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她已经过了原始积累的时期,就是啥也不干,光吃老本,她的钱几辈子也花不完。
但是想到村长他们,陈红晚上还是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让村长派小峰出门的时候,多打听打听其他收购海鲜的水产公司。
不出一年,只要几家的船一交付使用,不仅海捕的鱼获会大量出货,就是养殖场的海鲜也会源源不绝的需要交易。
他们不能只靠龙宫酒店这三四家销路,万一被人卡住脖子,损失就大了!
还是得提前打探,多联系几家收购商。不说商家多了,有竞争对手,价格也会被稍微抬高一点儿!
刚挂掉和村长的通话,陈红又接到了耿大志的电话,告诉她,她的钓鱼艇已经开回船厂了。
他大致检查了一下,船上机器运行良好,没啥大毛病,只做一下日常保养,换换机油就行了。
他准备再给船上刷遍油漆,给船上的仪器做个升级处理,需要征求陈红的意见。
陈红先给他转了十万块钱,告诉他,自己的船随便他折腾,整的越先进越好,花多少钱后面结给他。
其实这条钓鱼艇现在对于陈红来说,有些小了,尤其是出远海,不到二十米长,不太抗风浪。
不过这是陈红这辈子买的第一条船,对这条船,她很有感情!
就是以后买新船,这条钓鱼艇,她也不会卖掉。
这是她披风破浪,去大海讨生活的见证!
第二天,送了孩子去学校,陈红回了趟娘家。给爸妈送了些速冻海参和象拔蚌,又教给老妈,怎样弄给老爸吃,才不会损失营养。
老爸看着闺女送来这么多的海参和象拔蚌,有些心疼的说:“你别光想着我和你妈,我们俩现在身体可壮实了。
这么好的东西,该送人的也别不舍的送。为人要有来有往,人家帮过咱的,咱要记恩,以后遇上难事,别人还会帮咱。
俗话说,刮春风,下秋雨!平时该走动的关系都得提前走动,不能事到临头,用到人家了,再送礼走关系。
那样的关系可不牢靠,多花钱也不定能给办事,大多都是吃孙喝孙不谢孙的玩意。
关系不在多,要有真正能交心的自己人才行,贵精不贵多!”
陈红爸唠叨着自己为人一世的经验,想把一切好的都教给闺女,让孩子在生活中少走点儿弯路。
陈红耐心听着,不住的点头:“爸,我都懂!我也是这样做的,你放心吧!
该送的人我都送了,这些是留给你们几位老人的。
你和我妈留下一半,给我姑和我二舅分点儿,他们平时对咱家都不错,这海参养身体,我也盼着他们能健康点儿。”
第431章 于老头重病,想见于洋
这天晚上,陈红娘俩正在吃晚饭,却意外的接到了于洋爷爷的电话。
“陈红,你明天抽个空,带于洋来让我见见,好几个月没见孩子了,我想他了!”
陈红心想,也没多长时间呀,听于洋说,三月初他还遇见他爷爷推着于海和刘兰生的孩子在外面玩呢!
这才过去两个月,她咋想不明白,老爷子身边有孙子承欢膝下,说啥想孙子?
莫不是于家又出啥二五眼幺蛾子了吧?
“于洋没时间,孩子还得上学,放学还得写作业。
天天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比大人还忙呢!你前段时间不是才见过于洋吗?
你要是想孩子,就去学校门口看看他。你也知道,现在我和于海都各自成家了,再见面不好。
你想孙子我不拦着,咱们约个时间,在外面见面吧!”
对面于老头沉默了许久,才低声回了句:“那等孩子有空再说吧!我挂了!”
于洋在旁边听着,看了看自己妈妈的脸色,凑到妈妈身边问:“妈妈,是我爷爷打来的电话吗?
他找你啥事,不会是找你借钱要东西吧?”这孩子,还真把上次去医院,刘兰妈说的话听到耳朵里了。
陈红摇头:“没借钱,也没张嘴要东西。你别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你爷爷不是那样的人。
上次要东西的是你爸现在的丈母娘,她和咱家没啥关系,她说的话,你左耳朵听了右耳朵冒,别搭理她。
也可能是你爷爷有啥事要和你说吧,应该他也没啥急事,有急事他肯定还会打电话来的。”
她们娘俩分析,是不是上次街头偶遇,于老头想打听有关周易的事吧?
这和他也没什么关系,他给于海看孩子不累吗,咋还有这个闲心呢?
陈红和儿子还真没把这通电话放在心里,生活该怎么过照样怎么过,都是两家人了,互不相关!
这期间,周易打回了一个电话,说是房子已经申请下来了,他正安排人收拾。等他有假期,帮她们娘俩跑跑手续,把户口转过去。
两口子预计,暑假里应该能全办完,刚好也可以利用暑假时间,顺便把家搬了。
隔了两天,村长又打来了电话,陈红还以为又是村里的事,不成想村长张口就问:“陈红,于洋他爷爷又住院了,说是这次挺危险的,你知道吗?”
