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买了一袋面粉一袋鱼粉,5箱碎冰和活饵,到码头又加满了柴油,3.8元/升,一箱柴油花了1000多元钱。
陈红启锚开船离开码头,向着大海奔去。
开了一个小时,陈红开始放慢船速,两只眼睛专注的在海面上观察海底的地形和鱼群情况。找了一会,终于有一个很大的鱼群进入她的视线范围,陈红关掉发动机,渔船缓缓滑行到鱼群上方水面。
抛锚停船,取竿下饵,三根鱼竿齐上阵。在插好鱼竿等鱼上钩的空隙,陈红拿出水桶加空间水和了一桶饵料,等着一会鱼群要散的时候打窝留下它们。
陈红已经看清了,这是一个大鱼群,由鲷鱼,鲻鱼,鲈鱼,鲅鱼几个品种的小鱼群组成,里面还夹杂了鲳鱼和黄姑鱼。
看个头还比较匀称,都在1―6斤之间,没有个头太大的,这么大小的鱼,做鱼干正好。
正想着,竿稍的铃铛声清脆地响起来,陈红戴上手套,开始忙活起来。
今天陈红主攻抛竿,鱼的个头不大,还是抛竿钓起鱼来上鱼速度快,钓得痛快。
第一竿上来的是一条真鲷,淡红色的颜色,身材很丰满,大约有4斤重,太好了,这一条能卖小300元了,是这个鱼群里价格比较高的品种,这也算开门红了。
陈红把鱼摘下扔进活水舱,给抛竿换了一个串钩,下面的鱼群非常密集,很容易多飞,而且鱼也不太大,以自己的力量绝对能够轻松应对。
把鱼饵都挂上,直接甩钩到鱼群中间,有的鱼在躲闪,更多的鱼看到从天而降的食物,来不及反应,本能地一拥而上,抢食,中钩,就是这么简单。
鱼竿一提刺鱼,陈红开始大力摇动纺车轮,鱼线被绷得直直的,一圈圈快速的被收回,两分钟,一串鱼出现在海面上。
陈红锁死卸力,猛的一扬鱼竿,串钩上的鱼就向着她飞过来,顺手把鱼竿插在吊孔,陈红一把抓住鱼线,用毛巾盖住鱼,开始一条条往下摘鱼。
简直感觉像在菜园里摘黄瓜一样爽,这一杆飞上来四条鱼,一条真雕,两条花鲈,一条鳀鱼,都有两三斤重,身形饱满肥硕,个个都是小胖子。
陈红一竿竿不停的上鱼,今天上鱼的效率更高,她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抛竿上,鱼饵精准投掷,下钩就上鱼,速度非常快,每每抛竿上了两竿鱼,电绞轮才上一竿鱼。
但是电绞轮不用人力,就能自已收线上鱼,陈红还是很满意的。
钓了半个小时,上鱼的速度慢了,陈红随手挖出两勺饵料,洒进鱼群中,刚要哄散的鱼群队伍,马上又集合起来。
陈红就这样钓鱼洒饵,一直在这里钓了两个多小时,把抛竿和电绞轮,都摇的有些发热了烫手了。
陈红看了看船舱里的鱼,数量已经不少了,也不能把鱼群给钓绝了,才收竿起锚离开这里。
在海面上慢慢悠悠的开着船,一边观察着海底的地形情况,终于被她发现了海底的一个又长又宽的大海沟,下面有很多大鱼出没。
陈红发现了很多石斑鱼的身影,把船停下,抛了锚,陈红决定在这里钓些石斑。
把鱼漂调好,三根鱼竿上都下了饵,甩进海中,陈红挖了两勺饵料撒进海沟中,一会儿陈红就看到海里的石斑鱼探头探脑的,来吃饵料。
空间的活饵对它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发现没有什么危险,大石斑一口闷下了鱼钩上的活饵,几分钟后,这条十多斤的大石斑被陈红拉出了海面,收进船舱。
陈红在这个钓点一直钓到中午,鱼口少了,才收竿吃了午饭,遮遮掩掩的上了厕所。
看到远处驶来三条渔船,陈红并没有急着再下竿,只在钓孔上插了一根手抛竿。
先观察一下那三条渔船上的情况,再决定是留在这里再钓一会儿,还是离开这里。陈红泡了一杯茶,悠闲的看着鱼竿喝起了茶。
不一会儿,三条渔船开到附近就停住了,他们并没有急着往陈红的船边靠,而是在附近慢慢转着找钓点。
忽然有一条船,慢慢调整方向靠近了。甲板上站着一个魁梧的渔民,冲着陈红挥手大声喊,“闺女闺女,你是于家村的吧?我是你大叔,你老卢大叔,海事局考试时候你帮过的老卢大叔。”
哦!陈红一拍脑袋,想起来了,怪不得看着有些眼熟呢,这不是在海事局考试的时候,她第一个帮的那个卢大叔吗!
