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青山巍巍_分节阅读_第262节
小说作者:一两春风穿堂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55 K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56:41

  他抬眼看向阿笙,说得认真。

  “先不说族内那些琐碎之事,青山军如今服他一人,忽然易主,谁能接手?还有寒州……”

  十二抿了抿唇,还是说道:

  “寒州这一步险棋便是一把悬在东境边上的剑,全凭着阿七与九哥的契约约束着,若他撒手不管,以寒州如今之势,随时可能渡水西犯,届时便不只是裴氏,东境各国都有灾殃。”

  十二的话语字字凿凿,铿锵有力,但这番如质问般的话,却未让阿笙犹豫片刻。

  “寒州如今物资的补给大多依靠我云生运输,而寒州的武器则来自帝京的张家,十二公子,在如此依靠外援的情况下,寒州西犯的理由是什么?”

  十二似乎并未想到,阿笙一个女娘对天下大事这般熟悉,她几乎没有片刻的思考便又将问题丢了回来,让他一时不知如何答复。

  “再来说青山军,我记得裴钰说过,每一任家主都会培养自己的族兵,再归拢于青山军,以此自内收复军心,他既然已经告诉你收复军心的法子,你如法炮制便是,如何不能接手?”

  十二被她接连的反问问得哑口无言,他张了张嘴,硬是半响没能找到反驳的话,最后不得不沉了眉目,就连气势都弱了不少。

  “我只是……还没准备好……”

  “我从未想过,九哥还在,但裴氏的天却需要我去顶着……”

  流水潺潺,和着风声让此刻寂静的巷道变得几分嘈杂,阿笙看着眼前这个跟自己差不多年纪的青年,一时也不知如何回他此话。

  “我不过是卸去家主之位,又不是离开裴氏,裴氏的天也用不着你一人去顶着。”

  一声轻灵,二人抬首便见巷口的方向,那人一袭月牙色长衫,以玉骨束发,他端着的浅笑让人如沐春风,而他的身后站着的阿四已经笑得弯了腰。似乎是二人因水洼在那东西跳窜的模样显得滑稽,引得阿四在那笑得好没正经。

  阿笙见裴钰出现,笑着朝他小跑而去,而下一脚便踏入了水洼中,湿了鞋袜。她只是微微蹙了蹙眉,却又不管了,反正现下仪容不整的还有十二,她这一脚也不算太失仪。

  “怎么来了?”

  裴钰见阿笙这模样,不由失笑,“见你们久未归来就来看看。”

  说着,他微微侧头,看向不远处的十二,见他一副踟蹰的模样,仿似小时候做错了事一般,片刻前那些无能的言论全都被裴钰听了去,这让他此刻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看懂了十二的窘迫,却并未道明,如从前那般缓声道:“还不快来,该回去了。”

  听得这一声,十二微微愣了愣,随即展颜,大步往裴钰的方向走去,然而,下一脚又踩进了一个水坑,引得阿四在那放肆地大笑。

第三百二十四章 文士北上

  平南城门处,因这两日有文士大量涌入城内,导致城防的人手不得不随之增加,兵士核验着进城之人的身份,而他们身上大多带着一封邀贴,那是一封文戏的邀约。

  近日,三息堂与西陵华清斋同时放出消息,欲以文戏会天下友,这件事迅速引来了众人的关注。

  华清斋乃裴氏所建,可谓东境第一学府,而三息堂却是一间民社,一个出自世家,一个来自寒门,这两者却同时欲上演文戏,如何能不令人好奇。更何况,三息堂文戏还选在了平南,由不得让人猜测是否在影射别的事。

  文戏共演三场,据看过第一场的人道,华清斋的文戏是由一名小少年为主,讲的是天之娇子呈众望而生,而三息堂的文戏则是一名青年演绎,讲的是独行之人为了圆满众望而选择凋零于野。

  这两出文戏看似毫无关联,但还是有人看出了门道,若是将这两场戏放在裴氏九公子身上,似乎完全合理。

  正是这个猜测,让前来平南赶赴文戏的人越发得多。

  平南文集之上,众人缄默地看着抬上那带着素色面具的青年,一人轻弹平调,如渊中孤影,娓娓道来那些不得已。文戏短暂,期间就连茶盏磕碰之声都无,众人随着那孤寂的身影仿似感到戏中巨大的担子也压在了自己的身上,就连呼吸都是那般的沉重。

