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青山巍巍_分节阅读_第236节
小说作者:一两春风穿堂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55 KB   上传时间:2025-01-31 09:56:41

  天明之后便是恩科开场,为了将自己的人送上朝堂之上,各方都会招数尽出,宗亲王为此必然严防死守,若是稍有不注意行事鲁莽了些,便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而阿笙此时还拿捏着西州这粮运之事,裴太后这是怕她当真为了朝局之事过于用心,伤了与西州多年的情谊。

  念及此,阿笙一把掀开纱帘,就这般赤着脚走了下来,嬷嬷见此赶紧上去给她披了件外衫。

  因着阿笙喜在屋内赤脚走动,安氏说了多次都难改,索性吩咐人在她屋内四季都铺上柔软的毯子,倒也凉不着她。

  阿笙让侍女多点了几盏灯后便顾自在案几之前磨墨,今日这封信她得亲自回。

  无论是当年在西州还是此后航道的建立,裴妙音与阿笙多有帮助,阿笙自是不愿与其走上陌路,甚至敌对的位置。

  今日这一局虽各有利益,无法同路,但也不妨秋日共赏西州明月。

  她下笔端正,萦花小字走得是灵巧的笔锋。清风拂过她额前几缕碎发,让她低垂的眉目更加柔和了些。

  待成书之后,阿笙又拿着一旁的锦扇亲自扇了扇纸面,遂吩咐将信送往通州。

  写完这一封信,天色即明,阿笙看了看依旧清净的园子,尚能听得鸟鸣之声渐起,她抬手将那几缕碎发绕在耳后,唇边带上了笑,今年这一场恩科注定热闹。

  三日连考,五日放榜,在学识之上,这是平南学考之后又一场寒门与世族学子的角逐,而在朝政之上,这是朝中无大势力,各方尽显神通的一场较量,或为储位,或为别的。

  今年,就连争议的卷张都比往年多了许多,评考之人亦不敢轻易下论断,对于甲榜席位都是三审而定。

  更甚者,今年应主考宗亲王的要求,甲榜的卷宗在评定之后随即予以公示,而因着《博集雅卷》而汇集帝京的各国名士尚在,这文章值不值得进甲榜的席位骗得过那些庸货,却难逃这些大家的眼。

  也因此,即便各家都用尽力气想争那甲榜的席位,但也不敢随意动手,若有不当便是侮辱央国为学的名声。在众名家面前,无论是评卷之人,还是考场任意一位监官,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评审的这五日,帝京城内跑消息的人不少,就连公主府都时常有小厮内外奔走。

  放榜当日,金门下人群潮动,各府探消息的小厮更是在天还未明的时候便找好了位置,方便第一时间给主家传递消息。

  金门旁的茶肆之上,易澜山手持一把折扇不断挥动着,他时而看看涌动的人群,时而又看了看对面一袭青山邀月服的阿笙,此刻她正低头抿了一口香茶,神情倒是惬意。

  易澜山一把收起那折扇,几分打量地看着阿笙,一副琢磨的神情。

  “说说,你都看好谁?”

  阿笙听闻这话,抬首看向易澜山,见他一副当真好奇的模样,不由开口道:

  “怎么,你们易家难道也送了人去?”

  易澜山摇了摇手中的扇子,“嘿嘿”笑了两声。

  “如今民社日渐成熟,人数也不断壮大,民间对于荐官制的意见越来越大,平南学考之后,不少世家是看清楚了自己家里的都是些什么货色,若是靠着家里荫封度日,家道中落也不过迟早的事,所以都盯着这恩科,想逼着自家那些纨绔上进一些。”

  “我家老子觉得自先帝开始,天家就有意多引进人才……”

  说到这,易澜山压低了声音,“天家是不想世家专权过甚,而取消荐官制,改用恩科从民间择选人才,也能稀释一下朝中各方势力。”

  “咱们圣上现在虽然没能完成这件事,但新君必然继续推崇。”

  “既然是必然趋势,提前适应也是应该的。”

  “我家今年倒也送了几个小子去试试身手,也不知道能不能上榜。”

  易澜山扁了扁嘴,“袁师兄家里更是下了死命,若是不上甲榜便没资格作袁家子弟。”

  说着又“啧啧”两声,感叹袁家家训当真严明。

  闻此,阿笙倒是想到了别的事,“我听说朝堂之上,有言官引用陈国的例子,认为央国不该固步自封,大有为恩科广开门路的意思。”

