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笙见裴钰听完这话只是浅淡地看了自己一眼,并未接话,便知此事在他这没得商量,不由嘟囔了一句,“不带就不带,又不是非要你带才能去。”
裴钰倒是没放过她这句话,他知晓阿笙这性子,怕是自己一走她便会捣鼓着怎么上寒州。
于是裴钰话锋一转,“听闻开春你便要与天地二阶的学生一同结业?”
阿笙不知为何他忽然问起这个,心中有不好的预感。
裴钰见阿笙一幅防备的神情看着自己,笑意愈盛,继续道:“你们结业的论述我会参与批读,倒是很期待你的佳作。”
闻此阿笙如被人戳到了脊梁骨,华清斋结业的论述为显公平,多请斋外有举国之名的文士参加批阅,裴钰可比那些先生严格多了,她若是不能获得优等,那裴氏的赏赐便该没了。
“什么时候的事?为何我没听说?”
“刚刚决定的。”
阿笙琢磨着他这句“刚刚”,对上裴钰一双带笑的眼,瞬间明白这是他故意的。
“为何?我救了卫小公子不是该有赏么?”
“我亲自批阅不算赏赐么?”
裴钰名气颇大,得他亲自批阅,阿笙若是脸皮厚的,此后便可以借此攀援裴钰,用来装点自己的名声,客观上来讲,的确是赏赐。
但阿笙却不这么想,只是觉得眼看要到手的赏赐要飞了。
她看着裴钰眼里盛满的笑意,仿似对自己这般反应很是满意,阿笙此时只觉得他这双好看的眼睛里尽是歹毒。
阿笙几次欲言又止,又硬是将话给咽了下去,她知晓自己不能当面得罪他,最后是一言不发,憋着一肚子火下了航渡引。
卫琏早前只听闻裴氏九公子温润如玉,高洁仙雅,哪里见过他这般,一时倒有些不知所措。好在阿笙走后,裴钰又端起了谦和的笑,与卫琏聊起了别的事。
第七十二章 各怀心思
军机阁得到江淮急报,有人趁着河曲山火夜袭东部大营,但幸好的是,夏利川反应及时,并未被贼人得逞。
江东历城城郊大营外,不少此次在山火中灼伤的儿郎最后是被人抬着出了山,算是捡回了一条性命,但此后怕是不能再上战场了。
众人三两搀扶着,往军医营去,一次山火却能被人借势打成这样,提起来着实不光彩,有损东部大营威名。
帅营内,男子身形魁梧,络腮胡型,此时他身负战甲,长袍的一角也被烧得黢黑,此人正是东部大营主帅夏利川。
而距离他不远的宽椅上,一男子锦衣华服,纵是在这喧嚣之地仍保持了三分优雅,那人凤眸微抬,看了一眼夏利川愤怒的神情,复又垂眸摇了摇手中的杯盏,这人是轩帝最小的弟弟宗亲王,他的封地怀阳距离江淮不远。
宗亲王会在这里是给夏利川带来了一个消息,关于河曲山火的真相。
如此荒唐的理由却让夏利川的人被耍得团团转,他听了其中门道如何不愤慨,如今幸好这些人只是临时起意,无更详尽的计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宗亲王见夏利川抿着唇,怒意在眸中翻滚,却还是在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怒火。
为臣者却被为君者所坑害,夏利川心中是有火的,然而宗亲王在此,他这火自然发不得。
夏利川松了松神情,客套道:“此番多谢殿下及时告知,我们才能有所应对。”
“我也是恰好路过临安城,得临安主府示警才跑了这一趟。”
“临安主府?”
