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机械厂的职工们,家里除了下乡的孩子,还有其它的子女,到了年岁,也该考虑工作的问题。
可厂子里的岗位就这么多,狼多肉少,怎么分都不够分。
他们自己的职工子弟都安排不过来了,哪里还允许有外来人口抢占资源。
刚才大家伙还有心思看热闹,但这会儿,意识到这位老太太是来抢占他们的工作岗位的,纷纷站到了安妮这一边。
“唉,这不是我侄子大了,个子也挺高的,我妈觉得孩子在老家种地实在可惜了。就、就”
安妮说得含糊,又是一脸的为难。
周围的人却都听明白了,他们都知道“周二勇”是怎么进厂的。
现在,梁老太便想让孙子也走“周二勇”走过的老路。
可问题是,“周二勇”是特例啊,他的成功模式根本不可复制。
厂里那位爱好篮球的领导都快六十岁了,等周二勇的侄子去体校转一圈,那位领导极有可能就退休了。
就算那位领导没有退休,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渐渐迷上了钓鱼、下棋等休闲类的活动,这几年,机械厂的篮球队都快解散了。
就算勉强撑着,也撑不了多久。
周二勇的侄子想走这条路,根本就走不通。
不过,现在周二勇已经成了周师傅,是厂里第二高级技工,如果他真的豁出去求人情,没准儿还真能把侄子塞进去。
机械厂的岗位就这么多,周家人占去了一个,自家孩子就少了一个机会啊。
更不用说,周师傅还不止一个侄子,这个顺利进了厂,其它的还能坐得住?
到时候,梁老太一闹腾,愚孝的周师傅一心软……他们机械厂可不姓周,凭啥让一群乡下人来跟他们争饭碗?!
啥,你说周师傅“不孝顺”?
呵呵,这话连跟周师傅不对付的孙勇都不信!
“老太太,这可就不是你的不对了。我们机械厂招工都是有政策的、有规定的,不符合条件的人,您就是逼死周师傅,他也没办法啊。”
“就是就是,您还好意思说周师傅不孝顺。别的地方咱们不知道,就机械厂这一片儿,就没有比周师傅更孝顺的人了。”
亲妈把他房子都折腾没了,周师傅也只是自己把自己气到了医院里,病好了,挣了钱,照样给老家寄生活费。
他们作为工友兼邻居,可是没少看到周师傅去邮局汇款哪。
做儿子做到人家这个份儿上,已经够不容易了。
“对啊,老太太,做人可要讲良心。您刚才还说什么?说孙女骂您?哎哟哟,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您当年可是一擀面杖就把亲孙女打个半死的人哪。”
随后更是放话,“早知道就打死她”,这样一个狠毒、没人味儿的老太太,她的话还能信?
就在这时,得到消息的徐家人也匆匆赶了来。
徐老娘老远就听到梁老太的哭嚎。
当年女儿被房东赶出来,娘儿六个差点儿流落街头,以及女婿气得吐血、生死不知,诸多画面齐齐在她脑海里闪现。
现在,女婿好不容易凭本事弄到了高干房,女儿的日子越来越好,这个老妖婆又来祸害。
新仇旧恨啊,徐老娘恨不得生撕了梁老太。
“好你个姓梁的,你还有脸上门?”
徐老娘嗷的一嗓子扑进来,一把揪住了梁老太的头发,一边撕扯一边骂,“你为了孙子就卖了儿子的房子,害得一家七口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二勇都吐血了啊,人差点儿都没救过来,你倒好,连个面儿都不露。后妈都没你恶毒啊。”
“你还敢提孙女,咋,当年没打死我红红,现在就要败坏她的名声?”
“我闺女老实,你就可劲儿的作践她。我女婿孝顺,你就拼命的欺负他。我外孙外孙女个个听话懂事,你不但打骂他们,还、还不给饭吃……”
“呜呜,我上辈子到底是做了什么孽啊,怎么就跟你这样的人做亲家?”
徐老娘恼恨之下,小宇宙爆发,竟将梁老太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安妮像是被吓到了,足足愣了好几分钟,直到听到梁老太哀哀的惨叫,才回过神儿来,赶忙上前拉架。
“妈,妈,有话好好说,咱们别动手啊。”
“妈,别打了,快别打了。”
安妮挡在梁老太身前,好不容易抱住了徐老娘,嘴里不住的求情,“妈,我妈也不是故意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您也别生气了。”
徐春妮带着孩子们也跑了过来,见状,赶忙进去劝架。
徐春妮拉住自家老娘的手,趁人不注意,轻轻捏了一把。
徐老娘见安妮护着梁老太,还以为女婿又犯傻,正一肚子的火,忽然感觉到闺女的小动作,她忙抬头去看,正好对上徐春妮的眼睛。
嗯?
难道另有情况?