  易澜山点了点头,“可不是嘛,朝廷多少言官都是被世家养着的,他们都能说出这论调了,足见风向变了。”

  阿笙听闻这话敛了敛眉目,“前些时日,有几家民社的领头人被几个大族收揽了,他们这番论调,怕也是为了给自己人开路。”

  谁为朝官,为何官职并不重要,不变的还是世人逐利的心。

  听了阿笙这话,易澜山不由长叹了一口气,故作高深的模样。

  “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啊。”

第二百八十五章 宴高才

  黄旗开道,大马疾驰,人群之外马踏之声引得众人频频远眺。金门侍卫齐出,屏开众人,为侍官清路,原本热闹的金门,瞬间安静了不少。

  众人翘首以待,欲知这又三年的恩科荣耀究竟花落谁家。

  十二名吏官照例接过榜单之后,着手张榜。随着一张张榜单在高耸的城墙之上展开,欢喜声、唏嘘声糅杂成一片。

  茶肆楼台之上,阿笙半支着头看着金门下这一番学子百态,清风浮动她耳旁的发,衬得她低垂的眉目更加定静。

  甲榜之上红字描摹的五十席中多是熟悉的名字,除了品鉴会内的五位之外,另有十数人皆归宗亲王麾下,这番成绩定然是令人满意的。

  阿笙的目光扫过榜首聂远二字,唇角不由勾了勾。

  “我前两日跟官僚所的关大人饮酒,听说今明两年中枢与文史阁都有不少人归老,这些人当真是遇到了好时候。”

  说到这,易澜山不由扁了扁嘴,甚是感叹的模样。

  一人归老,便涉及多人的挪动和空缺,今年这恩科倒是恰逢其时了。

  从前皇帝听政之时,便时有御赐钦点的职位,例如当年的沈自轸,一身才华却被轩帝点去了言议阁,为他自己所用。而今年皇帝称病,三司行政,便会依据各司职的需求而分配,如今中枢阁空出来了一些职位,虽然可能也落不到这些新人的身上,但挪出来的职位也定然不是闲职。

  易澜山故作神秘地用扇子遮了遮,而后给阿笙比了一个数字。

  “至少有这么多朝官的位子可空出来。”

  说着他有些唏嘘,“可惜就没有我能挪动的地方,否则我也能配官帽,登朝堂了。”

  易澜山为官这几年除了凭着朱雀楼的任务掌了一些权外,几乎没有寸进,易家儿郎当中,比他更适合为官的亦大有人在,因此族中对他倒是少了许多安排,而商行司又念在当年他得罪了裴怀之,对于重用他这件事仍有顾虑。

  “院首过两日就要启程返回西陵,不如趁着机会去问个安?”

  听得阿笙这话,易澜山脸上的笑意顿了顿,他迟疑了片刻,终还是点了点头。

  日头高升,这一场三年一会的学识较量就这样在金门下落下帷幕。

  放榜当日,庄氏以庆贺之名,揽下城中最大的酒楼只为中榜学子举办庆功宴。

  庄氏久居江淮,许多新贵尚无资格与庄氏论长短,唯有一些帝京的老世族能与之同席而坐,今日庄氏大姑娘却亲身办这一场宴席,光凭着这份新奇,这场席会便定然是座无虚席。

  而对于帝京各方而言,这一场宴席贺的是学子高中,传递的却是庄氏入局的消息,众人想知道的是,庄氏在这中间的立场。

  宴席之时,城东醉月楼外的长街便堵得水泄不通,庄氏将这一场宴席的架势做得极大。

  堂室华丽,酒香、肉香交杂,众学子期盼之中,淑丽的女娘锦装华服款款而入,不少人低头耳语,这便是庄氏嫡姑娘庄翎月。

  众人拜谢盛宴相邀,庄翎月端持着谦和的态度,以文士之礼相敬。

  “今日邀诸位前来,实则是我有一微薄的心愿,欲求诸位成全。”

  这话便将姿态放得低了,世族子弟尚且不论,对于寒门学子而言,世家贵女平日里多是高高在上的态度,几时见过她们的好脸?更何况这还是数一数二的大族庄氏的嫡女。

  庄翎月此话一出,席间众人尚未听其具体所求便已经是无不应承。

  得了众人这反映,庄翎月方才道出自己欲摒弃门第之见,建一所能容天下学子的学社,为所有有心向学之人广开为学之道。

  “我知众人心有陈见,要建这样一个学社并不容易,而今日的诸位为众学子的表率、后辈的楷模,因而还需诸位多加引导。”