“将军当知晓的。”宗亲王道:“就是先国师静严。”
“静严国师?!”夏利川这才想起此前好像听过静严因一次谏言而被皇帝贬斥的消息,但他常在营中,并未与人确认这个消息。
但如此大才都被皇帝轻慢,面对这样的君王,央国的朝臣当真难做。
宗亲王放下杯盏,对夏利川道:“夏将军也不必愤慨,此次被帝京坑骗的不止你一人。”
见夏利川看向自己,宗亲王笑道:“裴氏才是第一受害者,听说数百族兵全部葬身火海,如今有人比你更想让皇帝给个交代。”
夏利川冷笑一声,道:“裴二一向是皇帝的拥趸,他敢么?”
“不敢也得敢啊,他如今在裴氏的境况如坐针毡,这一次又是他的人领兵,若给不出交代,便只能等着被裴氏的那些族老罢权了。”
听宗亲王说到这,夏利川道:“听说他那不中用的弟弟此前闹出了事都没能将他扳倒,这一次怕是也难,他这人一向见风使舵,说不得能两头哄好。”
宗亲王倒是笑了,他一双凤眸微敛,缓声道:“那就要看某人让不让他交权了。”
宗亲王这话说得稀奇,夏利川听起了兴趣,但再问却是一句多得也没有了。
帝京裴府内,裴清召此刻如被架在火上炙烤。
针对他此次出兵失利,燕城族伯亲自跑了一趟帝京,欲将族内决议上呈家主,如今人正在主宅,不过因裴钰暂时还未归,因此先去见了阮氏。
一炷香前,金氏已经去主宅打听消息,去了有一段时间了,到现在却还不见人返回。
裴清召不断在书房内跺着步子,就连仆从沏好的茶水都放凉了,也未动过一口。
“夫人回来了!”
闻得这句,裴清召也顾不得呵斥来人在府中大声喧哗,不成体统,而是顺着那侍从的目光,看到廊道那头,金氏身着流云抱金服自外匆匆走来。
裴清召站在原地,细细端倪着金氏的神色,见她眉目间都是喜色,心中大石方落,却又不敢落定,秉着那股子气,待金氏走近,复问道:“如何?”
金氏眉眼带笑,对裴清召道:“家主亲自发话,‘此次山火乃是天灾,怪不得二叔,因此酌情处理,不剥夺其持家之权,青山令继续由二叔持有’。”
裴清召听得这话却没有轻松之感,缓缓在宽椅上坐下。
他仰着头看着书房那八角顶,一时失神,似乎听得这个消息并没有让他有多欢喜。
“老爷这是怎么了?这个消息不好么?”金氏不解。
听得金氏这话,裴清召又是一声长叹,看着案几之上放着的那一小块青玉,其上雕刻如群山峻岭,层叠入云,这便是调度裴氏族兵的青山令。
金氏见他在看那小东西,伸手就要去拿,却被裴清召一把夺过,凌厉的目光扫了她一眼。
金氏面露尴尬之色,赶紧收回了手。
裴清召看着那小小的一枚玉令,陷入了沉思。
从前他看着父亲手中这枚玉令便是呼风唤雨般得厉害,但如今到了自己手里却使得这般窝囊。
如今裴钰发话他才能持有这枚青山令,这下倒成了家主暂与他保管的了,裴钰不动声色便夺了主权,还真把他当成堂前的傀儡,受累受罚都得挨着。
金氏见他眯着眼看着那枚青山令,她看不见裴清召眼中的冷光,倒是想到了别的事,试探性地道:“衡儿今日在房内哭闹了半晌,老爷得空了去看看吧。”
“怎么了?”
“在学堂受了些委屈。”
见裴清召眉头蹙起,金氏知晓他是在乎这个小儿子的。
“三清堂内多是族内子弟,身后谁没个依仗,今日听小桃回来说,堂内的人拿着身份嘲笑衡儿,说他是庶出,即便是家主一脉的子嗣,也得不了什么尊贵。”
裴清召有持家之权,旁系子弟的生死都在他的手上,哪里会真的有人敢对他的儿子说三道四。
裴清召听闻这话便知金氏要说什么,他将青山令放下,却并不抬头看她。
“改明儿给衡儿换个厉害点的文仆跟着去,小孩子的事,你就别跟着参合了,免得失了身份。”
金氏听他这话,捏着绣帕的手又紧了紧。
金氏这话无非还是想着裴氏正房的位置。
李氏是庸国王族,金氏的位子自然不能比她高了去,但李氏多年无所出,又常年独居清幽堂修养,占着裴清召正妻之位,为府中上下毫无付出,这让她如何能甘心屈居此人之下?
