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能小心探问道:“在王府里,虽不怕那贼囚徒有什么过格的举动,但毕竟说出去不大好……”
沈素节轻笑了一声:“王妃,恕下官直言,高云桐虽不为东府章相公所笃信,但以他在汴京的名望,绝不至于是宵小之辈。”
周蓼原本不认得高云桐,但这些天反复地听人提及这个名字,倒也留了印象。她沉吟片刻说:“既然沈知府肯打包票,我肯定是笃信的。如果事关国事,我也少不得让四郡主配合知府问话。”
沈素节立刻弓腰行了个大礼:“下官多谢王妃!”
起身又一个大礼:“那么下官先行告退,稍后送高云桐来府上问话。叨扰了!”
等外人走了,凤栖看周蓼还定定地坐着出神,她从屏风后绕出来,敛衽屈膝:“母亲。”
周蓼失神的模样陡然被拉回来,看了凤栖一眼,问:“今日来得这么晚!怎么,跪了一炷香,膝盖疼得不能走路?”
她说话总带着一些厉色,凤栖又是个孤傲的,入耳觉得很不舒服,撇撇嘴半日才回复:“女儿也没这么娇贵。”
周蓼又着意打量了凤栖一眼,才说:“眼儿还肿着呢,怎么也不用热水熥一熥?你呀,还不娇贵?只不过是假模假样地跪了一小会儿,倒哭了一盆眼泪了吧?”
凤栖不想回答这样咄咄逼人的问题,垂下头不说话。
周蓼既有些压服了她的痛快感,又甚是瞧不上她死气沉沉的模样,自顾自喝了几口茶,方说:“官家那天也格外留意这件事,你听官家的口气,只怕厌恶高云桐已经很久了这种读书人惯好沽名钓誉,却不懂国计民生,逮着什么都能大放厥词一番,偏生言必孔孟,叫人不好驳斥,只觉得他们幼稚无知。”
她一口气批判了半天,才又喝了一口茶:“我一口气说这么多,是要提醒你,高云桐宜踩不宜拉官家厌恶的人,你也拉他不了所以,一会儿沈素节带着高云桐来对质,你端着点,能推脱给他的就推脱给他。指不定中了平章事的下怀,于我们家也有利。”
凤栖忍不住抬头:“咦,那不是叫枢密院那里不痛快了吗?母亲不是还想着和宋相公搞好关系?”
周蓼说:“幼稚!宋纲那里已经没法子搞好关系了,若是再得罪章谊,凭我们是王府,是官家的亲弟弟家,也抗不过他们两家子去。”
她叹息一声:“你爹爹仍是任事不管的样子,我却不能不管这些杂事。亭娘,你说我难不难?”
凤栖只能说:“母亲不容易。”
周蓼遇到知音般点点头:“你知道就好。一会儿沈素节带那个高云桐来,话里话外等你说点什么,你就放大胆子说。沈素节滑头得很,又不知道是谁那边的,你宁可得罪宋纲,也不能得罪章谊。反正那厢区区一个被革除功名的太学生,是无论如何翻不了天的。”
接待高云桐,也还在王府的花厅。
仅半个时辰,高云桐就被沈素节带来了,他没有枷锁,散穿着麻布夹棉的直裰,束发以一块黑纱,脸上仍有些青青紫紫的痕迹,但毕竟已经不是初见那天的狼狈。
藏身在屏风后的凤栖仔仔细细地看他,觉得不失为一个英气的小伙子。但她的性格素来寡淡,无聊时听戏看话本,对那些男女情爱的内容也从来不感兴趣,此刻别的想法一概没有,只是仍然很好奇。
沈素节对珠帘后的周蓼施一大礼,而后高云桐亦是长揖。沈素节解释道:“王妃,高云桐虽被执,到底还是太学出身,下官以为不适合长跪问话。”
周蓼笑道:“极是,我家大王也敬重读书人。”
她在帘子之后,锐利的目光在高云桐身上扫了扫,笑得越发冷漠:“你们问吧。”
“是。”沈素节拱了拱手,对屏风后的凤栖问道:“敢问郡主,捉拿北卢斥候的那一晚,消息都是高云桐说的么?”
