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171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不确定,不过不重要。

  动脑子的事情交给伯父,他生来是要带兵打仗的,阴谋诡计不适合他。

  庞迪写完信立刻派人送出去,边城离汴京两千多里,一来一回最快也要七八天,且让他看看霍天雕能不能给他送来西夏狼主的人头。

  西夏如今只是陈兵边境,还没真正开始打,西夏狼主能不能沉住气他不知道,反正他能等。

  他好歹是凭军功干到的平西副帅,比不过狄青还比不过其他人?

  庞迪精神头出奇的好,大半夜的睡不着直接把亲信将领全都薅起来商量迎敌之策。

  和霍天雕的合作先放一边儿,先让他们看看怎麽炸最好看。

  大炮炸药都给他们配上了,不炸出花来多对不起朝廷,怎麽着也得让边地百姓看个大呲花。

  西北边城和党项人打了几十年,民风彪悍相当能打,以前朝廷不让军队动弹的时候,民间组织起来的乡勇也能和党项人打的有来有回。

  澶渊之盟後大宋和辽国休兵,两国明里暗里各种矛盾,但是的确是几十年没再打仗。

  西北这边不一样,西夏在太祖太宗年间就有不臣之心,但是直到仁宗宝元元年才彻底脱宋自立,打打和和一直没消停过。

  李继迁出奔自立,依辽附宋首鼠两端,开始屡战屡败但是屡败屡战,在朝廷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大发神威接连攻下大宋夏州、绥州、静州、宥州、银州五州数千里土地,之後更是攻破灵州改名西平府。

  真宗皇帝妥协退让,授予李继迁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五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试图稳住西北局势,但是那麽多官职给出去一点用处也没有。

  李继迁名为宋臣,实际上已是建都西平府的土皇帝,人家不光有大宋的官职,同时还娶了辽国公主,是辽国皇帝亲封的夏国王。

  後来李继迁因伤去世,其孙元昊继位後大肆扩张,连表面太平也不愿维持,直接建国大夏改称皇帝,然後写信通知大宋让大宋也揭了遮羞布承认他们大夏和大宋从此地位相同。

  大宋朝臣:???

  李元昊称帝的消息传到汴京震动朝野,绝大部分官员都主张立刻出兵征讨这个反了天的不臣之地。

  朝中愤愤难平,仁宗皇帝当即下令削去李元昊的官爵并悬赏捉拿贼首。

  但是人家都自立称帝了,悬赏捉拿自然也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大宋对西夏自立非常不满,李元昊对大宋不承认他们是个国家也很生气,朝廷还没商量好怎麽征讨西夏,李元昊就已经率兵进攻延州。

  大宋从太祖皇帝开始崇文抑武,到仁宗皇帝时军队的战斗力已经降到谷底,别说进攻了,连防守都防不住。

  然後就是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败。

  朝廷被打击的没了当初要征讨李元昊的心气儿,虽然败後屡次扬言要重整旗鼓和西夏决一死战,但是实际上却已经着手商量握手言和。

  那时已经到了庆历年间,负责谈判的是庞籍庞太师,只要西夏向宋称臣并取消帝号只称夏国主,大宋将每年赐给西夏银绮绢茶总共二十五万五千,并在保安军和高平砦重开榷场。

  李元昊主动派人到京城议和就是因为榷场关掉後西夏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大宋地大物博,大不了勒紧裤腰带供边关打仗,西北一共就那麽点儿地方,特産也少,虽然那边的青白盐在中原非常畅销,但是大宋没了青白盐还有别的地方能産盐,西夏没了大宋粮食、茶叶、药材、丝绸却找不到代替品。

  辽国也不行,辽国也得和大宋交易才能有那些东西。

  庆历年间的合议和澶渊之盟差不多也是花钱买平安,区别只是澶渊之盟给的钱叫“岁币”,庆历和议给的钱叫“岁赐”。

  李元昊以“西夏主”的名义向宋称臣也是有条件的,朝廷出使西夏只准住在宥州不能进入西夏都城,以免李元昊要用臣礼接待宋使没面子。

  称臣归称臣,但是还得在他的臣民面前维护他的形象,不然这事儿没得谈。

  大宋、大宋答应了。

  宋夏之间短暂的迎来了和平时期,然後就坐山观虎斗看夏辽之间狗咬狗。

  李元昊的祖父李继迁娶了辽国公主,李元昊没继位的时候他爹就为他向辽国请婚,所以李元昊也娶了个辽国公主,不过他和公主感情不好,夫妻俩平时没少干仗。

  夏辽双方经常因为党项部族叛逃起矛盾,就算双方是姻亲关系也没好哪儿去,後来宋夏开战,辽帝看到大宋连吃败仗立刻开始搞事儿,庆历增币就是这麽来的。

  要不是辽国趁乱搞事情,宋夏两国也不会那麽干脆的握手言和。

  辽帝想着鹬蚌相争他好渔翁得利,非常不愿意看到宋夏停战,可惜没用,谁都不在乎他的意见,于是辽帝一怒之下兴兵十万讨伐西夏,势必要让李元昊好看。

  大宋虽然怂,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柿子挑软的捏,打大宋没有十足的把握,打个西夏还不是轻轻松松?