  席间众人已是几杯下肚,又是如此华贵的美人相邀,不少人当即又是连连应承,丝毫没有考量清楚这其中的种种。

  庄翎月这欲拔除门第之见的提议一出倒是有人想起了什么,遂开口问道:

  “我听闻寒城曾有一女娘为荒郊乞儿开设学堂,收留其容身,不知这说得可是庄大姑娘?”

  庄翎月听闻这话,当即便知此人说的是寒城西郊无名区的那些人。

  那窦氏女说服寒城府为无名区的孩童留下一条生路,又自费钱财为其建学堂,盖收容之处,这件事在江淮颇受人好评,只因没人想到那一摊烂泥里面,居然还真的还能长出新鲜的芽,一群无赖当中还能有一些能读书学正见的孩子。

  因着这件事,让窦氏在江淮好赚了一波名声。

  因庄翎月在江淮有盛名,今日这人显然是以为此事也是她所做,从而将这番功绩算在了她的头上。

  庄翎月听闻这话却并不反驳,也未直接承认,而是道了一些“略尽绵薄之力”这类模棱两可的话,但却侧面坐实了此人所说,她凭着此事又得了好一番夸赞。

  “庄大姑娘既然从前有此义举,能为贫苦之人做到这番地步,那么今次的学社定然也不会令人失望,我等必然全力相助。”

  此话一出,几乎是一呼百应,那些原本还有些顾虑的人也纷纷应承,这番盛景让庄翎月嘴角的笑意久久散不去。

  与堂中的热闹相比,楼内靠窗的角落却略显冷清了许多,聂远等人看着被人前呼后拥的庄翎月,瞳眸中却是漠然。

  他低首看了看席面之上几乎快堆不下的酒肉,好些仅上桌片刻便立刻被新的菜色替换了下去。

  这让他不由想到了丹州的子嗣楼,那里面住的都是一些弃儿,他们常年食不果腹,一碗米粥便能开心许久,许多孩子甚至长不到十岁,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未曾见过这席间的酒肉。在得到三息堂救助之前,子嗣楼的腌臜污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若当真见过贫苦之人匍匐在泥里求存,便不会不懂食物的珍贵。

  庄氏端着世族的优越和奢靡,却在谈欲弥合门第之见,这番言论在聂远等人的眼中如同笑话。

  这一场盛宴的欢喜之下是各有较量。本是一场以恩科学子为主的庆贺之举,次日却在京中传出庄氏嫡女柔软心肠,尊学识为道的赞誉言辞,为庄翎月打响了在帝京的名声。

第二百八十六章 帮?

  华贵的宝驾转入长巷之中便放缓了速度,帝京二十三巷,多是富贵家,这里便是其中之一的庆安巷。

  那辆宝驾缓缓在一座宽大的府门之前停下,马夫抬首看向那一个“辛”字,而后对垂首对身后马车中的人说了句什么。

  未久便有一名身着鹊踏春枝服的女娘在侍女的搀扶下从上面走了下来。

  此时正是午后,书房内,文仆上了一壶新茶,清水入盏的那一瞬间便能闻到茶香四溢。原本尚低头提笔的辛启正闻此香气也忍不住抬眼看过去。

  “这是新茶?”

  闻此,文仆垂首,恭敬道:“是,大公子前些时日从东边带回来的。”

  听闻这话,辛启正倒是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

  此时,前园的小厮在屋外轻唤,文仆放下手中茶具,往外去询问,未久便归。

  “家主,庄家大姑娘来拜访。”

  辛启正闻此,执笔的手顿了顿。

  庄翎月来帝京这段时日借着恩科学子之口,在帝京赢得了不少名声。原本他亦认为是庄家有所打算,因而专门书信一封去了江淮,然而庄老家主却道,庄家无意于帝京之争。

  回信简单,却又似道了许多。

  眼下这庄大姑娘所行既然与庄氏无关,那么敬着就是了,也没那么多麻烦。

  念及此,辛启正遂着墨落下最后一笔,遂才起身相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6页  当前第2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6/2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青山巍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