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剑来_分节阅读_第352节
小说作者:烽火戏诸侯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25-01-30 00:05:46

  陈平安呵呵笑着,还是一巴掌。

  陆台眼波流转,就要祭出杀手锏,陈平安已经做了个要陆台“打住”的手势,然后喝了口酒,“你继续说。”

  陆台手掌一翻,出现一只绣工精美的袋子,递给陈平安。

  陈平安皱眉道:“干嘛?”

  陆台笑道:“小玩意儿,送你的。打开看看吧,你一定喜欢,这是来历比较特殊的一袋榆钱种子,回到家乡后,可以种在风水好一些的山上,一定要向阳,三年五载,说不定就会有意外之喜。”

  陈平安虽然接过手了榆钱袋子,可还是说道:“先说清楚,不然就还你。”

  陆台便大略解释了一通,听得陈平安笑得合不拢嘴,赶紧收了起来,什么还不还的,只当没说过。

  原来这袋子榆钱,十分神奇,而且最对陈平安的胃口。它们是中土神洲某棵远古仙家榆树的珍贵种子,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故而得名。

  谐音“余钱”。

  因而民间就有吃了榆钱可有“余钱”的说法,被大多数人认为多为讹传。其实不得其法,只需要找到躲藏在榆钱里的金黄精魅,先将其浸泡于酒瓮中,醺醉后取出生吃,每年可额外增加铜钱收入。殷实之家,开春时分,为了讨个彩头,都会开设“榆钱宴”,以求新年财源广进。

  这种有望细水长流的钱财收入,最让陈平安喜欢。

  在陈平安心底,始终坚信一份骤然而来的富贵,很容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要么就是需要大毅力、付出大辛苦才能拿得住、守得住,但是例如榆钱这类不是特别扎眼的好处和收益,很能让陈平安心安。

  陈平安得了好处,才开始得了便宜还卖乖,笑道:“会不会太珍贵了一点?”

  陆台以拇指和食指不断打开、合拢竹扇,感慨道:“陈平安,上阳台之行,我是在求道啊,大道二字,你知道这有多重吗?我甚至不知道如何折算成钱,不过我觉得既然咱们是朋友了,不如就算了吧?不然我陆台再富裕,倾家荡产,还是掏不起这笔钱。咋样?”

  陈平安递过去手中的养剑葫,点头笑道:“还能咋样,就这样!”

  陆台接过了酒壶,高高举起,仰头灌酒,养剑葫离着脸庞有几寸高,这酒喝得很豪迈。

  抹了抹嘴,将“姜壶”还给陈平安,“该添酒了,回头我让飞鹰堡给你加满。”

  这种好事,陈平安当然不会拒绝。

  陆台突然无奈道:“为什么都喜欢喝酒呢?酒有什么好的。”

  陈平安笑着不说话,只喝酒。

  喝了酒,就敢想不敢想的,敢说不敢说的,敢做不敢做的。

  之后一旬光阴,陈平安依旧住在了那栋小宅,只是再无阴物鬼魅叨扰罢了。

  偶尔陈平安就会坐在院门口的台阶上,看着巷弄尽头的那堵墙壁,想着那些身世可怜的鬼孩子,想着它们在这一世最后露出的笑脸。

  陆台在主楼那边住下了,偶尔会来这边院子坐一坐,但是都待不久,很快就会回去忙碌。

  一旬过后,陆台拿回一颗修旧如新的兵家甲丸,陈平安爱不释手,那条胳膊已经恢复,只是还是不太使得上劲。

  除了这颗来自倒悬山灵芝斋的甲丸,陆台还带了一把雪白长鞘的狭刀给陈平安,说是飞鹰堡桓家的报酬,不收下桓氏才要不安。

  这一次陆台忙里偷闲,没有着急离去,在院中给自己煮了一壶茶水,顺便给陈平安提了一下这把狭刀的渊源,当年太平山那位元婴地仙,为了镇压此地过于阴森的风水,馈赠了飞鹰堡的樵夫老祖一把佩刀,名为停雪。后世飞鹰堡子孙,就没有谁有修道资质,代代相传,一直只能当做摆设,暴殄天物。

  陈平安清楚这把狭刀的珍贵,多半是那位太平山陆地神仙的心爱之物,陆台略作思量,便也不当那散财童子,将这把狭刀折价算为二十颗谷雨钱,然后他丢给陈平安一袋子谷雨钱,正好是剩余的二十枚。

  之后一旬时间,陈平安每天日常就是走桩、练剑和睡觉,已经不再去看那堵墙壁,毕竟相逢离别都短暂,哪怕是生死大事,终究还是会慢慢释怀,就像市井酒肆的一杯酒,滋味再好,难道还能让人醉上数日不成?