  嗯,辽帝是这麽觉得。

  然後他的十万大军就凉了,最後仅有数骑随他逃出,其他全折在了李元昊手里。

  李元昊是个奇才,这个奇才还非常会做人,打完辽国後立刻遣使同辽国讲和,同时又向大宋献俘,把他爷爷李继迁依辽附宋首鼠两端的本事学了个十成十。

  再然後,他就被他儿子给弄死了。

  奇才在外面会做人,在自己家却很不干人事,杀母杀妻杀子,最後死在儿子手上也很合理。

  庆历年间的合议是李元昊迁的,继位的新皇帝不认,没多久就死性不改继续犯边。

  西北百姓不堪其扰,朝廷也连年增派兵马驻守西北,除了他们这边,西北还有好些打仗生猛的军队。

  如今这位狼主是李元昊的小儿子,他登基是因为太子李宁令哥杀了他爹李元昊,李宁令哥又因为弑君弑父被权臣所杀,权臣扶持幼主继位想专权,架不住幼主不是软弱没主意的人,所以西夏这些年也乱的可以。

  驻守边关条件艰苦,但是西夏那边的笑话却很能缓和他们的心情,如果没有狄青就更好了。

  庞副帅眯眯眼睛,再次感慨既生瑜何生亮。

  旁边,几位副将看着舆图争论不休,这个说要从正面轰炸来显示他们大宋国威,那个说要从侧面轰炸打西夏人个措手不及。

  庞迪敲敲桌子,“西夏霍天雕那儿不太对劲,你们注意着点儿,别不小心着了他的道儿。”

  霍天雕为人狡诈,他们以前没少在他手上吃暗亏,虽然这次没有监军拖後腿,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有个副将挠挠头,“副帅,霍天雕这次不在西夏军中,咱们的探子刚传回来的消息,此次带兵的是西夏狼主,霍天雕被派去中原干别的事儿了。”

  庞迪:哦豁,备不住真让他给猜准了。

  他就说霍天雕为什麽非要狄青死,肯定是去中原搞事儿没成功,所以恼羞成怒要借他的手来除掉狄青。

  陷害狄青的任务没完成,狼主那儿不好交差,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掉狼主自己上位。

  逻辑通。

  副将继续说,“西夏那边好像是出了乱子,朝臣对狼主不满意,狼主为了安抚朝臣这才集结大军要和咱们开战,据说是特意趁狄大元帅不在才来的。”

  庞迪的脸立刻黑了下来,“他们什麽意思?西北没有狄青他们就打得过了?把咱们当什麽了?”

  西北没有狄青还有名将辈出的种家军、折家军,还有姚兕、张亢,还有他庞迪和身边这些将士,还趁狄青不在才敢发兵,说的跟这几年他们打过多少胜仗一样。

  西夏已经不是李元昊在位时的西夏,李元昊都没了他们嘚瑟什麽啊?

  难怪那个狼主没法服衆,这脑子能服衆才怪。

  庞副帅黑着脸看着旁边的亲信,再三叮嘱让他们打起精神,不争馒头争口气,要是狄青不在他们就打不过西夏,这个耻辱能跟他们一辈子。

  他可不想用他的无能来反衬狄青的有本事,真要打了败仗还不如直接让他死在战场上。

  丢人!他没脸活着!

  副将们连忙保证他们肯定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迎战,狄大元帅不在正是他们立功的好机会,也是他们副帅翻身的大好时机,副帅成为大元帅,他们这些亲信的地位也能水涨船高。

  狄大元帅身边的副将走在边城能让大姑娘小娘子送果子丢手绢,他们出去就没人能认出他们是谁。

  只有成为大元帅的副将才能获得大姑娘小娘子们的青睐,副帅加把劲,下次凯旋的时候争取给他们抢个显眼的好位置,免得出门人家都不认识他们。

  要不副帅也打个面具戴吧,他们私底下讨论过,狄大元帅那麽惹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那个青面獠牙的青铜面具,唔,摘了面具更惹眼,但是模样是爹娘给的改不了,最简单的就是从面具上动手。

  副帅打个纯金的面具往脸上一戴,到时候在太阳底下金光闪闪,再矜持的小娘子都能被那明晃晃的金子给吸引过来。

  庞迪:……

  庞迪咬牙切齿,“让你们过来是商量怎麽迎敌,仗还没打敌还没退,这时候说凯旋是不是太早了?”

