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185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自从多了白五爷这个爱看热闹的邻居,开封府的消息的确比以前灵通了许多。

  这次的消息是从兵部衙门听来的,西北的战报送到京城首先要送去枢密院,然後再由枢密院商议後续安排。

  按理说军事主要由兵部和户部管,两个部门一个管前头打仗一个管後头後勤,有需要其他几部配合的再说,反正上头有皇帝盯着,需要配合的时候没有哪个部门会拒绝。

  但是大宋是个不合常理的朝代,军事不光由兵部管,兵部上头还有枢密院,因为枢密院的品级更高,所以兵部名存实亡,遇到战事也只能给枢密院打下手。

  兵部衙门的活儿让枢密院干了,不过不耽误他们最先知道西北的战况,要是连战报都没法看,那还叫什麽兵部,直接把兵部衙门解散得了。

  白五爷自从发现兵部衙门里的大臣消息灵通还有空闲谈就三五不时的去那儿溜达,没办法,户部、礼部说的听不懂,吏部官员升迁黜落倒是能听懂,但是对不上名字,刑部的案子还没开封府有意思,工部、工部衙门的活儿大部分都是外派,衙门里白天根本看不到几个人。

  政事堂和枢密院?他不太想去听那群老头儿吵架。

  就算他想去,包拯也会在他去之前把他劝下来。

  开封府和六部衙门任他溜达就算了,政事堂和枢密院乃是朝堂的重中之重,开封府中有展昭这种江湖人士为官,朝中更多还是看到江湖人就皱眉的大臣。

  侠以武犯禁,白五爷这到处看热闹的性子直接将那几个字演绎的活灵活现。

  包大人有他的考量,苏景殊却不管那麽多,听完白五爷的最新消息後越发觉得某些文臣脑子有坑,“包大人,绥州不是种谔种将军费劲儿吧啦劝降的吗?现在仗还没打完陆大人就要弹劾他,朝廷该不会真的把种将军召回京城问罪吧?”

  陆诜是延州守帅,和他接触最多的武将就是种世衡种老将军的儿子种谔。

  当年种谔种将军镇守青涧城还是他推荐的,怎麽一开始打仗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包拯摇摇头,“战事正紧,官家不会在这个时候召将领回京。”

  但是战事结束後会是什麽情况他也说不准,狄青都能在形势紧张的情况下被召回京城,要是朝中弹劾种谔的人太多,那就只能看官家到底站哪边。

  至于陆诜,陆大人是个好官,但是不适合在边关做官。

  包大人摇头感叹,公孙先生看苏景殊和白玉堂没听明白,于是耐心给他们介绍那位陆大人的为人。

  陆大人推荐种将军镇守青涧城,军中之事皆由种将军掌管,但是遇到战事还是得听陆大人的。

  先前有西夏部落的酋长想归降大宋,陆大人怕惹出事端不愿意接纳,种将军劝了好久才让他松口。後来西夏那边派人来索要那个归降的部落,陆大人遇到这种事情就慌,最後还是种将军出面把西夏人呵斥回去。

  就连这次绥州归降,陆大人的意思也是不想接纳。

  苏景殊:……

  真有这种大傻子啊?

  主动送上门来的地盘为什麽不要?非得地盘归西夏才开心?

  而且绥州还不是毫无缘由的主动来降,那是种将军筹谋已久连哄带骗又恰逢西夏换成梁太後掌权才骗过来的胜利,花那麽大的力气要回来的地盘,怎麽能说不要就不要?

  这次天时地利人和俱全,鬼知道什麽时候才能等到第二次这麽好的机会?

  包大人说的没错,那位陆大人的确不适合去边关。

  大宋的兵权分配本来就奇奇怪怪,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互相制约。

  率臣就是安抚使、经略使等管,本朝凡出师征战,都要临时委派武将作为统帅,但到澶渊之盟签订後,任用文臣统管地方军政便逐渐形成了惯例。

  如同枢密院一样,帅臣主兵也逐步演变成了文臣主兵。

  兵部也一样,即便名存实亡也都是文臣。

  除了三衙管军还是武将之外,朝廷几乎所有和兵权有关的部门都被文臣占据,恶性循环下来,武将的地位越来越低。

  武将辛辛苦苦要回来的地盘,到文臣那边又轻飘飘的送出去,这是什麽道理?