“卢大叔,上午收获怎么样?这三条船你们都是一起的吗?”
“闺女,他们是我们一个村的,碰到了就一起组队了,怎么这里只有你一条船呢?”
“哦,就我自己,我一个女人也不好意思和别的老爷们儿组队,再说我出海的时间也不合适。大叔,这个点没口,上来喝杯茶吧,我带了茶上船。”
第40章 海上遇故人
“好,我上船和你聊聊天,老长时间没见你了,前几天我们几个在一起喝酒,还说起过你呢!没想到今天在海上遇到了,稍等一会儿,我告诉那两条船上的老家伙。”
陈红看到老卢大叔冲着另外两条船喊着话打着手势,一会儿三条船都慢慢的靠近了陈红的船,等到了安全距离搭了一条长木板,走上了陈红家的渔船。
陈红已经提前准备好了一个小方桌和几个小马扎,茶杯茶缸船上也有,暖水瓶里有开水,茶叶准备的是山上采的。
等人都上了船,陈红发现都认识,有一位是卢大叔的邻居杨大叔,另一位是卢大叔的表弟李叔。
等他们上了船,他们船上的人又都开着船去周围找钓点去了。三位大叔坐在陈红准备的马扎上,接过陈红递给的茶杯。
喝了口茶水一起聊天:“闺女,你这船上收拾的真是干净利索,看来还是你们女人厉害,走哪都弄的利利整整的。”老卢大叔上来先一顿夸。
杨大叔起身看了一下鱼舱,:“哎呀妈呀,你俩快点过来看,陈红这马上要爆仓了,你这是钓了多长时间了,咋钓上来这么多鱼呢?”
老卢和表弟都拥过去伸头一看:“哎呦我的乖乖,这都是你钓的?你这些鱼,我们仨合一块也比不上你的多啊!除了这3箱鲅鱼,你这都是大活鱼啊,怎么一条小杂鱼也没有呢?”
陈红笑着说:“太小的鱼我都给放生了,杂鱼我都做了鱼饵了。就只留下这些好点的鱼了。”
三个人都说:“这可没法比了,我那船上,三个人才钓上来100来斤鱼,我这还觉得今天收获不错呢。这和你一比,我们三条船捆一块也比不上你一个人呀!”
老卢更是厚着脸皮请教陈红:“闺女,你是不是有什么诀窍,能不能告诉大叔?”
“我也没什么决窍呀。要说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也就是比别人舍得花钱买装备,我船上有两个电绞轮两根海钓竿,手抛竿我买的也是快2000块钱一根的好竿。
再就是我开船走的远点,不爱和人聚一堆。”
听了陈红的话,又看了看陈红的鱼竿。
三人对视了一眼,老卢说:“我两套鱼竿才1000多块钱呢,上次绷断了一根,你婶唠叨了我一天,才给我又买了一根新的。
那根新的我看着质量更次,不超过500块钱,你婶还心疼的不行。你这海钓竿一看就好用,这根你花了多少钱?”
