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年龄上有点不合适,狄将军一直拖着没有成亲,和他同龄的男子大多家里孩子都好几个了。虽然狄将军长的好看,但是她们还是想找个年龄相仿的郎君,至少年龄不要差太多。
其次狄将军父母早亡,成婚後要随他去西北守边疆,可她们的父母家人都在京城,嫁人之後直接数载见不到面实在有些难为她们。虽然狄将军长的好看,但是他们还是想找个离家近的郎君,至少不要像西北那麽远。
反正就是,虽然狄将军长的好看,但是她们一时间真的没法抉择。
西北苦寒,她们自幼生活在中原繁华之地,也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了边关的日子。
姑娘们的长辈坐在旁边听着她们的悄悄话不知道该说什麽好,她们忧心的也是西北苦寒,这些在家娇生惯养的孩子们不一定能适应边关的生活。
幸好狄娘娘和官家没有直接定下是谁家姑娘,不然就是担心也得嫁。
出嫁从夫,莫说西北边关,就算是被贬去岭南也要跟着。
乐平公主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她们说话,有点後悔今天到这儿来。
好歹是个相亲宴,她还想来这儿看看有没有能入眼的郎君。
这次她自己挑,挑了之後仔细查身家背景,务必把祖宗十八代都查的清清楚楚,绝对不会出现上次那种情况。
来的时候充满期待,来了之後才发现她期待的早了。
除了狄青其他的全是生瓜蛋子,嫩的能掐出水儿来,她想找的是如意郎君不是如意儿子,还是不要为难自己了。
唉,找个如意郎君怎麽那麽难?
乐平公主起身去旁边唉声叹气,不打扰嫂嫂和狄娘娘发愁。
狄娘娘和曹太後的确都挺发愁,她们原本觉得以狄青的相貌不愁说亲,却忘了和狄青成亲要随他去西北守关。
西北和北边真定府大名府还不一样,真定府大名府虽然是边境,但是好歹属于中原地带,西北汉胡混居民风彪悍,京城长大的姑娘怕是受不了那边的苦日子。
先前看中的那位何家小姐来了之後没怎麽说话,但是看她蹙起眉头的样子显然也不乐意去那麽远的地方。
也是,她生母早亡,家中只有老父一人,何尚书没有续娶,如今年纪也大了,嫁的近了还能时常回家看看,让她随狄青去西北实在有些难为人。
即便人家姑娘家中双亲俱在,想起要去西北边关只怕也会日夜流泪。
本来已经够愁了,愁上加愁可怎麽得了哦。
乐平公主摇摇头,想着想着忽然灵光一闪,觉得事情好像也不是那麽难解决。
狄青要成亲顺便辟谣,她想找个容貌出色的如意郎君,直接把他们俩配成一对不就好了?
灯下黑也不能这麽黑啊,怎麽能把她忘了呢?
乐平公主拍拍额头,感觉自己简直是个天才,于是立刻转身回去,“嫂嫂,八婶,你们觉得我怎麽样?”
曹太後:……
狄娘娘:……
两人面面相觑,愣了好一会儿才看向毛遂自荐的乐平公主,“乐平,你认真的?”
乐平公主点点头,“当然是认真的,狄将军一表人才长的比陈世美好看多了,本公主虽然是二婚,但是本公主模样不差,还能在别人欺负他的时候帮着骂回去,娶我回去绝对是他狄青赚了,八婶您说是不是?”
狄娘娘叹道,“乐平,西北和京城隔着万里关山,你在京城长大,从未去过那麽远的地方,万一……”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狄青只是去西北守边关,又不是这辈子都不回来了。”乐平公主倒不介意跑那麽远,“万一他三两年把西夏给灭了,这不就能调回京城了吗?”
曹太後:……
狄青自己都不敢说他能三两年把西夏给灭了。
“乐平,你当真不是在胡说?”曹太後捏捏眉心,不知道该说什麽好,“你要是真的愿意,官家就真的赐婚了。”
先前一句戏言竟然会成真,这可真是……
“嫂嫂,我当然不是在胡说。”乐平公主眉飞色舞,和两位长辈通过气儿就要出门,“您二位先商量着黄道吉日,我去问问狄青的意见。”
狄娘娘哭笑不得,这都要商量黄道吉日了,狄青的意见重要吗?
第95章
*
乐平公主觉得她的想法非常好,而且非常合理。只要狄青答应和她成亲,目前所有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她找了个容貌不输糟心前夫还战功彪炳的新郎君,狄青找了个能帮他和朝臣对骂的新娘子。真的,全大宋都找不出第二对比他们还般配的人。
如今朝野上下都在谣传狄青私通西夏,也不知道那些人脑子里装的都是什麽,这种离谱的谣言竟然也有人信。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看来大宋朝堂上的笨蛋比她想象中的多得多。
通敌叛国得是有好处才能让人这麽干,就拿之前那个私通辽国的兵部侍郎秦彭年来说,辽国许他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还派了貌美的妃子嫁给他当继室,利诱加上枕头风双管齐下才让他铤而走险走上了卖国的路。
狄青年少成名战功显赫,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他应有尽有,还有个当王妃的姑姑,这种情况下通敌叛国他图什麽?
还有,狄青的战功都是打西夏打出来的,就算他脑子抽了去投靠西夏,西夏真的不会活撕了他?
就算要通敌叛国也得找个大点儿的地方,隔壁辽国不行吗?西夏弹丸之地他们也配?