  离谱两个字都不足以形容那些人的脑回路。

  白玉堂咬牙切齿,“我感觉我当官都比他强,至少我不会在不该怂的时候怂。”

  苏景殊重重点头,“就是就是。”

  他们上他们也行。

  把打仗的活儿交给武将,把治理边关的活儿交给手下文人,他们只要辛苦辛苦多下去考察,尽可能的减少底下人欺上瞒下,他们也能当个顶顶好的好官。

  不争馒头争口气,打死都不能怂。

  什麽人嘛!

  公孙策看他们俩义愤填膺的样子,感觉一时半会儿都冷静不下来,于是让他们去外面平复心情。

  他啊?他这些年见多了这种事情已经习惯了,再糟心也不耽误他整理文书。

  包大人也是如此。

  很明显,景哥儿还没历练到他们这种心静如水的境界,再在书房待下去怕是连笔都能掰断。

  “就是很气啊!”苏景殊将笔放回远处,把桌上的文书摆放整齐,然後和白玉堂一起出去骂,“他们知不知道要回来一个州有多难?给的不是他家的地他不心疼是吧?”

  白玉堂撇撇嘴,“不是我家的地我也心疼,糟践东西也不带这麽糟践的。”

  两个人杵在廊檐下骂骂咧咧,越骂越气越气越骂,气的白五爷甚至有了从军的冲动。

  他要是将军肯定不会让那些文人叽叽歪歪,来一个砍一个来两个砍一双,五爷的大刀不是吃素的,砍他们跟玩儿似的轻松的很。

  幸好西北有狄青在,不然那个陆大人肯定会把种将军欺负死。

  不想让种将军打仗就别让他去镇守青涧城,让人家去了就别再指手画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不懂啊?

  哦,他们还真不懂。

  不只那位陆大人,还有朝中很多大臣,书上写的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们学完之後就变成用人要怀疑怀疑也得用,主打一个怀疑一切。

  展昭悠哉悠哉听着他们在底下骂骂咧咧,听着听着愣是给听困了。

  种将军劝降嵬名山的来龙去脉他知道,西北军拿回绥州的确不容易,种将军立大功。

  西夏党项人部落林立,比起西夏皇室,部落首领在党项百姓之间的威望更高,之前占据绥州的党项部落首领嵬名山便是如此。

  在他被种将军劝降之前,他弟弟嵬名夷山已经归降大宋。

  种将军通过嵬名夷山去劝嵬名山,同时用金银去引诱嵬名山身边的亲信。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离谱的,嵬名山要带着绥州投降,但是嵬名山本人不知道,答应投降的是他身边的亲信和已经投降的他弟弟嵬名夷山。

  种将军率兵前去接手绥州的时候嵬名山还懵着,奈何他弟弟当衆大喊他已经和宋臣约好要投降,周围的亲信也拿出来自大宋的金银珠宝当证据,这麽一来,他的部衆也信了七七八八。

  得嘞,降吧。

  事已至此,不降也说不过去。

  西夏朝堂越来越乱,梁太後为了讨好部分党项贵族放任他们劫掠百姓,西夏境内现在是民怨沸腾,他们忠心朝廷也活不下去,不如转投大宋另寻生路。

  党项贵族能无所顾忌的劫掠他们,他们降了大宋後大宋总不能也劫掠他们,表面功夫总得做好吧?

