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北宋当权臣_分节阅读_第103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79 M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43:54

  辽国那边什麽情况他很清楚,虽说每次威胁宋室时都动辄几十万大军,但是真打起来他们也会伤筋动骨。

  大辽已经不是萧太後和圣宗皇帝主事时的大辽,如今的大辽也是内忧外患,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年年都想着增加岁币。

  两国真要开战的话,辽国绝无还手之力。

  萧禧掐着掌心强作镇定,深吸了好几口气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不知刚才的火炮是什麽时候造出来的,倒是第一次见。”

  赵曙眉眼弯弯,“才造出来不久,恰好辽使到来便拿了出来。朕刚继位不久,不知该如何对辽国表达友好之情,翻来覆去只想到将广备攻城作的最新成果展示出来,林牙觉得如何?”

  萧禧听到这话几近吐血,但他是正使,要是连他都稳不住,大辽的面子才是真的被宋人踩在脚底下。

  风水轮流转,宋室接连两位主和的皇帝,怎麽忽然出了这麽个怪胎?

  他真想开战不成?

  萧禧脑子里还是刚才的爆炸的声音,轰隆隆听不见别的动静,只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此物威力甚大,臣下定会将所见所闻如实禀报我国陛下。”

  赵曙笑了笑,“有劳林牙。”

  辽帝这次派出的使臣很不错,有本事才好,有本事才知道怎麽谈判,要是换个只知道耀武扬威却什麽事情都做不了主的使臣过来他反倒要烦心。

  官家和辽国使臣说话的时间阅兵台上的大臣们也反应了过来,难怪各位相公那麽淡定,他们要是早知道大宋有这般神器他们也淡定。

  此等神器用来攻城再合适不过,什麽八牛弩什麽霹雳弹,在大炮面前都不够看。

  军中要是多配几门大炮,辽国引以为傲的骑兵在他们面前讨不到半点好处。骑兵冲锋需要时间,他们的大炮隔了老远都能开炮,大刀长矛在他们的大炮面前屁都不是。

  天大的好事儿啊!

  朝中主和派比主战派多的多,但是大部分人都是觉得大宋打不过辽国才主和,如今看到这等攻城拔寨的必备利器立刻改换阵营,忽然觉得其实和辽国开战也没什麽。

  以前觉得打仗费钱费力还不讨好,打了胜仗要花钱,打了败仗不光要花钱还要赔钱,怎麽算怎麽不划算,不如直接不打。

  现在他们的大炮能直接奠定战局胜负,直接没有打败仗的可能,这还有什麽不敢打的?

  契丹人能不讲脸面来劫掠他们,他们为什麽不能反过来让契丹人赔他们钱?

  他们可以打完胜仗然後去找辽国要钱,把辽国曾经对他们做过的事情都做一遍。别说什麽大宋礼仪之邦不干那种事情,讲理也得看是什麽时候,契丹人先对他们不讲理的,他们凭什麽对不讲理的人讲理?

  孔夫子说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他们大宋的文人熟读圣贤书,不会连这句话都不知道。真宗皇帝当年签订澶渊之盟是不确定接下来能不能打得过才签的,虽然打了胜仗还赔钱签盟约饱受诟病,但是之後几十年使边疆百姓免受兵燹之灾亦是大功。

  功过相抵,不管怎麽说,澶渊之盟对大宋而言并不是坏事,对宋辽两国的百姓而言更是好处远远多于坏处。

  边境榷场每年经手的金银何止三十万,宋辽两国打了二十多年的仗,只军费就花了超过三千万。只要忍得下花钱买平安的耻辱,三十万的岁币对大宋而言完全不算什麽。

  如今和真宗皇帝时不一样,大宋不是当年的大宋,辽国也不是当年的辽国。现在不是能不能确定接下来打不打得过,而是辽国那边要担心他们的战马跑的够不够快。大宋的炮弹不长眼睛,跑的不够快被炸死在战场上他们可不赔。

  原本主和的官员在看到大炮的威力後倒戈了一大半,另外一半没有倒戈不是觉得大宋打不过,而是脑子里在计算打仗要花多少钱,这些钱花出去到底值不值。

  文臣的反应略显复杂,武将们那边就简单多了。

  反正大宋不需要武将有脑子,既然让他们看见火炮了那就没有再收回去的道理。

  只要朝廷愿意把火炮给他们拉到大营,就算以後还得天南海北的跑、就算辛辛苦苦练出来的兵要留给继任者、就算运气不好水土不服中道崩殂,只要有大炮在身边他们都愿意打打打打打!

