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彦送她回的椒房殿。
“陛下哪里不适,可要宣太医令? ”苏彦看她神色尚好,没有染恙的样子。
江见月看过已经睡熟的孩子,回来自己殿中,挥手谴退侍者,“朕没有不适,不过是见得乌泱泱的人,忽觉闹腾。幼时唯恐孤单,如今更恐喧腾。左右明日起至元宵,有的是节宴,不差这一时半会。”
她摘了冕冠,脱去袍服,转身见就在自己咫尺间的人,“你也可以走了。”
“臣不走。”为臣当以恭顺,为夫当以尊重,为师当以持重,这是苏彦人生第一回 清醒着在深夜她的寝屋中,开口说“不走”。
卸下了冠服华章,江见月整个人轻松下来,径直走去妆台梳理头发,见人随在身后,不由笑道,“不走,就不怕御史台吗?”
“臣已经无甚好怕了。”苏彦从她手中接过梳子,给她篦发舒缓神经,“御史台再要弹劾臣,该是弹劾臣不履为父为夫的职责,不堪为人。”
江见月看了镜中人半晌。
两人在铜镜中相视,苏彦道,“陛下怕喧哗,然臣在此处,亦不过二人尔,不会喧哗。”
他将她披散的长发梳通理顺,转来她身前半跪膝畔,握住她双手,仰首道,“臣早年,与人许诺,伴之每一个除夕,不让她一人独过。臣已经错过经年,还望陛下许臣补之。”
江见月挪开眼神,咬着唇瓣不欲看他。
铜雀烛台,灯影摇曳。
苏彦顿了片刻又道,“皎皎,你不是一直腰疼吗,我练了许久,给你按揉一会,好吗?”
江见月轻叹了一声,转眸凝视他,抬手抚摸他眼角细碎的皱纹,人生原就是过去一息便少一息。
从渭河初遇至今,十七个年头了。
这一生,能有几个十七年!
她也想试着想一个人走,到底还是无法抑制宿命般亲近。
“皎皎!” 苏彦的声音忐忑不安。
“沐浴吧。”江见月从他掌中抽离,起身转去内室。
“皎皎,我——”这男人反应迟钝起来,简直惊天地泣鬼神。
“我说沐浴!”
江见月终于提声怒道。
苏彦终于醍醐灌顶。
第78章
苏彦生得一副好皮囊。
这一点, 江见月在六岁那年就知道了。
为此,她还学会了一个词。
掷果盈车。
江见月见多了他的脸,闭眼也知道他眉眼的弧度, 眸光的深度,鼻梁的高度,以及新生的那点皱纹的纹络。
片刻前,她深深浅浅地吻过。
于是便记得更清楚了。
但她没有细瞧过他的身子。
记得最多的, 是他曲裾深衣, 交领广袖,站时如松袍袖盈风, 坐时如钟层层铺展。
很多时候,他向她走来,肩背不动,唯袍沿微摆,玉珏流苏轻晃;尤似立在眼前的巍峨苍山,山间翠竹挺拔,山头月华高照。
这样的风仪英姿定然不是靠着几身华袍锦服便装扮出来的,剥开金玉,里头也该是明洁霜雪,高岭水莲。
然她看过最外头的清容姿仪, 识过最里边的冰心玉湖,却没有真正观过中间这幅皮|肉躯体。
含着金汤匙出身的世家子,锦绣堆里金尊玉贵养起来的人,当是顺滑肌理凝脂肤质,遍身无痕,玉上无瑕。
然事实,却是偏离了世人对这位名门公子的认知和想象。
连她也有一瞬间的恍惚。
当真只是一瞬间。
她闭眼又睁眼, 最后又重新闭了眸。
贴上他胸膛,搂住他背脊。
用自己一身柔腻雪肤去感受他满身的坑洼凹凸,粗糙疤痕。
从肩头到胸腹,横贯的刀伤,圆鼓的箭伤,缝合后细小的针孔印记。
是明光年间因变法而动摇旁人利益后所遭的刺杀,是景泰三年为得精钢坞在朱雀长街以身诱敌受的冷箭,还有此刻在她指腹间摩挲、背脊青紫残留的肿痕,是今岁御史台的杖责,她知道的伤痕有这些,未知的——
在六月的御史台正殿中,在长生的那一句“阿母,为何打后面,前面有血”,在片刻前他脱衣的间隙中,她想清楚,看清楚。
所以,这会腾出一只手,在两处伤口间抚摸。
男人的身体崩得太紧,挪来她的手,吻过五指搂回后背,不让她碰伤口。去岁晚归决定瞒她,如今便也无需再提。
再说都好了。
然而她伏在他肩头用牙齿磨肩上皮肉,絮絮道,“长生的病,同方桐妻子类似,所以有一个方桐足矣。但是你择来那样多的医官,我都让他们入了太医署。你给孩子的,我都留着。”
她抽回手,并不顺他的意,只重新抚过伤痕,“去岁除夕,宫宴独你不在,长生问我,空者何人,我不知如何回他!”
