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康熙荣妃_分节阅读_第23节
小说作者:敲钟的紫藤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41 MB   上传时间:2025-03-21 19:59:17

  宜敏躺回榻上,闭上眼睛仔细思索着以后的计划,这次牵扯的人物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一个不慎就有可能阴沟里翻船,她必须小心再小心,幸好对钮钴禄氏和佟氏她早有安排,至于赫舍里氏毕竟前世就没什么出彩的地方,除了姓赫舍里之外,家世也是一般,她只需将她用在最有利的时候就可以了……突然宜敏耳朵一动,微微睁眼瞄到寝殿门口一角黄色袍影,顿时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第59章 借刀杀人

  宜敏拿起放在一旁的册子,微微叹息一声,抬起手揉了揉太阳穴,闭上眼睛眉尖微蹙。直到手中的册子被人抽走才蓦然回神,猛地睁眼抬头看去,只见康熙正拿着原本在她手中册子,笑吟吟地立在塌前,连忙坐直身子,正要起身行礼却被康熙按住:“敏儿就这么着吧?朕早就说过无须多礼的!”

  康熙说着自顾自地在塌边坐下,仔细端详了下宜敏的脸色,伸手抚摸了下她依然缺了些血色的脸颊,自从宜敏生产之后就一直如此,脸色总是带着淡淡的苍白,少了三分原来的活泼,多了几许柔弱,让他心中每每愧疚怜惜不已,毕竟是他没有保护好宜敏母子,才让人有机会趁虚而入,让宜敏多受了不少苦。

  康熙伸出手指轻轻揉散宜敏眉心的微蹙,柔声道:“敏儿为何蹙眉,什么事让敏儿这般费神?底下那些的奴才是吃干饭的不成?”说着眼里有了怒气,自从御医交待过不能让宜敏多耗心力之后,他就对宜敏百依百顺,从不拂逆她的心思,就连宜敏改变后宫的管理制度他也听之任之,毕竟从新的规矩来看,不但落到宜敏身上的宫务轻松多了,而且各个要害位置上都是他的心腹,宜敏的安排这让康熙既欣慰又窝心,既高兴宜敏的不恋手中的权势,又为宜敏一心把他和孩子们放在首位而窝心,毕竟宜敏弄出这种管理宫务的办法,平白将自己手中的权柄下放到了奴才手中,所空出来的时间时间都用来陪伴康熙和教养孩子了。

  宜敏拉下康熙放在她额上的大手,对着康熙嫣然一笑,本就娇美如花的容颜顿时耀眼起来:“皇上多虑了,妾身如今不过是动动嘴皮子掌掌总罢了,底下的管事奴才们都是有本事的,帮着妾身担了不少事务,不过有些事情他们不敢擅自做主罢了,这些奴才有功无过,皇上当赏才是呢!”嘴里说着夸奖的话,目光却偷偷看了一眼康熙手中的册子,眼底闪过犹豫,笑容也隐含不安。

  康熙是何等人物,他那精明锐利的目光自然早就把宜敏的不对劲收入眼底,毕竟宜敏一直以来都来直话直说,更是从不对他有所隐瞒,联想到刚刚进来时看到宜敏那副苦恼的情状,不由得心中有了些底,这宫里能让宜敏伤脑筋的只有少数几人……不过见到宜敏那副坐立不安的样子,连跟他说话都有些心不在焉,一双眸子总是不自觉地去飘到册子上,不由得心中好笑,这敏儿还是老样子,根本藏不住心事,罢了罢了,看她这模样恐怕自己在跟她说什么都不知道吧?

  “敏儿,可是这册子里的东西让你劳神了?”康熙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举起手中的册子,似笑非笑地看着宜敏,只见宜敏微微一窘,目光飘忽而过,不敢跟康熙的眼睛对视,硬着头皮顶着康熙的目光讪笑道:“那个……那个……也不是多麻烦啦?”只是在康熙越来越灿烂的笑容中声音越来越低,最后消声低头把玩着自己的手指,一副心虚的模样。

  康熙心中暗暗摇头,这丫头真的不适合说谎,只是看见她怯怯地偷偷地瞄了他一眼、又一眼的可怜模样,怎么也无法生出火气来,不由得拿起册子敲了敲她的额头,他好气又好笑地道:“就知道你有事瞒着朕,还不说实话,难道非要朕自己看不成?”他知道每当这丫头有事瞒着他就会这般心虚模样,自然也知道该怎么治她,屡试不爽,果然没一会宜敏就老老实实地交代了一切。

  宜敏一边说,一边有些不安地看着康熙的脸色,却见康熙毫不在意地听着,把玩着手中的册子,嘴角勾起的弧度一点都没变,听完后还饶有兴趣地翻开册子,漫不经心地看着册子里长长地清单,只是那笑意完全不达眼底,深不见底的黑眸好像泛不起波澜的深潭一般幽暗森冷。

  宜敏不由伸手拉着康熙的胳膊,声音中带着担忧地唤道:“皇上……”康熙回过神来,抬眼看到宜敏隐藏着担忧与不安的眼神,心中微微一暖,拍了拍宜敏的手道:“敏儿放心,朕没事!”他心中明白事关皇后,难怪敏儿会头疼,毕竟她虽然执掌六宫,终究只是贵妃,还管不到皇后头上,而自己近来因为三藩之事忙的焦头烂额,敏儿大概是担心自己因为此事烦心发怒吧?