  不过两柱香的时间,这一场戏便落了幕。随之而来的,没有掌声与唏嘘,而是众人起身拱手见礼。

  众人还是看懂了这一场戏,看懂了为何那人面对众人的恶口不愿解释,因为家族在前,解释不得。即便是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也只能以戏说的形式展示于世人之前。

  堂内的角落,聂起静静地看着一众文士躬身拜服,友人于一旁亦是唏嘘不已。

  “此前面对百姓对他个人的诋毁,九公子倒是一个字都不愿意解释,反而在他人将恶口朝向大德经典之时,才愿意用这种方式给一个交代……”

  说到这,男子又是一声叹息,“那些浮华虚名他到底是没看在眼里。这样的人,值得我等敬佩。”

  他重他的家族更胜过自己,但纵使如此,圣贤教化在他心中的地位却是无可撼动。若非那些流言开始诋毁当年东传的经典,恐怕这两出文戏也不会有面世的一日。

  待台上文戏落幕,聂起遂起身,朗声道:

  “诸位,此次有歹人借九公子之事,诋毁我央国文典,欲灭我等士气,如此恶行,我等不能就此作罢。”

  “陈国欧阳氏欲学当年九公子为天下开堂,我等才学之士不妨同走这一趟,让东境诸国看看,我央国文史非小国可欺。”

  这一声在堂内是一呼百应,那片刻前文戏中的呜呼哀哉,此刻全然化作了昂扬的斗志。

  平南城的这振臂一呼很快为南北所知,世族也罢、寒门也罢,同辈之中的才学之士纷纷踏上北上的路,欲于东堂会一会天下才学之士。

  那几日,以帝京与江淮为首,每日皆可见文士模样的人,三两成群,或乘马车,或乘牛羊之车,从北城门出城而去。

  而央国文士的此番出行也引得不少城内之人自发相送。

  帝宫锦轩殿内,民意阁主司陈道义躬身垂首,将近日文戏之事告知于天家。

  “迄今为止已经有上百文士自发北上。”

  新帝得闻此消息后,随即下令,命沿途府衙务必安排周全,护众人平安,但话音未落,却见陈道义沉了眉,道:

  “圣上,我央国内尚无须担忧,但今日一早,臣得闻,陈国撤去了央陈之间的官道驿站,致使不少学子因路途中找不到补给之物,或无安身之处,而不得不中途返回。”

  央臣之间是一片林谷,多年来由两国各自戍守边际。一直以来,为了方便走商,两国分别于密林中修建官道和补给的驿站,并派兵戍守,防护往来人员的安全。

  而如今陈国撤去驿站和戍守的官兵,除了没了补给之外,也徒生了不少的危险,毕竟那大山之中不乏野兽或盗匪。

  陈国此举显然是已然知晓离间之计不成,遂刻意阻止央国学子北上。若那欧阳氏有真才学,又何惧央国众人?

  新帝闻此震怒,斥骂陈王室敢做不敢当,也只配做那搅屎棍一般的事。但如今陈国欧阳氏开堂说到底是民间之事,央国无法派官员前往,因此许多事还得借民间之手。

  他初登大宝,陈国军队不仅在北边蠢蠢欲动,还敢在民间大肆搅乱人心,若不回以重击,他威信难立。

  念及此,新帝又似想起了什么,“我记得陈国东宫与裴氏山支一脉的关系颇近?”

  陈道义闻此拱手道:“裴氏的裴怀恣正是陈国东宫之师,储君之争中他相帮甚多。”

  新帝闻此,微眯了神色,“也是怀字辈的……”

  岂非与华清斋裴院首同脉同辈?

  “派人去一趟华清斋,看看裴院首可否出面协商。”

  但这话新帝说得也没有多少底气,毕竟自轩帝将华清斋得罪之后,天家之请裴怀之多是不应。从前他为亲王还好,如今冠冕加身,倒也让事情变得复杂了许多。

  陈道义退下后,新帝方朝一旁的内侍招了招手。

  “阿笙可回来了?”