陈红看了一眼老卢手里的那根鱼竿:“叔,你老眼光真好,你手里那根是我船上最好的,碳素竿4000,电绞轮3000多,一套不算鱼线鱼钩7000多块钱。
李叔手里那套便宜点,鱼竿加电绞轮一共5000来块钱。最便宜的是杨叔用的这根手抛竿,鱼竿加纺车轮不到3000块钱。”
听了陈红的话,老卢吓得一哆嗦,赶紧用力抓紧鱼竿,生怕手一松给掉到海里去。
“你这光三根鱼竿就15000块钱了,这也太贵了,别说你婶了,就是我自己也舍不得花这么多钱去买呀!”
正说着话,杨叔手提鱼竿一刺,有鱼上钩了,老渔民钓鱼的技术是绝对厉害的,花了七八分钟,老杨钓上来一条6斤多的青石斑。
老卢和表弟都围着他,看着他和下面的鱼对攻,直到石斑鱼露出水面,老卢才把海钓竿交给陈红,拿起抄网帮着把鱼抄上甲板。
看着这条大石斑,三位大叔都很兴奋,:“聊个天的功夫,还能上条大鱼,太好了,这条鱼300多块了,一天能上这么五六条,就很有赚头了,我都半个多月没上过这么好的鱼了。”
老杨却摸着鱼竿激动地说:“回去我也买一根这样的鱼竿去,比我那根好用多了,这条鱼要用我那根竿,钓上来都费劲。石斑鱼劲多大多猛,这鱼竿钓起来太省劲了。
陈红,你在哪买的,把地址给我发一下,太贵的买不起,3000来块钱咬咬牙还是可以的,大不了半年不喝酒了,省下酒钱买鱼竿。”
李叔也上前接过竿试了试,:“手感非常好,这也是碳素竿吧!”
说着从桶里拿了几只海蚕挂上鱼钩,姿势优美的甩钩入海,调整鱼线下水的长度:“陈红,下面几米有鱼?”
“李叔,我都是放线十七八米,再长容易挂底,下面是条大水沟,你面前的位置水深在20米多一点。”
边说着话,鱼线已经下到了18米,李叔第一次在这个钓点钓鱼,心里没谱,保险起见,就摇动纺车轮又收回一米鱼线。
刚锁死卸力,手里的鱼竿就有了动静。李叔稍一停顿立即提竿刺鱼,凭手感就知道中鱼了。
边和海底的鱼周旋着,边对大家说:“感觉不对,好像是石斑也好像是鲈鱼,重量不轻,得有小20斤,看来是条大货,表哥来帮我一下。”
李叔一边大力摇动纺车轮,一边间或停顿一下,等下面的一轮挣扎甩腮就抽竿打断节奏,五分钟才收回2米鱼线。
终于收收放放几轮对攻以后,水下的鱼挣扎的不太剧烈了,李叔开始收线。他把鱼竿在肚子上,左手持竿,右手吃力的摇动纺车轮。
看到他青筋暴起,满头大汗,等在他身边的老卢赶紧接过鱼竿,替下了他。
上手一收线,老卢就说:“不对,这一竿最少两条鱼,挣脱的方式象有石斑,也有鲈鱼,它们劲没往一处使,不然更费劲才能拉动它。”
陈红偷偷往水下一看:还真是一条石斑,一条鲈鱼,还有一条一斤重的鲻鱼(乌头鱼)。
老渔民几十年的经验是真没说的,人家一上手光凭鱼挣扎游动的力道和方向就能判断出是什么鱼。
自己却是凭着视力好作弊直接看到鱼了,如果是晚上光线不好,自己的视力就无用了,还是老渔民厉害,闭着眼睛人家也不防碍钓鱼。
随着大家在旁边鼓劲加油,一会儿一串鱼就被拉出水面,李叔拿抄网一抄,满抄网鱼被抄到甲板上。
“我就服老卢这本事,还真是石斑和鲈鱼,还有一条小鲻鱼。这下面是不是来了鱼群呀,中午一般鱼都不开口的?”老杨高兴地说。
老卢放下鱼竿,看了看陈红的活饵桶,也是普通的海蚕海虾和小鱿鱼这几种活饵,应该不是鱼饵的原因。