  这一旬内,陆台只来了一次,说他收了三名弟子。

  陶斜阳,和一个名叫桓荫的少年,还有个改换门庭的年轻道士,黄尚。

  至于其中缘由,陆台不愿多说,只讲了“不近恶,不知善”六个字,是老调重弹,之前陆台就在吞宝鲸提起过。

  陆台离去之前,说他可能真的要在这里长久住下了,短时间内不会返回中土神洲。

  当陆台最后一次带来那条缚妖索,陈平安也已经修养得差不多。

  离别在即。

  都没有什么伤感。

  一个怀揣着梦想,一个是大道之起始,没理由太过伤春悲秋。

  于是就那么干干脆脆地分别了,一个留在异乡的飞鹰堡,一个背剑往北而行。

  陆台甚至没有送行,只是站在那座上阳台,远远目送一袭白袍的陈平安缓缓离去。

  他之前怂恿陈平安悬挂长剑痴心和狭刀停雪,一定会很有江湖气概,可惜陈平安没上当,说我又不是开兵器铺子的。

  陆台有些遗憾。

  如果陈平安真做了,陆台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笑话他一句傻了吧唧。

  走出大门,走在大道上,陈平安忍不住回望了一眼飞鹰堡,却不是看那陆台,而是想起一事,觉得有些奇怪,最终摇摇头,不再多想。

  离开飞鹰堡的途中,在街上与一位中年男子擦肩而过,明明记不得以前见过他,可是却总觉得在哪里见过。

  那憨厚男人也发现了陈平安的打量眼光,咧嘴一笑,有些羞赧,就是活脱脱一个市井汉子。

  在陈平安远离飞鹰堡后,四处逛荡的质朴汉子轻轻一跺脚,千里河山,不再存在禁绝术法。

  不然先前那场云海大战的巨大动静,扶乩宗不可能无动于衷。

  陆台趴在栏杆上,笑眯眯望着山河气运的颠倒转换,玄机重重,不愧是他的传道恩师,比起另外一位授业师父,还是要强出不少的。

  在百里之外的一处山巅,陈平安的走桩间隙,不知为何,破天荒有些怀念糖葫芦的滋味了,这让陈平安觉得有些好笑,想着如今家大业大,到了下一处市井城镇,随便找个卖糖葫芦的摊贩,买它个两串,左手一串,右手一串!

第303章 人间多不平

  根据神仙书《山海志》记载,桐叶洲多山神妖魅精怪,确实如此。

  哪怕陈平安大多时候,已经刻意绕开那些灵气充沛的山水形胜之地,或是望之生畏的污秽险要之境,有些时候还是会着了道,比如陈平安在一次深夜,望见一座灯火辉煌的小城镇,陈平安手上并无地图,想着需要补给食物,就顺着灯火一路行去,因为堪舆地图,一向是王朝国家的封禁之物,比兵器还要管束严格。

  那座小城并无夜禁,但是有城门士卒查看通关文牒,等到陈平安顺利入城,找了一处尚未打烊的客栈入住,掌柜却摇头摆手,说陈平安给的银钱不对,他们这儿不收,各国有各国的制式铜钱,这很正常,可是连真金白银都不收,就有些怪异了,好在掌柜指路,说有个地方可以将金银折算成他们这边的钱,换完之后再来客栈下榻便是。

  于是陈平安找到了一间铺子,柜台极高,几乎有一人半高,陈平安入乡随俗,踩在一根小板凳上,说是换钱,给了几颗银锭,换来了一堆通宝铜钱和一摞纸钞,铜钱沉甸甸的,成色十足,纸钞上边,陈平安眼见着上边有正儿八经的朝廷和银庄朱印,就没有多想,回到客栈,交过了钱,又给看过了通关文牒,掌柜一丝不苟地记录在案,以备当地衙门的户房胥吏查询。

