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今天一直让她写个没完,合着相比起她的手,他更心疼他那点儿粮食!
她举起他刚刚揉好的手,狠狠掐了他一把。
*
六天后,独孤敬与陈君迁派出的使者商议完毕,将薛怀璋、薛怀琛二人送了回来,以换回宋钰和三千沣阳守军。
三千余人皆被夺去兵甲,穿着单薄的衣裳被绑缚着进入城中。
独孤敬站在高处,命人为他们解绑。
只是——
“将军,他们的衣服后面有字!”
前去解绑的副官扒下一个士兵的衣服,呈给独孤敬。
独孤敬将衣服展开,飞速将那密密麻麻的小字看了一遍。
那是陈君迁写给他和城中所有人的信。
信中道,慧王已败,沣阳已成孤城,陈君迁不杀降将,优待俘虏,更善用当地官员,善待治下百姓,劝他为百姓着想,早日献降归顺。
独孤敬盯着这封信,许久没有反应,只是面色愈发难看起来。
周围的士兵一个个噤若寒蝉,不知信上写了什么,更不敢多嘴。
半晌,独孤敬恢复了正常神色,对副官道:“把他们的衣裳都收起来,不准让城中军民知晓。这三千人不予回营,另寻一处落脚,不得与其他军民接触。”
第129章
开城献降 剧情章
城外军营里,中军大帐的帐帘高高掀起,数名军医进进出出,一个个都低垂着脑袋,满面愁容。
赵友在门口急得来回转圈。
一个年轻军医急匆匆地跑过来,不小心撞了下赵友的肩。
他一把拦住军医,焦急地询问:“他怎么样了?能治好么?”
满头大汗的小军医被赵友这么一抓,吓得一激灵,说起话来磕磕绊绊:“薛、薛二将军的伤好像感染了,烧得厉害,我师父还在想办法,我得赶紧找药去。”
赵友一听赶忙松开了他。
小军医刚一离开,霍有财就拿着一封信跑了过来:“大哥!老将军有令,他已在来的路上,要咱们速速拿下沣阳。”
赵友夺过信来扫了一遍,发出一声沉重的“害呀”,让霍有财留在这里盯着,随后匆忙去寻陈君迁。
陈君迁此时并不在帐中,赵友到处都没找见他,只好问了在帐子里写字的沈京墨,才知道陈君迁在营后存放箭矢的地方。
他找过去时,陈君迁正和一群新兵席地而坐,每人手边都放着一个小筐,里面满是取下来的箭头,小筐旁边的地上铺满了只剩箭身和箭尾的羽箭,乍看过去足有上千支。
赵友将陈君迁叫到一边,把薛义的信递给了他:“老将军要不了几天就到了,咱们得在那之前拿下沣阳。你这法子是不是太慢了。”
陈君迁一边听他说话,手里头还不停地打磨着无头箭矢:“有点儿耐心,不会等太久。让独孤敬主动献降是最好的办法,否则还不知要损失多少人马。薛二将军怎么样了?”
“不太好。”
前日薛怀璋和薛怀琛二人回到营中后,军医给两人上上下下都检查了一遍。薛怀琛虽然先被俘,身上却没什么严重的伤,大部分都已经愈合,但薛怀璋腹上却有一道极深的伤口,虽简单处理过,但始终没有愈合。
刚回来那天他还能勉强保持清醒,精神好时还能与旁人说几句话,可今早不知何故突然发起高烧昏迷不醒,军医们查看了半天,得出的结论是伤口感染。
可薛怀璋在沣阳被关了十多天,那时不感染,回来两天就严重到昏迷,要是让薛义知道了,定会大发雷霆。
赵友为此焦头烂额,而薛义新下达的命令更是让他头大如斗。
看他眉头紧锁,陈君迁轻轻一拍赵友的肩:“薛二将军吉人天相,况且你愁也没用,那是军医们的活儿。沣阳这事儿还有我呢。”
陈君迁把光秃秃的箭丢给距他最近的一个士兵收好,拉着赵友往外走。
“三天前宋钰和那三千多人回城后,独孤敬放出了好几批鸽子,都让我们打下来了,是给慧王的,说明他已经开始怀疑慧王兵败了。一直收不到回信,他心里只会越发没底。
“沣阳城暂时还没出什么乱子,但三千多俘兵毫发无伤、甚至吃得白白胖胖的回去,就算独孤敬堵住他们的嘴,城里的人也有眼睛。”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来递给赵友:“我猜独孤敬一定会想办法封锁消息,今晚我会带人将这些信射入城中,独孤敬再厉害,也堵不住这漫天的信雨。看着吧,沣阳城里很快就会乱起来了。”
赵友看着那封信,实在不敢肯定这招究竟有多少胜算,但既然都尉有信心,他自然是相信他的。
他把信递还给陈君迁。
陈君迁收下,同时对赵友道:“对了,帮我做件事。”
“你说。”
“去洺阳县请翟县令来一趟。”
*
四天后的黄昏时分,独孤敬站在窗后,望着如血般的残阳,花白的发丝和胡须被风吹得乱飘。
副官送了饭来,见他独自一人似在沉思,便没出声打扰,把饭放下就要走。
独孤敬没有回头,沉声开口:“王爷还没回信?”
副官脚步一顿,转回身来对着独孤敬恭敬垂首:“是。”
独孤敬转过脸来看了一眼桌上那一碗清粥和两个馒头,又问:“城中还有多少粮食?”
