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什么话都能说,姚黄哭一下骂一下地道:“都是竹妖了,怎么也学我家殿下这些旧法子?”
那人就往外挪挪,将她从墙边捞过来,再将她压到了怀底下。
那人一边撑起手臂调整自己,一边对太子妃发出简短的指令。
空有两条强壮手臂却一点法术也无的竹妖运气好抓到了一个心软愿意配合的太子妃,磕磕绊绊的还真成了。
当室内恢复平静,只剩窗外的竹林摇曳,姚黄攀上那人的肩膀,羞羞地在他耳边夸道:“真是个厉害的竹妖。”
赵璲:“……什么竹妖?”
姚黄:“……”
她咬他一口,转过去了。
太子追了上去,一边在太子妃身上寻找更多的异样线索,一边审问:“为何会这样?”
姚黄去捂他的嘴,闹着闹着又被太子抵到了墙边上。
太子妃之前嫌弃竹妖的话就不能用在太子身上了,既然不能嫌弃,她只能再配合太子一回。
第165章
又闹竹妖又闹太子的,依着姚黄的话她能睡到近晌午,不过休沐的太子辰正时分就把她叫醒了。
躲了几次都躲不开的姚黄从被窝里冒出脑袋,幽怨地瞪向暖炕前的太子:“殿下精神这么好,去竹林除妖啊,为何非要扰我好梦?”
太子一副不懂她在胡说什么也无意深究的清雅神色,只解释道:“前日我给岳母送了拜帖,言明今日会陪你回去一趟,还托岳母将外祖父一家接过来小聚,这时他们应该已经在等着了。”
姚黄这才注意到太子殿下戴了一顶玉冠,平时他在府里休息时都只用一根玉簪束发的。
埋怨变成惊喜,姚黄钻出被窝,就要去抱太子。
赵璲及时将太子妃按定在炕沿,看着她垂落在下方的一双雪白脚丫,提醒道:“车马都备好了,快些更衣吧。”
姚黄便伸出右脚蹭了蹭太子的腿。
太子调转轮椅快速离去。
等姚黄收拾好了,阿吉也将她的早饭送了过来,姚黄坐在竹林小院中的石桌上,听着外面清脆的鸟鸣,看着旁边手持书卷陪她用饭的清俊太子,终于领略到了此处的幽静之美。
推着太子离开时,姚黄小声道:“二十八迁居,还能在王府住八晚,要不挑殿下不用上朝的时候再在竹院住几晚?”
面朝前方的太子没有理她,姚黄刚要吹他的脑顶,却注意到太子的耳垂变红了。
姚黄:“……我只是喜欢这边的清静,殿下可别误会。”
太子还是沉默。
姚黄恼道:“算了,就算殿下叫我来我都不来了,清者自清。”
太子看着两侧渐渐倒退的竹林,很想告诉太子妃,竹林是死的,竹妖却并非只能出现在竹院。
姚家新宅离得近,太子夫妻带着筠儿很快就到了。
姚、罗两家众人果然都在等着了,被太子提前开口免了跪拜之礼。
赵璲安排今日之行是为了进宫前让太子妃再好好地跟娘家人团聚一次,他陪着来是礼节,但他一直都留在这边的话只会让众人放不开,所以陪着姚震虎等人说了两刻钟左右的话赵璲就先走了,约好下午申时再来接太子妃回府。
太子离开后,李扶危也以去给筠儿拿礼物的名义走开了,非她不愿意亲近夫家的亲戚,而是夫家这边,除了丈夫姚麟、婆母罗金花以及太子妃能放松自在地跟她相处,其他人看她的眼神跟看太子也没差多少,都是且敬且畏的。
有些关系不必强求,可以保持距离时双方反倒都舒服。
儿媳走后,罗金花给外祖父、外祖母等人解释了儿媳妇的好意。
外祖父:“这有什么,别说她没瞧不起咱们,就算有我们也不会在意,只要她跟麟儿能过得好就行。”
镇国公府啊,从大齐开国就一代代传下来的第一等勋贵之家,府里的千金跟宫里的公主差不多的金贵,女婿、外孙好歹都是个官,他跟老妻以及两个儿子儿媳都是小镇上种地的,已经因为外孙的婚事沾了不少光,哪有再挑三拣四的道理。
再说除了逢年过节女儿女婿请客,他们没事也不会常往京城跑,城里富贵归富贵,却不如他们在镇子上待得舒服,身边来往的都是种地的邻居街坊,嘴里说的全是乡音土话,谁也不用笑话谁。
女眷们都看向姚麟。
姚麟:“……干什么都看我?我们过得挺好的啊。”
长寿巷很多街坊家的年轻夫妻都会吵架,他跟李扶危几乎没什么话说,所以也没什么好吵的,反正他白日当差,白天能见到李扶危的时候本来就少,到了晚上,天黑就直接睡觉了,更不需要说话。
姚麟知道自己嘴笨,娶到这样不需要他花言巧语哄的媳妇,姚麟就还挺满足的。
简单聊了聊姚麟夫妻俩相处是否和睦的事,话题就重新回到了即将搬进宫的姚黄身上。
