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咋的,这不,海上能遇到是多大的缘分啊,和你聊聊天呀。看在老乡的份上,姐给你个忠告:在海上吃这碗饭,要老实本分,看不清情况,千万别伸手。
要是碰见厉害的,挨了打丢了人还没处去说理,不是耽误挣钱吗?你说是不?”
第53章 网到虾群
对面船上三个男人,一个在驾驶室开船,另一个正蹲在甲板上整理鱼获。听到两人说话,都抬头看着她,本来看架势是一言不合要动手的样子。
整理鱼获的中年男人仔细一端详陈红,插口问:“你是不是梨园镇于家村的?”
“咦,还是熟人吗?我怎么不记得你?”
“我们是桥头镇大屿村的,我妹子嫁去了你们村,都不是外人。刚才都是误会,对不住了大妹子,回去一定教育这孩子。他头一回上船出海,不懂规矩,别和他一般见识。”
“噢,没事,不过是得多教教他,海上的规矩,都吃这碗饭,谁也不容易,还是本本分分的好。你妹子是谁家媳妇,说了弄不好我还认识呢?”
“她对象叫刘庆山,她嫁过去好几年了。我妹夫也是个穷打渔的,都干这一行,都不容易。那妺子你忙着,我们再找地方拉一网去。”
说完话,就让人开船走了。等看不见陈红的影了,那小伙子还不服气的说:“美成哥,她一个小娘们,你和她低声下气的说什么?我还想骂她几句呢,看她气势汹汹地还想撞咱的船?”
赵美成生气地训他:“你知道个屁,你还骂她?你骂的过吗?人家刚才明里暗里刺了你一顿,一个脏字没说,你咋一句话接不上呢?看把你能的,你要是招惹她,在船上够不到你,她也能找你家去,打出你屎来。”
年轻小伙子不服气:“她敢,一个小娘们,还反了她了。还找上门打我,给她两个胆,她也不敢进村。”
驾船的中年男人也数落小伙子:“我说不行不行,不能动人家笼子,你偏不听。好歹被人逮住了吧!人家给你台阶就赶紧下呗,还不服气。
就是真打起来,咱们也沾不了光,都认出来是一片的了,还能飞了,上了岸不找警察人家也会找家里去。真闹起来多丢人败姓。”
赵美成冷笑着说:“还沾光,你们别做梦了。你们知道她是谁?于家村的陈红!真惹上她,不把你打个半死也让你扒层皮。你们回去打听打听,咱们这方圆几十里,就是地痞流氓都不敢惹她。”
“这么厉害,我还真不信。是不是她家有当官的,后台硬?”
“有个屁后台,真有后台也管不到咱老百姓,咱不犯法,他们也不能拿咱怎么样。真厉害的是她自己。这女人打架有一手,三两个人打不过她。
咱们这附近的小流氓都被她打怕了,这女人打人占理下死手,每次把人都给打进医院,还拿她没办法。要不服气,你去找她试试?”
小伙子缩了缩脖子:“我才不去呢,好男不跟女斗!”
两个中年男人都哈哈大笑,开着船离开很远。
陈红用吊机把六个螃蟹笼都依次收上来。直接解下绳子收进空间,等回家再整理挑选。她刚刚看到附近有一个大虾群,都是大个的皮皮虾和琵琶虾。
陈红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群的虾群呢!看样子是被螃蟹笼里空间饵料气味,给吸引过来的。可能附近个头大跑得快的都来了,看着就好大一群。
从空间取出专门捕虾蟹的渔网,陈红固定好方向盘,让渔船按设定的路线转圈,陈红把渔网快速的下到海里。
皮皮虾游泳的速度是很快的,陈红怕它们跑了,往埋伏圈里撒了不少空间水和的饵料。
这一网拉上来又是收获满满,看到甲板上好大的一堆大虾,陈红简直高兴疯了。太多了,也特别大。每只皮皮虾差不多二十公分长,两指半宽。还有很多琵琶虾和明虾,真是大虾来开会了。
陈红还从来没见过村里有谁网到过这么多这么大的大虾呢!
