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16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两边互通姓名,主动搭话的叫周勤,另一个叫周青松,虽是同姓,却并不是一家人。

  公租房再便宜也得交钱,太学生出身寒门,孤身进京求学能省则省,别的班什麽情况他们不清楚,反正乙班的除了苏景殊和王雱还有少数几个带妻儿一起进京的同窗其他的都选择住在监舍。

  新生老生互通有无,住宿生的消息比走读生灵通多了。

  周勤笑的不行,“先前没想到你们不知道太学只有肉馒头可口,大家看到你们二人钟声一响就往外跑,想起来要提醒的时候已经晚了。”

  苏景殊幽幽擡头,“那你们还跟着往外跑?”

  周勤和周青松干笑两声,闷头吃他们的饭。

  苏景殊:……

  懂了,都是来看他们笑话的。

  是他太天真,什麽班里还是好同学多,分明都是坏东西。

  吃过午饭回教室,经过食堂的打岔,同窗之间的气氛都比上午轻快许多。

  苏景殊有气无力的趴在桌上,“所以我们俩是过来给你们调剂心情的是吗?”

  周勤转过头,一本正经的弯腰谢道,“景兄客气,小弟在此谢过。”

  此话一出,全班的同学都煞有其事的站起来作辑,“景兄客气,小弟在此谢过。”

  塑料友情靠不住,王雱笑的直不起腰,好在他还有最後一丢丢良心,没有和其他同窗一起作辑道谢。

  苏景殊:???

  你们礼貌吗?

  谁说不重同窗重同年?谁说太学生除了学习什麽都不管?谁说太学生都不爱搭理人?谁说太学生只会独善其身?

  这像自闭卷王的样子吗?

  自闭的只有他自己,这些全是活泼开朗大男孩!

  一群人闹到直讲过来才消停,经过一番课前打闹,午後的课也没人犯困,让下午来上课的直讲也甚是满意。

  太学和後世的大学差不多,学习多靠学生自觉,直讲们上完课就走,学生有问题可以去直舍找他们解答。

  苏景殊收拾好书箱,看看左右同窗桌上的书卷,对他们的主修科目大概有了了解。

  周勤正好坐在他前面,转过头说话很方便,“小景殊,你选好主治哪一经了吗?”

  “选好了。”苏景殊回道,“主治《春秋》。”

  本朝印刷业极其发达,朝廷也一直在大规模的印刷儒家经典。

  太学教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学究,真宗皇帝下令主持校订刊印《九经义疏》颁行天下作为法定教材,但是九经那麽多不可能全部精通,学到後面都会定下主治某一经。

  《九经义疏》是在唐朝孔颖达组织编撰的《五经正义》的基础上编撰的,儒学多门,章句繁杂,门第之见太重不利于朝廷取士,所以得统一标准让天下学子来学习。

  义疏主于诠解注文,注不驳经,疏不驳注。

  《九经义疏》在《五经正义》的基础上加了贾公彦的《周礼》《仪礼疏》、徐彦的《公羊传疏》、杨士勳的《谷梁传疏》,乃是如今最权威的经学教科书。

  天下士子人手一份,不管主治哪一经,《九经义疏》都是基础。

  周勤有些诧异,“《春秋》微言大义,常令士子知难而退,主治《春秋》的可不多。”

  就拿他们太学的学子来说,治诗经的最多,易经次之,书经再次之,修春秋、礼记的的都很少。

  周青松听了一耳朵,听到这里不由摇头,“你这是自己夸自己?”

  周勤收好书箱双手负後,“此言差矣,这叫英雄所见略同。”

  苏景殊凑到他书箱里看了一眼,果然最上面就是抄录的《春秋》经义。

  不错不错,的确是英雄所见略同。

  真卷王!要学就学最难的!

  美好的一天结束,小小苏身心俱疲,感觉比贡院里吃不好睡不好的哥哥们还要糟心。

  不管怎麽说,早出晚归的上学生涯算是稳定了下来。

  九天的会试对贡院里的考生而言度日如年,在不考试的人眼里却是转瞬即逝。

  会试期间国子监的课不多,好些直讲都在贡院监考,见来见去都是那几个熟面孔。

  苏景殊不知道他的同窗们哪儿来的消息,每天到学堂听见的就是昨天又有多少人哭着被擡出贡院,弄得他明知道哥哥们不会有事也开始担心他哥会不会被擡出来。

  贡院条件那麽差,一不小心真的会要命啊。

  他上辈子好像还从营销号上看到贡院考试时发生火灾,结果因为考试要锁院,里面考试的考生逃不出来被活活烧死的惨案。

  京城贡院应该不至于出现那种情况,但是条件也好不哪儿去,万一体质不好在里面生个病,就现在这医疗水平说不准人就没了。

  老话说的不错,人吓人果然能吓死人。

  终于等到会试第九日,苏景殊放学之後直奔贡院和他爹会和。

  虽然每天都有人被擡出贡院,但还是坚持到最後一天的更多,贡院门口挤满了人,所有人都是接到自家考生就走,完全没有精力寒暄。

  苏轼和苏辙走出贡院,找到自家马车钻进去就躺下。

  大苏:“饿。”

