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零八年的七十万,在济南来说可不是一笔小钱,完全是一个普通家庭一辈子的存款。
第375章 寻商铺巧遇同学
如果被人骗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这么多的钱,是绝大多数老百姓两代人的积累。
现在的房产市场太乱了,上当受骗的人年年见涨,骗人的骗子却毫无心理负担,即使把别人骗得倾家荡产,也一点不知道心软。
房子没买成,还惹了一肚子闲气,差点上当受骗,陈红顿时泄了气。
晚上临睡前,照例给周易发了信息,看到他又没回,习惯性的放下手机准备睡觉。
第二天,送孩子上学后她去繁华的大观园和人民高场转了转。
巧合的是,她在人民商场遇到了中学时的同学王云燕。
王云燕是回民,中学毕业后就来了济南打工。
凭借深邃的五官,一米七三的高挑身材,不但在济南站住了脚,有了一家自己的服装店,还嫁了一个有本事的男人。
她们俩个都曾经是学校的名人,班里的两朵班花。
陈红以学习胜出,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三名。
王云燕以体育出名,是她们学校的体育健将,长跑、跳高、篮球都是她擅长的项目。
那时候王云燕家也穷,父母以种地为生,农闲她父母还下乡收花生,带回家搓去壳,用沙土炒熟,来济南卖五香花生米贴补家用。
她家还有个哥哥,和陈红的哥哥也是同学。
那时候的孩子单纯,谁也不懂嫉妒是什么,天天放学还要帮家里干活,忙的要死,作业有时候都是带到学校,交作业前临时划拉的。
陈红和王云燕的交情还挺好,学校离王家近,中午休息时,陈红经常跟她一起回家帮着搓会儿花生。
那时候工具简陋,陈红记得她们家是架起个长方形的铁筛子,把带皮的花生倒上去。
手持砖头来回搓,花生就会破开皮,花生米从筛子眼里落下去,筛子上只剩下破壳的花生壳。
王云燕的家里人都很喜欢她,还戏言让她嫁进她家。
陈红认真的拒绝,说她喜欢吃猪肉,仅凭这一点儿也不会做她嫂子的。
想起少年时的趣事,隔着拥挤的人群,两个女人都笑了。
她们已经十五年没有见过面了,陈红上高中的时候,寒假来王叔刘叔家小住,还打听着来这里看过王云燕。
那时候,王云燕还帮别人打工,是个衣服店的营业员,每个月领三百块钱的工资。
后来,王云燕结婚的时候,陈红正在跑客运,没有时间去参加婚礼,只让别的同学捎去了一床价值二十八块钱的纯棉床单。
陈红结婚的时候,已经联系不上王云燕了。因为一些原因,她和家里断了关系。
陈红嫁的远,从此两个人就彻底失去了联系。
中午王云燕请客,她们找了家回民饭店,要了六个菜,分别接了自己的孩子来,两个女人带着孩子们一起聚了聚,热热闹闹的吃了顿饭。
边照顾四个孩子吃着饭,两个当妈的边聊起了彼此现在的生活。
让陈红没想到的是,王云燕也离了一次婚,现在又再婚了,她有三个孩子。
“我和前夫生了一个闺女,和现在的对象生了一儿一女,就这仨孩子。
我现在是三个孩子的妈了。好在孩子都跟着我,大的十四岁,马上要上高中了,也长大懂事了。
最小的也八岁了,都能离开人了。你呢?我听说你嫁到胶东去了,还想着有机会去海边找你玩呢,却一直忙生意忙孩子,一点儿时间也抽不出来。
你啥时候回来的?咱俩十几年没见了,没想到你一点儿没变,反而越来越好看了?”
陈红笑着自嘲:“好看啥呀?都三十好几的中年人了。不过你也没咋变样,还是那么漂亮!
我也离过一次婚,又刚刚结婚了,也是再婚妇女了。
我和前夫生了一个儿子,今年七岁。为他上学,我在济南买了房子,去年才回到济南的。
对了,你现在还干老本行,卖衣服吗?这些年,过的咋样呀?”
王云燕自豪的笑了:“是呀,我还卖衣服!你也知道,我文化程度不高,也干不了别的。
就卖衣服这一行,我干了快二十年了,还懂点门道,不干这行,我也不会干别的呀。
我前夫比我大十六岁,我十七就跟了他,他给我租了间铺子,给我本钱进货,我才挣到第一笔钱。
结婚五年,他老实了两年就又在外边胡搞,看我生了个闺女,这熊玩意就又和别的女人生了个儿子。
我带着闺女和他离婚,好歹分了套房子。现在我还开店卖衣服,我对象开了间汽车修理厂,收入都还行。
虽说人长的一般,天天身上弄得臭哄哄的,好在人老实顾家,对我和孩子们也挺好的。
现在我也想开了,年轻的时候,喜欢帅气有钱的男人,可我没本事,这样的男人风流成性,咱得到过,却留不住。
我妈说的对,长的好看不能当饭吃,女人比男人老的快,过日子还是得找老实忠厚的男人。
你呢?我听说你找的男人也是个老实人,咋离婚了,谁踹的谁呀?