陈红从空间里取出一摞五个大的塑料水箱,每个都能装三四百斤鱼获,陈红用大铁锹把甲板上的大虾全给铲到五个大水箱里,也来不及挑选了。
开着船快速返港,半路上陈红给村长叔打电话,请他找几个人来码头帮忙挑选鱼货。
又给龙宫酒店的张百强和水产店的刘泉田打了电话,让他们自己开车来码头运鱼虾。听说陈红打到一千多斤超大的大虾,两人都非常高兴,都说马上去码头等她。
陈红告诉他们鱼获还没挑选,让他们晚一个小时再来。两人生怕被别人把货抢走,纷纷说会带两个人手来帮忙。
等到了码头,天都黑透了。
村长叔老俩口带着二虎叔和儿媳妇杨小凤都在等着了。连于洋爷俩也站在一起等着看大虾。
张百强和刘泉田也带着人到了。陈红把船泊好,放下缆绳,搭上踏板。村长叔和二虎叔帮着系好缆绳,陈红下了锚,放众人上船干活。
张百强和刘泉田也争抢着上了船,船上开着全部的大灯,亮如白昼。两个人看到了满满当当五大箱大虾,虽然说还没经过挑选,但是一眼看去,几乎都是二十厘米以上的,看不到小的。
两人又看了看活水舱和当作冰鲜舱的死鱼,都是大鱼,没有一条小鱼。这让两人非常高兴。他们和陈红快速商量好了分配方式,大货和贵些的鱼归张百强,剩下小些的归刘泉田。
张百强每斤比刘泉田多出十块钱,三人定好了价格:皮皮虾和琵琶虾一样价格,母的150元/斤,公的80元/斤,明虾70元/斤。
刘泉田在这个基础上大虾再每斤下调10元,鱼获每斤下调5―8元,必竟他收的都是经济鱼类,价格调整幅度不大。
商量好,他们两人让带来的人把他们的水箱抬上船,直接先往里面选,选完一箱称一箱。几个人分工合作,有挑大虾的,有挑鱼的,人多动作很快。
陈红一看人这么多,不算她和于洋还有十二个人呢,就让郭婶和于洋爷爷领着孩子先回家做饭。怎么着吃饭的也有八个人呢,张百强和刘泉田他们肯定不会留下吃饭。
再说天黑气温也降了,别给人冻感冒了。陈红让他们提着两条鱼,一桶虾先回家了,交待郭婶冰柜里有肉有排骨也有馒头包子,让她看着做。
她让村长叔帮着看称记数,自己去一起挑选大虾和鱼。一个小时先把张百强的货挑选好了,皮皮虾琵琶虾公母一共称了八百多斤,明虾180斤,鱼光选了红瓜子,石斑鱼,金鼓鱼,红雕和少数黄翅和鲈鱼。
皮皮虾和琵琶虾一共106000元,明虾12600元,鱼10200元。总计128800元。
转完帐张百强立即带人运货走了,就剩刘泉田的了。他的三种虾共计57600元,活鱼7500元,死鱼5250元,总计70350元。
刘泉田一高兴直接给陈红转了70500元。陈红要给他转回去,他自己笑着说今天占了大便宜,说啥也不让陈红转。
看他这样,陈红也就不说什么了。他也确实占了便宜,卖给他的货比张百强的也小不了多少,却每斤少算了十元,他心里还是有数的。
卖完了鱼获,大家一起动手打扫卫生,冲洗甲板。
看到陈红今天一天就卖了十几万,村长叔和二虎叔几口人都有些傻眼了。这也太厉害了吧,也太能挣钱了。
要不是每一只虾,每一条鱼都是他们亲手挑选的,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要是有陈红这样的本事,谁还出去打工啊!就是坐办公室的也挣不了这么多钱啊!
村长叔问出了大家心里的疑惑:“陈红,今天你是下网了吧?”
“是呀,还是撒网上的渔获多,是比一条一条钓过瘾。要是不下网,今天最多卖不到一万块,这一千多斤虾是鱼竿钓不上来的。”
“我就纳闷,你一个人是怎么又开船又下网的?怎么办到的,我这么大年纪了还没听说能边开船边下网的人呢,你总不会长了两双手吧?”
陈红笑着让村长和二虎叔跟她进了驾驶室,把她的骚操作详细的介绍了一遍。
看得村长和二虎叔目瞪口呆,还能这样?
二虎叔说:“这样也行?怎么从前都没人想到呢?”
村长点点头又摇摇头:“这事能做,一般人也做不到,首先你得算好方向盘固定的角度,必须附合能不能正好转多大一个正圆,稍一跑偏,不是合不了围,就是冲进圈儿里缠了渔网。一般人还真不敢这样干。”
“陈红这开船的技术真没的说,比不上,真比不上。”二虎叔本来还想也买条船试试,这一听里面的道道还挺多。
一点不对就容易出事,这可不行,自己家爷俩胆子可没这么大,还是给别人打工牢靠。
村长叔笑着对陈红说:“也不知道你哪来的这么多鬼心眼,你还真是敢想敢干。你就不怕船被渔网缠了,你再开不回来?”
陈红也笑:“这事我想了好几天了,开海人家的船都下网了,都不少上鱼,价钱跌了,人家也不影响收入。我就不行了,还钓一样多的鱼,每天最少少卖两三千,我心痛呢,又挡不住价钱下跌,只能想办法多上鱼了。
再找人上船是不行的,我一个单身女人,受不了那个闲话。我就寻思,这船这么好开,说个笑话,挂上个烧饼,狗都能开。我就在方向盘上想办法,这不也不难,今天一试不就真成了。”
两个老人相视一笑:这话说的,还真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呢!人家这船开的,都玩出花来了。
第54章 雇佣二虎叔
陈红问二虎叔:“叔,你怎么没去打工?不出去了吗?”