徐老娘人老成精,虽然不知道闺女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但应该不会吃亏,便顺势被闺女拉开,不再厮打梁老太。
不过,该说的话,徐老娘没有忘了说,“周二勇你孝顺,可以忘了你妈干过的那些缺德事,可我忘不了。我告诉你,她要是敢再出什么幺蛾子,我们徐家人第一个不答应。”
“妈,算我求你了,我妈不管怎么样,都是我妈,生我养我不容易。”
安妮仍是一副愚孝的模样,把周围的人看得直摇头。
梁老太被安妮护在身后,却没有丝毫的高兴,反而被安妮的这番话气得浑身发抖。
不孝子,这个不孝子,人前一副模样,人后又是一副模样,这般两面派,真是太可恨了。
她以前怎么没发现,自己儿子竟有这样的本事?
可不管她怎么喊,怎么说,周围的人,就没一个相信的。
周爱康在一旁看得心惊胆战,他算是看明白了,现在的叔叔绝对不是当年那个对奶奶百依百顺的周二勇了。
别说给他这个侄子找工作了,就是留他在家里暂住都不可能。
没准儿,一个不留神,还会被叔叔和堂弟们押着写欠条。
周爱康怕了,拉着梁老太的手说要回家。
梁老太没有达到目的,当然不肯回去,周爱康见奶奶不走,自己战战兢兢的在沙发上睡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火急火燎的一个人赶回了老家。
孙子逃命一样的跑了,梁老太更加恼恨安妮,她咬牙切齿:好啊,你个不孝子,还学会演戏了。你等着,我一定会拆穿你……
第283章 七零年有点烦(完)
梁老太表示自己要住下,安妮没有反对,甚至十分“孝顺”的把周爱国兄弟三个的房间腾出来,让梁老太住。
安妮还特意去找木匠打了新的单人床,一应被褥也都是簇新的。
当然了,她做这些的时候,并没有背着人。
所以很快,整个机械厂家属生活区就知道了,周二勇的偏心妈又来了,分家十几年,原该跟着大儿子住的她,又跑到城里来祸祸二儿子。
偏二儿子是个愚孝的,亲闺女差点儿被打死,房子被“卖”,还得不到教训,居然照旧孝顺他亲妈。
倒是厂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师傅,对安妮暗暗点头:虽然愚孝了点,可到底是个厚道人啊。
徐春妮也仿佛开了窍,心里对梁老太恨得要死,面儿上也没有表露半分,反而像个贤惠的儿媳妇,每天忙里忙外的伺候着。
今天不是买点儿肉,就是明天提一包点心,一路从供销社或是百货大楼回来,看到熟人就停下来聊一聊。
说话间,不经意的就会漏一两句
“我妈说这两天胃口不太好,我给买了点儿油茶面和长寿糕,随时饿了随时吃。”
“没买啥,就是割了两斤肉,我妈说了,这两天想吃水饺。”
“哦,是我家老周,好不容易得了两张外汇券,我去华侨商店买了两罐奶粉,我妈喜欢喝。”
不用几天,这附近的居民就都知道了。
大家纷纷在心里嘀咕,哎呀,这梁老太上辈子是积了什么德啊,居然能有周二勇这么好的儿子,媳妇也是个懂事孝顺的。
待到安妮把家里收拾妥当,按照惯例请交好的同事来家里温锅的时候,众人发现,原本宽敞的客厅被隔成了两间屋,外间照样待客,而靠近阳台那一间则放了一个高低床和一个单人床。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周家的三个儿子住在这里。
其它三个房间,周二勇两口子住一间,梁老太自己占一间,周家的两个闺女住一间。
还有好事的人,特意把几个房间转了一圈。
发现三个屋,只有一间屋里的家具和摆设都是新的。
再一看衣架上挂着的衣服,大家才知道,原来这是梁老太的屋子。
“啧啧,这个周二勇还真是难得一见的大孝子啊。”
又不是负责养老的儿子,能留老家的亲娘住一段时间就不错了,居然还特意给母亲留了这么好的房间。
自己的儿子都被赶去睡客厅,倒是给亲娘置办了一水儿的新家具。
有人跟安妮的关系不错,私下里悄悄跟安妮说,“二勇,孝顺也有个度啊,你又不是养老的儿子,何必这般”
安妮笑了,还是那套说辞,“我妈生我养我不容易,又给我看大了五个孩子,不管怎样,我都要好好孝顺她。她在农村住得烦了,就来城里住些日子,这样也挺好。”
这番话也被人传了出来,大家对这样的“大孝子”更是心服口服外带佩服!
扪心自问,他们若是周二勇,肯定做不到这个地步。
眼见安妮这般愚孝,原本那些眼见她又是评七级工,又是住高干房,暗地里还有些酸话的人,现在也没啥可说的。
所以,当梁老太再跟人抱怨儿子不孝顺、媳妇不恭敬,孙子孙女也不乖的时候,众人非但不信,反而转过来劝她别那么偏心。
每次出去,梁老太都被气得够呛。
她拼命告诉所有人,周二勇一家都在装相,背地里根本就没那么孝顺。
人家就问了,“周师傅没给您养老费?还是没给您买吃的、穿的?”
梁老太:“那倒没有,可他们不听我的话啊”光给东西不给钱,除了每个月五块钱,多一分都不给,更不肯接济老家的兄弟和侄子!
“嗤嗤,老太太,给您养老费,还管你好吃好喝好穿的,这还不孝顺啊?”
“还怪人家不听话?你净提一些为难人的要求,换成是谁也没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