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剑来_分节阅读_第428节
小说作者:烽火戏诸侯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25-01-30 00:05:46

  不过挺好。

  陈平安难得与裴钱多说了些心里话,“在家乡的时候,我比你略大一些,也从来没读过书,齐先生就跟我说道理在书上,做人在书外。”

  陈平安最后呢喃道:“希望世间每个人在年少时,都可以遇到一位齐先生。”

  裴钱目前还是那个只喜欢挑选自己喜欢听的小女孩。

  比如陈平安说她明年就十一岁了。

  这个世界上,只有陈平安会记这些,她今年是十岁,明年十一岁。

  ————

  太平山老道士突然停下身形,取出槐木,钟魁阴魂现身飘落。

  云海之上,钟魁看到不远处站着一位最熟悉的人,大伏书院山主,他的先生。

  书院山主只是看着钟魁。

  钟魁小声问道:“先生?”

  山主似乎是之前就不敢相信这个噩耗,哪怕是现在都不敢相信眼前所见,“不该如此,不该如此的。”

  一念之差,他当时就不该去那趟碧游府,不该让这个“生平最得我意”的门生,去往太平山。就该老老实实待在那座边陲小镇的客栈里,盯着那头隐匿不出的九尾狐。

  九尾狐虽是十二境的大妖,可是她的身份太过特殊,辈分太高,故而她的真名早已泄露,只要获知了世间所有远古大妖的真名,钟魁只要身在浩然天下,就等于有了自保之力。

  谁都没有想到太平山的背剑白猿,才是井狱妖魔逃逸的罪魁祸首。

  钟魁实在受不了当下的氛围,朗声道:“先生,义不容辞而已。读书人,要么在以学问教化苍生,匡扶社稷,要么以一身正气除魔卫道……”

  山主大怒,“需要你跟我讲到这些大道理?!”

  钟魁噤若寒蝉。

  老天君喟叹一声,“若是学宫那边责问下来,我们太平山绝不推脱。”

  山主面对老道士,便不是对待钟魁的神态了,恭敬道:“我那位兄长,恼火会有,却不会兴师问罪。再者,太平山何罪之有?天君何曾责怪钟魁护不住太平山?为何护不住那位地仙了?”

  钟魁轻声补充道:“先生,那位老道长名为梁肃。”

  山主又要发火。

  钟魁立即闭嘴。

  老道士感慨道:“经此劫难,接下来桐叶洲可能稍微好一些,可是婆娑洲和扶摇洲,恐怕要大乱了。先前三洲皆有重宝出世,果然就是妖族的谋划。”

  随即老人小声道:“你们书院一定要护住扶乩宗那个少年。他能够撞破此事……”

  没有继续说下去。

  山主点头道:“理当如此。我已经跟扶乩宗商量好了,那个少年会化名进入大伏书院读书,至于以后会不会成为儒家弟子,全看那少年自己的心意。”

  老道士笑道:“嵇海的闭关弟子跑去当贤人君子,扶乩宗还不得跟你拼命?”

  山主提及扶乩宗和大修士嵇海,有些唏嘘,“嵇海坦言,不管是收取少年为嫡传弟子,还是赠予那件兵器,都是应该的,可是一见少年,他嵇海心中难以平静,会有碍修行,一辈子都没办法跻身仙人境,将来又如何去剑气长城,斩杀其它的十二境大妖?”

  老道士神色惋惜,“桐叶洲唯一一对上五境的神仙道侣,难得的天作之合,实在可惜。嵇海破境一事,会很难了。越是执念苦求,心魔越难消除。”

  山主苦笑道:“有些事,旁人可劝,有些事,不好劝。”

  老道士叹息一声。

  修道之难,难如登天。

  只是在很早以前,据说是登天不难,修道难。

  ————

  中土神洲,一座最为巍峨的山岳之巅。

  有一尊金甲神人,双手拄剑,覆有面甲,看不清这尊神祇的面容,他站在一块山顶石碑旁边,而有个老儒生盘腿坐在石碑顶部,极其无礼。

  老人袖中掐指,一拍大腿,“善了个大善!”

  金甲神人扯了扯嘴角。

  老人得意洋洋,问道:“我这闭关弟子,咋样?”

  给老家伙纠缠了足足一个月的金甲神人,不耐烦道:“好好好,行了吧?”