乐平公主平时很少关注朝政,但是不代表她平时什麽事儿都不管,京城关于狄青通敌的传闻沸沸扬扬,她想不知道都难。
朝中有些大臣为了打压武将连脸都不要了,那麽明显的离间计都肯信,恨不得把武将变成只能卖命其他什麽都不能要的奴隶。
有本事他们自己带兵打仗去。
狄青有个当王妃的姑母挡不住他们的离间陷害,再加上个当公主的媳妇总够了吧?
狄青娶了她就是皇亲国戚,是当今圣上的姑父,谁家皇亲国戚脑子抽了通敌叛国?
很好,亲事就这麽定了,只看狄青狄大元帅愿不愿意点头。
乐平公主丝毫不觉得她的逻辑有问题,当即自信满满的出去找人,她可是大宋的公主,狄青必不可能拒绝她。
不过自信归自信,还是得防备狄青不肯答应她的该怎麽办。
于是乎,窝在隔壁房间说话的赵仲针就成了传话使者。
赵仲乱也想去,奈何他们家姑奶奶嫌他年纪小不放心不让他去。他已经不是三岁小孩儿,传个话而已有什麽不放心的?
“老实点,要是这事儿能成,姑奶奶天天带你去瓦子玩。”乐平公主把不听话想乱跑的臭小子摁住,然後有些紧张的等待狄青过来。
那什麽,好歹是婚姻大事,她是个女儿家,二婚该紧张也还是紧张。
当年头婚的时候觉得陈世美是个状元模样也好就嫁了,没想到那人看着相貌堂堂实际却是个衣冠禽兽。
狄青狄大元帅好歹是他们家八婶的侄子,人品本事不用查也知道的清清楚楚,不至于闹的和上次一样。
要是狄青愿意的话,他们这算不算是两个倒霉蛋报团取暖?
乐平公主自己把自己逗笑了,注意到屋里还有其他人又赶紧收敛笑容,“这位是……苏家小郎?”
苏景殊略有些尴尬,“见过公主。”
怪他慢了一步没能和赵大郎一起跑出去,这会儿在乐平公主面前还真不知道要说什麽好。
苏景殊尴尬,乐平公主却不尴尬,非但不尴尬,甚至还能找到话题,“你娘和你姐姐来了吗?刚才好像没有看到她们,倒是远远瞧见了你爹的身影。半年不见,苏君的风采一如既往。”
风骨峻峭霜气横秋,一看就知道是个喷人的行家。
她後来找开封府要了秦香莲最初状告陈世美的状纸,不得不说,口诛笔伐这种事情还是得这些饱读诗书的文人来,再给她二十年她也练不出那麽高超的喷人技巧。
苏家几位郎君的学识都很出衆,考中进士的离京做官去了,这位小郎年纪尚小,但也是前途无量。
她哥生前见的最後外人就是苏家小郎,还给人家封了个官儿,封完之後才一睡不醒,也不知道他到底胡思乱想了些什麽。
逝者已逝,等她死了之後去地底下再问吧。
如果到时候她还记得的话。
她哥生前弥留之际在想什麽不重要,不过他们家大哥儿二哥儿近些日子喜欢和苏家小郎一起玩,大哥儿出城一趟还亲眼目睹包大人办了桩大案子,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乐平公主自顾自说话,想到哪儿说到哪儿,都不用旁边人回,直到赵仲针将狄青带到房间才深吸一口气停下闲谈。
好吧,她就是有点紧张。
狄青不知道公主找他所为何事,赵仲针只负责将他找来,具体什麽情况他也不清楚。
苏景殊感觉接下来的事情不适合让外人听,干脆利落的抱上赵二郎出门,这个房间留给公主和狄大元帅说话,他们去隔壁房间暖和。
赵仲针悄悄问道,“姑奶奶刚才说什麽了?”
赵仲乱中气十足,“姑奶奶说小郎的爹骂人超厉害。”
苏景殊连忙捂住他的嘴,“小祖宗你小声点,让我爹听到了不好收场。”
赵仲乱笑的停不下来,姑奶奶刚才就是这麽说的,他没说错哈哈哈哈哈哈哈。
“二哥儿别胡闹。”赵仲针推门进屋,然後神神秘秘的问道,“你们知道姑奶奶找狄将军有什麽事情吗?”
苏景殊松开圆滚滚的赵二郎,很好奇的问道,“什麽事情?”
“我猜到了,但是现在不能告诉你们。”赵仲针挺直腰杆,小夥伴越好奇他越藏着掖着不肯说,“看待会儿姑奶奶和狄将军出来是什麽情况,如果猜对了就告诉你们,猜错了那就算了。”
苏景殊:……
这和不说有什麽区别?
等到乐平公主和狄大元帅出来还需要他来猜吗?
“哥,你这样出门是要被套麻袋的。”赵仲乱煞有其事的感慨一句,然後迈着小短腿跑到墙边儿上听墙角。
姑奶奶和狄将军就在隔壁,只要他集中注意肯定能听到那边在说什麽。
苏景殊看的心动,“殿下,贴墙上能听见吗?”
赵仲针也不知道,他长这麽大也没干过听墙角这种事情,别院的亭台楼阁建的那麽结实,应该听不见吧?
不管了,去听听。
三个人趴在墙上屏住呼吸去听,听了好一会儿什麽也没听见,只能大眼瞪小眼看着对方。
赵仲针摸摸鼻子,“好吧,贴墙上的确听不到。”
隔壁房间,狄青看到房间里只剩下乐平公主一个人,一瞬间连公主亲身上阵陷害他的猜测都冒出来了。
虽然不知道乐平公主为什麽吃饱了撑的陷害他,但是这真的很像陷害的前奏啊。
先让人把他喊到僻静无人处再把门一关,接下来发生什麽还不是公主说了算?
狄大元帅警惕的站在门边,已经做好破门而出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