  宜敏仔细端详了康熙的脸色,见他似乎真的没生气这才松了口气:“皇上没生气就好,妾身看皇上近日政务繁忙,妾身本不想再用后宫之事来烦扰皇上,只是这事儿妾身实在无法处理,本来还想着找太后娘娘呢!”说着有些不好意思地微微红脸,毕竟她经常有事没事地找太后讨主意,可以算是打扰太后的清净了,只是太皇太后身子一直没大好,她自然不敢拿那些小事去烦扰她,只能找对她最好、最和蔼的太后做主了。

  “你啊……”康熙失笑地摇了摇头,他当然知道宜敏和太后之间处得极好,虽然对于宜敏跟这位素来冷清的皇额娘如此投缘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只能归结于个人的缘法了,何况宜敏能得太后的喜爱,康熙乐见其成,毕竟他对这位皇额娘还是很尊重的。

  转念又想到刚刚宜敏所说的事情,心情又阴沉下来,没想到皇后和慧妃都如此地步了还这般不安分,一想到这里康熙心中烦闷,本来还想着她们若是安安分分的,他自然会给她们一份体面,如今看来他完全是白费功夫,既然她们不领情,那么……康熙眼神渐渐转冷,只是他不希望将宜敏卷入此事,毕竟赫舍里氏和钮钴禄氏在朝中势力依旧不小,虽然宜敏娘家不弱,但是朝堂上势力太薄弱,他可不想因为这两个蠢女人而让宜敏母子受到波及。

  康熙笑着将手中的册子丢在案几上,把宜敏拉入怀中:“这些烦心事敏儿就不要管了,朕自会处理的……”说着不安分地在宜敏身上蹭来蹭去,深嗅着宜敏脖颈处的香气,声音低哑地问道“敏儿身子可好些了?朕想你了!”康熙理直气壮的求欢让宜敏无语地翻了个白眼,这货脸皮越来越厚了,自从宜敏老是借着身子虚把康熙往别处赶后,康熙反倒越来越黏糊了,白日里只要没事必然要过来跟宜敏耳鬓厮磨一番,晚间只要御医不说不行,他就必然歇在钟粹宫,正如宜敏先前所料那样,粘宜敏粘得紧,幸好夜里侍寝的日子在宜敏安排下还算雨露均沾,否则这宫里怕不是早被醋海给淹了?

  康熙如此黏糊,不但宜敏心中不乐意,生怕被贴上专宠的标签,就连承瑞和赛音察浑两个小家伙也很是不爽,因为他们的皇阿玛一来,额娘香香的怀抱就被抢走了,他们只能乖乖地回偏殿自己睡觉,连床前故事也没得听了。这让两个小家伙怨念不已,所以两个小家伙即使早就知道自家额娘身体好得很,但很是乐意帮着额娘遮掩的,甚至还会在康熙和孝庄面前夸大一些,毕竟只要皇阿玛不能在钟粹宫过夜,她们就能跟额娘一起睡了,而太皇太后也不会老是拉着他们说话留膳,不让他们回钟粹宫了。

  宜敏对承瑞和赛音察浑的小心思清楚得很,不过她听之任之,甚至还会推波助澜,两个小家伙这叫歪打正着,小孩子有口无心,反而能让孝庄对她身子不好的事情放下了疑心,而康熙,反正他又不缺女人,后宫雨露均沾才是福嘛,省的老是来打扰她和儿子们培养感情,宜敏很乐意儿子们跟他们老子斗智斗勇,就当为以后做准备吧!

  宜敏推着康熙越发火热起来的身体,嗔怪道:“皇上,如今还是青天白日呢!您想干嘛?”说着芊芊玉指在康熙腰侧轻轻一掐一扭。

  “嘶——”只听康熙倒吸了一口冷气,苦笑着抬起头,对上宜敏带着怒气的眼神:“敏儿你还真下手啊!”

  说着康熙拉过宜敏依然放在他腰间的手放到嘴边,轻轻咬着宜敏漂亮的手指,眼中带着委屈道:“敏儿最近都不关心朕了,一心只顾着两个小魔王,你没发现朕最近都瘦了吗?”说着还把脸凑到宜敏跟前,好像要让宜敏确认一般,那副模样怎么看怎么欠揍。

  宜敏告诉自己要淡定、要冷静,这康熙越发没脸没皮的了,深吸一口气,宜敏脸上又恢复了原来温柔淡定的笑容,捧着康熙的脸真的端详起来:“恩……还真是有些憔悴了,皇上近日定是太过劳累了,不过妾身岂会忘了皇上?妾身早就让人炖了当归甲鱼汤,给皇上好好补补,皇上一定会全部吃完吧!”宜敏笑眯眯地把当归甲鱼汤和全部吃完加重了语调。

  康熙脸色一白,呵呵干笑两声,眼神飘忽了一会,这才讨好地对着宜敏笑道:“敏儿啊……朕身子好得很呢!这甲鱼汤就不必了吧?”见宜敏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一副“妾身如此辛苦,皇上怎么能不喝”的表情,不由得头皮发麻,心里发凉,心思急转后忙道,“对了,朕想起还有事要召见大臣呢,就先走了啊!”说着站起身,一副急着要走的模样。

  宜敏看他那模样,心中笑得打跌,面上却是一副可惜的模样,也起身相送,口中却道:“既然皇上有正事,臣妾自然不敢耽搁皇上的时间,要不等汤炖好了,妾身让梁九功给您送去好了。”说着眨了眨眼,一副纯良的笑容挂在脸上,让康熙不由得背脊发寒,每当敏儿这么笑的时候,他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只是宜敏那副期待的模样让他无法拒绝,只好硬着头皮道:“既然是敏儿的心意,朕自然会……会喝、完的!”