  穷酸老人指着几乎与巨大石碑等高的神人,哈哈笑道:“你这副口服心不服的德行,我最中意了。”

  然后老人又开始好汉只提当年勇了,“想当年我与人吵架,他们输了之后,一个个都是你这副鸟样,我就心里舒坦。”

  金甲神人正是整座中土神洲的五岳大正神之一,讥笑道:“当初是谁提议让你一个穷秀才,跻身文庙的?你告诉我一声,我去问他是不是瞎了狗眼。”

  这是一桩儒家公认的大悬案。

  老秀才贼兮兮笑道,“你猜?”

  穗山大神再好的脾气,有人在耳边絮絮叨叨个一整月,也要烦躁,更何况这糟老头子向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货色,能有好事?

  当下就不客气了,“我猜你大爷!”

  老秀才翘起大拇指,指了指自己,“不是我大爷,是咱们儒家的祖师爷。我倒是希望他老人家是我大爷来着,唉,可惜可惜……”

  以桀骜不驯著称于世的这尊穗山大神,竟是沉着脸,挺直了腰杆,双手松开剑柄,向此方天地抱拳行礼,算是跟那位至圣先师道歉了。

  老秀才自顾自说道:“你知道我这个人吧,脸皮特别薄,总喜欢告诫自己,无功不受禄,可我才学高,文章写得好,道理讲得妙啊,于是咱们那位至圣先师,就找到了我,苦口婆心,好言相劝,把我给感动得不行,至圣先师说了我好些我自以为一般般的地方,不过其中一句,我是觉得说到心坎里去的,自古圣贤必是真豪杰,豪杰未必是圣贤!我一听,觉得还是至圣先师懂我啊,就跟这位祖师爷提了一个小要求……”

  穗山大神沉声道:“我不想听,闭嘴!”

  老秀才扼腕痛惜道:“你这家伙咋这么分不出好坏呢?”

  穗山大神冷笑道:“我要是拎得清好坏,能让你上山?”

  老秀才揉了揉下巴,觉得这件事情上,好像是自己不太占理,就立即改口道:“东海那个老牛鼻子,性子实在不讨喜,做人还是凑合的,出手挺阔绰,不跌份儿。知道送了那孩子一样好东西,虽然无助于修行,世间事与物,好不如巧嘛,刚好能够帮着遮掩天机,比阿良当年那顶破斗笠还要好。就冲这份手笔,他在藕花福地做的龌龊事情,我就不与他计较了。”

  穗山大神挖苦道:“你这会儿就算想要跟他掰手腕,你行吗?”

  老秀才语重心长道:“我们读书人,还是要跟人在道理上分高低啊,打打杀杀,捅破了天,也不算真本事。”

  穗山大神破天荒没有反驳。

  老秀才双手笼袖,穗山之巅的罡风,激荡不已,便是穗山大神的那副金甲上,都有符箓涟漪泛起,但是老秀才的衣袖和头发没有丝毫飘拂。

  老秀才轻声道:“圣人难死,君子难活。”

  “诸子百家,唯有我们儒家,不刻意讲究什么护道人。书院,就是世间读书人的最大护道人。浩然天下三大学宫,七十二座书院,都有这样死在成圣之前的君子。我觉得这些不够聪明的正人君子,便是我们这座天下的脊梁骨,可以……”

  老秀才说到这里,突然没词儿了,转头呼喝一声,问道:“傻大个儿,你想个说法出来。”

  穗山大神淡然道:“顶天立地。”

  老秀才再次一拍大腿,“大善!”

  穗山大神冷不丁说道:“你可没当过儒家正儿八经的君子。”

  老秀才默然。

  ————

  文庙中,有一位圣人从他那尊泥塑神像中走出,神台极高,神像极其靠近居中的至圣先师,他还牵着一位跟随他从别处天下来到浩然天下的少年。

  带着少年跨出门槛后,圣人转头看了眼空缺的一处神像位置,对少年笑道:“以后你有机会,可以与某人争一争。”

第352章 祖师堂牌,头顶月光

  (章节末尾一句,借自纵横圈子里的一位读者评论,写得真好。)

  老天君与钟魁离开后,一夜再无事。

  眼皮子打架的裴钱给陈平安抱上了窗台,让她回去睡觉。

  陈平安独自留在院中,没有走桩也没有练剑,坐在石桌旁想着今后的谋划。

  偶有失神,抬头望向夜幕,听钟魁先前说过,儒家文庙陪祀圣人中,除了一些去开疆拓土,寻觅新的洞天福地,其余圣人会有很多坐镇这座浩然天下大洲、湖海的天上,俯瞰人间,在他们眼中,人间大修士,无论山上山下,就像凡夫俗子看着那些夏夜飘荡的萤火虫,亮光的强弱,就看那些陆地神仙们的境界高低。所以太平山一战,与白猿放开手脚倾力厮杀,再无遮掩气象,在桐叶洲上方的圣人视野中,就像蓦然炸开的两团光芒,故而引得圣人落下,防止神通广大的大修士是那无理取闹,或是私愤斗法,一旦毫无顾忌,打碎山河,苍生苦也。

