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署名纯阳道人的古老棋谱,棋谱无名,流传不广。那个云游道人在棋谱序言有诗云,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故而被有识之士,按照许多传世字帖的取名习惯,誉为《烂柯谱》,又有别称《出洞谱》。全谱九篇棋理,总计三十六棋局。
便是那位纯阳真人,当年游历藕花福地之后编撰的一部棋谱,道人离开福地时,老观主对这个当年境界并不高的外乡人,似乎颇为欣赏,亲自将其礼送出境,桐叶洲中部地界,也就是后来的大泉王朝骑鹤城,这才有了那场仙人骑鹤飞升的遗址。
就像那水沟红叶,往往就与题诗有关。浩然不少诗词,每当论及梧桐,经常与井有关。
比如那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还有类似去国行客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进井,一叶飞银河。
藕花福地的大门,其实就是一口水井。
关于这一点,当下置身战场的陈平安,肯定是有切身感受的。
城内,一处战场,尘土散尽。
白发老者,嘴角渗出血丝,尤其是整条握刀的胳膊,几乎全部肌肉崩溃了,这尊青同的阳神身外身,看着那个从废墟中站起的鲜红男子,不由得感叹道:“真不是人。”
这家伙如果不是因为合道缘故,失去了阴神和阳神身外身,不然三者加上双刀,和那把悬停在城外长剑,那才叫一个棘手。
青同阴神有意无意瞥了眼那炷香。
小陌微笑道:“这算不算风水轮流转?”
青同转移话题,“就没想过去青冥天下找故友?”
小陌笑道:“不着急。”
青同欲言又止。
小陌说道:“我知道,直到现在,城内的你,还是有所藏掖,是要等两刻钟结束的那个瞬间。”
青同摇头道:“如果没有一炷香的限制,就这么拖下去,陈平安就算有那两把刀,还是必输无疑。”
小陌疑惑道:“一炷香两刻钟,是谁的手笔?”
青同无可奈何。
在文庙允许的规矩之内,一些个涉及山河气运的收益,青同的镇妖楼与那地位超然的观道观,双方形同坐地分赃。
而观道观只“掐尖”,梧桐树这边,就吃点残羹冷炙。
当年那场影响深远的太平山动-乱,一头背剑老猿,杀掉大伏书院的君子钟魁。
因为按照蛮荒军帐的推演结果,钟魁,被说成是相当于五个仙人境剑修。
白猿得手后,它被一怒之下的老天君,立即缩地山河返回太平山,手持明月镜追杀万里,白猿身受重创,最终逃到了一条破碎龙脉的别宫之中,与那个太平山“年轻道士”汇合,然后就被老观主轻松找到了踪迹,在那座古称汾渎龙宫的一处避暑之地,老观主意外现身,站在锁龙台遗址上,脚下遗址,类似一种“家法伺候”,是早年大渎龙宫动用私刑的地方。
其中白猿被老道士随手丢到了藕花福地中去,失去了所有灵智,不得不重新修行。
年轻道士只因为“一言不合”,本就残缺的魂魄悉数离体,皮囊瘫软在地。
前者从身躯中飘荡而出,被老道士一把掐住了脖子,后者的下场与白猿如出一辙。
就真的只是因为一句话而已,一个照理说很得体的称呼罢了。
称呼老观主为前辈。
结果在老观主这边,就成了“你一个妖族,口口声声喊我前辈,自称晚辈?骂我是老畜生不成?”
只是这头妖族的残余魂魄,约莫是一魂四魄,老观主没有一袖子打成将其灰烬,反而对其网开一面,还故意留下了那顶芙蓉道冠,一并留在了锁龙台上。
不过也没有由着对方乱窜,以至于这头大妖的魂魄,被拘押在了那顶道冠之中,牢牢钉死在了太平山牢狱遗址内的山根深处。
至今未能脱困。
老观主还曾偷偷出手,以通天手段瞒天过海,等于为太平山聚拢“预留”了一部分山水气运,不至于彻底流散。
不然之后那场战事,太平山修士都死绝了,整座山头,处处破碎不堪,就是个破败筛子空竹篮,哪里留得住半点流水。
桐叶洲不堪一击,顷刻间便山河陆沉,很快就被妖族大军占据,大概是文海周密对老观主的一种示好,并未去动那顶道冠,也没有将太平山遗址开辟为一处山水渡口,只是论功行赏,对那头隐藏在浩然多年的妖族修士,对其余魂魄所在的那具真身,额外有所补偿,因祸得福,如今在蛮荒天下也算雄踞一方的大妖了。
其实这就是那把明月镜彻底破碎之后,太平山遗址地界,为何还能拥有一份萦绕不去的残余道韵。
这才有了之后小龙湫在内的几股本土势力,会来觊觎太平山这块鸡肋。
老观主在那锁龙台之上,某些言语,更是“大逆不道”,听得青同道心震颤,偏偏又无法不听,想要当聋子都做不到。
明摆着是被那个臭牛鼻子老道给强行拉上了一条贼船。
期间老观主对那个晚辈说了句类似盖棺定论的言语。
不敢杀陈平安,就等于错过了一桩天大机缘。
因为要是杀了此人,于蛮荒天下有大功德。老观主也可以顺势将“陈平安”收入道观,将蒲团的位置抬升极多。
这个臭牛鼻子老道所谓的蒲团,当然就是整座观道观了,也就是一座与莲花洞天接壤的藕花福地。
至于陈清都为何借给陈平安那把佩剑,老观主当时就给出了一部分真相。
“为的就是将某些因果转嫁到陈平安的肩上。”
年少时就背一把剑气长,从倒悬山返回浩然天下,背剑游历桐叶洲。
桐叶洲有座镇妖楼,进入藕花福地。
年轻隐官,承载大妖真名。
合道半座剑气长城。
一人守城,侥幸不死,重见天日。
时也命也?时耶命耶。一饮一啄,莫非天定?