  什麽都别说了,就问什麽时候开战!

  他们带着大炮轰完辽国轰西夏,收拾完这俩总是搞事儿的邻居後再看看周边还有哪个不听话。

  唐时的武将没有灭国的功劳就不好意思称名将,他们大宋的武将也想感受感受灭国的风光。

  就算打完仗直接收回兵权也没关系,只要有灭国的功劳在,他们凯旋後照样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武将们眼里泛着兴奋的光,看着席位上的辽国使臣像是看大肥肉,好像已经看到将来收复燕云灭掉辽国的威风时刻。

  这哪儿是辽国使臣,这分明都是他们的战功,都是他们的大宝贝。

  萧禧的心彻底凉了。

  他顶着身後如狼似虎的眼神,已经不知道是回到辽国後被辽帝拖出去砍了好,还是直接在汴京的驿馆中自杀好。

  左右都是死,要不直接死在这里算了。

  只要他死了,什麽糟心事儿都追不上他。

  那部《武经总要》他们大辽的重臣都看过,里面分明没有真正有杀伤力的武器,怎会如此?!

第70章

  *

  爆炸的余韵消散,高台上下的百姓依旧在山呼万岁。

  阅兵台上的辽国使团面如土色,再不见初来时的志得意满。

  爆炸前:关南十州!岁币!统统都要!

  爆炸後:呜呜呜呜呜呜呜~

  萧禧想到回辽国後面见辽帝的场面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他不能遇事不决就自杀。

  萧氏在朝为官那麽多人,要是因为他办事不力连累整个家族,他死了也没法安生。

  不是很想活,但也没法死。

  阅兵阅兵,检阅火器只是开始,後面还有禁军将士上场展示拳脚功夫,但是萧禧完全没心思继续看,留在这里也是被宋人看笑话,索性直接借口身体不适要回驿馆休息。

  炮轰皇宫的动静太大,他们契丹人见识短浅没看过这麽大的场面,这会儿心惊肉跳头晕眼花,不只他身体不适要休息,其他辽国使臣也需要休息。

  皇帝安排了这麽一出好戏,不会猜不到他们会有什麽样的反应吧?

  阴阳怪气.jpg

  萧禧想阴阳怪气回去,但是说完之後猛然发现他的阴阳怪气更像是气急败坏,不光不能刺激到宋人,反而会让他们更难受。

  无能狂怒!

  辽国使节团一个人身体不适可能是真,一群人全部身体不适肯定是借口,还是完全不走心的借口。

  不过没关系,赵曙自认为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官家,友好邻邦派来使臣,自是处处都要令使臣宾至如归。

  使臣身体不舒服不用强撑,回驿馆歇息即可,检阅兵马可以等身体好了再行安排。

  身体不舒服不要讳疾忌医,太医院中有很多医术高明的太医,他待会儿就让太医去驿馆给各位使臣瞧病,养好身体才能打起精神谈判。

  使臣也看到了,他们大宋的日子过的艰难,等使臣完成出使任务返回辽国,他们也派使臣前去辽国找辽帝帮忙。

  宋辽两国乃是祖上定下的兄弟之国,兄弟遇到难处辽帝肯定不会拒绝对吧?

  微笑.jpg

  萧禧脚下一个趔趄,险些直接从高台上滚下去。

  宋室先帝那般温和仁善,怎麽继位的新君这般不要脸?

  听听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见过耶律梦龙和上任辽国副使咕噜噜从高台上滚下来的几位瞧见萧禧最後稳住了脚步後很是遗憾,这麽高的阅兵台多适合滚一滚,怎麽就稳住了呢?

