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春满月圆_分节阅读_第31节
小说作者:夏日眠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287 KB   上传时间:2024-11-21 20:49:52

  麦穗把小郦拽到一边,扔在凳子上,站在他面前青着脸不知在说什么。杭柳梅气得满面通红,还没缓过劲来,蒲芝荷帮她捋着胸口顺气,麦爸站在一边劝慰:“妈,你注意着点你的身体,别太生气。一会你带着俩孩子先出去,吃点东西逛一逛,我和麦穗能解决。”

  杭柳梅叹了一口气:“好吧,你们慢慢谈。”

  只有小麦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还不想走,硬被杭柳梅拉开。三人离开后,麦穗站到小郦面前背对着麦爸小声说话,麦爸竖起耳朵却还是什么都偷听不到。说到最后,小郦一脸不可置信,转而换上凶狠的表情,用食指指着麦穗的鼻子。但他最终还是什么都没做,而是瞪着麦爸也出去了。

  整个屋子只剩下麦爸和麦穗两人。麦穗静静地坐在贵宾椅上,十指交叉放在胸前,她在等他。

  于是麦爸走到她身边坐下。

  麦穗目不斜视,但递过来一张纸巾:“你手上有他的血,擦擦吧。”

  麦爸无声接过,麦穗接着说:“怎么他一激你你就上当了。那个照片不是艳照,是在海边工作的时候拍的,我们办泳池聚餐,我底下穿了抹胸长裙,集体合影被他故意裁成那个样子。看来他今天差点一箭双雕,既点着你的火,又在客户面前搞臭我。要不是你把他带走,还真可能被他造出些误会。”

  “嗯,”麦爸想了一下,笑了,“要是搁以前,你可不会解释这么多。”

  “什么意思?”

  “你现在会在乎我怎么想了。”麦爸说完,又低头笑了。

  麦穗扶住额头,坐直身子继续说:“反正你回头和妈也解释一下吧。”

  “好,妈那边有我,但那小子你能搞定吗?”

  “有什么搞不定的,他现在正在酒店收拾东西离开香港的路上。你不相信我?”

  “相信,有什么不相信的。但要是有事的话,一定要和我开口。”麦爸说着看向麦穗。

  麦穗被他看得心里发毛,正想告辞,麦爸从兜里掏出一块手表戴到了她的手腕上:“这是我给你挑的,你看,挺适合你,不嫌弃的话就戴着吧。”

  麦穗抬起手腕转着欣赏了一下,开他玩笑:“哪有给人送礼物连包装盒都没有的?”

  “这不是怕你不收或者拿去退了。既然你喜欢,反正带着包装和小票过海关还会被扣住,你迟早也要扔了它们的。”

  “你现在懂得挺多。”

  “妈教我的。”



第四十八章 邀请

  当天晚上麦穗请众人吃了一顿大餐。杭柳梅看到麦穗手腕上戴着表,心里高兴,这次算是因祸得福,儿子儿媳妇之间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与昨天的展览相比,今天更称得上游人如织。也不知麦穗她们从哪搜罗来这么多艺术家的代表作,有《天宫伎乐》、《莲花飞天》、《反弹琵琶》和《鹿王本生》之类的壁画临摹;还有创意性临摹,比如那幅《胡旋舞乐图》;更有游历了莫高窟和克孜尔石窟后将壁画技法化归己开拓个人风格的艺术家作品。

  杭柳梅带着小麦和蒲芝荷一起转,就当给两人上课了。转过拐角的第一面墙上的那两幅画,杭柳梅一眼就认出是当年留法归来毅然奔赴莫高窟守护国宝的老所长“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所作。

  一幅是他在 1952 年画的油画《莫高窟庙会》,九层楼掩映在云障一样的杨树林之后,树林前是热闹的集市。每逢四月初八莫高窟下就是这样的,搭起草棚,牵来马车,游人坐卧饮食、欢笑嬉乐。

  另一幅是他临摹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这是敦煌最著名的本生画之一。本生画展示的正是释迦牟尼成佛前世世行善的故事,当年杭柳梅还给初来乍到的老姜讲解过这幅壁画。

  与之相邻的另一面墙是日本画家古贺守的三幅作品。杭柳梅熟知这位日本画家的事迹。

  1958 年老所长带着敦煌临摹壁画到东京办展,那时的古贺守还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学徒,参观完“中国敦煌艺术展览会”后他的人生被彻底改变了。此后十年,古贺守带着对遥远敦煌的想象创作出系列画作,在日本画坛有了立足之地,而他本人也终于在 1979 年亲自到达敦煌。