宫里的事不需要他们操心,宫外的事他们也不会让太子妃操心,都保证自己这边一定安分守己,既不做那仗势欺人的事,也不会收有心之人的好处让太子太子妃为难。
姚黄很清楚娘家人的品性,虽然都有些普通百姓身上常见的小问题,但大是大非上没有糊涂的,更不会贪图那不义之财,况且还有母亲、嫂子在外替她盯着呢,遇到变故也能及时干涉。
迁居之前,姚黄还分别去大公主府、康王府走了一趟。
大公主既替二哥二嫂能入住东宫高兴,又很是舍不得二嫂:“之前我住在宫里,总觉得因为二嫂住在宫外走动起来不方便,现在我才出宫三个月,还没跟二嫂逛够京城内外呢,二嫂竟要搬进宫里去了。”
姚黄:“少跟我装可怜,你当我不知道你这公主府每日要招待多少少夫人与闺秀吗?都是你出宫前就认识的那些名门贵女,随便你想去哪里逛都能一呼百应,我只怕你跟着她们玩得太开心,忘了进宫探望我与母后。”
大公主笑了:“那些都是凑个热闹解闷用的,二嫂才是我最亲的闺中密友。”
姚黄:“随你怎么说,不过你认识的少夫人们越多越好,将来哪家有什么新鲜事你千万要记得跟我讲。”
当了太子妃,姚黄虽然还可以出宫,但肯定不如做王妃的时候想去哪都可以随时出发,所以宫外的趣事就只能靠亲友们帮她留意了。
大公主自然应下。
康王府这边,陈萤已有八个月的身孕,产期预估在九月初。
陈萤没有娘家人在京,在储秀阁就交好的姚黄都算她半个娘家人了。
屏退下人,陈萤低声跟姚黄说贴己话:“自打皇上定了二殿下做太子,我看大殿下高高兴兴地继续当差,我这心里就更踏实了。”
早先她也以为储君会从康王与庆王中间挑,所以从她嫁给康王后,便一直承担着各种压力,柔妃、福成长公主会时不时地挑她两句,明着是关心其实全是刺,贤妃端庄温和,并不介意她出身低微,可只要她见到贤妃,人就紧张起来了,总觉得贤妃的每个眼神都蕴含了深意。
庆王出了事,康王看似有了机会,陈萤的紧张就变成了她究竟能不能胜任未来的太子妃或国母。
等永昌帝定下惠王做太子,陈萤开始害怕康王、贤妃会不会很失望,心情糟糕到了极点会不会迁怒于她,万幸她的夫君康王是个端正豁达的人,不但真心拥护永昌帝的旨意,还反过来劝她不要羡慕二弟妹做了太子妃……
陈萤一点都没羡慕,她只替姚黄高兴,也为自己高兴,因为她早就习惯了依赖姚黄,现在姚黄做了太子妃,将来姚黄就是皇后,那么她就可以继续依赖姚黄了,不是要姚黄帮她什么,而是只要姚黄高高地坐在那个位置,陈萤的心就是稳的。
姚黄抱了抱陈萤,笑道:“等你生了,我再来看你。”
七月二十八,宜迁居的吉日。
东宫里什么都是新的,且用料比王府的更高一等,太子一家这次搬家只需要把库藏以及身边用惯了的一些心仪物件搬过去就行,而这座惠王府会变成太子一家的潜邸,依然归太子所有,府里原来用的一些工匠、下人会继续留在这边照料宅子,包括总管郭枢也会继续替太子料理外务。
曹公公、柳嬷嬷以及青霭、飞泉等原本就是太子从宫里带出来的宫人,这次会跟着迁入东宫,姚黄身边的四个大丫鬟以及四个二等丫鬟也会迁入东宫变成太子妃身边同等级的大宫女、二等官女。
府里养的宠物,金宝都做公公了,肯定要搬进去的,鹿园里的公鹿继续养在王府,母鹿以及今年四月才出生的小母鹿则会搬进太子殿下亲自为它们勾划出的东宫新鹿园。
二十七曹公公、柳嬷嬷先带着一批宫人将各种大件、狗啊鹿的送去了东宫,二十八太子一家三口进宫时基本就是轻车简行,真到了东宫,各处宫殿已经收拾得整整齐齐,主子们的内室、厅堂也都摆了新鲜的盆栽花卉。
门窗廊柱涂着崭新崭新的漆,在阳光下闪烁着动人的光泽,看着就叫人的心里也跟着亮堂。
逛过屋子,姚黄推着惠王爷先去看了东跨院改成的鹿园。
拆掉了跨院的各处房屋,园子瞧着就大了很多,鹿园仿着北苑山丘与草原相接地带的景建的,有一片隆起的小小矮丘,上面种了错落有致的梅树、枫树等,矮丘之下便是平整的草地了,中间铺了一条蜿蜒的石板小径。
整座皇宫都被四面城墙包围,姚黄却在东宫看到了一片令人心情舒畅的草原。
她在太子耳边亲了一口:“我喜欢这里。”
看过一大一小两头母鹿,姚黄推着太子去了西边的花园。
如果说鹿园的景美在开阔,花园的景就胜在曲径通幽,同样大的一片园子,花园竟集假山、池塘、湖石、名花名木、廊亭于一处,几乎一步一景,姚黄都能想到等筠儿再大几岁,跑来这里跟她玩藏猫猫,她找得该得有多费劲!