  咬牙把喝完挤出牙缝,说完康熙心中哀叹一声,那甲鱼汤真的送过去,他只能捏着鼻子喝了,如果他真敢倒掉或是赏给奴才,让宜敏知道了,恐怕他会很长一段时间别想在见到她的笑脸了,到时候日子才真的难过呢!康熙舍不得宜敏不高兴,但是对底下的奴才就不满了,你说内务府没事进上来甲鱼干什么?想着甲鱼的味道康熙不由得打了个冷颤,心中发狠,不行!一定要让梁九功好好敲打内务府的奴才,以后不许再把甲鱼往钟粹宫里送,不然自己岂不是又要被迫喝那讨厌的甲鱼汤了?

  宜敏见康熙脸色阵红阵白,心中偷笑,甩着帕子恭送康熙踩着有些飘忽的步子离开,等目送康熙的身影出了钟粹宫大门后,宜敏才忍笑回转寝殿,然后一眼看见案几上的册子,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事既然康熙上心了,那么无论皇后和慧妃有什么谋算都别想轻松如愿,何况让康熙动手多好啊,她又何必多事呢?坐收渔利才是最划算的不是吗?何况,这位皇上可不是心慈手软的主,而且如今他也无需太过顾忌了,皇后和慧妃落到他手上只怕更难过呢!

第60章 挑拨离间

  宜敏正思虑间就听到踢踢踏踏的跑步声由远及近,不由得勾起嘴角笑了起来,除了她那两个小魔王之外,还有谁敢在钟粹宫里这样肆无忌惮地跑动?

  果然不一会儿,一大一小两个穿着同样皇子服饰的身影出现在宜敏视线中,是虚岁三岁的承瑞和两岁的赛音察浑,身后小跑缀着一串奴才正往这边过来,两个小家伙远远地看见宜敏坐在炕上,正笑吟吟地望着他们,顿时齐齐欢呼一声就要扑过来,只是人小腿短的赛音察浑很是不幸地被钟粹宫正殿高高的门槛挡住了,反观承瑞却轻轻松松地迈过门槛。

  承瑞虽然比赛音察浑只大了一岁,身量却高了不止一点,只见他站在门槛内转过身,笑呵呵地看着努力地想要爬过那个比他胸口还高的门槛而憋红了脸的弟弟,不禁撇过头偷笑不已,顺便不着痕迹地冷冷瞪了一眼想要上前帮忙的嬷嬷,吓得赛音察浑的奶嬷嬷一个激灵僵在原地,再也不敢动作,她可是知道大阿哥的厉害的。

  承瑞一直耐心地等着,额娘说过男子汉要靠自己克服难关,以前自己也是经常被门槛卡住,额娘也是这样等在一边,直到自己确实无法做到的时候才伸手帮自己。所以如今他长大了,自然要帮着额娘带好弟弟,所以直到赛音察浑确认自己无法独自翻越眼前这个高大的门槛后,才可怜兮兮地抬头看着自家大哥,一边奶声奶气地叫着哥哥,一边伸出小短手要承瑞抱。

  承瑞这时才笑着上前一步,将手穿过赛音察浑的腋下,轻轻松松地将他抱了起来,然后直接抱着他走向宜敏的方向,至于后面那一串的嬷嬷和宫人们,由于没有得到宜敏的召唤不敢跟进去,只好留在正殿外面侍立两旁,随时等候主子的吩咐。宜敏见了承瑞的做法心中满意,朝正往自己走来的承瑞含笑点头表示了肯定。

  承瑞见额娘夸赞的眼神自是开心不已,顿时抬头挺胸将怀里的弟弟抱得更稳了,额娘可是说过的,不能让弟弟事事依靠奴才们,要让弟弟一有事就想起找哥哥才行,不然以后弟弟可就跟自己不亲了,这怎么行!弟弟可是他一个人的,谁也不许跟他抢,就是皇阿玛也不成!那些奴才总是想方设法往弟弟身边凑,真是太烦人了,哼,果然还是欠教训。

  承瑞在过了两岁生辰之后,宜敏就用仙境中的方法测试了他的体质,并照此选择了最适合承瑞的功法,然后慢慢引导他修炼起来,当然承瑞还小肯定是不懂得那些修炼口诀的,宜敏只能用自己的内息慢慢引导承瑞按着功法的线路运转,幸好承瑞一直被宜敏用养生功法温养经脉,加上宜敏功法突破后有了内视的能力,所以在小心翼翼地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宜敏发现承瑞的内息即使不刻意引导也会自动沿正确的路线行功了,这才放下心来。

  仙境的功法确实不凡,承瑞修炼至今不过几个月的功夫,但是效果明显可见,比起宜敏当初修炼快了不知多少倍,承瑞本来就比一般孩童壮实,如今更是拔高不少,力气也越来越大,抱着赛音察浑这么个小娃娃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宜敏任由承瑞抱着弟弟窝进自己怀里,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小脸笑道:“你们两个今天怎么没有跟着你们皇阿玛一块儿回来呢?”她可是知道康熙每次向孝庄和孝惠请完安后,一般都会顺便把两个儿子从慈宁宫或慈仁宫领回来,刚刚只看到康熙却没看到儿子的时候,宜敏还以为又被孝庄给留在慈宁宫了呢!

