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她爹不该娶个窑姐儿做二房,有欺负太太的嫌疑?!
可这跟她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针对她?
白佳莉因为出身的问题,心思非常敏感、细腻。
在别人看来,很寻常的一句话,却能让她生出一堆的胡思乱想。
别说白佳莉心思翻涌了,就是二老太太也神色微变。
她倒没有去想这是大格格在针对白佳莉,因为犯不上!
大格格是个尊贵的人,又是做长辈的,就算真的对白老七纳妾的事不满,也不会去为难一个孩子。
人家会直接让儿子找白老七“算账”。
二老太太可比佳莉更加的敏锐,她明显的感受到,大格格在提及“九红”的时候,语气十分的熟稔和亲昵。
那口吻,并不像说一个有些尴尬关系的陌生人,而是在讨论一个密友!
密友?
没错,就是密友!
等等
刚才大格格说黄立是在哪个国家留洋来着?
二老太太眯着眼睛,细细的将大格格的话又重新在心里过了一遍。
忽然,眼神停顿了一下,对了,是德意志!
而“杨九红”带着孩子跑去的国家,也是这个地方。
难道
二老太太心中忽然生出不好的预感。
果然,就听大格格继续说道,“佳莉啊,你不知道,你妈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我跟她在德国认识这几年,她三句话离不开你。”
“尤其是看到你弟弟济生的时候,更是会忍不住提起你。”
“你妈总说对不住你,把你一个人留在了国内,可她也是没法子。”
“不过,你放心,你妈已经大学毕业,正在跟着教授做实验,等她实验成功了,她就会带着你弟弟一起回来。到时候,你们就能母女团聚了。”
白佳莉:……
这是个什么情况?
大格格不是来找她的茬儿的,而是、而是来帮她亲妈当说客的。
还有,大格格说的“上学”是她理解的“上学”吗?
她妈不是窑姐儿吗,大字不识一个的,别说去洋人那儿上学了,就是在国内,她想上学也没有学校愿意要她。
别说白佳莉了,就是黄春也有些傻眼,听她亲妈的这语气,似乎亲妈跟九红的关系非常好啊。
还是二老太太,到底经历得多,心理足够强大,哪怕心里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面儿上却没有露出一丝一毫,她柔声问了句,“大格格,您跟杨九红”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说起来也是缘分,九红刚到柏林的第一天,就在大街上看到了我。”
“这孩子聪明,也确实可怜,我看着她,竟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唉,按理,我不该跟她太过亲近,可你们没有去过外面,不知道在异国他乡,能够见到一个说着同样华语的同胞有多不容易。”
大格格说这话的时候,眼睛看着黄春,眼中更是戴着些许歉意。
不管怎么说,她是黄春的亲妈,作为正房太太的母亲,她却跟“杨九红”这个姨奶奶成了忘年交,怎么说都有对不住亲闺女的意思。
黄春刚听到这些事儿的时候,心里却是有些不自在。
但她真的是个善良的女人,且有着这个时代女人特有的大度,她对杨九红这个姨奶奶并没有什么不满。
七爷是个有本事的男人,而在这个年代,有本事的男人三妻四妾再正常不过。
就算没有杨九红,也会有李九红、王九红,甚至是白家的那些丫鬟,也就未必没有“上进”的心思。
与其弄个不安分的女人在家里,还不如就容下杨九红呢。
毕竟在黄春看来,杨九红可比某些大宅门里的姨奶奶安分多了,也更懂规矩。
过去她没有娘家撑腰,在白家多少有些底气不足。
可现在不一样了,她有了亲妈,还有哥哥,不管是白家还是外头的人,都会高看她一眼。
至于亲妈跟杨九红关系不错,黄春更不担心了,就算亲妈喜欢杨九红,还能越过她这个亲闺女。
只要她守着规矩、占着道理,“杨九红”就算真的学成归来,不再是那个人人看不起的窑姐儿,她也动摇不了自己白家太太的地位。
而且,黄春还有个预感,觉得当年“杨九红”能够决绝的离开白家,日后她未必愿意再回来。
约莫若不是为了白佳莉这个亲闺女,她都不一定乐意白家有牵扯……
第1073章 别了,大宅门(二十六)
不知为何,黄春就是有这样的预感。
而随后的事实证明,黄春的第六感很准确。
自从大格格上门认了亲,并且十分高调的给黄春补办了嫁妆,她的身份、以及黄立的存在京城的相关人家都知道了。
詹家刚刚从新疆回来,詹瑜已经没了,詹喜奎一听自己那个大姑回来了,还是衣锦还乡,顿时觉得腰杆子都直了几分。
尤其是听说自己的便宜表亲成了军阀,还做了北洋政府的高官,更觉得底气十足。
当年,大格格确实跟詹王府决裂了,但他爹詹瑜可没有对不起大格格。
他爹甚至还对大格格有恩呢,若不是他爹冒着被王爷惩罚的危险,偷偷放走了大格格,她能找得到自己的儿子?
