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惊动了周大伯那边,等周大伯带着医生赶到家里,一检查才知道,这老两口是睡过去了。
他们不但没有疾病,反而身体倍棒,比同年龄的老人要健康的多。
周父周母被大家闹腾醒了,烦躁的不行。俗话说宁惹醉汉不惹睡汉!
老两口难得睡的这么香,被人搅了美梦,起床气大的吓人。
没想到周大伯被大儿子请回家了,他们俩被周大伯好一顿训,连小辈们在旁边都不忌讳了。
陈红领着孩子也来了老宅,知道都是云雾茶惹的祸,吓得躲进厨房帮大嫂做饭,连面也不敢露了。
第451章 于洋开学拜师
周大伯得知周易爸手里有半斤云雾茶,晚上索性不走了。
不匀给他茶叶,他就赖在老宅不走了。
周易爸后悔不已,暗暗骂他的好大儿,又庆幸自己的心头好藏在房顶阳台,没被大哥发现。
晚上一家人大聚餐,陈红和大嫂做了一大桌子菜,吃饱喝足,周大伯从周易爸手里分走了三两茶叶,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怕老两口晚上再闹什么幺蛾子,陈红也带着于洋留宿了。
一夜无事,第二天陈红回后海收拾了收拾,就躲回家属院了。
开学了,陈红跟着部队的接送车带着孩子去学校见了老师,办完入学手续,又参观了于洋以后要学习生活的环境。
部队的孩子们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吃一顿午饭,还会在学校午休。
下午放学才会乘坐部队的专车送回家属院。
也就是说,孩子们一走就是一天,中午家里只剩下陈红一个人。
开始的一周,陈红天天送走孩子,就在家摆弄花草。
家里面积不大,被她出出进进几趟,装模作样的往家搬花盆,也把卧室厅堂和阳台都摆放满了。
家里的窗帘也换了,陈红又自己买回材料重新铺了木地板,连厨房里也贴了地板革。
看着家里大变样,陈红成就感满满!看,她总算没辱没了木工子女的手艺,木工活干的也不差嘛!
角角落落实在没啥活干了,陈红变得很无聊。早上起来,趴在窗户上看军人们去上早操,成了她每天的习惯。
就在她快要闲的长毛的时候,周易终于回家了。
在家休了个周末,两口子带着于洋去拜访了一位音乐老师,以后于洋开始学习其他的乐器。
这位老师是音乐学院退休的教授,不管是西洋乐器还是中国古典乐器都有涉猎。
他尤其擅长钢琴和小提琴,于洋接下来这几年要专攻这两样乐器。
这位老师轻易不再收徒,周易也是找了周大伯的关系,才说动了人家收下于洋。
第一次上门,陈红两口子送了重礼。两瓶两斤装的空间蜂蜜,两盒半斤装的海参,两支空间产的人参,两瓶茅台酒。
另外,陈红还准备了一个盛满红枣、桂圆、莲子、红豆、芹菜和肉的拜师礼盒。
看到他们一家人这么知礼,董教师特别高兴,还让老伴出去订了一桌菜回来,留他们一家三口吃了午饭。
席间聊起来,陈红才知道,董教授的儿子也当过兵,不过九七年裁军退下来转业到地方了。
这是他们一家人的遗憾!
见到周易这个现役军人,董教授中午喝的很尽兴,只他一个人,就喝了半斤白酒。
吃完午饭,董教授有了醉意,陈红一家人早早的就告辞了。
他们走后,到了晚上,董夫人才发现拜师礼盒里还有一个大红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两万块钱。
“老董,这家人还真是讲究,不但送的拜师礼很有诚意,还给包了个两万块钱的红包。
你说,这钱可不少,咱不能收吧!”
董教授把每一样礼品都看了一遍,点头说:“这家人为人不错,又是朋友介绍的,别往回退了。
推来推去的没意思,等那孩子来学习,咱们对他好些,拿他当自己家孩子对待就行了。
对了,我有一把从法国带回来的小提琴,是我在跳蚤市场捡漏的一把手工制作的好琴,等孩子来了送给他,让他拿着练琴。”
第二天是周日,周易早早的就把于洋送去了董教授家。
从此以后,于洋有了一位真正的授业恩师,他跟着董教授一直学习了十年。
到他十八岁,各种西洋乐器信手拈来,他还兼学了很多中国古典乐器。
更令人高兴的是,董教授领着他踏入了京城音乐界的圈子,认识了很多的人脉。
安排好了孩子的学习,在家过了两晚,星期一的早上,周易又在天蒙蒙亮的时候离开了家。
这次,他告诉了陈红行程,他们部队正式进入了去全国各军区选拔的时间,各种演习会接踵而来,他又要忙得没空回家了。
送走了上学的儿子,陈红洗完衣服,又坐在客厅里独自发呆。
哎!她没有想到,这随军和不随军也没太大的差别,她还是要独守空房,做个安静等待的军嫂。
陈红出门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以后去坐地铁和公交就方便了。
从家属院出来,骑电动车去地铁站或者公交车站,方便快捷,省了她不少时间。
她可以每天都去后海待多半天,收拾收拾院子,种种菜,进空间整理花草,采摘水果,收获庄稼也能避人耳目。
每天她都能从空间拿回家属院一些水果粮食和海产禽蛋。
别的家属遇到了,也只以为她是在外面买的或是从婆家带回来的。
周易部队住在这个家属院的人不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他们除了十几位直属领导,其余的战友基本上都是光棍。
他们的战士淘汰率比较高,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伤退役或转业,当然也有的牺牲了。
这些事周易从来不对陈红说,但是每次他情绪低落的时候,陈红也能敏锐的感知到,她也不知道怎样安慰他,只能默默的陪伴,尽量给他补养好身体。
她只想他每次出门,都能安全的回来,再多她也管不了。
周易可能也知道媳妇猜到他的工作性质了,从她爱给他往部队里带大量的蜂蜜、海参和果干他就明白了。
两口子心照不宣,虽然聚少离多,感情却越来越好!