陈红震惊:“不知道呀!啥病呀,两天前于洋爷爷还打电话说想他了,让我带孩子去给他看看。
他也没说他生病住院的事呀!早知道我也不会拒绝他了。
我还寻思,我和于海都各自成家了,以后还是少来往为好,却万万没想到老爷子住院的事!
叔,我打电话问问他住哪家医院,下午孩子放学,我就送于洋去看望他爷爷。
你们也别着急,我先去看看情况,晚上给你回电话。”
村长心里也不好受:“我也是乱了方寸!你国庆哥去云南了,于海没联系上国庆,就给我打了电话。
家里事儿这么多,我这一时也没法离开。你先带于洋去看看也好,病情到了什么程度,我心里也好有个数。”
陈红知道,这个心里有个数肯定是关于于洋爷爷身后事的安排。
农村规矩多,老人要是去世,是直接在济南火化,还是送回老家,这里面牵扯的事挺多。
不过这些都和陈红没啥关系,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她送孩子去给老人送个丧,出席个丧礼就完了。
想起离婚前和老人在于家村一起生活的那几年,日子平淡贫穷却也算安稳。
两年过去了,她也再婚了,现在的日子温馨幸福,再想到以前,简直恍如隔世!
说起来,于洋爷爷也是个不错的老人。这一辈子不容易,中年丧妻,独自一人带大于海,换来一身的病,也没享过啥福。
老了老了还要离开熟悉的老家,来陌生的城市给于海看孩子。
理了理纷乱的思绪,陈红拿起手机回拨了于洋爷爷的电话,“喂,你生病了?在哪个医院呢?现在啥情况?”
以前喊了七年的爸,好不容易习惯了改口,现在陈红也喊不出一声于叔叔来,只能含糊其词,一略而过直奔主题。
想想也挺尴尬的!
“是我!”对面传来于海的声音,他一听就知道打电话的是陈红。
她的声音很特别,清脆悦耳,如同竹笛吹奏,她的口音既有济南话的直白,又有胶东话的莱语音韵,让人听了总感觉有一股非常特别的韵味。
“你咋知道我爸住院的事?是不是他给你打电话了?”
“嗯!两天前老人打电话说想于洋了,也没说生病住院的事。
老爷子咋样了,这回是不是挺严重的,刚才村长打电话,我才知道他又住院了。”
于海控制不住哽咽着说:“我爹这次还是风湿性心脏病,伴肺炎感染,呼吸衰竭,都是老毛病了。
这次病情复发挺严重的,医院已经给下过一次病危通知书了,我不知道他给你打电话。
我们之间的事,和我爹也没关系,你要是有心,就带孩子来看看他吧!看样子,我爹也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也不知道这次难关他能不能闯过去?”
陈红:“我从来都没迁怒过老人!行了,和你我也没什么可说的,麻烦你告诉老爷子一声,下午孩子放学,我就送他过去,好了,没事我先挂了。”
挂断通话,陈红心里既不屑又有些生气,还是干销售的呢,连句话都不会说。
说什么有心没心的?自己连他都没放在心上,又怎么会无缘无故的针对于洋爷爷呢!
不让于洋和他们家接触,只是不想让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影响到儿子。
尤其是刘兰母女,都是粗俗嘴臭的没素质女人,陈红怕儿子从她们嘴里听到那些脏污的骂人脏话。
下午放学,陈红接到儿子就直接跟他说了他爷爷住院的事。
于洋一脸震惊,“上次见面才过去多长时间呀,那时候我爷爷还推着小童车,在街上看孩子呢!
当时看着他很健康呀!他怎么又住院了,这次因为什么病啊?”
娘俩上了车,陈红让于洋系好安全带。“你爷爷以前就有风湿病。这次是病情严重了,并发了心脏病和肺部感染。
你别害怕,咱们现在去医院,去看看你爷爷现在咋样了。看一眼咱就回家,也别靠近病人,我怕肺炎会传染。”
其实陈红了解到于老头有肺炎的时候,已经后悔答应带于洋去医院了。
到了医院,找到病房,陈红从门口的玻璃向里看,这是间单人病房!她的心里“咯噔”一声!
第432章 还是以前那个女土匪
于海两口子都在,看样子很是疲惫,于老头床头摆满了各种医疗设备,看着气氛严肃沉闷。
于老头已经戴上了氧气罩,紧闭着眼睛,也不知道是睡着了,还是昏迷了。
陈红把儿子留在走廊外,没敢让他进病房。她提着在医院门口买来的果篮进了病房,站在床头前,仔细看了一下于老头的脸色和身体状态。
于老头面色苍白中泛着青灰,用有经验的农村老人们的话说,已经有了死气。
“于洋呢?你没带他来吗?”于海接过陈红手里的果篮,放到旁边的窗台上。
刘兰坐在墙角的一个凳子上,只看着他们,不动也不说话。
“来了,在外面呢,我没让他进来。老爷子这是睡着了?”
“嗯!他现在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了,让于洋进来看看他爷爷吧!”
于海低声说。
“不了,刚才隔着门已经看过了,不能让孩子进病房。
他爷爷有肺炎,我怕传染孩子。等他爷爷病情稳定一点,我再带他来和老爷子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