没有黄立这个出息的儿子,她现在能有这么威风?
父债子偿,同理可证,父亲结下的善因也当庇护他这个亲儿子。
现在詹家过得清苦,没了爵位,没了王府,整天缩在大杂院里跟一群卖苦力的穷鬼们混日子,詹喜奎早就过不下去了。
尤其是他堂堂王府的贵公子,若是大清还在,现在少说也是个贝勒爷,居然还要被白家那个串铃卖药的郎中瞧不起。
呸,这也就是大清亡了国,否则,白家这样商户连跟他们詹家提鞋都不配!
每次看到窘困的生活,听到香伶的絮叨,詹喜奎就各种不忿。
现在好了,他大姑回来了,还这般的显赫。
有了大姑和黄立,他就不信还会有人瞧不起詹家!
詹喜奎一得了信儿,就巴巴的带着香伶和孩子们跑去找大格格。
对于詹家的人,大格格倒没有原主那么憎恶,她穿来的晚,没有亲身经历原主的种种不堪。
最重要的是,原主的心愿里,并没有报复詹家。
虽然詹喜奎就像绝大多数的八旗子弟那般,明明一事无成、穷困潦倒,还放不下“爷”的架子。
呵呵,还“爷”呢,大清早就亡了,偏偏这些人还不肯从自己的迷梦中醒来。
不过,詹喜奎有一点没有说错,詹瑜对大格格这个亲姐姐确实还算不错。
他或许不敢为了姐姐而反抗亲爹,但能竭尽所能的帮助姐姐,也算是个合格的弟弟。
看在詹瑜的份儿上,大格格也愿意照拂詹喜奎一二。
不就是给些钱嘛,她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
安妮现在虽然还没有研制出磺胺、青霉素,但,这两年,她也做出了一些药物。
安妮在德国,除了大格格这个朋友外,还跟路德维希夫人关系不错。
去德国的军舰上,安妮跟路德维希夫人闲聊的时候,偶然发现,这位贵夫人居然还是巴伐利亚的贵族。
虽然现在贵族渐渐没落,但在欧洲,有个贵族的头衔,还是十分吃得开的。
安妮能“发明”新药,但不管是她、还是大格格,在德国都只是歪果仁,没有根基,没有关系,制出了新药也保不住。
所以,安妮便有意识的跟路德维希夫人交好。
等到了德国,安妮上了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就小试牛刀的制造了一款新药。
也是消炎类的药物,只是药效不如青霉素好,且副作用大。
但,在这个年代,已经是最好的消炎药了,有副作用也总好过因为发炎而直接病死吧。
有了药,安妮便跟路德维希夫人取得了联系,经过一番商讨,终于达成了合作意向。
安妮和大格格关系好,又有着特殊的“战友”关系,且大格格手头上也有闲钱,便分了她几股。
就这样,三人合伙一起开办了药厂。
路德维希夫人负责摆平官面上的一切问题,安妮出药方,而大格格出钱。
三个女人,开始也只是尝试,没想到,新药一经上市,就卖得非常好。
大格格跟着也赚得盆满钵满。
也正是有药厂这个下金蛋的母鸡,大格格才有底气给黄立购买军火、训练新军。
这还只是山寨版的青霉素,大格格也是后世穿来的,她很清楚在这个年代,消炎药对于整个世界的意义。
她相信,等安妮成功“发明”磺胺、青霉素等药物后,她们获得的利润将会十分惊人。
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
大格格回国还不到半年,黄立也才训练好自己的军队,安妮的报喜电报就传了过来。
“啥?你、你说杨九红发明了一种很厉害的药,不但得到了国际大奖的提名,还、还成了贵族?”
二老太太和白七爷听到大格格的话,都有些不可思议。
他们刚刚消化完杨九红摇身一变成了德国有名大学的高材生,这还没两天呢,就又听到了这么一个重磅新闻。
“对啊,她发明的青霉素,可以有效的治疗炎症。不管是病理性的炎症,还是因为外伤而导致的炎症,都能有效治愈,可以大大减少病人的死亡率呢。”
大格格非常兴奋,“九红因为这一出色的发明,得到了诺奖的提名,如无意外,她应该能获得诺奖医学奖。那可是天大的荣耀啊,咱们华国还从未有人获得过这样的殊荣!”
那可是诺奖啊,后世的华国,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才有人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