可是吃钩又多又快也不是鱼竿好用能做到的,鱼竿确实好用柔韧又敏感,还不怕被大力拉炸竿,很可能是人家陈红运气好。
也就只有这一个原因了,不然没法解释,他们三个上船才十几分钟,一根鱼竿就上了4条鱼,得够30斤了,这也太快太多了,让人做梦都想不到,却当着他们三个的面发生了。
陈红把鱼竿收了,和三个大叔坐下喝茶。给他们挨个续了杯,聊起了这段时间发生的趣事。
老卢说,他们村自他们以后都学会了变通,有好几个人找人代考拿到了船长证。现在他们村里的渔船也正在统计登记中,不统计不知道,光他们村就报废了8条过期渔船。
平常老百姓是能省就省,只要船还能动,不漏水,就敢开着出海。现在国家把过期渔船给强制报废了,一开始村里人都不愿意,想不通。
通过政府宣传教育也都想通了,海上作业无小事,一条渔船少则三四个人,多则十几个人,万一因为船的质量在海上出事,谁都没法交待。
国家能给报废船一部分补贴,咬咬牙自家再添点,就能重新买艘新船了,再出海家里人也能放心。
就是不再买船,也可以拿着补偿款干点小买卖,也比以前开艘破船出海,家里人提心吊胆强。
聊完国家政策几人又聊到现在的鱼价上,现在还是休渔期,出海钓鱼的船少,鱼的价钱很高,等再过半个多月就出了休渔期,价格肯定回落很多。
不过休渔期后就可以用网捕鱼了,延钓也可以用了,虽然价格低了,可量也大了,和现在比收入也相差不大,甚至收入还会增加。
陈红询问老卢大叔:“大叔你们的鱼获是卖给鱼贩还是自己零售呢?有没有好的渠道?”
老卢说:“鱼贩给的价太低了,比市场价每斤要低差不多10块钱,我家本来每天的鱼获也不多,一天也就一两百斤鱼,家里人多都是去市场,集市零售的,这样还能多收入1000多块钱。
要是给鱼贩也就能卖两三千块钱,去了油钱渔具损耗,船上伙食费也就剩下不到2000块钱,我船上三个人,平均才人手能分六七百块钱,还不如人家鱼贩赚的多。”
李叔接话说:“我家也是自己卖,不过大头都送到饭店去了,我同学家在市里开了家饭店,好鱼他先挑,给的价格也不错,他挑剩下的我家再拿去集上零卖。
有时候卖不了的就做成鱼干卖出去,算下来也比卖给鱼贩合算。”
老杨笑着说:“我这就省事多了,我三姐夫不是开水产店吗?我的渔获基本上都卖给他家,价格给的不错,比鱼贩多个六七块,比零售少个三四块,可是省事省心,要是鱼获多,还能打电话让他自己开车来拉,量少就得自己送去。
陈红,他要的量大,你要是有鱼卖给他,我给你留个联系电话,他那是现货现结。现在他的店规模不小,自己今年还弄了冷库,鱼再多也能吃的下。”
第41章 海底石头鱼
陈红高兴地记下电话号码,“谢谢杨叔,我就一个人出海捕鱼,都是晚出早归,还得照顾孩子,没办法只能卖给鱼贩,少赚些也没办法。可是这几天运气好,每天都能收获300多斤,再卖给鱼贩就很心疼,可一个人又没办法去赶集。
这次水产店这条路要能成,一次就能多收入1000多块钱,这可不是个小数。要是成了,我请你吃饭,老卢叔李叔你们一起。”
“好,肯定落不下我们,以后咱们常联系,有事需要帮忙,陈红别不好意思说,三个臭皮匠,能顶个诸葛亮,说不定就能帮上你呢!”老卢说着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