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位老人神情也很亲切,“你们也好。”
叶外婆笑着说,“峤西从小一个人待着惯了,总是独来独往,家里一直担心他太孤僻,如今能交上同龄人朋友,我们也放心许多了。”
裴景书还在心里吐槽,老人家说不定关心则乱了,高冷只是学神的人设,普通凡人也确实不配呢。现在为了满足他们给外孙找朋友的心愿,都把她这个普通学渣拉过来凑数,是不是过于饥不择食了些?
心理活动进行到一半,冷不丁听到她二哥顺杆往上爬的声音,“那您可以放心了,我们景书没别的优点,就是生性善良乐观、讨人喜欢,走到哪里都不缺朋友玩伴,以后就让他们两个互相学习,景书学着峤西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峤西也好跟她多认识些朋友。诶,景书,你们俩都好朋友了,别见外,就挨着坐吧,没两天开学了,正好聊聊新学期的学习计划,或者你们学校的朋友趣事。”
裴景书:……
这下她甚至连吐槽都不知道从何而起了,二哥真是个人才,三言两语就把见面只有两次、对话加起来不超过十个字的她和学神,定义成了好朋友。
二哥以为是在过家家吗,他说他们是好朋友了,她跟叶峤西就会接受这个设定,然后手拉手出去捉迷藏?
没办法,双方长辈都认定她跟叶峤西是“好朋友”,非要把他们凑一起聊天,裴景书再多意见也只能憋着。
而且,叶峤西大概是不想让长辈过于担心,竟主动递了个话题过来。
裴景书觉得他真是牺牲巨大,虽然不感兴趣但还是配合的开口了。
对方问她准备选文科还是理科,裴景书回了个无辜的表情,“我记得老师说的是高二下学期选文理科。”言外之意还没到做选择题的时候,他问得太早了。
叶峤西:……
学神永远一副看不出喜怒、仿佛全世界都与他无关的表情,除了沉默的时间长了点,倒也看不出他对裴景书毫无追求的态度有什么感想。
裴景书也不去研究,就当他的沉默是漠不关心吧,只是随即又听到对方冷淡的声音,“不用提前准备吗?”
唉,难道成绩好的秘诀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保持高度求知欲吗?
裴景书觉得无所谓,她决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没有别的理由,就想有个大学上、能给她分配个铁饭碗。至于上什么大学、念什么专业,不重要。
但人家想刨根究底,就选一个呗,她随口道,“那就理科吧,我听说理科的录取率比文科大一些。”
叶峤西:……
这次沉默的时间更长了,大概学神此生从未见过她这样得过且过、对未来毫无规划的人,跟他在班里接触的同学都不一样。
裴小囡真是朵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于是沉默过后,高冷学神主动降低了话题的“高度”,带着一种关爱智障般小心翼翼的语气,“那你……知道两年后高考要考外语吗?”
裴智障景书对学神语气的变化一无所觉,她见大家都动筷子了,也跟着端起碗筷开动,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复,“这还用问吗,我们不是早就开始学英语了?”
“你选择考英语?”叶峤西还是那副关爱智障的语气,甚至带着些许鼓励,就好像裴景书是拿到了小红花的幼儿园小朋友,“也不错,英文是世界通用语,倘若日后出国留学,还需要托福雅思成绩。”
裴景书:“什么,你以后准备出国留学吗?”