  承瑞还没说话,赛音察浑就抢着道:“额娘,皇阿玛太坏了,一回来就让人送我们回偏殿,儿子也想来见额娘啊!”宜敏闻言看了承瑞一眼,承瑞赞同地点点头道:“是啊,额娘,皇阿玛一路上还跟我们有说有笑的,一进钟粹宫就不许儿子们继续跟了,还让嬷嬷们看着我们!”哼!皇阿玛肯定是想自己霸着额娘,他和弟弟才没那么容易被打发呢!那些奴才谁敢管到他们头上,等皇阿玛一走,额娘还不是他们的!

  宜敏笑了笑,这两个儿子机灵得很,知道不能跟康熙对着干,肯定是明面上乖乖地跟着嬷嬷回侧殿,暗地里却让奴才注意正殿这边的动静,不然怎么康熙前脚刚走,后脚这两个小魔王就过来了?不过这说明两个孩子把她的话听进去了,知道使唤奴才来婉转达到目的,不由得欣慰不已,夸了他们两句后,便开始例行公事地询问今日的行程,不同于以前只由承瑞一人回答,如今宜敏让赛音察浑先说,然后由承瑞补充一些漏掉的地方。

  宜敏一直含笑听着两个孩子的说话,偶尔两人争论一番也不去阻止,反而有意地引导他们对有异议的地方进行争辩,最后才不着痕迹地点上一点,让他们达成共识,如此一来承瑞和赛音察浑倒是乐此不疲,开动脑筋想尽办法说服对方,虽然赛音察浑总是说不过承瑞,但是不影响他对此的热情,如今这孩子说起话来已经头头是道,虽然偶尔会蹦出一两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言语,但总体来说还是让宜敏极为满意的。

  等两个孩子把今日在宫里的所见所闻事无巨细地复述了一遍之后,就见赛音察浑跑到宜敏跟前,抱着宜敏的腿奶声奶气地问道:“额娘,这宫里是不是还有个皇额娘啊?”问完还抬起头眨巴着眼睛看着宜敏,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一边的承瑞脸色微变,他竟不知道弟弟何时听了这等言语,看来他还是对弟弟太疏忽了。

  宜敏不动声色地摸了摸赛音察浑的小脑门,轻笑着道:“哦,赛音为什么这么问?是谁告诉你的呀?”说着看了看站在赛音察浑身后的承瑞一眼,承瑞早已收起脸上一贯的微笑,见宜敏看过来,对着她微微摇头,表示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宜敏眼神微闪,两个儿子几乎成天在一块儿,如果说连承瑞不知道的话,那么只有可能是赛音察浑身边的奴才了,宜敏眼角扫了殿外的奴才们一眼,倒是好大胆子……。

  赛音察浑完全没发现自家额娘和兄长之间的眼神交流,听了宜敏的问话连忙乖乖答道:“是李嬷嬷,她还说皇额娘是宫里所有阿哥格格的嫡母,儿子应该向她请安,还要称呼她皇额娘。”说着赛音察浑歪着脑袋对宜敏疑惑道,“可是额娘才是儿子的额娘啊!”

  承瑞这时忍不住想要开口,宜敏使了个眼色阻止了他,看着赛音察浑的眼睛问道:“如果宫里真的有这么位皇额娘,赛音怎么办呢?”她要看看这孩子的反应,毕竟孩子都是认死理的,一旦心中认定了某件事就很难改变,她不希望让赛音察浑心中有任何疑惑,否则未来恐怕会成为隐患。

  赛音察浑看了看额娘认真的神色,站直身子,仔细想了想才用稚嫩的声音答道:“儿子才不要什么皇额娘呢!儿子只有一个额娘,才不要叫其他人额娘!”说着有扑上前抱紧宜敏的小腿,一脸不乐意地嘟着嘴,宫里的那些女人最讨厌了,老是用奇怪的眼神看他和哥哥,而且哥哥说过只有他们两个是从额娘肚子里出来的,宫里其他人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额娘最好了,宫里的女人哪里比得上额娘半点儿?

  宜敏满意地笑了,抱起赛音察浑放到膝上,点了点他的额头道:“这倒是额娘疏忽了,还没有跟你说明白,这宫里啊,确实有一位皇后娘娘,按照规矩你夜确实应该叫一声皇额娘的,只是她犯了错,被你皇阿玛禁足长春宫,宫里所有人都无须向她请安,不过这是你出生之前的事了……”

  宜敏将皇后所做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她不会因为两个儿子年纪小就选择隐瞒,这宫里容不得天真,更没有人会因为你年幼无知就手下留情,所以宜敏需要让两个儿子认清楚宫里女人的手段和心狠,这样才不会让人有机可趁,何况,她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以他们的聪慧想必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

  而承瑞和赛音察浑也没有让宜敏失望,只见承瑞皱了皱眉头冷声道:“原来如此,难怪宫里素来对皇后避而不谈,竟然敢对皇阿哥下手,皇阿玛只是将她禁足简直太便宜她了!”承瑞毕竟年纪要大些,宜敏对他的教导也更多,自然知道这大清后宫贵妃之上还有皇后,只是从没有人在他面前提过,他自然也不会无缘无故去问这些,毕竟他一点也不喜欢有人压在自家额娘头上。

