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14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现在不行,现在就算不学也必须到学堂点卯,考勤达不到要求的话即便亲爹是当朝太师也没用。

  苏景殊对此持不同看法,“正是因为官家让那些衙内们必须待在国子学,所以国子学才更危险。”

  以前那些不乐意上学的都在别处惹猫逗狗,打架斗殴也打不到他们跟前,现在把这群难缠的衙内强行关在国子学,他们不闹腾才怪。

  展护卫说了,自从国子学开始讲究考勤,开封府的衙役隔三差五就要来一趟,巡逻的时候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衙内们打不得骂不得,连包大人都拿他们没辙,只能口头上教训一顿然後让家长领走。

  这次走了,下次还犯,屡教不改,烦死个人。

  王雱点了点头。

  好像也有道理。

  两个人一边说一边走,找到办理入学的地方便不约而同的闭上了嘴巴。

  刚才那些话私底下说说还行,传出去容易被隔壁的衙内们套麻袋。

  太学对学生的年龄限制不大,下至十三上至三十都能入学。

  三十岁以上就不行了,朝廷对太学生的补贴很多,但也不允许学生将一辈子都耗在学堂里。

  这儿的入学考试难度很高,能考进来的大部分都在二十岁上下,苏景殊和王雱卡着年龄下限入学,来到报道的地方宛如小孩儿误入成年人的世界,往哪儿站都矮人一头。

  围观人员看到两个小豆丁过来报道颇为惊讶,看到俩人都分在乙班时更是跟见了鬼一样。

  太学和国子学一样按成绩分甲乙丙丁,新入学的学生最好也只是分在乙班,等过几个月博士教授确定他们品行和学业一样都很优秀才会将人升入甲班。

  看博士这热络的态度,他们分在乙班是他们的水平在乙班,这两位小友分在乙班是目前只能在乙班。

  十几岁的少年郎,看模样也不像是权贵家的纨绔子弟,品行上根本不可能有什麽大问题。

  羡慕,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世上神童那麽多,为什麽不能多他们一个?

  本朝极力推崇文治,科举考试没有门第限制,百姓无论富裕还是贫穷,只要有条件都会让子女读书,因为有专门的“童子举”,所以神童这种生物从开国到现在就没少过。

  远的不说,就离他们最近的,晏殊晏相公十四岁便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

  他们十四岁的时候在干什麽?只怕连五经都没读通。

  人比人真的是气死人。

  苏景殊和王雱从小见多了这种场面,被围观也没啥反应,登记完信息领了校服就淡定的站在旁边等博士给他们介绍太学的规矩。

  和他们提前打听好的差不多,每十日一天假,每月一小考,每季一大考,可以走读也可以住在监舍,可以自己带饭也可以吃食堂。

  只要学业上不出问题,生活上其实还是挺宽松的。

  今天只是报道不用上课,俩人都选择走读,找到教室放下书箱,和年纪大他们近一轮的同窗打过招呼,又简单熟悉了一下太学的环境,溜达到傍晚才结伴打道回府。

  环境优雅学风浓厚,这才是学堂该有的氛围嘛。

  国子学什麽情况不重要,太学的学风正就行,只要进了太学的门,国子学的争斗就波及不到他们。

  俩人心情极好的往回走,然而万万没想到他们刚走出太学没多久就又遇到了来时见到的两拨衙内。

  不是,你们一整个白天都干啥去了?白天只动嘴晚上再动手?你们图什麽啊?

  国子学是凭父辈恩荫入学,学生的平均年龄要比太学小一些,两边学堂都禁止带小厮入学,一群十六七岁的少年郎闹哄哄往胡同里冲,谁都没看出来中间夹了两个无辜路人。

  苏景殊:救救QAQ——

  谁家好人这麽倒霉啊!

  庞昱打起架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没学过武也不妨碍他往前冲,“小爷我长这麽大吃什麽都不吃亏,你姓赵又能怎样,我姐姐还是贵妃呢!”

  和他对峙的赵姓宗室子眼角带着不知道谁打出来的乌青,嚣张的气焰比之庞昱更甚,“反正今天全国子学都知道你被胡直讲逮了个正着,就等着回家被你爹收拾吧。”

  庞昱气到跳脚,“分明是你栽赃陷害!”

  “栽赃陷害又能怎麽着,能成功就是小爷的本事,你咬我啊!”赵姓宗室子越发得意,脸上带伤也不妨碍他嘚瑟。

  战局越发焦灼,苏景殊拉着王雱左闪右躲,努力在混战的夹缝中求生存,仓促中还听了一耳朵隔壁的八卦。

  如果没有猜错,这两个带头的应该是积怨已久,这次赵姓宗室子凭借“聪明才智”略胜一筹,庞昱气不过,所以放学後又打了起来。

  这些衙内在国子学中也不是没有任何顾忌,赵姓宗室子刚才提到的胡直讲胡瑗就是其中之一,那可是范文正公亲自请到国子监坐镇的当世大儒,别说这些衙内,就是衙内们的爹来了也得弯腰。

  胡直讲在太学协助博士的考教训导,同时执掌学规,名望之盛堪称当世之最,朝中大部分文臣都受过他的教诲,衙内们白天敢招惹他,晚上回去就得被亲爹拎着棍子满街追。

  打不打不重要,态度得摆出来。

  今天的争端碰到别人还好,被胡直讲逮个正着庞昱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庞小公子平时嚣张的跟螃蟹似的,好汉不吃过夜亏,国子学中有师长盯着,出了国子学的大门,谁敢拦他他跟谁急。

  国子监旁边都是租给学子们的公租房,附近的学子见多了这种打群架的场面,二话不说扭头去找巡逻的官差。

  在京城生存的小技巧:遇事不决找开封府。

  半刻钟不到,乌泱泱打成一团的少年们就全被提溜到了开封府。

  全部落网,无一人漏掉,包括被迫牵扯进去的无辜路人小小苏和小王。

  巡逻的官差对这种场面也很熟悉,这群衙内他们一个都惹不起,只需要把人带去开封府,剩下的就是包大人和衙内们的爹交涉。

  很显然,衙内们的爹对这种情况也很有经验。

  除了还没能让儿子当上衙内的苏洵和王安石。

  俩小子结伴去太学,第一天就因为打群架被抓进开封府,这合理吗?