  在他参观莫高窟时才发觉自己曾用了整整一年时间临摹的法隆寺的金堂壁画与 220 窟的壁画何其相似。220 窟的壁画只是开始,莫高窟是一个艺术家所能看到的最梦幻的宝藏。老所长用三危山下的羊和月牙泉里的鱼招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异国画家,两人许下再次相见的约定。

  在后来的岁月里,古贺守不厌其烦地重返敦煌。最终开创一代画派,前后多次向敦煌研究院捐款。如今的古贺守早已跻身日本顶尖画家的行列,今天展出的《梵铃》、《涅槃》和《观自在》正是他晚年的三幅代表作。不出意外的话,这三幅也将是本次拍卖中的最高落槌价作品。

  两人的画被放在一起,也让杭柳梅回想起老所长和几位前辈在八十年代受邀前往日本访问的场景。

  老所长曾是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最著名的中国学生,命运使然,他成为第一代敦煌守护者。

  杭柳梅她们都看过老所长在法国拍的照片,那时他的意气风发,身着条纹西装,脚踩方头皮鞋,站在白色栅栏前,背后是法式田园风的小楼,像电影里的人一样。当时大家还说谁要是不知道什么叫“西装革履风流倜傥”,那就来看老所长的旧照片就可以了。

  然而老所长本人在敦煌熬出了满面风霜,甚至有不少新来的同事一开始还把以他为代表的前辈们当作周边的农民,第一次在莫高窟里遇到,这些新人还会提醒老人进去了不要抽烟斗或乱动乱碰破坏壁画。

  种树治沙、维护修补、考古临摹,一桩桩一件件,都要老所长带着零散的成员从头做起。时局动荡,无人在意西北的角落。他刚到莫高窟的时候,不少石窟甚至被黄沙掩埋。没有钱,没有人,甚至没有纸笔和颜料,但他们就是那样咬着牙等来了像杭柳梅这样的后来人。

  当时有歌谣“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前望戈壁滩,后望鬼门关。”其间的苦楚难以言喻。敦煌的生活有着与世隔绝的意味,他的西装早已束之高阁。时隔多年要再次套上华服的时候,他甚至都快忘记了怎么打领带。

  出发前往日本访问那天,前辈们穿着过时的、不合身的西装挤进风尘仆仆的车门,杭柳梅激动地目送他们离开,募地想起老所长年轻时那张照片,泛起一丝难过。

  此刻她不知为何又有了和那时一样的心情。老所长是为了艺术来到敦煌,却也是为了留住艺术才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研究所的工作上。他最爱的敦煌壁画最终只临摹了寥寥数幅。如果没有缠身的重任,他也能把痴迷一生的敦煌留在自己的作品里。

  如今他长眠于三危山,永远守望他深爱的莫高窟。斯人已逝,那就不问值不值得。

  一声叹息。杭柳梅说:“走吧,走吧。”转身离开。

  另一幅作品前站着三两装扮考究的人,尤其是为首的中年妇女,她那身套裙和绣春姐的好像是同款,只不过她穿米白色,绣春姐穿桃红色,人和人气质不一样。再搭配她脖子上那条澳白珍珠和眯眼微笑颔首点头的表情,杭柳梅觉着她就像日剧里的贵妇。

  她身边的两个年轻人,一个负责讲解,一个负责翻译,仔细一听,她还真是个日本人。

  其中一个小伙子正说:“这幅图叫做藻井,一共分四层。中心是一朵三十三瓣莲花,第二层是火焰,最外层又是一圈莲叶。这些图案都是抽象化处理的。”

  再看看他们正对着的那幅画,杭柳梅一个没忍住就插了嘴:“不好意思打断各位,但这里的可不是莲叶。”

  小麦和蒲芝荷没来得及拉住她,那三个人听见她说话,纷纷向她看来。杭柳梅走上前去指着画介绍:“虽然这幅画叫《莲花飞天藻井》,但不代表它上面的只有莲花和莲叶,最外面这一圈像树叶分成两半似的是忍冬纹。忍冬纹就是忍冬花演变的,它凌冬不凋,咱们老古人喜欢这些寓意,就把它用在画里。这可是敦煌壁画最常见的纹样之一。”

  看那个翻译还愣着,杭柳梅催促他:“你可以给这位女士翻译过去了。”

  看对方听完以后恍然大悟的表情,杭柳梅意犹未尽地补充,藻井本来是我们中国古建筑的天井,上面经常画些水生植物,既为了装饰也为了借个彩头避免火灾。敦煌的藻井其实是一种覆斗形的窟顶装饰,因为长得像建筑里的藻井,所以也叫藻井。您是外国人,这其中的前因后果我就这么简单介绍了。

  杭柳梅不懂日语,他传达得准确不准确她就管不着了。说完以后她正准备离开,翻译却说:“桥本老师非常感谢您刚才的传道授业。您应该也是一位了解敦煌艺术的专家,桥本老师想向您打听一个人。”

  待他说完,那位桥本老师拿出一本画册翻开,众人看到一幅《十二音雷公鼓》,旁边的署名是——杭柳梅!