裴安和张主任这些成年人,没仔细听这两人鸡同鸭讲的对话,他们忙着推杯换盏,偶尔看过来,发现两位同学正“相谈甚欢”,各自会心一笑,觉得这个安排还真是不错。
裴景书也渐渐发现自己刻板印象了。叶峤西只是性格冷淡、惜字如金了些,并非是她以为的睥睨众生——人家都能从出国留学这种高端话题,跟她聊到暑假摆地摊的部分心得,可见还是很接地气的。
聊这个她可就不困了。
裴景书不知不觉来劲了,坐直身子、脸上洋溢着生动的表情,连比带划给对方分享她神奇的下海经历,最初她是如何用三唇不烂之舌、忽悠二哥这个拥有大好工作的成年人请假陪她创业,从摆地摊讲到她一点点怂恿二哥正式辞职、兄妹俩大干一场。
当然她说得再上头,也没忘记他们“闷声发大财”的方针,关于营业额、成本和利润这些数据,她只字不提,只滔滔不绝分享能公开的内容。
就是学神的关注点老在意想不到的角度,他安静听着这么热血沸腾、跌宕起伏的创业故事,难得插一句话,问的却是,“五点多就要到纺织厂门口卖早餐,那你们几点起床准备?”
裴景书头顶缓缓打出一个问号,但还是抽空回答了,“我一般四点多起床,我妈和二哥还要更早一点,但这不是重点啦,我们后来开了卤味店,早餐摊生意就没再做了。”
她说到这段,不由自主抬高了下巴,小脸写满了对自己的骄傲自豪,就等学神问她是如何从小摊贩成为拥有一家店的老板的,她好开始精彩的表演。
结果对方只关心她身为学生,为何要如此夙兴夜寐的搞钱。
裴景书深沉的叹了口气,告诉对方,“没办法,我承受了太多这个年纪不应该承受的生活压力。”
好家伙,一家子炮灰命运等着她去拯救,她能不拼命奋斗么?
叶峤西不知道从这句话里提取到什么信息,点点头不再提问,认真观察却能发现,他看她的眼神里有着肃然起敬。
裴景书:……
不说话、只定定看她是几个意思,学神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听女高的下海故事了?
这顿饭吃得有说有笑、宾主尽欢。
兄妹俩还要回去看店,苗红旗回了老家,裴安和还得一个人准备晚上的卤肉饭,裴小囡最多能帮忙扒个蒜什么的,遂提前告别离开了张家。
第27章
走出张家几米远,裴安和便美滋滋感慨起来,“看到你跟叶同学聊得那么投机,我就放心了,现在有了交情,开学以后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就随时可以向叶同学请教了,他想来是不会拒绝的。这顿饭吃得真值,也多亏了张大嫂的费心安排,应该好好感谢她,该送些什么好呢——小囡,我们要不改天去供销社,找找有没有适合送张大嫂的口红丝巾什么的?”
这是裴景书头一次没有对购物的邀请产生任何波动,她听到第一句话起就差点脚一滑栽倒,原来二哥今天没瞎更没有脑子坏掉啊。
他不仅早知道她跟学神大佬此前根本没有任何交情,甚至也看出了他俩被强行凑在一的脚趾扣地,那他干嘛还要睁眼说瞎话!
不对,这段话的信息量太大,她差点把真正的重点给落下了。
裴景书站定脚步,一脸悲愤的问二哥,“什么叫多亏了张大嫂的费心安排,无缘无故她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果然都是你干的好事吧?”
“是我呀。”裴安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一脸“妹妹活该感谢他”的得意表情,“看我安排得多好,不仅让你跟叶同学进一步成为好朋友,他的外公外婆也认识了你,并且看着对你印象不错的样子,那以后放了学、或者你们学校放假,你也可以去叶同学家里请教问题,或者直接把叶同学请到我们家里一起写作业,你觉得怎么样?”