  苏景殊和王雱灰头土脸的躲在一群衙内中间,实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一脸震惊的老父亲。

  然而不知道该怎麽面对也得面对,小小苏深吸一口气,对着他爹就开始瞎比划。

  不管两位爹信不信,他们真的是无辜的。

  是被殃及的池鱼,是被卷入的路人,是世上最最清白的无辜倒霉蛋!

  苏洵抹了把脸,堪堪找回神智,“介甫,我没记错的话,景哥儿和雱哥儿去的是太学?”

  王安石重重点头,脸色黑的和包青天有一拼,“明允兄没记错,是太学。”

  那麽问题来了,他们去太学报道的儿子,为什麽会和国子学的衙内们打群架?

  打架也就算了,还得他们来开封府领人,这让他们以後怎麽再和好友炫耀儿子?

  恰在这时,庞昱也发现了小弟中出现了两个生面孔,“诶?你们是谁?怎麽从来没见过?”

  苏景殊幽幽擡眸,“我也想说,我们根本不认识,你们打架为什麽要连着我们一起打?”

  庞昱不在意的摆摆手,“当时只顾得找赵清报仇,没注意你们是路过,对不住对不住。”

  苏景殊没想到嚣张跋扈的小螃蟹还会道歉,得寸进尺继续说道,“我爹胆子小,第一次因为儿子打架斗殴被喊到开封府,被吓出个好歹怎麽办?”

  庞昱尴尬的挠挠头,“我去帮你解释?”

  苏景殊立刻错开身子指出他爹在哪儿,“多谢庞公子,您请。”

  话音未落,旁边的王雱也弱弱开口,“庞公子,我也是过路的,要不您连我的那份一起解释?”

  庞昱:……

第14章

  *

  两个倒霉蛋将解释原委的重任交给罪魁祸首,希望他们的老父亲看在他们是无辜受害者的面子上不要罚太狠。

  他们俩灰头土脸的确像动过手的样子,可当时是大混战,他们总得防备别人的拳脚落到自己身上,混战的时候防守起来也很难啊。

  庞昱自认为是个恩怨分明的好衙内,俩小孩儿走在路上被他们波及到也是倒霉,看他们爹也不是什麽大官,要是没他撑腰就更可怜了。

  他捅出来的篓子他来收拾,不会让无辜的路人卷入他和赵清的恩怨之中。

  嚣张的小螃蟹挺胸擡头抗下责任,简单问了下俩小倒霉蛋的背景,然後趁他爹正和包大人说话没空搭理他大摇大摆的走到“胆小”的倒霉蛋家长面前,“对不住了两位,我们打架的时候不小心误伤令郎,今日之事其实和他们没有关系。”

  苏洵:……

  王安石:……

  庞太师家的小衙内亲自来和他们解释,他们想觉得没关系都骗不过自己。

  俩小子能耐不小啊,第一天去太学就和衆直讲博士的心腹大患之一闹到开封府,这要是去国子学那还得了?

  苏景殊低头看脚尖,试图寻找地上有没有搬家的蚂蚁。

  庞昱只是不喜欢动脑筋,不代表他不会看人脸色,一眼就看出这俩“胆小”的爹不相信他说的话,“两位,动动你们的脑袋瓜,他们俩是太学生,我们是国子生,你们见过国子生带太学生玩的吗?”

  苏洵:……

  王安石:……

  小衙内,不带太学生玩的只有你们这些天真不谙世事的爹娘掌中宝,大部分国子生还是会和太学生交往的。

  国子监就是个小朝堂,里面的学生大部分都会进入官场,人脉交情都是平时处出来的,只要志在朝堂,不管是国子生还是太学生都不会放弃发展人脉。

  文人清高,但清高不能当饭吃,官场不是非黑即白,小衙内如此单纯,庞太师是不是宠孩子宠过了?

  苏洵和王安石不好说什麽,但是心中也都信了他们儿子和这事儿的确没有关系。

  主要这小衙内看着就不像心思深沉的人,不至于为两个刚认识一天、甚至可能不到一天的臭小子来打掩护。

  完成任务的小螃蟹骄傲转身,拍着俩小孩的肩膀安慰道,“小爷和你们爹解释好了,你们回家一定不会挨揍。”

  苏景殊心累不已,“谢谢庞公子。”

  感觉可能会被揍的更惨了怎麽办?

  王雱小声问道,“景哥,苏伯父会动藤条吗?”

  苏景殊摇摇头,同样小小声,“我爹一般不动手,家里拎藤条揍我们的是我娘。”

  他娘程夫人,一代商业奇才,在外雷厉风行在家说一不二,抡藤条的力道比他爹重多了。

  王雱忧心忡忡,他长这麽大从来没干过出格的事情,家里的藤条一直是摆设,不知道今天会不会开先例。

  两个人脸上带着同款疲惫,看的庞昱很是莫名其妙,“小爷已经帮你们解释过了,还皱着脸作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