  连杭柳梅自己都笑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就是我的画啊!不过这幅画当年经我儿媳妇之手卖给了一位日本收藏家,怎么被印到您的画册上去了?难道说您就是当年买画的人?”

  正经说来,杭柳梅也有十几年没见过自己这幅旧作了。这幅画的灵感来自 249 窟西魏壁画的局部。雷神位居画面正中,他人身兽首,两胁生翅,十二只蓝色的鼓环绕着雷公。雷公腾空而起,他击鼓时“十二音雷公鼓”会旋转起来,而雷公则手脚并用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擂击,这样雷声就能传遍山河。

  杭柳梅一直喜欢这个形象,在一众静谧庄严的佛菩萨之间,这些细节里的角色灵动有趣,充满想象力。司风降雨的风伯雨师、听法的天龙八部,甚至野牛野猪小老鼠,她都临摹过。

  正巧麦穗从另一边快步边走过来边说:“妈,哎?你们已经认识了?我还打算给你个惊喜呢!那我介绍一下吧,这位是东京艺术大学的桥本美子教授,她一直都很喜爱敦煌艺术,你的画被捐赠到了她们大学的美术馆,她一直想拜访您本人。正好这次展览她也要来参加,所以我力劝你过来,让你们俩见上一面。”

  说完麦穗笑着看了桥本教授一眼,放慢了语速告诉杭柳梅,她这次来还有很重要的事情,一会吃饭的时候坐下慢慢聊。

  “让我去日本?”杭柳梅听翻译说完这句话,在晚间的宴席上惊讶地重复了一遍。

  在刚才的饭桌上桥本教授先和杭柳梅问起她去敦煌的起因和生活,杭柳梅就从自己志愿报名讲到在敦煌结婚生子。桥本美子又问杭柳梅的创作,从莫高窟到榆林窟,大大小小单人的多人的临摹项目杭柳梅都参加过,说起这个她更是如数家珍。

  桥本美子听得两眼发亮,终于忍不住道明来意,她想邀请杭柳梅去做访问学者。这不是临时起意,她这趟就是专程为了杭柳梅,没想到两人在画展上偶遇,想必这就是中国常说的缘分。

  这个消息太突然,杭柳梅一下子有些不敢相信。她又默默说了一遍,想要邀请我去日本。

  当年确实有过好几次外出访问的机会,杭柳梅也早就想到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去看那些被带到海外的壁画绢画和经书,去日本的机会她曾经也有过。

  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敦煌文物研究所就已经更名为敦煌研究院。当时的院长找杭柳梅谈话,院里又有了去日本访问的名额,他想让当时已经是艺术研究部肱骨的杭柳梅去。

  杭柳梅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想去,可她下一秒就打消了念头。她正带领年轻人临摹 220 窟《阿弥陀经变》。“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讲经说法,他们的身旁围绕各路圣众眷属,经幢祥云密布。这可是莫高窟中最早出现也是场面最宏大的净土变,古贺守当年一到莫高窟也是为这幅壁画所惊艳。

  杭柳梅不敢有丝毫懈怠。当时龚老师已经前往香港,不少前辈陆续退休,研究院急需培养出一批能肩负起工作的新人。如果她这个时候走了,临摹工作一定会停滞。更重要的是,年轻人的心也会随着导师的来来去去躁动不安,静不下心就不可能画好。

  儿子姜云逸也马上就要高考了,就算他不是个学习的料,高考还是得重视一下。早几年已经放他出去吃了苦,儿子的人生大事她再不在,即便儿子不责怪她,她心里也会更加愧对儿子。

  杭柳梅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姜,老姜大力支持她去日本,杭柳梅本人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了。

  没想到这个机会兜兜转转又找上了她,这一次杭柳梅没有理由拒绝。



第四十九章 旧照

  桥本教授说才见第一面就提出这个邀请确实有些突然,杭老师可以慢慢考虑,访学的时间也还没定,将来另有流程,但只要杭老师愿意去,她一定会安排好后续的事项。

  餐桌中央放着一盆睡莲,服务员端上刺身拼盘,干冰流了一桌的雾气,杭柳梅如同置身瑶池,晕晕乎乎地差点端起红酒和桥本碰杯,幸好其他人齐齐“哎——”了一声把她喊回来,这才以茶代酒一饮而尽。