  小苏:“困。”

  小小苏:“……”

  很好,这反应很他哥。

  马车一路回到苏宅,刚从贡院出来的兄弟俩家庭地位飙升,一家人围着他们嘘寒问暖,好声好气哄着洗漱吃饭,收拾爽利了立刻让他们回屋睡觉,全家都小心翼翼避免发出声音打扰他们。

  苏景殊小蜜蜂一样跟着忙里忙外,似乎已经看到他从贡院出来被全家捧上天的场景。

  两个哥哥同时下场,回来後得到的关注只有二分之一,他不一样,到他下场的时候绝对没有人和他抢关注。

  省试考完,考生各回各家,监考老师还得留在贡院批阅试卷,一批就又是大半个月。

  这大半个月的时间国子监的课程依旧松散,连太学都是下课之後不见多少人影。

  不是在教室或者监舍学习,而是出去参加各种聚会。

  省试成绩还没出来,但是不耽误他们提前和同乡以及未来同僚联络感情。

  暮春浓艳,乍暖还寒,汴京城一如既往的热闹繁华。

  苏轼苏辙考完得闲,知道小弟成功考进太学後与有荣焉,出门游玩话到兴头必有“吾弟景殊balabala”,在苏景殊不知道的时候,他的名字已经被俩哥哥传遍朋友圈。

  这年头的读书人很喜欢“让我来考考你”,他哥也不是什麽正经人,幸灾乐祸从不拦着,每次出门回家都能给他带回一摞小纸条。

  他能怎麽办?他也很绝望,被迫增加学习量的痛苦谁懂啊!

  不学不行,名声都被他哥吹出去了,到时候真人和宣传对不上太丢人,于是只能铆足了劲儿学。

  稳住,熬过这段时间,等这些闲着没事儿干的读书人成绩出来就没空搭理他了。

  小小苏如此安慰自己,拿出头悬梁锥刺股的决心来学习,太学的同窗看他如此用功,摇头晃脑感慨之後也不再整天想着和新友旧友联络感情。

  比他们小那麽多的少年郎都在努力读书,他们怎麽有脸松懈?

  卷王的感染力从乙班扩散到整个太学,直讲们满面春风斗志昂扬,国子学那边的衙内拉帮结派闹到他们跟前都影响不了他们的好心情。

  苏景殊做完直讲们留的作业,又苦大仇深的拿出他哥的好友们给他准备的题目,木着小脸追着直讲去直舍申请开小竈。

  出题人不讲武德越出越难,还不准他找外援咋滴?

  王雱最近天天听小夥伴吐槽家里的两个哥哥多烦人,兴高采烈的挥挥手先走,留下他可怜的小夥伴继续学。

  苏景殊揉揉脸打起精神,再过几天就放榜,解放的日子就在眼前,加油小小苏,你是最棒哒!

  努力学习的一天结束,等他从太学出来天已经黑了。

  本朝没有宵禁,华灯初上,路上人来人往很热闹,汴京的治安也一向很好,不担心路上会出问题。

  太学到家这条路天天走走,苏景殊闭着眼睛都能走回去,只是平时这个时候街上人还很多,今天不知道怎麽回事,走着走着就不见人影。

  月影绰绰,夜色迷蒙,无人的路上飘出来个穿着白衣服的人形生物,怎麽看怎麽像恐怖片。

  小小苏:!!!

  无声尖叫.jpg

  ……

  陈世美的案子结束後,展昭请假回乡扫墓,一路上扶危济贫行侠仗义,再回到开封府竟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京城繁华富庶是真,地方民生凋敝也是真。

  范文正公当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之言,如今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展昭心中感慨,然而不等他稍稍松口气,就看到一群打手在当街欺辱弱女子。

  展猫猫:???

  他才离开多久,京城的治安怎麽成这样了?

  展护卫见不得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作恶,横眉怒目当即就要出手。

  就在这时,旁边忽然传来带着哭腔的嗓音,紧接着一道熟悉的身影就从阴影处冲出来扑到他身上。

  “展护卫——你可回来了呜呜呜——”

第16章

  *

  天下承平日久,百姓安居乐业,汴京的夜晚灯烛荧煌,酒楼茶坊彻夜不休。

  苏景殊这些天忙于学业,若不是亲眼看到歹人行凶,几乎快忘了自己身处在带有江湖探案元素的野史大宋之中。

  汴京是座不夜城,晚上在外游玩的人不在少数,这才戌时,街上不可能没有行人。

  安安静静的夜晚本就容易令人心生不安,这时候路上忽然飘过来一个身着白衣粉纱的女子,吓的他脑子里嗡的一下,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少年郎僵着身子站在原地不敢动,生怕发出动静让“女鬼”注意到路边有行人误入,同时飞快的回忆包青天的世界观里究竟有没有鬼神。

  民间传说里的包大人“日断阳,夜审阴”,额头一轮弯月乃是穿梭阴阳两界的“通行证”,如果传说是真的,他该不会真的误入鬼打墙了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