凤栖回顾着,缓缓答道:“不错,我车行在小路上,救了他,他不让我的御夫点灯,说怕招人的眼。后来又说,他遇上了斥候,看纹身,是北卢的人。”
“然后呢?”
“然后我就捆了他当诱饵,活捉了两个北卢的斥候。”凤栖说,“第二天车子到了京城,城门口勘查时,发现其中一个死了。高云桐说是溺亡的。”
沈素节有一会儿没说话,接着问:“郡主怎么信他呢?”
凤栖忖了忖道:“那纹身,我确实瞧见了;其中一个掉在河里,身上都是青萍的生青气味;他们俩劫车的时候,动静不像是装的。”
“也就是说,高云桐并未撒谎?”
凤栖想起母亲的嘱咐,踌躇了一下,但又实在不想听她的吩咐,巴结章谊而构陷高云桐,于是笃定地点点头:“我担保这件事上他没有撒谎。来人我亲自看到,胸口有刺青,有干架的痕迹,想劫我车的时候高云桐是绑着的,没有出声,勾结不了他们。一应都在我的计划里,若说他们是与高云桐一伙来欺哄我的,那应该将计就计才是,何必自尽呢?”
沈素节心悦诚服地点点头,然后问:“那么,郡主可听见他们接应的鼓声?”
凤栖仿佛沉浸进那个暗夜。
月光寡淡,层林如幕。草虫的声音,鸱鸮的声音,风吹林子的声音,隐隐的狼嚎……
她说:“我只听见……两次都听见斑鸠的鸣叫。”
“斑鸠?”这次发话的居然是高云桐,斜过脑袋,很着意地听。
凤栖学了一声:“咕咕,咕咕。很婉转,是那种脖子下面有珍珠毛的大斑鸠。我在晋阳也听过、见过。”
“两次?”
“嗯。”凤栖答道,“两次,一次刚救下你,一次是两个斥候妄图劫车。我当时也奇怪,斑鸠并非昼伏夜出的鸟类,怎么老晚了还在鸣叫。”
“不错。”高云桐赞许地说,“我先还没想到,这斑鸠鸣是他们的暗号。那鼓声呢?”
凤栖在屏风后皱着眉,半日方道:“鼓有好多种,我也说不来。”
突然,她听见“笃笃”的声音,特别像那日她以为的啄木鸟声。从屏风缝隙里一看,高云桐正拿着一面小鼓,指甲盖弹在鼓面上,声音不高,却传得挺远。
“就是这个声音!”她立刻说,然后犹豫了一会儿,竟从屏风后绕到前面,隔着晃动的琉璃珠帘对高云桐道,“鼓拿给我看看。”
“这是斥候递消息的军鼓。”高云桐解释了一句,然后自然而然地伸手捧着鼓。
王府的婆子惊呆了,看看周蓼,看看凤栖,又看看高云桐和沈素节。
沈素节说:“哎呀!若能记得当时的节奏,不定就能……”
“咳咳。”他旁边那个衣冠楚楚的囚徒咳嗽了一声,才把沈素节的话头止住。
周蓼冷冷笑道:“私下授受,似乎不妥吧?沈府尹,你觉得呢?”
沈素节尴尬地陪着笑:“大家都在嘛,算不上‘私下’吧?”
周蓼拂袖道:“这话我不敢接。我愿意配合府尹查案子,但女儿家的清名我做嫡母的不能不顾及着。”她严厉地瞥了凤栖一眼,对几个婆子说:“送客吧。如果还有话要问,烦请沈知府与我家大王说吧,我不敢做主了。”
高云桐无奈跟着沈素节到门外,听见里面王妃周蓼的怒声:“亭娘,你就是不听我的话是么?”
而凤栖果然如传说中那样言语任性:“母亲这话,女儿真不明白。私相授受这种,直是污蔑了。”
“荒唐!我再不提醒你,只怕你就要揭开帘子和他聊一聊了吧?!成何体统!我必告诉你父亲!”
…………
沈素节在外头低声对高云桐说:“周相公当年可是帝师,道学讲得极好。唉,你懂?”