你现在的对象是干啥的?是头婚还是二婚?家里咋样?
我跟你说,结婚后的日子好过不好过,和婆家人也有很大的关系。
要不是我前婆婆重男轻女,我也走不到离婚这一步。”
陈红和她简单说了说自己的情况,又说了自己准备随军,想给家里买间门头房的事。
王云燕接触的多是生意人,他们的信息量比她大,陈红的本意是想通过王云燕帮着留意一下房源,毕竟是人多力量大嘛!
没想到王云燕却给她提了个新思路:“陈红要我说你就是想多了,你爸你哥就不是买卖人。
他们没那么多心机,也没那么多耐心和顾客打交道。让他们干活行,让他们做买卖我看行不通。
不管卖什么,首先得脸皮厚,嘴皮子能忽悠,还要受得住气,这三样缺一不可。
你想想你们家谁能干的了?
要我说呀,你不如给他们买间商铺出租,一出租最少一年,长的三五年。
不用出面,啥也不干,就坐等收钱多好。你爸要是愿干,轻来轻去的在家种种地,看看孩子,再有个租金收入,那是多好的养老生活!”
陈红想了想,也对!她爸这人干买卖还真不行,别人还价他都烦。
他自己出去买东西都不爱讲价,别说支应顾客了,他肯定没那个耐心。
第376章 和同学逛街
他自己出去买东西都不爱讲价,别说支应顾客了,老爸肯定没那个耐心。
老爸这一辈子的耐心都交给他的木工活了。让他雕个木头,打件家具。弄不完,他连水都尽量少喝,上厕所都控制着时间。
让他老人家做生意还真不合适!她哥陈义也不行,他就不是能守家待业的人!
让他开车在外面跑行,让他待在一个地方,除非那是牌桌!
她妈也不行,老太太脑子糊涂,分不清好赖人,和人交往容易被人哄骗,总觉得吃亏是褔,让她看店,不出半年,她能连本钱也给赔进去。
她家唯一精明的只有她嫂子,可她嫂子太精明了,陈红怕她左手转右手,把家里的钱都转进她自己的口袋里。
…………
陈红对王云燕说:“那你帮我看看,你们这片有没有出售的商铺,合适的话我买一间。
到时候你帮我多看着点,我家里的人太老实,挨着你近,我去北京也放心。”
王云燕哈哈大笑:“你这话我爱听,你爸是个好人,你还记得吗?我家的长凳还是你爸打了送给我们的呢!
陈红,要不说巧她妈打巧,巧极(急)了呢!
我铺子隔了两家那间商铺要出售,前天才放出风来。我和他家房主是一起买的铺子,面积和我的铺子完全一样。
要不是我现在买不起,我都想买下来,不自己干,租出去也很合算。”
陈红是听人劝吃饱饭,先送下孩子,连家也没回,直接来人民商场和王云燕汇合。
两个中年女人逛了一下午,先去看了她铺子旁边的商铺,不巧的是,房主把铺子转给自家亲戚了,她们晚了一步。
王云燕很不好意思,白让陈红跟她跑了一趟。决定让店员看着店,她领着陈红在附近转,
“没事,附近的铺子多的是,这家不行,咱再找下一家。
我还不信了,以前到处是转租转售的铺子,咱想买了,还能没人卖了?”
“哎呀,咱们不着急,凭运气碰呗!碰到合适的就看看,碰不到咱俩全当逛街玩了。
云燕,咱俩快二十年没在一起玩了,现在孩子也长大了,也没有那么大的生活压力。
咱们今天正好可以忙里偷闲,放松放松。”
王云燕今天也很兴奋,见到十几年未见的老同学,彼此之间还是那么亲近,一点儿也没有生疏,她特别高兴。
两个人边走边看,慢慢转悠到西边的一条巷子,里面都是各种南北风味快餐店。
她们回忆起了十几年前的情景,“怎么这么多年过去,这条街还没变样啊?
我记得这里有家米线挺好,他们家的米线非常好吃,里面的肉用料足,我现在还记得那种鲜美的香味呢!”
陈红和王云燕边逛边寻找自己记忆里的小吃店,糖炒栗子,臭豆腐,炸油旋,小笼蒸包等等很多当地著名小吃。
去年西边离着不远的泉城广场地下超市,遭遇暴雨被水淹,直到现在也没返过点儿来。
大批商户退租,导致和它相邻不远的这几条小吃街生意也很萧条。
“前年这几条街的买卖还挺好呢!去年一发大水,首先就影响这些卖小吃的了。
我去年本来还想在这租个门店,试试转行卖吃食的,这下也断了念想。
你看看,现在营业的店只有一半了,客流量看着也不行啊!今年的钱不好挣!”
王云燕给陈红介绍着这里的情况,两个人正走着呢,前面闹哄哄的传来了嘈杂的吵架声。
“你赶紧把钱给我退了,不然我把你家店给砸了。
说好的能挣钱呢,开业三个多月,老子赔了十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