走着走着,又一座假山后面突然出现了一片一丈来长、六尺多宽的空地,因为掩映在假山与旁边的游廊中间,离得远根本发现不了这里居然是空的。
姚黄停下轮椅,疑惑问:“殿下,这里为何空着?还没想好种什么花吗?”
赵璲:“可以做两条菜畦。”
太子妃不爱做地里的辛苦活,却喜欢偶尔去菜畦浇浇水,再在收获的时候亲手去摘些小菜。
姚黄既惊喜太子还记着她的这点小癖好,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这么漂亮的园子,种了菜会不会变得不伦不类?”
就好像太子画了一幅好画,她非要在上面题一行普普通通毫无美感的俗字。
姚黄是个大俗人,但她懂得欣赏,也爱惜那些美的东西,绝不会在太子的画上乱涂乱抹。
赵璲垂眸:“只要你喜欢,再多开几片菜畦也行。”
他在宫里住过十几年,皇子们的住处只有一进院,隔了几年再搬回宫里赵璲也能习惯。
太子妃不一样,她喜欢逛园子,正好东宫有两座多余的跨院,赵璲便替她改成园子。
既然是太子妃的园子,那么太子妃喜欢种什么就种什么。
姚黄看着这位夜里敢扮竹妖欺负人白日连说句甜话都要矜持的太子,笑着弯下腰,又在太子的耳边亲了一口:“真好,我也喜欢这里。”
第166章
太子一家迁进东宫当晚,永昌帝在乾元殿设了一场家宴,周皇后、三妃都在,即将在十月里出嫁的二公主以及十五岁尚未封王的四皇子也都来了。
皇子所、皇女所就在东宫后面,隔了两排宫殿,前年姚黄装醉去大公主那边歇晌时见过的,据说小皇子、小公主们四岁就要从各自的母妃那里分出来,跟着乳母与宫人单独住在一个院子里,方便他们同去学宫读书启蒙。
姚黄当王妃时不用在意宫里的小姑子小叔们住在哪里,现在她搬进东宫了,以后要去御花园反倒可能会撞上二公主或四皇子。
别看四皇子才十五岁,跟他的三个皇兄一样都继承了永昌帝的高个子,站在姚黄身边都比她高一些了,据二公主闲聊时无意中透露的,四皇子身边也安排了通房宫女。
皇家规矩多避讳也多,姚黄都计划好了,以后要么挑四皇子在学宫读书练武的时候去御花园,要么趁太子休沐时推着太子一起去御花园,且都是永昌帝很少得闲的上午,其他时候除非哪位娘娘约她同游,姚黄就老老实实待在东宫,两座小花园呢,够她舒展筋骨的。
知道永昌帝喜欢筠儿,夫妻俩把筠儿也带过来了,就放在推车里面,由乳母推着。
宫里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大的小孩子了,筠儿一到,周皇后与三妃都围到了车边。
周皇后:“瞧筠儿这爱笑的模样,跟他母妃一模一样。”
贤妃:“是啊,看他这么笑,我的心都要化了。”
杜贵妃一点都不喜欢太子,自然也不会喜欢太子的儿子,可她已经在永昌帝那里吃过一次教训,再不敢将这份不喜表现出来,只好硬挤出一个笑,说的话也更符合她太子养母的身份:“其实太子一两岁的时候也喜欢笑的,未必是随了太子妃。”
说完,她带着慈母的柔情看向永昌帝,意思是让永昌帝为她的话作证。
永昌帝早不记得一两岁的老二爱不爱笑了,他就记得小时候的老二被贵妃养得很不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