副官沉默片刻,如实道:“将军,城里前天就断粮了。府中还有些米面,大概能再撑两天。”
说完副官抬起眼来,悄悄打量独孤敬的表情。
昏暗天光照亮了他半张脸,也将另外半边没入暗中,看不分明。
良久,独孤敬疲惫的声音响起:“召集城中所有官员,我有事相商。”
两刻钟后,沣阳城所有官员全数聚集到了独孤敬府的前厅中,其中也包括宋钰。
厅内烛火通明,映照着众人复杂的神情。
独孤敬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的脸,沉声道:“城中已经断粮,想必诸位都已知晓。王爷也有许久不曾来信,接下来该如何,本将想听听诸位的想法。”
在座无一人出声,所有人眼观鼻鼻观心,暗暗揣摩独孤敬这番话的意思,和他的想法。
宋钰脸上还挂着彩,冷眼扫视过这一圈人,坚决道:“王爷远在上京勤王,无暇回信岂不正常?那陈君迁搞出这么多不入流的手段,不就是不敢正面和我们打?沣阳城墙高耸坚固,他们打不进来,只要我们守住,定能等到王爷回援!”
他说完,旁边一个官员低眉轻叹:“四日前叛军射入城中的那些信,虽然都已收起焚毁,城内亦开始宵禁,但信中所言早已传开,防民之口谈何容易?如今城里人心浮动,加上断粮……敌军势如破竹,已经连下数城,沣阳的城墙再坚固,也架不住从内部开始失守。”
宋钰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指着那人的鼻子痛骂:“你个没骨头的废物!难道想要投降反贼不成?!”
那官员遭他训斥,火气也上来了,站起身来与宋钰对呛:“宋副将说得好听,你府上不缺吃喝,沣阳的百姓可都在饿肚子!那陈君迁已经保证不杀降将、善待百姓,先前在茂州亦是如此!再僵持下去死伤的只有我们的百姓!”
官员说的最后一个字音还没发完,眼前突然闪过一道寒光,鲜红的血滴溅了面前的宋钰一脸。
他喉咙一凉,整个人仿佛石化般僵在原地,缓缓抬手去摸自己的脖子。
湿热的鲜血喷涌而出,他瞪大了眼睛指着宋钰,却再没能说出半个字来,身子一歪,咚的一声倒在了地上,血液从他喉咙处的伤口四溢蔓延。
“宋钰!你疯了!”在场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文官纷纷后撤,武将也都拔出了腰间的佩刀,警惕地看着状若疯魔的宋钰。
宋钰阴狠地瞪着在场众人,苍白面孔上的鲜血在忽闪的烛光下更显骇人:“他为反贼说话,妖言惑众!你们难道也想与他为伍?就不怕王爷责罚!”
众人不敢说话。
宋钰又将刀指向主位上的独孤敬:“陈君迁杀了我兄长,我就是死也决不投降!谁敢再提一句,地上这人就是榜样!”
说罢,他收刀欲走:“我今夜便带人出城,灭了那帮反贼!”
只是还未走出前厅,他就被独孤敬府上的侍卫围了起来。
宋钰一顿,转身质问独孤敬:“独孤敬!王爷待你不薄,你难道要背叛他不成?!”
独孤敬从始至终都镇定自若地坐在位子上,冷眼看着他发疯,听到宋钰的诘责,他顿了顿,没有为自己辩解,平静地对侍卫道:“宋副将失心疯了,把他绑了,关起来。”
“是!”侍卫上前拿人。
宋钰大怒,当即挥刀自保,在砍伤了两个侍卫后,被其余侍卫连同在场的武将合力制服。他双目猩红,高喊着“绝不投降”被拖了出去。
独孤敬看着地上那人的尸体,缓了缓神,问:“诸位还有何看法?”
前厅里再次安静下来,经过宋钰那一闹,官员们人心惶惶,哪里还有议事的心思?
“下官听将军的,只是……”有人鼓起勇气开口,看了看身边的人,“望将军为百姓着想。”
其余人纷纷附和。
沉默半晌,独孤敬:“诸位的意思本将明白。不早了,诸位早些回府歇息吧。”
众人走后,独孤敬满腹心事睡意全无,沉默地站在窗下,直至东方泛白。
次日,沣阳城下来了一个骑着小毛驴的青衫老者,自称洺阳县令翟胜,要见沣阳守将独孤敬。
前厅里,昨夜被杀之人的尸体和血迹都已被清理干净,下人引翟胜到此时,独孤敬已经等候他多时了。
“许久不见,你个老家伙越来越精神了。”
二人是同乡,后来又都在慧王治下为官,感情甚笃。
翟胜笑呵呵地在独孤敬对面坐下,将一坛酒放在了桌上,双目放光地冲他挑了挑眉:“尝尝?”
独孤敬看看酒坛,想了想,还是拒绝了:“你是来替陈君迁做说客的吧?”
洺阳数月之前就被陈君迁吞并,此事他是知道的。
翟胜不管他那些,兀自找来两个酒碗,给独孤敬也倒了一碗:“今日就是老友叙旧,不谈别的。”
说完就把酒碗硬塞进了独孤敬手中,和他碰了下碗。
独孤敬闻着那熟悉的酒香,端起碗来仔细分辨了半天,惊喜道:“龙江仙?”
翟胜骄傲地点点头。
龙江仙是洺阳县外龙江村特有的酒,需要龙江村独有的一种花来酿造,但那种花极难生长,尤为神奇的是,乱世时它不会开花,只有太平年间才会开,所以龙江村的村民足不出户,隐居山中,也能知道外面的世道太不太平。
“别看我就在洺阳,可也有几年没喝着这龙江仙了,直到几个月前,我府上那几盆突然开花了。”
独孤敬脸色一沉:“你是想说……”
翟胜咂了一口酒,打断了他的话:“我什么都没说,就是有了好酒,想和你这老友分享。”
独孤敬不说话了,默默抿起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