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钰眉目微垂,依旧带着浅淡的笑,他于事上向来不与人争辩,裴妙音也不知自己这话他到底是否会听纳。
裴妙音叹了口气,道:“这丫头敢动手杀老三,她这心性可不是普通人可比的,她远比你想得坚韧。”
“正是因为她心性坚韧、才能难得,才更不该折在裴家。”
裴钰见自己的话让裴妙音眉头蹙起,他方道:“姑姑担忧之事我亦明白,我会看着处理。”
说到这里,裴妙音忽而道:“倒是她所求之事……”
裴钰看向裴妙音,笑得淡若清风,道:“不过是查天家之事,有何不可,姑姑还是诓了阿笙。”
第四十六章 学士所求
这几日,甘兰园内渐渐清净了。
东境来的众人已然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就等着裴钰这边下令,众人即将返回央国。
历经一年,会集圆觉大师毕生心血的文典已经译注完毕,文典一共十三册,汇集外化于物,内化于心等心、识、物、境四大论别。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南北各国,不少学士书信西州王庭,希望王庭拜托裴氏九郎在离开之前再开一次堂,为众人广说此书精粹。
毕竟,圆觉大师已经年过八旬,众人不敢令其操劳,而得大师亲授此书的裴钰却是风华正盛。
贺兰倬得闻此事之后,自然乐意出面,毕竟此举也能提高西州的声誉。
裴钰此前于南国曾宣讲过此书,得贺兰倬邀约,他又去见了一次圆觉大师。
大师年迈,腿脚不便,听闻王庭之事,便告知裴钰,裴钰此番返回央国,此生怕是再难相见,他亦想在有生之间亲眼见证自己毕生精粹能有传人,代自己传承下去。
正是此话说动了裴钰。
于是众人返程的计划再推迟两个月,待此次文堂结束之后再行启程。
但他们等得,西州王庭送公主前往央国的队伍却不能再拖。
据南国那边返回的消息,南国前往央国朝拜的学士们已经上路,按阿笙的计划,算好时间,茉莉也不得不动身了。
阿笙当日去送行,茉莉身着公主正服,以金银点饰,矜贵无比。
除送亲的护卫之外,贺兰倬赐予茉莉的王庭亲卫位列两排,华贵的轿辇身后是西州王的赐予,队伍浩浩荡荡,看不到尾。
茉莉被侍女左右搀扶着,一身服饰看着十分沉重,她的不安写在了脸上,
见阿笙来,茉莉屏蔽了左右,与她浅说两句。
“公主不必惊慌,待入朝面圣之时,记得我说与你的话即可。我已经向央国去了书信,殿下入关之时便会有人来接应你。”
茉莉点了点头,她一腔的担忧又岂是一两句可以说出口的。
阿笙看懂了她的心思,道:“殿下,踏出王庭的那一刻起,前程便是自己谋来的了,忧惧会被人看作懦弱。”
茉莉眉目微微蹙了蹙,而后看向阿笙,道:“我知道了。你若回到央国,记得来寻我。”
阿笙浅笑着应了,而后拱手见礼,“那便祝殿下一路平安,千秋鼎盛。”
茉莉公主离开之后,王庭每日书信频繁,南北诸国的学士欲前往西州,一路行程皆实时回报王庭,以免遇上贼寇,毕竟西北一向不太平。
而甘兰园众学生亦忙碌了起来,如此大事他们能亲自参与其中,亦觉光荣,因此自发为裴钰整理宣讲的文稿。
日落时分,阿笙抱着今日整理好的稿子送去裴钰的院子。
因译注过程引经据典过多,须要裴钰自行择选精简,因此最后的成稿需要裴钰亲自定,这番繁重的工作便只有他一个人能做。
阿笙到的时候,却见裴钰的院内没了侍从,就连阿七也不知去处,她轻巧地往屋门内探头,唯恐多有打搅。
却见日常恪守礼法的裴钰此时,席地而坐,冠带被用来疏松地绑着长发,顿时多了几分秀美之气,当真是美人在骨,动静皆宜。
阿笙抬眼便见这满屋的文卷散得到处都是,而裴钰手中一手持笔,一手执稿,一双眉目微垂,即便听得来人动静,目光却始终未离开笔墨之上。
看来这院内的人是怕打扰了他才会自行离去。
阿笙看了看自己手上抱着的,和裴钰散在屋内四处的文稿,这么多,当真要留给他一个人做?