  第二天陈平安准备出门,掌柜的还在那边打算盘,笑着提醒陈平安这边有个乡俗,与人闲谈,不可说一个纸张的“纸”字,例如纸上谈兵、一纸空文便都万万说不得,不然给人打出城外,莫怪他没提醒。

  陈平安记在心里,道谢之后,就去买了柴米油盐和两套衣服,回来在客栈吃饭的时候,只觉得饭菜寡淡无味,之后离开城镇,走出数十里后,依稀可见那座城池的轮廓,遇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陈平安站在一座山上破败凉亭躲雨,闲来无事,缓缓走桩练拳之余,结果看到惊人一幕,山脚远处那座城池,好似一滩烂泥似的,融化在大雨之中。

  陈平安赶紧掏出在小城镇购买之物,以及那些铜钱和纸钞,顿时头皮发麻。

  竟然全是白纸裁剪而成,如同活人在阳间烧纸给阴冥死人之物。

  似乎被陈平安的窘态逗乐,有人在凉亭墙壁内嗤嗤而笑,嗓音透过墙壁,回荡在亭内。

  陈平安之前只是惊异小城镇的匪夷所思,可不是真怕了这些神神怪怪,所以当山间小亭内有谁装神弄鬼,陈平安反而很快缓了过来,只是坐在一根深山老木打造而成的墙根长凳上,望向对面的那堵惨白墙壁,默默喝酒。

  除非自己运气极差,遇上了善于伪装的山泽大妖或是魔头巨擘,否则多半就是个道行浅薄的。那个东西吓唬一下凡夫俗子不难,刚好陈平安一巴掌拍死它,也不难。

  那个犹然不知自己撞上了铁板,故弄玄虚,嗓音假装更加阴沉,“你不怕我?”

  陈平安别好养剑葫在腰间,站起身,缓缓走向那堵墙壁,啪一下,直接贴了一张宝塔镇妖符在上边,里边立即响起带着哭腔的求饶声响,似乎略带稚气,陈平安没有摘下那张黄色符纸,笑问道:“你说我怕不怕?”

  那家伙嚷嚷着“怕了怕了,都快要怕得活过来了!”

  “出来吧,再躲躲藏藏,我可真要跟你不客气了,跟我说一说,那座小镇到底怎么回事。”

  陈平安摘下了镇妖符,收入袖中,坐回原先位置。

  从墙壁中走出一位心有余悸的年少童子,身前身后都绣有一块官补子,只是不像世俗朝廷的色彩缤纷,只有黑白两色,他畏畏缩缩站在墙根,望向对面坐着的神仙老爷,不但鞠躬,还古里古怪地唱喏一声,自报身份,原来是位前朝敕封的一位土地爷,换了皇帝和国姓后,他就自动被划入旧臣之列,没了官身,本就微薄的道行,愈发低微。

  他生前是一位封疆大吏的心爱幼子,死后未过头七,有一位云游神仙路过,便进入灵堂,帮着他父亲一番运作,他便成了一位品秩不入流的土地爷,香火颇旺,为的就是让他多多庇护家族祖坟的风水,后来山河变色,一切成了过眼云烟。

  回头来看,事情不大,反而颇为有趣,陈平安便向这位没了朝廷正统的土地爷,多问了些纸人小镇的渊源,原来当初万余小镇居民,一夜之间,死于一场仿佛天灾的巨大人祸,朝廷为了防止人心惶恐,下令周边州郡封堵消息,还请了佛门高僧前来做了一场法事,才没有演变成为一处凶险的阴煞之地。

  陈平安询问暴雨之后小镇怎么办,童子笑着说无妨,只要天气晴上几天,就会恢复原状。

  陈平安便蹲在地上,面朝小镇,在行亭内烧了那些纸钱纸衣。

  童子蹲在一旁,唏嘘道:“这位神仙老爷,不曾想还是个大善人。”