  内侍垂首,道:“窦府那边回的消息,道二姑娘已经在路上了。”

  新帝闻此,微微挑了挑眉,若是阿笙肯出面,裴怀之未必不肯松口,但自他登位以来,阿笙便少理朝中之事,除了朱雀楼的必要奏请外,她甚至人都未在帝京出现过,如何才能让她答应出面?

  “她可是一个人回来?”

  内侍被这般一问,也不知皇帝究竟想问的是什么,愣了愣,试探性地回答道:“大概还有仆从?”

  听到这话,新帝罢了罢手,这种事帝宫里一般的内侍哪里会知晓。

  “这样,命人快信一封,去询问她可否相帮,若能做好此事,孤有重赏。”

  话虽说到这,却见内侍迟疑了片刻,新帝挑眉看向内侍,道:“还不快去?”

  听闻皇帝催促的话,内侍躬身拱手道:

  “圣上,您登位之时,大赏群臣,届时笙姑娘那一份便让财库那边伤透了脑筋,这又要重赏……”

  窦氏钱财是最不缺的,也正是因为窦氏手中钱财过大,因而不能再赐权,而寻常的那些玉器、珍玩,窦二姑娘也看不进眼里,为示皇恩厚重,彼时财库实在无法,才上奏新帝,求个指示。最后是新帝将阿笙郡主之位的实封再提了提,才将此事做圆满。

  如今皇帝又提重赏,这异姓郡主的实封总不能越过公主去,因而不能再提了。

  面对内侍的这番为难,新帝“啧啧”两声,笑道:

  “如今秋日近,先帝旧旨作废,她有的是事要来求孤,你便这般传去吧。”

  这话说完,新帝理了理衣袖,起身便欲往庭院去一览早秋的景致,刚抬步,还未往前走,便听到一旁内侍幽幽的声音。

  “圣上,早朝的折子还未处理完……”

  “还有太后近日送来的贵女画像……”

  “还有……”

  “得得得。”新帝伸手制止了内侍的碎碎念,又转身负气般地坐了回去,他眉头紧蹙地看了看那堆得跟小山一般高的东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造孽啊……”

  内侍眼观鼻鼻观心地退出了殿内,仿似根本没听到皇帝这低低的一声咒骂。

第三百二十五章 嬷嬷的提点

  江面之上,一艘大船凌风扬帆,它的四周除了数十艘飞渡之外,还跟着一众小型的商客船。大船的桅杆之上挂着云生的旗号,纵使是野生的水域,见此旗号亦无盗贼敢欺。

  这洋洋洒洒的船队刚从上一个岸口做过补给,眼下继续往北而去。

  船上,嬷嬷将煮好的香茗拿回厢内,刚至转角忽而想起了什么,遂往对面看了过去,除了见得一名剑侍执剑候于门外,便也不见其他文仆。

  这裴氏九公子可真是稀奇,裴氏子弟身旁谁人不是前呼后拥的,但这一路除了一名剑侍外,倒是不见他身边有多个伺候的人。

  “李嬷嬷。”

  听得厢内姑娘唤,嬷嬷遂才收回了目光,垂首走了进去,将案几之上的的茶盏续上。

  这个季节的江面之上已经带上了寒气,待沸水滚入,当即浸蕴出了烟气袅袅。嬷嬷隔着那烟雾水汽偷偷看了看自家二姑娘,她此刻正低垂着眉目看着手中的信件,这些都是帝京来的急信。

  阿笙听得那清水入盏的声音越发厚重,随即抬眼,便见盏内的水果不其然溢了出来,李嬷嬷这才回神,赶紧擦拭。

  “抱歉,姑娘!我这就收拾干净!”

  然而阿笙却并未怪罪,而是将手中的信件放于一旁,等到李嬷嬷将水渍清理干净,又换了盏,遂才开口。

  “嬷嬷,你在祖母身边的时间也不短了吧。”

  听的这话,嬷嬷赶紧垂首道:“回姑娘,从安城起便陪着了。”

  嬷嬷这话答得规矩,亦没有仗着资历逾越的语气。

  “既然如此,为何做事还这般毛躁?”

  这话一出,李嬷嬷当即便要跪,随即又被阿笙扶了起来。

  “我这没有动不动便跪的规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6页  当前第2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2/2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青山巍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