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师?”小皇帝一副疑惑的样子。
徐复祯叹了口气。小孩子就是健忘,从前他多喜欢霍巡啊,现在都快把他忘了。
“皇上,你不记得少师啦?”
“朕记得,就是有点想不起少师的样子了。”
徐复祯怅然。别说皇上了,连她都快想不起他长什么样了。
她只记得他要是丰润些,整个人的气度就更加雍容闲雅;要是清减些,气质就会多几分潇洒落拓。
不过他去蜀中这么久,每日尽瘁劳神,肯定丰润不起来。说不定在那里灰头土脸,回来都配不上她了。不过他这种人,估计也不会自惭形秽。
不久又有奏捷传回,西川路在西羌另扶了一位新王起来,西羌又内斗起来,无暇进犯蜀中了。
明明是振奋人心的捷报,可常泓神色却有些凝重。徐复祯不由问道:“副相怎么看起来不太高兴?”
常泓摇头:“还有一件事,对咱们而言应该算是喜事,只是我觉得有点可惜。”
“什么事?”徐复祯有种不好的预感。
常泓递给她一张快报,一边解释道:“霍转运使在岷州中了一支流矢,伤在胸口,估计命不久矣。这快报五日前发出来的,我估摸着再过两日就能收到他的讣告了。虽然他是成王的人,可到底是个英才,又那么年轻,我觉得挺可惜的。”
徐复祯脑子嗡嗡作响。
怎么会?
他不是
说还要把她追回来的么,前几日她还在跟姑母说起要如何给他吃闭门羹呢。
现在说他要死了?
常泓见她脸色苍白,忙道:“徐尚书,你怎么了?”
徐复祯勉强扶着桌角站稳,语无伦次道:“我头好晕,我好像病了……”
常泓忙唤人把她送回乾清宫。
徐复祯失魂落魄地将手中那纸军报翻来覆去地看了一晚上。
她不相信他那么容易就死掉,可那军报上的白纸黑字做不得假,当胸中的一箭流矢,九死一生。再不像河东那般幸运有她给的平安佩护体了。
他怎么可以那么不小心,就不能为了她周全一下自己,难道那场难堪的分手就是他们的最后一面了么?
她还等着他的道歉、等着他的挽回、等着他的温存细语呢!
她和霍巡总是阴差阳错,永远缺一点缘分。现在他要死了,她说什么也要去见上最后一面。
徐复祯称病不出,安排好宫里的事情后,领着十二个千羽骑的护卫悄悄出了京城。
一路快马奔袭,将沿途快驿的战报都看了一遍,没有收到他的讣告,她这才稍稍心安下来。
一行人风餐露宿,将半个月的路程压缩到七日,抵达兴元府时已是八月中旬。
与她预料中的兵荒马乱不同,城里整肃有序,许是戒严的缘故,静肃的街道略显冷清。
蜀地的气候比京城要更湿润,白日里还有夏末的余韵。徐复祯一路驾马赶到转运司衙门时,身上已经出了一层薄汗。
随行护卫已经提前通报过,见她到来,衙署的司吏上前迎接,打着笑脸道:“不知内尚书到来,下官有失远迎。”
徐复祯匆匆迈步往里头走,一面问:“你们转运使怎么样了?”
那司吏紧走几步上前拦住她:“内尚书留步,霍大人病中不见客。”
徐复祯停住脚步,余光瞥见庭前廊下已经有兵吏聚集上来。
她耐着性子道:“你去通报一声,就说内廷的徐复祯登门,问他见不见?”
那司吏有些为难,却不动身,只反复强调:“大人病中不好打扰。内尚书还是移步官邸暂歇,待大人好些了,自然会去请内尚书相见。”
去通报一声就这么难?
徐复祯将那司吏上下扫了一眼,心里倏然一沉——该不会是他情况不太好了罢?否则衙署为何布置这么多兵吏!
她更要去见他了。
廊下的兵吏眨眼间聚拢到仪门前挡住她的去路。
千羽骑的将士也应声聚在她的身侧摆开阵仗。
两相对峙下,徐复祯见对方没有让路的意思,便朝身侧的领队道:“开路。”
她的人“铮”一声抽出腰间短剑,对面的兵吏立刻抽刀相对。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仪门后忽然传来一道清朗的声音:“有话好好说,何必动不动就刀兵相见?”
话音落下,挡在门口的兵吏立刻左右退开。
徐复祯往里头望去,见从仪门内走出一个穿缥碧罗衫的年轻男子。那人二十多岁的模样,窄长脸,修眉俊眼,举止间自有一股威仪气度。
他正不露声色地把她上下打量了一番,眉心忽然一展,上前朝她拱手施礼:“兴元府知府夏承蕴,见过徐尚书。”
徐复祯见终于有个能发话的人了,急切地说道:“我要见你们转运使。”
夏知府侧身作请。
那司吏急忙上前低声道:“大人,京里来的……”
夏知府摆摆手,仍旧将她往里请。
徐复祯因离得近,是以听到了那司吏的话,进门时便瞥了他一眼。
这些人该不会把她当作成王的人,所以才这么防范她吧。
她一边往里走,一边回想衙署里的戒严,不禁追问前面引路的人:“夏知府,转运使的情况究竟怎样了?”