  他的模样比狄青差很多吗?啊?差很多吗?

  不会说话可以别说话,不说话没人把他们当哑巴。

  副将们打个哈哈略过这个话题,收回心思继续琢磨这一仗怎麽打。

  西夏狼主无法服衆,不光朝臣不服他,军中将领也多有微词。

  西夏擅自开战断了合议,大宋不再每年往那边送银绢,这几年又赶上雪灾旱灾日子不好过,西夏的军队过的比他们还惨。

  要是能打胜仗劫掠一番也算能填补填补,可惜他们赶上的时候不好,大宋出了个神将狄青。

  自从狄大元帅镇守西夏,这几年西夏人打仗就没赢过,打仗打不赢,军中待遇又差,将士愿意打仗才怪。

  就拿他们大宋的将士来说,有多少是在家乡活不下去不得不参军的?

  西夏那边的苦日子一眼望不到头,他们这边从新帝登基开始将士们就没再饿过肚子,别处或许有将领克扣军粮的事情发生,他们这儿没有,因为干过克扣军饷的全被狄大元帅给砍了。

  武将拉帮结派抢军功,底下的士兵却想不了那麽多,只要能吃饱肚子就指哪儿打哪儿。

  西夏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占,他们要是再守不住城干脆全都吊死在城墙上得了。

  霍天雕搞阴谋诡计也没用,他们大宋现在打仗不全靠血肉之躯,还有能炸的山崩地裂的火炮,在他们可爱的大呲花面前,什麽阴谋诡计都没用。

  西北边城得了官家的命令後跟打了鸡血似的一个比一个激动,没有监军拖後腿,立功的机会就在眼前,这时候不往前冲下次鬼知道是什麽时候。

  京城,庞籍收到西北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密信,看完之後差点把茶杯掀翻。

  这个庞迪,说他鲁莽是一点儿都不亏。

  庞太师连衣服都顾不得换赶紧去别院面圣,出门时还不忘让人去开封府和将军府传话让包拯和狄青同去,这事儿得和他们都通个气儿。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前两天京城落了雪花,虽然落到地上就化了,但是出门的时候更觉得冷风刺骨,这风吹的有寒冬的感觉了。

  赵曙窝在书房里看奏疏,自从外面冷到结冰他就不爱往出,他这身子骨不似先帝那般孱弱,却也没好哪儿去,每每换季变天都得小病一场,是个名副其实的文弱书生。

  庞籍匆忙过来求见,进屋後没一会儿就被热腾腾的炭火蒸的脑门冒汗,不多时包拯狄青赶过来,看到他们俩也热的脸色发红这才感觉好受了点儿。

  很好,不是他有问题,是官家太虚了。

  炭火烧的太旺,狄将军是白里透红,包黑子是黑里透红,啧,对比惨烈。

  赵曙已经看完庞迪那笔迹狂放的“家书”,比起“家书”,他觉得这封信更应该叫“战报”,内容比笔迹还要狂放的战报。

  平时军中的战报有专职的官员负责撰写,大部分都是四平八稳,就算是正在打仗也都尽量怎麽平和怎麽写,这还没开始打呢就这麽放达不羁的还真不多见。

  年轻的官家表情古怪,将手里的信件交给包拯和狄青传阅,等他们都看完了才温声问道,“包卿,狄卿,你们怎麽看?”

  狄青嘴角微抽,将信件递给庞太师,“像是庞副帅能干出来的事情。”

  庞太师摆手不收,他已经将信件呈给官家,这信件就不再是信件,而是呈给官家的战报,看完後直接还给官家就行,不用再给他。

  狄大元帅想笑又怕露出笑脸会得罪庞太师,忍笑忍的脸都要僵了,掐着手心努力回想伤心的事情,忍了好一会儿才把笑意压回去,“官家,霍天雕在西夏军中颇有威望,如今的西夏朝中动荡,狼主位置不稳,他要造反也不是不可能。”

  包拯皱起眉头,“大宋和西夏乃是交战之国,庞副帅在战前轻信狄国将军,只怕会中敌人的奸计。”

  庞太师眼观鼻鼻观心,暂时单方面和庞迪断绝伯侄关系,等他什麽时候心情缓过来了再恢复。

  他知道包拯是什麽意思,当年李元昊首次攻宋就是用阴谋诡计坑了大宋,说不准那霍天雕就是和西夏狼主合夥演戏来骗庞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1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1/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