“不想去了,我这个年纪,人家都不愿雇了,不好找活也挣不多。”二虎叔也很烦恼,自己这个年龄刚好五十,在外面都算老人了,没人愿用了。
“那你在外面打工,一个月会挣多少钱?你准备在家干什么呢?”陈红心里有了个想法。
“平均三千来块钱吧,有时候多点,有时候少点。也不一定,你知道咱打工,活多就能多挣点,活少就少挣点。
不过也比给养殖场打工强,你小峰兄弟才2000块钱一个月,倒是能安排宿舍。
我们打零工的和流浪汉似的,哪里方便搁哪住,一般都是打地铺,就是受点罪。”
说着话,洗完船,大家把东西都收拾到三轮车上,一起回陈红家吃饭。
本来二虎叔三口不想去,没办法陈红说有事和他们商量,只好跟着回家了。
本来村里请人挑选鱼获,就他们村里的小船,一般一个人二十块钱,请了他家三个人应该给六十元。
陈红以一船能顶人两船货多为理由,付了他一百元,就这样还说沾他家光了,该付一百二十元的。
闹得二虎叔三口很不好意思,村里从来都是按每条船算的,也没人看到鱼获多就多付钱的。
路上几个人一前一后的走着,陈红开车快,带着村长前头先走了,后头二虎叔三口人也在低声说话。
杨小凤说:“陈红姐真厉害,一天卖了十几万,哎呀妈呀,想想那么多钱,我就有点晕。爸妈,要不咱家也凑凑钱,买一条船打渔吧!这来钱也太快了!”
二虎叔没说话,他是个本分的农村男人,儿媳妇一般归老伴管,他从来不先插言。
二虎婶说:“凤呀,我和你爸也眼热呀!可是孩子,咱能吃几碗饭,心里还是得有个数呀。
咱没人家陈红的本事,也没人家的好运气。不是是个人出海都能打到渔的。
昨天晚上西院一家子打仗你没听见?不就是昨天一天打了二百多斤小鱼仔,还把渔网给刮坏了三张,光渔网都要损失两千多。
卖鱼的钱才不到两千,三个人劳碌了一天,不但没挣钱还要往里赔好几百。”
二虎叔也说:“咱在码头上干了两个多小时,也看到回来好几条船,你们见他们船上有多少鱼获了吗?
最多的一万多,最少的不到一千块钱,那船上都是三四个大男人干活。就没有一条船能干过陈红一个女人的,这谁能想的到。”
二虎婶点头:“咱们家祖祖辈辈都住在海边,没有一个人能靠大海致富发财的。也不光咱家,你仔细数数,从东到西哪一家能靠打渔致富的。
极少数运气好的,也就是小有盈余,大多数和咱出门打工日子差不多,也有个别人家不但没挣到钱,还把命扔到海里了,连个尸首都见不着。
咱没那个本事,就好好打工,别肖想那个大馒头。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地,有吃有花还能给孩子攒点,这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很好了。”
杨小凤听了公婆的话,如同当头泼了一瓢凉水,发热的脑子立时打了个激灵,冷静下来。
“爸妈,我想错了,咱家还真不是吃海上这碗饭的人。买船这事,我以后再也不提了。”
“好孩子,咱们家都是老实人,干不了出海这个活,以后好好过日子,干点咱能干得了的活。我觉得陈红今天晚上让咱们去她家里吃饭,可能是想让咱家以后帮她干活。
今天晚上两个小时她给了我一百块钱,要是她能天天这么忙,就要天天找人帮忙干活。
我寻思她要用咱,咱就给她干,每天两个小时,又是晚饭时间,咱家白天啥活也不耽误,就能挣两三千一个月。怎么样也比撇家舍业出去打工强。”二虎叔对婆媳俩分析今天陈红的态度。
二虎婶点头:“行,这事你说了算。”
到了陈红家,大伙热热闹闹的吃晚饭。饭后,于洋和王一涵去院子里和狗子玩,陈红泡了壶茶给大家。
这才又提起先前的话头:“叔,我寻思以后用渔网打渔,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像今天似的,得需要你们帮忙。
可这事是个长期的活,我也不能天天白用你们几个老人。我就想着咱们几家坐在一起想个章程,就算我雇佣你们了,你们也能攒几个零花钱。
我呢也和你们两家最亲近,也最放心和你们打交道。你们说行不行,能不能抽出时间来帮我干活。清理收拾渔网也是一个大项,这活也交给你们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