夏承蕴半皱起了眉头:“当胸的那道箭伤虽然凶险,却还算控制住了。只是这几日接连高烧,他成日地昏睡着,我看着有点不好。”
徐复祯却微微放下心来。她这回是抱着见最后一面的决心来的,高烧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那夏承蕴又道:“徐尚书怎么突然过来了?介陵要是知道你来,恐怕不会高兴。”
徐复祯听了这话,心中先是不悦,又听他语气熟稔,不由道:“你认得我?”
他轻笑一声,道:“我跟介陵是知交,怎么会不认得嫂夫人?”
她还是头一回被人这样称呼,脸上倏然飞起红云,面色却是一沉:“少跟我套近乎,他是我什么人?”
“是在下唐突了。”夏承蕴忙给她道歉,又笑道,“既然不是什么人,那徐尚书何以千里迢迢赶过来?”
徐复祯面色窘然,又不好跟他生气,只得悄悄剜了他的背影一眼。
霍巡的朋友怎么跟他本人一样可恶!
夏承蕴走在前面,见后头寂静无声,转过连廊时便用余光瞥了一眼,见她皱着眉毛绷着脸,显见是生气了。
他想起霍巡说她脸皮薄,逗一下就要气鼓鼓,今日见了果然所言不虚。
他心中暗自好笑,不敢再打趣她,便一路无言引着她来到后院的一间厢房门口。
“介陵喝过药刚睡了半个时辰,徐尚书进去看看吧。”他伸手推开了门。
徐复祯跨步入内,屋子里弥漫着幽淡的草药气息,临窗的帘子拉下来,里头一片寂暗。这里的床不像京城的架子床,像一张加长加阔的矮榻,却悬着高高的纱帐。
一个婢女半跪在床头的脚踏上,正在冰盆里拧着一张帕子。见到有人进来,她连忙站起身来。
徐复祯走上前去对她道:“你先退下吧。”
那婢女犹豫道:“奴婢要给大人敷冰帕子降温,不然烧起来很厉害的。”
徐复祯从她手中接过帕子,轻声道:“我来吧。”
夏承蕴站在门口,见那婢女这么没有眼色,忙招手将她带离了屋子,还贴心地关上了门。
徐复祯慢慢走到床边,探头往帐子里望去,霍巡就躺在竹簟上,身上盖着一张薄衾。屋子里昏昏沉沉的,他脸上也覆着一层绰绰的阴影。
她挨着床沿坐下去,细细端详他的脸庞。
他是瘦了些,因此脸上多了几许薄锋,平添了一丝落拓的气质。只是面上没有什么血色,浓眉紧蹙着,可见病中也不好受。
徐复祯见他这副模样,先前百般的牵愁惹恨也尽数消散,只剩下满心疼惜。
她伸手抚上他的面庞,只觉触手微微地发热,忙拿起手边的冰帕子敷在他的额头上。
那帕子敷了一会儿微微温热起来,她放进冰盆里重新拧干,又顺着他的额头直擦到后颈。她一边擦拭,一边恨恨地想:让你一意孤行,活该受罪!
那薄衾被她往下拉了一点,徐复祯才注意到他上身没穿衣服,只是胸前绕过左肩缠着好几圈白绫,想来是他的伤处。
她小心翼翼地不敢压到那伤处,眼神却忍不住在他身上打转。
上一回看到他赤裸的上身,还是刚重生那会儿见他的第一面呢。她那时把他后背摸了个遍,却什么感觉也没有。
这回才瞟了一眼就开始脸红心跳起来。
徐复祯莫名有种做贼一样的心虚,忙拉起衾被给他盖上,又忍不住戳了一下他的臂膀。
好硬实。感觉能抵她两条胳膊。
她想起先前几个月在京城的时候,霍巡竟然一直不肯给她近身。这下好了,她就是再怎么动手动脚,难道他还能反抗不成?
她低头轻轻吻上那苍白的唇,想要渡点血色过去。他的唇烫得惊人,伴着一点刮擦的干涩,那吮出来的血色几乎转瞬即逝。
她轻轻俯身将脸贴在他的脸上,心中升起异样的满足感。
他还活着,他们又在一起了,这方天地之间只有她和他,那么近。
外面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密匝匝地落在檐瓦砖墙上。
萧萧庭院黄昏雨,阴森的天色压得人心头沉重,然而因为这屋里本就昏暗,是以那雨声落在徐复祯耳朵里,倒成了有点欢快的配乐。
夏承蕴来请她出去用晚膳。
徐复祯用过膳,问了他一些如今蜀中的情况。待夏承蕴答完,她又佯装漫不经心地问道:“下午那个姑娘是平时伺候他的人吗?”
夏承蕴看着她那扭扭捏捏的模样,想逗她又怕她生气,便如实道:“是衙署的婢子,我在介陵病中派来照顾他的。”
徐复祯“哦”了声,过了一会儿又问道:“那晚上也要在那里伺候吗?”
夏承蕴正色道:“他这几日烧得厉害,晚上更离不了人了。”
徐复祯瞥了他一眼,幽幽道:“怎么能让人姑娘家彻夜不休?这种累活应该派个小厮来做。”
“如今内忧外患,衙署里人手有限,嫂……徐尚书请见谅。”他故意漏了个口误。
徐复祯却很认真地说道:“他又不是什么很娇贵的人,你们有这么多兵吏,随便派一个过去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