  更多时候,陈平安就在闭目养神,心中默诵碧游府玉简上的仙家口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世间万法不离其宗。

  拂晓时分,陈平安睁开眼睛,听到了院外老将军姚镇的脚步声,停在院门口,似乎在犹豫要不要敲门。

  陈平安起身去打开院门,姚镇笑道:“不愧是武道宗师,能够听步辨人。”

  陈平安问道:“去驿馆那座园林走走,散散心?”

  姚镇与陈平安并肩而行,缓缓道:“昨天白天之所以没有跟随你们,去游览那位上古仙人骑鹤飞升的地方,是我得到了消息,蜃景城密使要来驿馆,就只好等着。一直等到了晚上二更,才等到了那位贵客,你猜是谁?”

  既然问他陈平安,就绝对不会是跟自己没有关系的蜃景城人物,陈平安灵光一闪,答道:“申国公高适真。”

  姚镇伸出大拇指,点头道:“正是这位国公爷。”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既然会让申国公担任密使,赶在姚家队伍进入蜃景城前,来骑鹤城传达旨意,说明在皇帝陛下心目中,申国公的分量,是要重于未来的兵部尚书姚镇,至于申国公离开京城之前,刘氏皇帝有无耳提面命,捣浆糊,陈平安并未见过刘氏皇帝,揣测不出。所以申国公秘密进入骑鹤城驿馆,对于老将军而言,无异于一个天大的下马威。

  京城居不大易。

  哪怕你是姚镇也一样,照样是个边陲外人。

  藕花福地那趟岁月悠悠的“远游”,陪着东海老道人一起观道,陈平安受益匪浅,可能直到离开藕花福地那一刻,这么个泥瓶巷的泥腿子,才将裤管上最后一点泥土抖落。

  姚镇缓缓道:“大泉王朝,外姓郡王国公,总计十人,刘氏开国两百年,起起伏伏,就只剩下申国公府这么一棵独苗了。老申国公爷口碑极好,为人公道,两次冒着被摘掉国公府匾额的风险,分别保下了一拨清流臣子和一位边陲武将,所以庙堂上,无论文武,都念这两份申国公府的香火情,现任国公爷高适真,韬光养晦,不太爱出风头,不过年少时就与当时的那座潜邸来往密切,回头来看,这位国公爷也不简单。所以高树毅才有本事在蜃景城横着走……”

  陈平安突然插话道:“高树毅横行跋扈,惹恼各方权贵,未必不是国公府自污名声的手段。两代国公爷,各凭本事,占尽了朝臣想都不敢想的好处,如果高树毅再不做点什么,国公府的下场,说不定就是先前姚家边军的境遇了。”

  姚镇脸色古怪,再次朝陈平安伸出大拇指,“与我那孙女近之的言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姚镇拍了拍陈平安的肩头,“不过呢,这番论调,是咱们近之在十四岁时候说的。”

  陈平安心中好笑,你姚老将军跟自己较这劲做什么,嘴上还是附和道:“近之姑娘兰心蕙质,显学杂学皆精,我自然是远远比不上的。”

  姚镇沧桑脸庞上笑开了花,心中阴霾,一扫而空。

  至于申国公高适真到了驿馆,具体说了些什么,姚镇作为刘氏臣子,当然不会泄露半点。

  不过若是蜃景城和国公爷想要对付自己的小恩公,姚镇也不介意再死一回,反正自己这一条老命还给陈平安,还是姚氏赚到了。毕竟姚家铁骑已经算是彻底脱离这场风浪,这是昨晚深夜送高适真出城后,返回驿馆与姚近之秉烛夜谈,孙女得出的定论。蜃景城在他姚镇进京之时,会有一场万人空巷的迎接盛事,姚家铁骑的名声,会在层层官府的推动下,享誉朝野。

  驿馆园林极负盛名,在历代文人骚客、贬谪官员的极力渲染下,竟是有了“山池之美,亭台之秀,京师诸王莫及”的名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66页  当前第4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8/26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剑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