  赛音察浑则是握紧了小拳头生气地道:“那个皇后太坏了,居然敢这么对额娘,哼,什么皇额娘,凭她也配!”赛音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最最漂亮温柔的额娘居然被那个什么皇后给欺负了,他决定了,以后一定要找机会欺负回来,给额娘出气!还有李嬷嬷那个奴才,竟然教唆他去长春宫请安,如果他真的那么做肯定会让额娘伤心的,哼!按照哥哥的说法这种奴才就叫吃里扒外,不能留着!可是……额娘说了不能直接打骂奴才,要有理有据,要让人被罚了还要乖乖谢恩才行,恩……回头得跟哥哥好好商量商量,一定要想个法子狠狠整治一番这个奴才!

  承瑞也赞同地点点头,在他心里除了宜敏谁也不配让他称额娘,从他记事起,宫里所有的女人见了他都要行礼,见了额娘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喘,对于皇后他只是知道有这个人而已,根本没放在心上过。何况皇阿玛说过的,这后宫里除了两位太后和额娘,他和弟弟不需要向任何人行礼,因为那些女人不过是爱新觉罗家的奴才罢了,没资格让他和弟弟行礼,如今竟然有奴才敢在弟弟耳边吹风,简直不可饶恕。

  宜敏看着两个儿子的神色,心中安慰,幸好这两个孩子从一出生就一直养在她眼皮子底下,否则岂不是被那些奴才给教坏了,那个李嬷嬷是太皇太后的人,想必是看着赛音察浑还小,比较容易受人误导才敢这么做,不过自己也不是吃素的,加上康熙有意的纵容,两个孩子心高气傲,根本不可能听从几个奴才的话,至于是不是孝庄指使的并不重要,反正她早就知道孝庄永远不可能真的对她真心以待。

  看来以后这些个奴才倒是可以废物利用,让承瑞和赛音察浑拿来练练手,身为皇阿哥自然要懂得如何拿捏身边的奴才,她只需要对他们的处置手法加以引导即可,粗暴的打骂不过是最低级的手段,何况在宫里只要找到了借口,何愁处置不了几个奴才?何必脏了自己的手,还坏了名声呢?像前世胤礽那样动辄打骂奴才成为习惯,后来甚至发展成鞭打大臣、兄弟,简直愚不可及,最终必然是众叛亲离的下场。

  宜敏搂过两个儿子,慈爱地在他们耳边慢慢分说着他们身边的奴才,哪些是自己人,哪些是他们皇阿玛的人,还有哪些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人,对这些奴才该派什么用场,如何用他们来达到目的等等,这些都是宜敏两辈子混迹后宫用血泪得来的经验,她毫不保留地灌输给了两个孩子,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全懂,但是承瑞和赛音察浑都是记忆力惊人,基本上可以说过耳不忘,她只需要他们牢牢记住这些话就够了,在以后的日子里自然会有机会学以致用,毕竟后宫就是最好的试炼场。

第61章 祖孙之争

  康熙十二年,刚刚年满二十的康熙皇帝终于再也无法忍受南方三位藩王的骄横跋扈和贪婪无度,终于下定决心进行撤藩,只是这个决定实行起来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对于康熙而言,来自朝堂的阻力他早有心里准备,但是他从未想过最大的压力竟然来自于他的皇祖母,这无疑给他的满腔热血浇上了一瓢凉水,从小就习惯于得到祖母庇护和支持的康熙第一次发现皇祖母是如此的陌生和遥远。

  近段时日慈宁宫难得地经常出现了康熙和孝庄祖孙争执的场面,自今年三月里康熙接到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的折子后,心中兴奋,只因他终于有名正言顺的理由裁撤藩王了,他自然知道尚可喜此举不过是试探而已,毕竟如果让尚之信继续拥兵留镇广东的话,岂不是世袭罔替了?那清廷何时才能将南方收归中央?于是康熙顺水推舟地直接诏令尽撤广东全藩,这时尚可喜才发现自己的试探竟然要假戏真做了,自然是不干的,这只老狐狸也不是省油的灯。

  于是在康熙下诏之后,吴三桂和耿精忠也先后上疏请求撤兵,借此试探朝廷意旨,同时也是对康熙形成联手威压之势,想要借此让康熙有所忌惮不敢轻易撤藩。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料到的是,康熙并不理会吴三桂等人的试探,直接将折子明发,并下令命户、兵两部和议政王贝勒大臣集议,想借此名正言顺地撤除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的三藩。

  只是集议的结果却令康熙无比的失望,朝中大臣无不畏惧吴三桂的武力,几乎所有的王公大臣都坚持三藩不可轻撤,只有大学士图海、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刑部尚书莫洛等少数人主张撤藩。

  没能如愿的康熙再次想到了他的皇祖母,以太皇太后的威望,如果能支持他撤藩的话,这些大臣中至少有一部分要重新选择立场。只是事情并没有康熙那样想当然地发展下去,从康熙踏进慈宁宫的那一刻起,他就感觉到气氛不对劲了,孝庄冷着脸坐在上首,身后侍立的苏茉儿不停地向他使着眼色,让康熙心中一咯噔,看来皇祖母已经知道他的来意了,看这幅阵仗,恐怕事情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容易了。