  陈平安一笑置之。

  顺便跟这位童子问了方圆千里的山水形势,是否有仙家门第或是渡口,童子一一作答,并无藏掖。

  它说北边约莫个八百里,确实有妖魔作祟,占山为王。倒也不常做那强掳樵夫山民的勾当,山上山下还算安稳,少有百姓遭殃的传闻,声势鼎盛之际,好些山上练气士都要绕路,只是后来遭了一场变故,便沉寂下来,听说只有小猫小狗三两只,不成气候了。真相如何,不好说,外边的传闻五花八门,有说是扶乩宗的仙师觉得碍眼,也有说是佛门行者在那边落脚,有妖精不长眼,惹得佛家高人金刚怒目,才有此一劫。

  陈平安略微诧异,当初在大骊境内,嫁衣女鬼出现的那趟山路,让陈平安至今难以释怀。

  亭子内有些枯枝,在童子的帮助下,拢在一起,点燃火折子,一人一怪,在篝火旁蹲着。

  童子虽然瞧着脸庞稚嫩,实则已经存活五百年,便给陈平安解释其中缘故,“之所以那座山头的妖魔,会兔子不吃窝边草。除了那位山大王脾气相对温和之外,麾下也有众多暴戾之辈,当然没啥菩萨心肠,但是割据一方,最怕名声臭了,让人谈之色变,十传百百传千,万一惹来吃饱了撑着没事做的仙家子弟,贪图那斩妖除魔的世俗名声,如何是好?”

  陈平安点点头。

  童子两只手掌靠近火堆,呵呵笑道:“杀还是不杀?杀了小的来个大的,杀了大的,再来个老的。哪怕有本事来两个杀一双、来三个全杀光,都给杀了,闹大了,当地官府上报朝廷,皇帝老爷觉得丢了颜面,可不就要去恳请仙师出山?”

  童子无奈道:“最是烦人。”

  陈平安笑道:“若非如此,早就乱成一锅粥了,山下的老百姓还怎么活,只说那座小镇,死了万余人,他们在外乡的亲戚朋友会如何想?一夜之间,所有人就这么没了,活着的人,也会害怕的。”

  童子愣了愣,似乎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后边童子说了些附近的趣闻趣事,多是他道听途说而来,毕竟数百年光阴,总得找点乐子打发时光才行。

  大雨停歇之后,陈平安跟这位小小的土地公告别,继续赶路。

  只剩下童子站在行亭外边喃喃自语。

  陈平安期间还路过一座荒冢,有一伙进京赶考的寒士书生,站在一座大坟之前,露出自惭形秽和叹为观止的神色。

  然后看到从坟茔之间,窜出两只雪白狐狸,学人作揖。

  还有几头年幼一些的狐狸,趴在坟茔上头,窃窃而笑,眉眼有些灵气,充满了憧憬和娇羞,半点不像什么凶恶的妖魅,反而像是馋嘴的稚童。

  那些读书人纷纷还礼。

  看得陈平安一阵好笑,知道必然是狐妖作祟,正在蛊惑人心,不过陈平安没有太多担忧,世间狐妖,无论是哪个洲,都往往不会行残暴之举,它们自古便天生亲近人族,更多还是为了破开情关,提升境界和修为。

  所以陈平安没有当场揭穿,让那些书生发现眼前所谓的高门华屋,其实只是一座坟墓而已。

  陈平安只是悄悄守在坟旁。

  果然第二天,那些书生就安然离开那座豪门府邸,人人喜不胜收,只觉得好一场艳遇,不枉此生。

  陈平安笑着离去。

  三百里之后,陈平安到了一座名为北晋的小国,路过一座城池的时候,刚好碰到集市,陈平安还真买了两串糖葫芦,先前听说北晋国的如去寺名气很大,有一块大石,相传为一位菩萨的悟道地址之一,被称为石莲台,巨石方广五丈,可以容数百人。而一人就能让其晃动,没人能够解释原理。北晋皇帝西巡,亲自试了后,龙颜大悦,使得如去寺名声大噪,

  可当陈平安问了好几个人,竟然人人都说不知什么如去寺,陈平安这才想起来,童子说起此事,应该是发生在两百年前的事情了,人间两百年,足够改变许多风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66页  当前第3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2/26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剑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