳的机会都不给他们留。

  狄青是吃过亏的人,同样的亏不能吃两次,所以在这种日常事务上小心的很,谁都别想揪他的错。

  军报要日日送到京城交给官家,反正都要回京,那就顺路给他带封家书。

  要给公主写封信,还要给姑母写封信。

  公主一个人在京城不知道心情怎麽样,这段时间不能生闷气,有什麽不高兴的一定要把火发出来,千万不能憋在心里。

  不开心就去八王府找赵清,那小子闲着也是闲着,肯定有时间听公主使唤。

  还有官家那儿,襄阳王这里抄出那麽多黄金,他能不能提前申请一部分用于西北军费?

  就算三年两年里不让他出兵,十年八年他也不是不能等,反正他还年轻,等到五六十岁再去灭夏也能老将不减当年勇。

  以他对西夏的了解,那边吃了败仗顶多安稳两三年,两三年之後不想打也得打。

  原因无他,西夏的百姓过的比大宋的百姓还要苦,大宋有民变兵变,西夏的民变兵变比大宋还多。

  更重要的是,梁太後和新上位的小皇帝没法服衆,西夏现在是权臣当家。

  如果是一个权臣也就罢了,不管当家的是皇帝还是权臣,是一波人就行,偏偏西夏能把持朝政独揽大权的权臣都被灭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些没法一家独大只能同时执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2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9/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