高云桐叹口气:“我倒愧疚了。”
沈素节说:“走吧,嘉树,总算不虚此行,也有好些收获了。”
也只能走了。
但俄而,里面传来凤栖带着哭腔的话语:“母亲要告诉爹爹就告诉好了,我心里清白,不怕!匪我思存,如此而已。”她还是个少女,声音特别清亮,传得好远。
高云桐顿住步子。
沈素节跟着停下来,侧耳片时,“嗐”了一声,压低嗓子说:“这可没得肖想!毕竟是郡主!”
“不是。”高云桐步子迟缓,走了好一会才四顾问道,“这晋王的府邸,东门在哪儿?”
“嗯?”沈素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高云桐再一次问:“总有侧门的吧?东边的侧门在哪儿?我想去那里等一等。”
“去那里等什么?”
高云桐没有回答,脸上带了丝诡异而调皮的笑意。
第13章
沈素节的车驾辞去,从巷道绕到了晋王府的东门。
东门那里还未及认真修葺,只有一个年纪很大的门子百无聊赖地坐着,眯着眼睛仿佛是睡着了,听见牛车过来的动静,那双眼睁了睁,又见那牛车只是停在路边,就又闭上眼睛养神。
高云桐下车,恰好看见门侧的高墙伸出一枝梧桐,黄叶满树,随风而飘。失修的旧宅墙上长满荒草。他不由动声吟道:
“猗猗梧桐树,前日繁花馥。
西风不相饶,影疏不可暴。
坐看一叶落,余怀念群木。
漫有千岁忧,流光如急毂。”(1)
沈素节叹了一声,说:“太伤怀了,唉,嘉树,我实在为你不值。”
高云桐只笑笑,顺着墙走了几步,说:“没什么值不值的。但是北卢动向堪忧,她上次那套‘借尸还魂’的技巧用得不错,以我做诱饵,哄得斥候入彀。府尹您想必知道,派斥候,没有只派两个的,只是彼此呼应的法子我们不知道罢了。”
沈素节笑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夸他的话还没说完,高云桐“嘘”了一声。
高墙里传出侍女焦急的声音:“娘子,东苑的秋千年久失修,有危险呢!”
凤栖清亮而任性的声音也很好辨认:“这儿也危险,那儿也危险,天天猴在宅子里就不危险。哼,只等着哪一天虎狼眈眈、群兵环伺,深宅大院里的女孩子们就不危险了?”
那侍女明显听不明白,嚅嗫道:“娘子的话,奴听不懂……可是那秋千的绳索还没有换,万一断了……”
“西风不相饶,影疏不可暴。”凤栖望着不远处高大的梧桐树说,俄而笑起来,“真是,我不打秋千了,我就是来散散心。”
溶月放下心来,亦步亦趋牢牢跟着凤栖。
凤栖问溶月:“你记不记得入京那一夜斑鸠鸣声之后是什么声音。”
溶月除了自家主子,什么都懒得关心,自然说:“奴压根就没注意。”
凤栖说:“后面的声音啊,我一直以为是啄木鸟。不过再一想呢,如果斑鸠不是夜行的鸟儿,啄木鸟也不是啊;如果斑鸠叫声是斥候们的暗号,那啄木鸟的声音不正好和鼓声一样?”
她突然就听见“笃笃”的声音,又清又脆,短促清晰。
凤栖不由抿嘴一笑,然后说:“节奏呢,也挺特别的。你听听看。”回顾着当时的声音,巴掌像打拍子似的拍出节奏。
溶月笑道:“娘子应该向大王借一对檀板来试试,简直吟诗唱歌儿似的。”
凤栖挑眉说:“你不说,我还没觉得;你一说,好像还真是。”
三拍,六拍,七拍,五拍……
凤栖凝神又试了一遍,心里缓缓浮现了一阙词。
“是了……”她缓缓道,“两个斥候被擒后都没有开口说话,但我们交流,他们都听得懂,汉语的造诣应该不差。”
外面那人应该在点头,虽然看不见,也能猜出来。
而溶月在劝她:“娘子,心情不好,散散步也差不多了,外头冷,万一着了风,又是奴的不是。这地方又接近院墙,王妃内外防范甚严,又会不高兴的。”
凤栖觉得自己像个锦衣玉食的囚徒,叹了口气,望了望王府的高墙,望了望那棵飒飒的梧桐树。
墙里佳人,墙外车马辚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