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的,陈国也向我们开放同等的地域,央国商人北上在这些地方做买卖,也无需向陈国纳贡。”
这话一出,锦瑟得了要领。
“你的意思是,这商泽可能是陈国的商人?”
阿笙点了点头,但即便如此也不能说明什么。
春、冬两集本就会吸引不少外地客商,借此机会来与云生谈合作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
而引得阿笙注意的是此人一番话便能让锦瑟对他这般赞许。
地字阶的先生曾经讲过,这世上没有天生契合的人,每个人因为自己独特的生长经历,都有着自己的优势与缺憾。
正是这种不完美才有人与人之间的磨合和迁就。
战场上如是,生活亦如是。
所谓的一见如故大多都是一方刻意的迎合,是令对方轻战之举。
锦瑟因早年经历,很少与人这般敞开心扉,更何况还是一个陌生人。
这些年她见过的商户无数,倒未听过她夸过谁。
这个节骨眼上,又来自陈国,阿笙难免多一点质疑。
但她亦知,近日因为粮贸行的事,自己思虑过多,她也怕自己过度的猜测让锦瑟为难,毕竟没人喜欢他人无端的揣测。
“陈国亦在央国北边,说是北来的商客也不为过。”
见锦瑟点了点头,阿笙顺势提到了华清斋来的那几名生徒。
“他们的能力自不必我多说,就是方菲这孩子性子跳脱了些,过于不拘小节。”
听闻锦瑟这番评价,阿笙便顺着她的话,道:“那你更要多教她才行。”
“如今商道北上西行颇为繁忙,你带着她多指导一些,也能为你分忧。”
锦瑟觉得阿笙这话甚有道理,遂应道。
“这一次西行的安排便让她与我一同处理吧,我亲手教,姑娘可还满意?”
闻此,阿笙当即勾起了盈盈的笑意。
“阿姊做事总是最妥当的。”
得了阿笙这恭维的话,锦瑟不由失笑。
“但你可得好好嘱咐她一声,别到时候不听吩咐。”
“是是是,我这就去嘱咐她。”
阿笙一边打笑着,一边退出了房内,转身之间便淡了神色。
她会顺势将方菲放到锦瑟身边,还是心中有所顾虑。
如今粮贸行那边情势复杂,如若渚家因粮贸行的事而选择从云生下手,那么对锦瑟他们而言便是无妄之灾。
方菲等人要明年春日才能从华清斋正式结业,如今还算华清斋在读的生徒。
裴院首是个护犊子的,有他们在旁,既能给她帮把手,也能帮她挡一挡别有心思的谋划。
尤其阿笙如今还不知道,那个欲与渚家联手的央国之人究竟是谁……
阿笙回头看了看锦瑟在的那间屋子,来往的管事匆匆走过,引得那刚静歇下来的帘子又是叮当作响。
珠帘欲静而行人不止,究竟是世事过于浮华,还是人心太易撩动……
第二百四十二章 冬集
南鼓楼上,大钟敲响了冬集的序幕,大小商贩都涌到了冬集之上。
阿笙的马车因冬集的开始而不得不绕路,她唤停了马夫,打算自己走这一段,去凑一凑冬集的热闹。
春、冬两集所贩的货物各有特点,太祖开此集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照顾南北那些生活在大山或大漠里的民族,让他们的货物能被东境的百姓看到,通过商贸促进他们的融和。
因此这两集的时间是依照这些民族春闲、冬休的时候而定。
时至先帝之时,帝京这两大集市便已经融合了内外大小商贩,规模更大,且更加规整。
不少商户也通过两集来了解别国的行情,相互交流。
阿笙刚下车马便见到一头巨大的骆驼卧在主人的脚边,他们的摊位上摆放了许多少见的织物,纹样和图式颇为新颖,阿笙顺势订了一些,打算先做成桌旗看看。
这一路她走走停停,挑得花了眼,这第一条长街便硬生生走了一个时辰。
定山楼那头,众管事候了良久不见东家来,倒是等来了各家商户来送货,没多久便在后院堆了一座小山出来。
前堂帮忙搬货的伙计瞠目结舌地看着众人帮忙分货的场景,听得是阿笙现下在冬集买的,不由咽了咽唾沫。
“东家到底买了多少东西?”