从前只有她自己还好,如今却事关着孩子的前程,尤其是长子已到议亲的年纪,庶出的身份终究是个让人挑刺的理由,她才想着自己争取一次。
金氏自认要的不多,平妻之位足以,不过给个体面,但裴清召却顾着那遥不可及的李氏王族的颜面,多年来从不肯松口。
金氏听得裴清召这话,在预料之中,却还是难免失望。
她声音淡了淡,回道:“爷多虑了,我哪有身份可失的。”
裴清召听得这话,眉间一蹙,却见金氏低身见礼转身就要往外走。
“往哪去?”
金氏并不转身,淡淡答道:“老夫人要去三皇宫祭拜,我已经跟夫人请示过了,明日便陪着一同前去,这也该收拾收拾了。”
这些时日,金氏往裴老夫人那走得勤,如今刚回来没几日,这又要走,裴清召虽然心中有话,但金氏能为他笼络老夫人,他也不能置喙。
见裴清召话未说完般,金氏堆着熟悉的笑转身向裴清召问道:“老爷可是有话要交代?”
裴清召看着金氏这样子又仿似什么事都未发生一般,一时也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劲,思虑了片刻,还是挥了挥手,放人走了。
第七十三章 归京
营门口岸位于帝京东郊,是南来北往商船停靠的大口岸。
今日,营门口岸外一众人覆手而立,他们衣着华丽,锦缎着身,一看便不是寻常人家,光是身后的仆从便跟了洋洋洒洒两列。
可就是这样一众人却颇为规矩地站在营门口岸外,不敢有半点怠慢。
路过的行人不由多问了几句,方才知晓这是窦氏子孙,一同在此等候窦氏的老夫人归京。
前日里,府内得到消息,道老夫人将于今日抵达帝京,因而一早便来这里候着了,生怕有所怠慢,惹老太太不高兴。
当然他们还在等着看那个失踪了五年之久的窦氏外孙,苏长笙。
为首的几人里,一女子看着这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忽而笑出声,她眼波流转,在眉尾那颗小痣的衬托下更显妩媚,这人便是窦氏次子的正妻薛娇娇。
“大哥,这笙丫头回来了,当年小姑名下的那些产业可都得还回去了。”
长子窦升平微微一愣,不知为何薛娇娇要提此事,道:“窦氏的家业自然由父亲、母亲做主,也容不得你我置喙。”
薛娇娇扁了扁嘴,窦升平这人一直愚孝,事关自己的利益这话说得漂亮,也不知能不能做到。
窦知雪当年作为窦氏最小的女儿,最是得宠,那十里长街的嫁妆最后可都是全都搬回了窦氏,由长房代为管理,如今窦知雪的女儿回来了,这吃进肚子里的要吐出来,当真这么容易?
薛娇娇噙着一幅看戏的神情多看了窦升平夫妇二人,他那媳妇向来是喜怒不形于色的,自己这一番话硬是没让她抬个眼皮。
此时江面泛起了大风,有人一声惊呼,众人看到那南来的方向上,一艘玄色大船忽然驶入眼帘,那特殊的船型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那是裴氏的航渡引!”
见此船出现,瞬间码头凑满了看热闹的人,硬生生将窦氏的人挤到了半道上。
仆从立刻上前将几个主子护住,众人皆等着看那航渡引上会是裴家哪位。
良久,待航渡引靠岸,出现的却是一位嬷嬷,她搀扶着一位老太太在船上露了脸,众人见不过是一个老妪便失了兴趣,三两下又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