  康熙依然恭敬地向孝庄请安问候,孝庄淡淡地叫了起:“皇帝无须多礼了,今个怎么这个时辰过来了?”她这是明知故问,今日御门听政之后康熙在乾清宫暖阁跟议政王贝勒和大臣们商议撤藩之事足足有三个时辰,这等事情她岂会不知?只是她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心急,竟然打算一次性把三藩连根拔起,如果三藩那么容易撤的话,早在顺治朝的时候就不存在了。

  康熙低垂着眉目,将今日商议裁撤三藩之事跟孝庄说了一遍,最后才道:“皇祖母,孙儿以为三藩各拥重兵,久据南方数省,尤其吴三桂掌管云、贵两省一切文武官员兵民事务,总督、巡抚均听其节制,还弄了个西选制度出来,自行选任官员,而朝廷选派过去的官员根本无法掌握实权,不是被收买,就是被各种借口加以罢免,甚至被暗地里诛杀,如今朝廷已失去了对南方的控制权……”

  康熙握起了拳头,不忿地道:“孙儿让米思翰统计了一下,如今朝廷在三藩军备上每年要消耗兵饷2000余万两,而每年国库收入也不过三千余万俩,国库大半尽入其囊中,可是吴三桂他们还不满足,竟然打算父死子继,这分明是想要效仿明代沐氏故事,世守一方呢!”三藩之地尽得南方鱼米之乡和入海口岸的便利,民丰富裕,每年收入高达数百万之巨,还成天跟他嚷嚷着没钱没粮,而他还不能不给,简直憋屈到了极点。

  “如今三藩各据一方,互通声气,广布党羽,已成割据之势,这天下是我大清的天下,朕岂能容他们脱离掌控,独霸一方?”康熙激动起来,他对三藩忍耐已久,当初皇阿玛薨逝,吴三桂竟敢带兵进京吊唁,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非马佳氏和瓜尔佳氏这两个手握兵权的大族突然改变八大家族一向中立的立场,站在他身后对吴三桂形成威慑,恐怕吴三桂就敢趁着皇权更替之机直接挥军北上了。

  从那时起康熙就对吴三桂深恶痛绝,如今好不容易除了鳌拜,坐稳了江山,这天下在他的治理下稍微有些起色,国库也充盈了些许,但是三藩这个无底洞就像填不满一样,从他登基起,全国各地旱涝不断,饥荒不绝,国库单是用来赈灾都不敷使用,何况还要将大半钱粮要白白送给三藩,养得他们膘肥马壮好来给他添堵吗?这种损己利人的事康熙当然不乐意干。

  孝庄皱起眉头,她知道三藩所属必然耗费不少,倒是没想到三藩的花费如此之巨,但是形势比人强,花费再大还能有打战来的大不成?如今大清还撑不起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于是沉声道:“哀家知道皇帝的心思,但是皇帝想过没有,现如今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两万;平西王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比其余两藩加起来还要多。”

  孝庄喘了口气,看着康熙依然不为所动的模样,不由得气道:“这些还只是三藩报上来的表面数字,其私底下究竟隐藏了多少人马根本不得而知。皇上这么急着撤藩,岂不是逼着他们造反吗?”

  孝庄虽然表面上现在不过问朝政,但是所有的事情她心中都有一本账,尤其三藩从顺治那时起就已经是朝廷的心腹之患,但是当时她和顺治手中无兵,加上大清入关未久,尚未站稳脚跟,只能靠着三藩镇压南方各地的起义,有求于人的朝廷除了忍还能有什么办法?如今康熙亲政时日尚短,还不具备跟吴三桂这等根深蒂固的势力扳手腕的本事

  康熙见孝庄动了怒气,心中有些动摇,但是一想到吴三桂等人以退为进的折子,处处流露出威胁逼迫之意,何况如今大清的国库收入已经供养不起三藩了,现实也容不得三藩继续存在下去,他瞬间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皇祖母的意思孙儿自然明白,但是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之利,若此时不削藩,恐怕再过数年,朝廷白白养壮了三藩,却无粮饷可供养八旗军兵了。”

  康熙现在最怕看到的就是三藩催请饷银的奏折,更怕看见户部尚书米思翰对他说没钱的苦脸,他辛辛苦苦节俭出银子还不够全国救灾所需,偏偏富得流油的吴三桂等人还要伸手向他要银子,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孝庄深吸了口气,目光灼灼地看着康熙道:“这么多年都忍过来了,难道皇帝要在这时候功亏一篑吗?三藩固然耗费巨大,但是扼守南方各处重镇已久,而且别忘了如今的陕西提督王辅臣,贵州提督李本深,四川总兵吴之茂,云南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十人都是吴三桂的心腹部将,吴三桂这等势力几乎及全国之半。更不用说耿精忠和尚可喜扼住了江南的命脉,若是惹得三藩具反,我大清拿什么来抵挡?”