听闻小伙子问,一旁的管事哼笑了一声,只道稚子没见识。
“咱东家买东西,以她累了为准。”
果不其然,未久,定山楼的众人便见到阿笙略有些疲态地到来,。
她看到自己买的那一堆东西微微一愣,而后故作镇定地将天水阁的管事唤来了一些,让他们看看这里面是否有云生可以借鉴之处。
方菲便在其中,她看到阿笙给她打了个眼色,当即会意,一本正经地与阿笙聊这里面有多少是玲珑馆可以借鉴的,最后领着天水阁的人带走了一些,才让那座小山看起来不那么夸张。
阿笙原也是冲着生意去的,结果逛着逛着买了不少自己喜欢的东西。
待众人散去,阿笙复才松了口气,如今定山楼内除了窦氏的人,还有一些商行司和仓部的吏官进出,她这威严得端住了才行。
侍女将刚冲好的香茗呈了上来,阿笙尚未来得及执盏,便见一名管事躬身前来。
这冬寒的天,却见他浸出了一头的汗,显然是听闻阿笙到了,才急匆匆地赶来。
“姑娘,有客商欲以一倍的价格收购豆谷等主要粮食。”
闻此,阿笙微微一愣,“我并未听说田地收成欠缺,为何要高价收购?”
那管事拱了拱手,继续道:“听那客商讲,因北方战事,闹得陈国人心惶惶,不少粮商囤积粮食导致市价被拉高了一倍不止。”
“他们此番专门走水路带了两艘大船来,就为采购之用。”
管事见阿笙眉头微蹙,试探性地道:“我们如今仓储大有富裕,若是放一些出去也是无妨的。”
闻此,阿笙微微摇了摇头,“定山楼如今除了买卖也有稳定物价之用,我们的报价极大程度会影响央国的市价,这水涨船高的东西最后还得百姓承担。”
“你去回了那人,这粮定山楼不卖。”
听得这话,那管事不免有些失望,从前定山楼是以生意为主,有些想法还一时改不过来。
管事又拱手道:“但就怕这些人私下去收粮,如今还有些佃户尚未就价格跟我们谈妥。”
管事的担忧不无道理。
从佃户手里收回来的这部分粮食是按量分成过后以低于市价的价格收购,若市价略有浮动还好,若因粮食欠收等问题引得市价大起大落则需调整收购价。
而若是客商私下从他们手里收粮,便定然会影响定山楼的收购价。
“而且据我所知,已经有人私下与佃户有过接触,只不过现下还碍于跟咱们的协约,不敢随意卖出,但只要利高,人的胆子定然会更大。”
闻此,阿笙默了默,缓声道:“我知道了,此事我来处理,你们照常行事就好。”
得了她的话,管事躬身见礼,而后退了出去。
阿笙随即着人去查北边的粮价和粮食收成等事,在做决定之前,她须得知道这涨价之说究竟是否有真实的依据。
这一次,她并未着广寒楼的人,而是直接让人去上陵找裴五爷借了瞰卫。
不过三日便有消息递到了定山楼。
陈国等地粮食涨价确有其事,但根据瞰卫的摸索,涨价的商家都与陈国的渚家有生意往来,他们联合抬起了玉山关附近的粮食市价,并让北上的商人相信了囤积之说。
与此同时,不过三日光景,陈国囤粮的消息便借由冬集这人来人往之地传开了。
定山楼派去与佃户接触的人也反馈道,大量的佃户一致要求定山楼涨价。
在利益面前,道理是讲不明白的。
管事在阿笙面前愤慨了半晌,但最后还得让阿笙拿个主意。
正此时,前院的小厮来报,天水阁的方菲姑娘来了。
此时正该是天水阁繁忙的时候,方菲却拧着街前的桂花酿来寻阿笙。
她晃荡着两小壶酒刚踏进门便见有管事来此,遂当即将酒壶往身后藏了藏,而后恭敬见礼。
“怎得这个时候来了?”
方菲闻此扁了扁嘴,“这不是来跟你通消息来了。”
阿笙眉目微挑,此前她让方菲留意一下那名接触锦瑟的商客,不成想这么快就有消息了。
“那男人……不对,商客,隔三岔五就借着生意的事来寻锦瑟阿姊,我偶尔路过,听他们在内里聊得甚是投契。”
“今儿个聊完,锦瑟阿姊便道可以考虑让西行的航船在黑礁角提前出外海,还能顺道从西南岛屿带一些货物。”
方菲又没个重点地聊了许多,但阿笙却在听到“黑礁角提前出外海”之处微微一愣。
她勾了勾唇角,原来他们是做这个打算……
“这个提议倒是不错。”
“什么提议?”
阿笙将瞰卫送来的文册合上,唇边的笑意却未减过。
“我说,让航船提前从黑礁角出外海的提议。”
方菲闻此不由蹙眉,“可若是在此处出海,这一绕行,路程可就远了。”
阿笙微微敛目,唇边的浅笑却浸不进眼底。
“是啊,如此一来可就得提前启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