  他弟在大宋过的不错,也说了宋室对归降西夏部落的安置条件,他觉得还行,比让西夏的贵族当肥羊宰好。

  然後他就降了。

  首领放弃抵抗,部衆自然也没有抵抗的道理,嵬名山带着他的部衆随种将军南下,绥州于是归属大宋。

  绥州境内党项部落很多,种将军去劝嵬名山不是没有原因,那边大大小小的部落三百多个,加起来一共只有不到两万户,只嵬名山的部落就有足足三千户。

  嵬名山一降,其他部落的首领自然望风而降,种将军便能顺势收回整个绥州。

  人家种将军好歹是手里有实权的将领,西军种家威名赫赫,陆大人想欺负他其实有点难度。

  以前守边文臣可以联合朝中文臣对武将施压,如今官家明显要遏制朝中崇文抑武的势头,文臣再想和以前一样抱团欺压武将得看官家答不答应。

  两个傻子,没发现包大人和公孙先生一点儿也不担心西北军的情况吗?

  种将军刚刚收复绥州的时候要在绥州筑城驻军,陆大人非要以无诏出师的名义把他召回延州,那个时候他要是退兵,西夏立刻就会派人将绥州抢回去。

  陆大人的意思很明显,他们镇守边关最重要的任务是不和邻居起冲突,保证自家地盘不出问题就行,不能把手伸到西夏那边,若是西夏派大军来讨要绥州,他们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朝中很多大臣都是这个意思,武将镇守边关老老实实在驻地待着就行,大宋没那麽多精力管多余的地盘。

  陆大人想的很好,可惜种将军不听,虚晃一招退回延州,等西夏派兵到绥州试探的时候立刻带着他新招降的大军杀了出去,杀的西夏军队落荒而逃,跑了二十多里都不敢停。

  当然,最後种将军还是驻守绥州了。

  所以他能猜到陆大人为什麽弹劾种将军,包大人和公孙先生也能猜到。

  种将军的确没听他的命令擅自发兵,这是事实,但是种将军发兵之後守住了绥州也是事实,功过相抵,他觉得没毛病。

  而且陆大人被狄大元帅扣下是大事儿,消息传到朝中,朝中文臣肯定要炸锅,边军将领真的有危险的话包大人肯定已经气势汹汹去别院帮将领们辩护去了,绝对不会和现在这样稳稳当当的坐在书房处理那些无关紧要的文书。

  不像他,他一点儿都不担心。

  狄大元帅敢这麽干肯定有底气,没准儿私底下已经和官家商量过,官家准了他才扣押陆大人,这样就算事情闹到官家面前他也有理。

  只要官家觉得狄大元帅这事儿办的没毛病,就算私底下没商量过他们也能说商量过。

  诏书啊密报啊回头补上就行,多大点儿事儿。

  展猫猫一切尽在不言中,丝毫不觉得西北军会吃亏。

  官家昨天能贬礼官,明天就能贬文官,等过些日子战事结束自会见分晓,现在骂也是浪费精力。

  学学他,放宽心态,躺在房顶上晒太阳多舒服,冬日里这麽好的日头可不多见。

  嗨呀,景哥儿上不来哈哈哈哈哈。

  苏景殊在廊檐下吐槽文臣掌军事的不合理,说着说着就感觉鼻子痒痒想打喷嚏,跑到院子里看到展昭枕着双手翘着腿躺在房顶上,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展猫猫在念叨他。

  白五爷抱着手臂嘀嘀咕咕,“仁宗皇帝封他是御猫,他还真把自个儿当猫了?”

  展昭坐起来,笑的开心极了,“五爷,上来说?”

  白玉堂白了他一眼,懒得和他说话,拉着苏景殊回书房继续琢磨这事儿官家会怎麽处理。

  臭猫一个江湖人懂什麽,要请教也得请教包大人和公孙先生。

  他把景哥儿压在府衙帮包大人和公孙先生整理文书,劳烦二位腾出点时间给他掰开了讲讲,不然他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

  说真的,他感觉他现在对朝政的关心完全不像个江湖人,回头官家高低得给他封个官儿,他要求不高,待遇不能比展昭待遇差就行。

  展昭:……

  行吧,他好猫不和坏老鼠斗。

  正好公孙策手里的活儿告一段落,于是很愉快的接受了白五爷的交易。

  苏景殊挠挠头,他就这麽被抵押出去了?

  青天大老爷,您不能光听着不说话啊!

  在青天包大人的默许之下,开封府中的非法交易进行的非常顺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1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5/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