“家主……”
阿笙出声,裴钰并未看她,开口道:“放在那就行。”
阿笙看着满屋没地下脚的状况,也不知到底应该放在哪。
阿笙抱着那叠文稿左右挪动,找不得地方。
半响,裴钰方才抬首,看着阿笙寸步难行的模样,不由笑了笑,他伸出手去。
“给我吧。”
阿笙苦笑了笑,猫着身子想将文稿递给他,却不曾想脚下没踩稳,直接扑了进去,白色的文纸顿时全撒了出去。
裴钰也是未想到,平日里看着机灵的阿笙,这个时候居然用这么笨的法子。
他无奈地起身,将文稿一一收了起来,挪出一条通道,才往阿笙那走去,却见她即便摔倒了,第一时间却在看自己压到了哪些文稿,硬是不敢起身。
裴钰叹了口气,伸出手去,“手给我。”
阿笙一手撑着地面,另一只手去够裴钰,冷不防被人提了起来,瞬间便扑进了带着冷香的怀里,她慌乱间扯到了裴钰落在身前的一束长发,疼得他倒吸一口凉气。
阿笙慌忙抬头便对上一双如渊的双瞳,似凌波化水,又带着三分的凉意。
阿笙心下一滞,快速地移开了目光,几不可闻地皱了皱眉,又看到地上被她搅乱了的文稿。
“我不是故意的……”
裴钰见她站稳,复松手,低身去拾捡那些文稿,“无妨,我心里有数。”
阿笙内心愧疚,她知道即便真的有所妨碍,裴钰也不会表现出来。
“家主,我尚记得每一份文稿的内容和上面脚注的出处,我可以暂作你的文仆,帮你做精选。”
裴钰闻此有些意外,这些天来众人整理出来的文稿上千,阿笙居然还都能记得,裴钰随意提了一句,阿笙便立刻将其出处以及相关脚注说了出来。
“你竟然都能记得?”
阿笙笑了笑,道:“我自小背书就快,经过手的东西便能记住。”
裴钰看了看散乱的文稿,若是从头整理的确费时,有个活的文典在侧,能省不少时间,方才应承了下来。
良久,袁成杰见阿笙久不回来,复来看看是不是需要帮助。
刚靠近便见屋内,裴钰正坐于案几旁,垂目书写,而地上,换成了阿笙席地而坐,不断翻看着满地的文稿。
窗外的风吹得屋内燃起的烛火摇晃,仿似又暗了些。
阿笙蹙了蹙眉,并未抬首,开口道:“家主,着人剪一剪灯芯。”
嘴里唤着家主,但使唤起来却没有半点为人文仆的自觉。
裴钰正起身,便见袁成杰站在屋外,后者垂首见礼,道:“我这就去唤人来。”
之后数日,阿笙都定时出现在裴钰的院子里,二人配合的相当默契,裴钰若是有记不起的典籍出处,阿笙亦能提醒他。
虽然阿笙做不到像裴钰那般通解各家典籍,但她好在记性好,在她的帮助下,很快裴钰便将此次宣讲的文稿定了下来。
第四十七章 西州开堂
那日清晨,阿笙刚出房门,便见阿七抄着手在院内候着了。
“怎么了?”
阿七道:“公子今日要去拜访圆觉大师,让我来唤你一起。”
阿笙刚睡醒,脑子不甚清醒,阿七见她听闻此事眼中尽是茫然,半响仿似才想明白此等机会可谓是千载难逢。
当年阿笙得了仲景的赏才初得名声,入了华清斋,圆觉大师是当世无二的智者,若能得其接见,这是何等荣光。
阿七见阿笙满眼精光的模样,白了她一眼,随后转身,领着人往启树园而去。
阿笙到的时候,裴钰正与一老者在树下相谈甚欢。
林中树荫斑驳,裴钰此时坐在大树铺于地面的树根之上。
他微微垂首,与老者攀谈着。
老者因体弱靠在软榻之上,一旁的童子为二人温煮着茶水。
阿笙不自觉放轻了脚步,生恐有所打扰。
老者见有来人,秋水一般的瞳眸遥遥看了过去,阿笙只觉这双眼睛中充满了包容与慈悲,心下只觉柔软。
裴钰回头见她到了,示意她走上前。
阿笙走近方听二人以古摩诃语在交谈,她不失礼数地向老者见礼,老者言语中满是谦和,他看着阿笙说了一句,阿笙依旧带着不失礼的笑意,略有些僵硬地看向裴钰。
“家主,我听不懂。”
“抱歉,我忘了。”
闻此,老者立刻换了东境的语言,而裴钰在一旁却是笑了笑。
阿笙低首道:“是我才疏学浅了。”
老者看着阿笙,道:“我倒是未想到你这般年纪也能读得进去那些繁琐的东西。”
阿笙又看了看裴钰,知她有些拘束,裴钰道:“无妨,你便当只是见寻常老者就行。”
得了裴钰这话,阿笙方才摸了摸鼻尖,对圆觉道:“读是能读,就是读不太懂。”
闻此,圆觉丝毫不会觉得冒昧,反而大笑了起来。
裴钰浅笑道:“她对自己要求颇高,她的‘不懂’倒也胜过常人口中的‘懂’。”
阿笙这数日的能耐裴钰看在眼里,她并非如自己所说那般无知,或许是因自小身边的师父都过于厉害,才会让阿笙在学识上常有自愧不如之感,因此总认为自己是不懂的。
听裴钰这么说,老者来了兴致,当下要考教阿笙一番,阿笙虽然心如擂鼓,却还是端持着礼仪,等着圆觉的问。
圆觉自然不会去为难一个小女娘,他先问《博物致知》的“文化篇”,又问了《心体摄像》的“境心篇”,都是从前苦无多有涉猎的内容,阿笙自然是熟悉的。
圆觉静静地听阿笙一一答来,这一老一小的问答,仿似灵魂终点慈悲的回望,看向勃发旺盛的生命。
圆觉听着阿笙所述,虽不完美,但也颇觉惊艳,这般年纪便能有如此见解,实属难得,复又问了一些他所著文典当中的内容,阿笙亦一一答复,熟练程度更胜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