裴景书:……
魔鬼二哥这就把她开学后的课余时间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了,裴景书简直槽多无口了,最后只能有气无力说,“二哥,求求你做个人吧。”
裴安和:“我都是为你好,小囡你是我们全家的希望了。”
背负着全家希望的裴小囡,跟二哥一路打着嘴仗回去了。
一踏进店里,兄妹俩就像是进入了搬砖模式,不约而同把学神什么的都抛之脑后,专心致志忙起各自的工作。
店面很小,不能浪费任何一点空间,因此安排了开放式的前台和后厨,也就是门口摆放放柜台和商品,后面是灶台。
裴景书朝着街面尽心尽力招待客人,裴安和就在背后热火朝天的炖肉,渐渐就把顾客寥寥所以很清闲的妹妹使唤得团团转了。
时不时让她洗个菜、拿个碗,洗个抹布,到后来干脆叫她给自己端茶递水,拿毛巾帮他擦汗,甚至还要在旁边为他打扇子扇风。
看在二哥确实不容易的份上,加上老妈平时在旁边,也会给他递个湿毛巾擦擦汗,防止高温中暑什么的,裴景书决定退一步,当个尽职尽责的端茶丫鬟,把劳苦功高的二哥伺候得妥妥当当。
兄妹俩一个挥舞锅铲、大汗淋漓,另一个也在小小的店里跑来跑去、累的小狗喘气,就这样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让他们第一次在没有苗红旗的指导,成功将香喷喷的卤肉饭做出来了。
最关键的卤肉和卤蛋顺利出锅,倒入木桶中密封盖好,粒粒分明的大米饭、清爽蔬菜和咸香下饭的小菜也都准备就绪。
裴安和穿着宽松的白色背心,胳膊鼓起条线流畅但不浮夸的肌肉,将它们一样样扛上门口的三轮车。
裴景书平时需要把没卖完的卤味用合适的容器打包好,一起带去毛纺厂,店里卤水也要过滤残渣妥善保存。
不过今天中午,他们打包了两份出门,少的那份给同路张屠夫带回家,多的则是作为给张主任夫妻的伴手礼,送人的卤味太多,下午店里都差点不够卖,更没有能剩下带去毛纺厂的了。她便提前把卤水处理并保存好,然后背着包等在门口。
看二哥也准备就绪,裴景书熟练把店门一锁,兄妹俩便各自骑上心爱的小车车,出发去下一站了。
距离开学的日期越来越近,真就是干一天少一天,裴景书也重新焕发了摆摊的激情,小脸上是发自内心的欢喜笑容,迈着猫步、哼着小调,跟在裴安和身后跑来跑去。
兄妹俩刚摆放好商品,立刻就有熟面孔上来搭话,“你俩今天又来这么早呢。小裴,听说你还在念高中,那快要开学了吧?”
裴景书眉眼弯弯,“是呀,九月一号开学,以后我就不过来这边了,让我哥自己出摊。”
“那是,学生就要专心学习。不过,看不到你这张喜气洋洋的小脸蛋,我们可要不习惯一阵子了,这几天得多来光顾才是。”聊得开心了,这位双手空空的阿姨笑道,“今天没卤味卖呀?那我不着急了,晚点回去拿饭盒也一样。”
听到阿姨暂时没有消费的意思,兄妹俩表情丝毫不变,依然热情洋溢的跟对方聊天,很快,边上聚集了许多附近的居民,大家热热闹闹聊着天,兄妹俩也顺利迎来了开张。
这一忙活,又是足足两个小时才渐渐消停。
今天少了卤味,卤肉饭的备货也相应减少了些,因此七点就把货卖得干干净净,兄妹俩又开始收拾东西。
裴景书帮忙搬了两个装小菜的饭盆放车上,就仰头看着天上星光,喃喃自语,“也不知道爸妈他们回来了没有,事情谈得怎么样……”
裴安和对父母回老家的结果,没有丝毫担心。
虽然他果断放弃了最稳定的饭碗,可他在乡下待了那么多年,最清楚一个工人的岗位,对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几乎看不到未来的人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一个机会。
别说代价只是欠下区区一张欠条,就算是卖身契,很多人也会眼睛眨也不眨的签名画押。