  孝庄一席话正中康熙心中最担心的地方,他本来并不想先动吴三桂,而是打算分而治之,但是三藩也不是傻的,他们几乎已经达成了共识,想要撤藩就要面对三藩共同的压力,只是康熙并不是那种屈服于压力的人,他顶着孝庄质问的目光坚持己见:“正因为当初吴三桂初镇云贵时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旨意,任由他选派、任免官吏才养成了如今这般庞然大物,若不趁着现在我大清实力还胜过三藩的时候动手,继续姑息下去,届时朝廷恐怕连反抗的能力也没有了。”

  见孝庄若有所思,康熙连忙加把力继续道:“孙儿通读史书,自古以来,一个国家倘若形成主弱臣强之势,则下臣必反,依孙儿看来,三藩如今已经是撤也反,不撤也反,还不如先发制之,反倒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更何况吴三桂之子,耿精忠诸弟都留在京师为人质,想来他们即使变乱也会有所顾忌,否则内部不稳何以对抗朝廷?”康熙心中认为以如今八旗和绿营的实力,只要不同时对上三藩,还是胜算极大地。

  孝庄看着自己的孙儿,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她自然知道自己这个孙儿有着怎样的雄心壮志,但是他还是太天真了,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大清的实力,如今八旗早已不是入关时骁勇善战的八旗了,何况比起汉人的数量,八旗根本不够看,一旦和三藩开战,若是只派汉军绿营,死得多了怕汉人不稳,立功多了又怕功高震主,但若派八旗出征,大清根本耗不起,一旦八旗将士伤亡太大,必将动摇国本,将来大清靠什么来坐拥天下,威慑汉军?而且派谁领军征战?那些亲王贝勒老的老,小的小,如今又有几人能派上用场?

  但是这话孝庄不能也不敢说出口,不只是因为康熙的心高气傲,而且还在于她终究是蒙古科尔沁的女儿,这等几乎是否认八旗实力的话一出口,恐怕她这个太皇太后也没好果子吃,爱新觉罗家的爷们和八旗各个世家素来自负勇武,这等长他人志气的话肯定得不到认同,加上几个宗室里德高望重的老王爷都是战功彪炳,而且只认哲哲是他们的大嫂,自己这个太皇太后在他们眼中终究是个靠儿子上位的妾而已,根本不够分量。

  孝庄按捺住心中的焦虑,试着再次说服康熙,语重心长地道:“皇帝何不换个角度想想,如今吴三桂已经是何等年纪?只怕不消十年就要入土了,而皇帝那时正当壮年,用十年的时间来积累实力,届时只要吴三桂一死,三藩群龙无首,撤藩自然水到渠成。可是如今吴三桂犹在,爪牙遍布长江以南,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朝廷此时并没有压倒性的实力可以一战而下,一旦开战势必会形成南北对峙之局,到时候年深日久,大清可能承受得起这等消耗?”

  孝庄出身草原,看多了父兄出征在外,征战沙场的事情,嫁给皇太极之后,也是跟着经历过不少战阵的,甚至亲自前往招降洪承畴,对于战争大局的把握要比康熙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雏儿好上太多,一眼就看出撤藩终究是件耗时长久的大事,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康熙眼神闪了闪,他当然很清楚吴三桂已经六十多岁了,自己不过二十年纪,肯定能等到他死去,但是他不甘心,也不敢去赌吴三桂的寿数,他对三藩已经忍耐太久了,甚至朝廷对三藩的容忍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官员们个个都想着只是费些钱粮安抚即可,能不动武就不动武,毕竟吴三桂善战之名无人不知?但是若吴三桂再活个十几二十年怎么办?朝廷哪里来那么多钱养着条随时会反咬一口的狼崽子?

  更别说到那时候一旦三藩羽翼丰满,而朝廷经过这么多年的入不敷出,手中无钱无粮,拿什么去打仗?拿什么去撤藩?到那时说不定大清就要重蹈明朝的覆辙,不是毁在吴三桂等人手中,就是被迫退回关外,一旦出现那种结局,无数八旗将士浴血奋战才得来的锦绣河山就此断送,他也必将成为大清的千古罪人,这是康熙决不能容忍的。

  康熙抬起头直视孝庄的眼睛,目光坚硬如铁:“皇祖母,您的话孙儿不敢苟同,朕是君,三藩是臣,孙儿不愿做个受人威迫、仰人鼻息的皇帝,当年的鳌拜如是,现在的三藩亦如是,孙儿要这大清真正一统天下,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即使御驾亲征,南方的半壁江山朕也势在必得!”在康熙心里三藩非撤不可,三藩想要脱离大清,自成一国,除非他死!

第62章 帝王之心

  春日的阳光照耀在钟粹宫的琉璃瓦上,反射出温暖人心的光芒,但是身在书房中的康熙却觉得说不出的冷意,他手边放着宜敏塞过来的茶盏,直愣愣地看着那青烟袅袅发着呆,心中如滚开的水一般无法平静,这是第一次见到皇祖母如此冷硬强势的一面,从小到大他就是个有主意的人,有时候即使皇祖母不赞同也顶多跟他摆事实、讲道理,直到说服他,让他主动改变想法为止。

  可是这一次却不一样,皇祖母根本听不进自己的任何话,她坚持认为撤藩可以,但必须等吴三桂死后,或者是三藩削弱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才行,他从未如此头痛皇祖母的固执,只是事关大清江山社稷,他不可能退让这一步的,三藩已经成为大清的毒瘤,此时拔除虽然也会经历阵痛,但是比起等未来病入膏肓才刮骨疗伤要强得多,而且他作为帝王的骄傲不允许他对臣子低头,一个鳌拜已经让他受够了,三藩之害比起鳌拜更甚百倍……