小陌瞥了眼那炷香,伸手抓住行山杖,缓缓站起身。
一炷香即将烧完。
青同问道:“你该不会是?”
刚刚松了口气,因为胜负已成定局了,只是等到小陌起身,青同阴神又不得不心弦紧绷。
该不会是想要坏规矩选择出手?
小陌笑道:“你想岔了。”
战场早已转移到城外,双方各自更换一口纯粹真气。
正好隔着那座一峰独高的大岳,双方分别位于山前山后。
与小陌游历了不少地方,陈平安除了反复演练那种剑光遁术,在这之外,在仙都山的那处洞天道场内闭关,更多是像个货真价实的修道之人,的的确确在认真修行。至于习武练拳一事,有,而且外人听上去,会觉得很简单,但是做起来,无异于登天之难。
半拳。
反反复复,只练半拳。
却始终不得其法,甚至可以说是不得其门而入,既然连形似都不成,更何谈神似?
而这半拳,恰好就嵌在陈平安的人身山河之中。
是一位十一境武夫的半拳。
一袭鲜红法袍收刀入鞘,开始不断后掠,等到与那座高山足足拉开数百里距离,才开始向前狂奔。
倏忽间陈平安身形凭空消失。
为了递出此拳,在前奔途中,身形消散之前,陈平安甚至不得不迅速摘下两把狭刀,将它们随手丢开。
小陌稍稍抓紧手中那根绿竹杖,眯眼站定。
青同阴神鬓角发丝肆意飘拂,神色慌张,喃喃自语,嗓音细若蚊蝇。
不远处的满地金黄落叶,开始朝同一侧飘散而去。
大山之后,那位一身拳意同样攀至巅峰的白发老者,猛然间睁大眼睛,因为眼前已经无山。
第926章 与诸君借取千山万水(七)
在接那拳之前,青同的那具阳神身外身,身上突然多出了一件古老甲胄。
此拳太过古怪,既然无法力敌,同时注定避无可避,青同就只好选择硬扛一拳,在那件雪白法袍之外,又增加了一副用来保护体魄的甲胄。
显而易见,青同不觉得自己半个神到的武夫体魄,不依仗外物,当真能够完整接下这一拳。
一拳过后,白发老者身上那件宝甲如镜面崩碎开来,如无数道流星激射而出。
而且老武夫的一道魁梧身形开始坠地,却不是一条直线,只因为这座天地,就像一个稚童随意攥起的褶皱纸团,在此间,光阴长河的流逝方向,已经超出世俗的认知,所谓的方向都是虚妄,东南西北,上下左右,都是扭曲、折叠的。以至于许多看似相邻的地界,咫尺之间却有千里之遥,许多看上去隔着百千里的距离,反而只是毫厘之差、一步之隔。
这就使得白发老者的身形,像撞在竹筒内的一颗琉璃珠,摇晃不已,四处乱窜。
一般情况下,这么一位止境的纯粹武夫坐镇这种天地,置身其中、与之对敌的练气士,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等到魁梧老者终于停下身形,竭力稳住体内山河震动的紊乱气象,低头看了眼,身上破碎不堪的甲胄,老人吐出一口血水,将那些支离破碎的宝甲悉数剥落,再一招手,聚拢天地间其余那些散乱的破碎甲片,最终连同身边碎片,恢复成一颗黯淡无光的兵家甲丸,
青同心疼不已,好不容易才将这具远古神甲,修缮到可以披挂在身的程度,再想要恢复原貌,又不知道要猴年马月了。
只是不得不承认陈平安这一拳,有点重。
青同抬起手,抹掉满脸血污,抖了抖手腕,将那些血水摔落在地,融入天地间,好奇问道:“拳从何来?”
绝不相信是陈平安自创的拳法。
陈平安摊开双手,身后远处,之前被摘下的两把长刀,如获敕令,只因为青同尚未隐藏小天地道法轨迹的缘故,斩勘的轨迹路线,就与青同先前撤退身形差不多,七弯八拐,倏忽不定,行刑却是笔直一线,完全无视天地禁制,直接返回陈平安手中。
一袭鲜红法袍,双手持刀,狭刀微微晃动,两种刀光流溢出不同的轨迹。
白发老者见那家伙好像扯了扯嘴角,讥讽之意,十分明显。
止境武夫是真,纯粹武夫是假。
真就只是个一点点熬出来的武夫止境,只能靠着悠久岁月的打磨体魄。
陈平安这一拳过后,刚好两刻钟结束,一炷香已经燃烧殆尽。
远处,小陌转头望向身边的青同阴神,笑着打趣道:“青同道友,你还是有点家底的。”
活得久,有一点好,就是见识广,因为本身就是老黄历前边几页的远古道人,所以根本不用翻阅那些吃灰万年的秘档,就可以轻松知晓真相。比如眼中那位魁梧老者身上披挂的甲胄,小陌一眼就看出了大道根脚,来历相当不俗,品秩不亚于作为上古斩龙台行刑之物的狭刀斩勘。
少年姿容的青同阴神,脸上泛起一阵苦笑。
这件宝甲,可是压箱底的手段之一。曾是中土文庙借给镇妖楼的,如今青同算是凭借一份功劳,将其收入囊中。
只可惜缝补多年,只因为青同不擅炼造,始终进展缓慢,结果今天这么一场狗屁倒灶的问拳,又被打回原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