当年他自己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万念俱灰的时候突然得到家里让他回城上班的信,那种激动的、仿佛生命重现光明的心情,他至今历历在目。
所以,单纯的裴小囡还在担心父母这一趟可能空手而归,裴安和却是从不怀疑,这种千载难逢的机遇,表弟绝对不会犹豫哪怕一秒钟。
不过,裴安和最喜欢妹妹这份不被社会限制、天马行空一般的思想,也很愿意帮她维护那个纯粹理想的世界,便只是笑着说,“既然担心,那还站着做什么?快点收拾早些回家,不就什么都知道了。”
他们之后还要去店里处理第二天的卤味,这些摆摊工具也要一*起送到店里,但家是一定要先回的,因为他们不能带着几百块的巨款到处乱晃。
他们这里民风确实淳朴,老百姓大多安居乐业,可治安却算不得好,应该说全国各地都差不多,大量知青回城,加上原先那些升不上学又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街头巷尾充斥着无业游民。
穷则生乱,加上群众法律意识淡漠,因此偷盗抢劫,都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他们白天不去偏僻的地方,还能避开那些麻烦,晚上就只能小心谨慎了。
裴景书被提醒,立刻觉得归心似箭,挽起袖子又搬了一趟东西,这就收拾完了。
她一马当先跨上自行车,简直要把脚踏板蹬出火星子。
裴安和一抬头,就看到妹妹头也不回的背影,无语凝噎。自己提醒的她,跪着也要追上去,于是街头上演了一出他追她逃的经典戏码。
兄妹俩就这么一口气赶回了糖果厂。
裴家已然是灯火通明,不仅裴大头苗红旗和裴平洲从老家回来了,许向华也带着三个孩子等在家里。
另外还多了一位不速之客。
苗红旗他们应该也是天黑之前赶到的,回来简单炒了几个菜、蒸了一锅米饭,一家人这就津津有味吃起来了。没有电话,他们又不知道裴安和两个会提前这么早收摊,自然是把两人的份单独温在锅里,他们大家先开动了。
身为客人的苗传生,此时也捧着碗埋头苦吃。
他家在老家日子算是比较宽裕的,大哥二哥在队里或公社有工作,算工分都是最高那一档,两个姐姐也嫁去了公社的殷食人家,他和父母出工下地同样不差,即便在乡下,一家子吃饱穿暖也不成问题。
但队里大部分人过得紧巴巴,一日三餐的米饭里都要掺上一大半玉米或红薯,他们家也不能太出挑了,因此像大姑家这一锅纯大米饭的吃法,他已经好些天没体会了。
乡下不仅米饭要掺粗粮,炒菜也只有过年和待客才能出现,因为没有单位给发油票,他们买不到植物油,只有在年底用自家养的猪换来固定的猪肉,瘦的用来腌腊肉,肥的练猪油。
那一罐猪油,就是每家每户一年炒菜的食用油了,紧巴巴的,平日里便常吃煮菜蒸菜,煮一大锅全家吃一天,可以不费一滴油。
同样的,苗传生家里能吃上油,他哥有工作偶尔换得到票,还有个能偶尔补贴他们肉票不漂油票的城里姑姑。
可生活在队里,合群是第一要务。
苗传生今天本来也消耗大,跑上跑下收拾行李,又赶了几个小时的路,这会儿饿得饥肠辘辘,吃着大姑简单清炒的时蔬,只觉得人间美味也不过如此,恨不得把头埋进碗里。两口下肚,碗中米饭已经少了一大半。
裴平洲见状,体贴的给表弟碗里挟了几筷子菜,提醒他别光顾着吃米饭。
这时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紧随其后是裴景书充满欢喜的声音,她此时人未到声先至了,“爸妈,你们回来了——咦,三表哥,你今天就过来了呀?”
苗传生一时顾不上别的,碗筷搁桌上,就忙着起身给他俩搬东西,还不忘笑容憨厚的回答,“姑父把工作给我,问我什么时候进城交接,我说今天就行,然后下午在大队开了介绍信、收拾东西,就跟着大姑和姑父大表哥他们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