  重头戏结束,维持秩序的禁军士兵开始引导百姓散开。

  广备攻城作的工匠和充作技术指导的道士们进宫收拾残局,顺便根据这次的爆炸情况计划其余宫殿如何爆炸。

  官家说了如果这次效果好过些日子还要让西夏派使臣来汴京,要是那边来人,到时大庆殿周边的紫宸殿和垂拱殿就能派上用场,那边不来人也没关系,战场上见识火炮的威力也一样。

  反正不管西夏来不来人,宫里的其他宫殿也都得炸。

  这些年大宋和辽国保持着表面和平,和西夏连表面和平都没有,先见识到大炮威力的是辽国,但是先用上大炮的极有可能不是辽国而是西夏。

  毕竟辽国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嘴上嚷嚷着要打但是实际上并不会真的动兵,西夏不一样,那群不要脸的会偷袭。

  大庆殿坍塌的烟尘散尽,宫里宫外有条不紊的动起来。

  契丹人一走,阅兵台上的文武百官也不用再忍,一个个激动的手舞足蹈,和刚才底下百姓弄出来的动静没有区别。

  “若所有火炮都有如此大的威力,那将来攻城就轻松多了。”

  “先前说广备攻城作造出威力巨大的火器时我还不信,没想到竟是真的,天佑大宋。”

  “有神器在手,何愁收不回燕云十六州?”

  苏景殊竖起耳朵听朝臣高谈阔论,发现其中“燕云十六州”出现的次数一骑绝尘,终于不再担心朝廷在和辽国的谈判场上闹幺蛾子了。

  不是他对朝臣没有信心,好吧,他就是对朝臣没有信心。

  听多了仁宗皇帝的骚操作,谁都不敢对这些仁宗朝的旧臣太放心。

  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新天子刚即位几个月,还没来得及培养亲信。

  仁宗朝的旧臣大多正值壮年,君臣之间磨合几年,这些旧臣依旧是朝堂的中流砥柱。

  他以前对朝堂接触不深,当然,现在对朝堂的接触也没深哪儿去,但是知道的事情总归比以前多了那麽一点点。

  臣子的立场很多时候要看皇帝的态度,只要皇帝有主见,臣子就得去适应皇帝,而不是皇帝苦哈哈的去习惯臣子。

  皇帝软弱,朝中臣子就跟着软弱,皇帝强硬,朝中臣子也会跟着强硬。

  人治时代就是这点不好,治理的好与坏和皇帝关系太大。

  小小苏煞有其事的摇摇头,趁现在没人注意到他们,继续和兴奋的有些过头的小光国公说悄悄话。

  官家刚才已经明确提出他即位後不想往辽国输送岁币,辽帝知道後会有什麽反应?北地会开战吗?

  可惜他们年纪小,他们要是年长十岁,到时候就能亲自去北地监军督战,不像现在什麽事情都干不了。

  唉,生不逢时,他们真是太难了。

  两个少年嘀嘀咕咕,越说越觉得可惜,幸好现在没人注意他们,不然那些大臣听到皇长子兴冲冲想上战场非得吓死不可。

  知道新炮存在的只有寥寥几人,为了保守秘密,连三衙的管军都不知道广备攻城作不吭不响又弄出了那麽大的成果。

  先帝请耶律梦龙一同检阅火器之事他们知道,当时是官家心血来潮,去检阅火器的没有几个人,毕竟在那之前大宋的火药都只能呲个花冒点烟几乎没有杀伤力,连武将都对火器没兴趣,更何况文臣。

  那次之後广备指挥使李珣特意在朝堂上汇报广备攻城作的最新成功,朝中群臣就是那个时候知道他们炮弹已经能炸开营寨。

  能炸开营寨炮弹已经足够让他们惊喜,没想到还有更厉害的。

  广备攻城作来了什麽高人?天上的神仙下凡了不成?

  这可是皇宫正殿,能炸开皇宫就能炸塌城墙,火炮隔那麽远就能发射,他们真要开战的话对面绝对防不胜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10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3/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北宋当权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