  宜敏见康熙低头沉思,也不去打扰他,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手中握着一卷经书慢慢地翻看,只是心思却完全不在书上,她当然知道康熙在困扰着什么,不过是撤藩之事罢了,今生康熙撤藩的决心比起前世要更加坚定,只因如今的局面比起前世已经好上不知多少了,虽然孝庄依然反对,但是支持康熙撤藩的人虽然不多,但都是分量颇重之人,何况以康熙强势的个性,不可能继续容忍三藩的一再要挟。

  至少宜敏早已传信给家族,将太皇太后和康熙的心思透露的很明白,撤藩之事简在帝心,势在必行!她的伯父图海是个聪明人,只要明白了君心所向,会作出正确的选择,而在孝庄和康熙意见相左之际,无疑图海是站在康熙一边的,毕竟保皇党不是说说而已,马佳氏和瓜尔佳氏效忠的是皇帝,而不是太皇太后。

  果然在这次朝会后的聚议中,图海这个前世坚决反对撤藩的死硬派坚决地站在康熙这一边,作为马佳氏现任族长,图海的站队无疑给了朝堂上摇摆不定之人一个信号,也改变了不少中立派的倾向。而户部尚书米思翰背后是富察氏一族、刑部尚书莫洛背后是伊尔根觉罗氏,兵部尚书明珠则是纳喇氏一族,加上素来与马佳氏共进退的瓜尔佳氏一族,康熙如今底气不小,也是凭借这个这才跟孝庄争议了如此之久仍未落下风。

  钟粹宫的书房中安静得只剩下书页沙沙翻动的响声。过了良久,康熙的眼珠子微微转动了一下,突然醒过神来一般抬起头,看见了安静地陪他坐了一个下午的宜敏,心中突然被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充满了,火红的夕阳透过书房的窗台落在宜敏身上,为她镀上一层金红的薄纱一般,康熙撑着头,温煦的目光打量着阳光下宛若神仙妃子一般的宜敏,突然觉得心中恍若被一片羽毛轻轻骚动一般温暖而满足。

  宜敏似乎察觉到他的视线,抬起头正对上康熙专注的眼神,不由得抿唇微微一笑,将手中的书放在一边的案几上,拎起一直在小炭炉上温着的奶茶,起身轻盈地走到康熙桌前,将那杯早已凉透的茶水换成热乎乎的奶茶,虽然宜敏没有说一句话,但是那温柔的眼神、体贴的动作比起千言万语都有用得多,一股无言的默契和脉脉温情弥漫在书房的墨香之中。

  康熙紧绷的心渐渐松弛下来,端起手边那杯热腾腾的奶茶,轻抿一口,只觉得一股浓郁的奶香混合着薄荷的清凉,让有些发胀的头脑猛地一阵清明,说不出的好喝。康熙惊奇地道:“这奶茶倒是与众不同,不但毫无膻味,还带着薄荷的清甜,倒是难得!”

  宜敏轻笑着解释道:“这是小厨房刚刚弄出来的新花样,妾身如今喝着药,御医交代过少饮茶水以免和药性冲突,都说羊奶温补,只是妾身又不喜欢那股子膻味,于是厨子们便想了各种办法弄出这么个奶茶,妾身喝着倒是爽口,皇上若是喜欢,就打发梁九功跟厨子们讨方子去,平日里喝着既养生又养胃,倒是极好的。”其实她是为着两个孩子能多吃些辅食,才变着方儿折腾小厨房呢,只是小阿哥们的喂养素来有规矩,三岁之前大多喝母乳,过去她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看了仙境的书才知道若不加些辅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宜敏只能想方设法暗地里弄些吃食给孩子。

  康熙微微点头,默默地喝完那杯奶茶,这才拉着宜敏坐在身边:“今儿怎么不见两个孩子?平日里可是无时无刻地缠着你来着……”说着一股子酸味弥漫,那两个小子简直就是来讨债的,现在连找个跟宜敏独处的机会都不容易,每次都要拿出阿玛的威严把他们弄走,日子久了这两个小子也越来越狡猾了,但是如今难得两个儿子没有来胡搅蛮缠,他居然还有点不习惯了。

  宜敏掩嘴一笑:“承瑞和赛音察浑被太皇太后留在慈宁宫用膳了,最近太皇太后气色不太好,两个小家伙总是想着方儿逗她老人家一乐,如今一整天下来,妾身都要临睡前才能见着这两个小家伙,依妾身看哪,他们都乐不思蜀了吧?”宜敏眼中带着慈爱和无奈,当然事实不可能这样简单。

  孝庄对于马佳氏明着支持康熙撤藩一事极为不满,在长时间与康熙争执不下之后,这份不满就牵连到宜敏头上,所以这些日子孝庄对着宜敏也没什么好气色,幸好宜敏素来谨慎,从不敢干政,对康熙偶尔的抱怨也只是听听就算了,从不发表任何意见,在没有把柄的情况下,孝庄也不能拿宜敏怎么样!

  只有一点让宜敏分外不满,那就是孝庄如今似乎存心要分开宜敏母子一般,只要承瑞和赛音察浑去请安,就会想方设法把他们留下,有时候直到宫门下钥的时间才放他们回来,这样一来宜敏和两个儿子只能早上匆匆见一面,晚上才有那么一点时间相处。至于孝庄安排在两个孩子身边的奴才也越发的大胆起来,明里暗里地挑拨宜敏母子的关系,幸好承瑞是个聪明的,赛音察浑虽小但是胜在听话,对付这起子奴才还算是得心应手,只是……孝庄实在是欺人太甚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3页  当前第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1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康熙荣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