  送走桥本,众人比杭柳梅还激动,他们围着她问她什么打算。

  “我?”杭柳梅已经有些累了:“只要我这副身子骨还能动,我就带着他爸的遗愿一起去一趟!反正你们都放心吧,这次绝不可能再给它推掉,再说都这会儿了,还能有什么事。过两天我就答复桥本教授,咱们呐先矜持一下。”

  第二天麦爸邀请麦穗出去吃饭。

  “妈,你们不一起吗?”麦穗看另外三个人自觉地和他们俩分开站着,问杭柳梅。

  杭柳梅头摇得拨浪鼓似的:“我们来之前都约好了人,今天要去见老朋友呢,这次先婉拒你们,咱们下次一起。”

  麦穗又转去问儿子:“小麦,你也不和爸爸妈妈走?”

  麦爸站在她身后一动不动,力气全攒在瞳孔上给儿子使眼色——不要跟来。

  小麦便也识相地摇头:“我想和奶奶去走走。”

  麦穗转过身盯了麦爸一眼说,就咱们俩,那走吧。

  麦穗走在前面抱着胳膊问:“你打算带我吃什么?”

  麦爸加快脚步走到和她并肩的地方,扭头看着她回答:“你记得不记得以前咱们看电影,那里面的人经常坐在路边吃辣炒海鲜,你当时说如果有机会来香港,我们就要像港剧里一样吃冰室和大排档。我想你可能已经去吃过了,但我找到一家陈根记,看你愿不愿意去尝尝。”

  “陈根记?我知道。我去过好几次都需要排队,所以还没吃过。可那家店晚上才开门呢!”

  “所以我想我们先去麦理浩径徒步,回来的时候会经过沙田,晚饭时间刚好去吃。”

  麦穗听完停在原地说,这两天太累了,我不想去徒步。

  麦爸也跟着站住,他突然觉得自己有些草率,怎么又犯了老毛病,应该问问她的想法的,于是他立刻说:“不是非去不可,那你说,你想去哪咱们就去哪。”

  “既然晚上要在沙田吃饭,那中午我们去大学看看吧,港中文的环境好,也许可以送儿子来这里读书。”

  两人坐地铁直达港中文,顺着山路向上走,明明是为了儿子来考察学校,却聊了很多过去的事情。一直走到著名的和声书院悬崖餐厅,麦穗提议就在这歇脚。

  还不到下课时间,餐厅里人不多,麦爸挑到一张靠窗的观景位,窗外一半是晴水蓝翡翠似的天,一半是草木蓊郁的山。他们仿佛真成了一对来学校看孩子的老夫老妻,终于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吃顿寻常饭。

  麦穗点的是沙嗲肉片炒乌冬,又多加了一杯咖啡。麦爸吃口水鸡配白米饭。麦穗看着他放下餐盘以后点评,大老远到香港来,还是吃口水鸡。正说着,她无意间瞥到麦爸左手无名指上还戴着两人旧时的婚戒,她的那一只在下定决定和姜云逸离婚时给扔到护城河里去了。

  麦穗把墨镜架到头上,端起咖啡脸朝外看风景,不说话了。

  麦爸夹起一块鸡肉蘸了些红油送进嘴里,嚼几口咽下肚,看麦穗还没有吃饭的意思,劝道:“你以前不是一喝咖啡就拉肚子吗?怎么现在不吃饭倒先喝起来了?你渴的话我去给你买点其他喝的。”

  “我早都已经习惯咖啡了,现在一天不喝反而没精神。”麦穗说完放下咖啡动起了筷子,头也不抬地说:“你以前不是不吃葱吗,现在也不挑了。”

  “看来人都是会变的。“麦爸说。

  麦穗不点评他的这个结论。陆续有学生走进来,她看着他们的身影说:“要是小麦也可以和这些小孩一样在这样的学校念书就好了,当年没给孩子好好筹谋。”说完似乎是想起几年前那场导致他们离婚的祸事,她又转移了话题:“不过现在有他陪着奶奶也好,我看他们一老一少感情挺好。”

  “你说得对,确实是没给孩子筹划好。都是我的错,儿子和你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把你们绑在一起自己一走了之,当时自作聪明以为留住你在家里,我后来想明白那最错误的做法。是我欠你们的。”麦爸突然变得很严肃。话是在心里酝酿了很久的,现在未必是最完美的时机,但是他怕再不说就没机会说了。

  麦穗端起杯子喝了一口:“你也别这么激动,事情都过去了。”

  “它没有过去,最起码在我这没过去。”

  “现在这样就是最好的结果。我还要在香港留很久,不是一个月两个月那种,很可能是三五年。咱们还能怎么办呢,接受现实吧,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页  当前第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4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春满月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