她的手移到肩头,指尖在他肌肤游走,划出一阵酥麻战栗,累他无奈皱眉,却又抵不过肩头贝齿狠咬的细碎疼痛,正要叹气,忽又闻,“我其实很早就不怪你了……”
一点皮肉咬在唇齿间,她的这句话便有些含糊。
青年郎君原封了她几次口,都被她反咬绕开,在耳畔呢喃低语。
偏到这一句声落,她便乖巧温顺地伏在他身上,细长的鹤颈缠在他下颌,与他贴的密不可分。
似一截气息被勒,喉间无法出声,唯有汤水升温,洪波涌起。
水下叶舒花展,曲径通幽,是终于途归故里,门户顿开,彼此发出一阵喘息。
她怨他来得太迟,他叹这一路实在崎岖难行。
但终究她许他归家,带着他疯长的歉意和汹涌的爱意,他当永远珍惜。
前头的那句话在涛声拍岸中愈发模糊。
但他其实听得很清楚。
相比江见月一直闭眸伏在他肩头,苏彦正好相反,他从始至终都望着她。
看她凌波踏浪立在水中央,缓缓靠靠入他怀中。
看她一身冰肌玉骨长出稍许丰盈的血肉。
看她皮上无伤、肉填骨间,雪肤花貌生出气血,灿若芙蕖。
看她从才至他腰间到如今已至齐眉、早已亭亭玉立,风华正茂。
他便一直含着笑。
笑中隐带一缕遗憾和痛意,化作他掌心的动作,撑住她腰间背脊,控着时辰将动作止住。任她睁开不可思议的眼睛,带着绵长的湿气和戛然而止的醉意,看他看水又看他。
冲天的激浪已经退下潮水,涌动的水潭渐渐平复,随氤氲雾气的弥散,如镜破裂的水面也慢慢愈合,只余沿着池壁相拥的一双轮廓缓缓晕出一圈圈涟漪。
烟笼雾罩的杏眸在起伏不定的喘息声中,聚出一分怒不可遏的清明意,“这样快!”
“臣的错。”男人神色平静,手上劲未消,从水中将她托起,似抱孩童般搂膝抱她在臂弯间。
他就用一只手抱她,还有一只手扼住她两条扑腾乱晃的小腿。
拾阶而上,踏离汤泉,一路拣帕换巾,转来内寝床榻时,已经将她拭尽水气裹入毯中,靠在叠垒的大迎枕上。
“陛下脉案载,冬日多腰痛,不可久站受力,不可久坐撑力,尽避周公礼,礼不逾半柱香。”苏彦坐在榻沿,一边自己更衣一边提醒她腰伤。
“那也是你的错。”小姑娘从毯子踹出一只脚,狠踢过他,又用足跟在榻上跺。
是该细水流长不错,但是怎会有如此掐着瞬息时辰的人,随时随地遏制情意和欲望的人的?
江见月看他那张清贵温润的脸,星眸中有柔软笑意,遂也勉励压下火气贤良道,“我知郎君凡事持重有分寸,我为君者身份特殊,郎君素来为君好,君上为上。然君上者,亦是人者,有七情六欲;而君上者有……”
江见月抬眸看了眼闻鹤堂方向,意欲告诉他,她有整个闻鹤堂。奈何对面人低眉敛神,握着她一截小腿按揉,片刻又将她捞来翻面,推揉泛酸的腰背。从始至终并未见她眼神,只比她更贤淑,“臣都明白!”
铜鹤台烛蜡烧去一圈,在他绵柔温厚的手掌中,亦消去她的疲乏。他便将她重新抱转回来,将裹身御寒的毯子拉上些。
“所以你——”半靠在枕上的女郎得了说话的间隙,忍不住想要再教导两句,从来都是他教诲她,难得这样的天赐良机,也有他木讷时候。
然话吐了一半,原颦蹙的眉宇刹那间抖跳,话语咽回喉咙,指尖攥上榻褥,唯余光一点凝在被掀开的薄毯间,只看见青年折腰的背脊,埋首的青丝。未几,江见月连着足趾都曲起,松开榻褥的指尖崩直伸向虚空,不受控制滑过他手背,被他反手握住,十指交扣。
他握得那样紧,似恐流沙从掌间逝。
她也牟足了劲,指尖抠破他手背,要他一身皆是她印章。
许久,他在她餍足带泣的喘息中,在一声语不成调的“师父”中抬首。
四目相视里,他顺她搂在脖颈的手伏卧玉山上,唇齿都埋在她肩窝,亦是蒙纱喑哑的话语,“所以为何迟迟不许我归来?”
方才她说,“我其实很早就不怪你了。”
他完整记在心里。
她用半边面颊蹭他发顶,是一股耳边厮磨的味道,欢好的气息还在,她的神思却很是清醒,“我不怪你,是因为回头想去,错不在你一人。迟迟不让你回来——”
她低首,与他正好微抬的目光接上,轻叹,“是让你想清楚些,是否要回来。你今日归来,若他日再起离念,我不知自己会做出什么。”
“这泱泱山河都是你的,我还能去哪”青年郎君的笑意婉转风流,容色却始终郑重,“到今日,大抵便是你不要我了,我也会回来的。”
烛影摇曳。
“朕不会弃苏相的。”榻上女帝将他推开些,瞧清楚青年眉眼,仰躺在榻上挑眉咯咯地笑,滚入他怀里,“苏相口齿实在伶俐……”
苏彦滚烫的心,温柔的眉眼,抬臂俯拍她背脊哄人入睡的手,都堪堪顿住,片刻方道,“承蒙陛下不弃,臣原阅了不少书卷。”
江见月起了些睡意,往他身上蹭了蹭,嗯了一声。未几,便睡熟了。
外头风雪依旧,苏彦闻声难眠。
只低眉看臂弯里的姑娘,面上重新爬上笑意。
不在她侧,他惶惶难眠;归于她乡,又恐梦不敢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