零八年,陈红手里只剩下贵州茅台的股票了,其他的她早就全卖了。
现在她手里有三十多亿的现金,分别存进了十几家银行。
十月份,陈红又一下买了三辆家用汽车,再不买到一零年后就限购了,她抢先下手了。
其中有一辆宝马,一辆保时捷卡宴,还有一辆带字母的大众。
陈红还自己找事干,去学了插花,茶艺,交谊舞。
又带着妹妹小芸经常涉足美容院,健身中心,体验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时尚领域。
陈红自己倒是没咋变,只是提高了穿衣的品味。而变化最大的是妹妹小芸,她学会了化妆打扮,又经常去健身美容。
现在的她,整个人都变得更自信更大方了。走在路上,穿着高档时装,气场简直有一米八。
第452章 北京的生活日常
相信她如果在路上和杜石就是碰个对头,也一眼认不出她来了。
现在的小芸穿着简洁干练,发型一丝不苟,走路带风,只要她出现,你就能感觉到她是一个自信大方,散发着光芒的的女人。
陈红每次和关太太、金园长和方义同妹妹方义华出门逛街,都会给小芸买不少衣服鞋包,现在她简直拿妹妹当成闺女来打扮了。
参加聚会,也经常带着小芸母女出席。姐妹俩也不咋出头,跟在关太太和方义华的身边,看她们怎样和商场精英官员太太们打机锋,默默的学习,采众人之长,也很有意思的。
忘了说了,现在的关处长已经不是处长了,在八月份已经升任了副行长职务。
现在找他托关系走门路的人更多了,他的社交活动也更多了。
男人有男人的圈子,女人也有女人们的圈子。现在陈红来了北京,用到关银长的地方反而没有了。
两家没有了利益关系,却处的更像朋友了。方义同也调去了发改委工作,具体是什么职位陈红也没打听。
他们三家的关系现在特别纯粹,没有利用,没有勾心斗角,经常孩子大人凑在一起吃吃喝喝,搞家庭聚会。
聚会的时候,也是关行长和方主任最放松的时间,可惜的是每次聚会周易都会缺席,这也没办法,他的职业关系,时间长了,大家也都习惯了。
四家的女主人会一起下厨房,坚持每人做两三个拿手的家常菜。
方小颖和关涛会带着于洋和妮妮玩,关行长和方义同下象棋侃大山,聊一聊工作中有意思的人和事。
老朋友在一起聊天,最能放松紧张的心情。
吃饭的时候大家也不拘束,女士们喝陈红提供的空间产红葡萄酒,两个男士喝用空间人参泡的保健药酒。
每次聚会完,大家都说身心相当于充了一次电,再出发工作,就会感觉斗志昂扬精神奕奕。
孩子们喝各种美味的果汁,饭后几位女士还会烤制一些蛋糕和小点心,看方小颖表演茶艺,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极致精神享受。
小颖因为表演茶艺,还会专门换身白㡳兰花,非常优雅的中式旗袍。
妙龄少女身穿旗袍端坐展示茶艺,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当中国古典背景音乐响起的时候,她温杯、置茶、醒茶、泡茶、倒茶、奉茶一气呵成。
虽然茶艺手法还算不上太流畅自然,但是繁而不凡,简约中显露出古朴,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法。
却很能令人身心放松,沉浸其中。
陈红虽然也学习了茶艺,却总也弄不明白古人泡茶为什么这么麻烦。
每当看别人表演的时候,只要沉下心,也能体会到认真泡茶的人很享受,带动旁观的人也能享受这个过程。
她想,这已经不是喝茶的问题了,这已经上升到精神沉淀升华的问题了。
陈红感觉,泡茶是自我享受的过程,在一呼一吸之间,掌握好节奏,才能更加从容和松驰的心态去感受茶汤的变化,从而让坐对面的喝茶人享受当下手里的那杯茶。
她喜欢喝茶!最喜欢的是绿茶,每泡一杯茶就要先闻闻茶水的清香真是一种自我陶醉和享受。
生活也如同泡茶,待人多点耐心,多点温柔,才能走的更久远!
陈红除了喜欢参加三家之间的家庭聚会,还喜欢跟着方义华去参观各种艺术沙龙、各种书画展和珠宝玉石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