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帝再次看向赵怀朗,却见他从容平静,仿佛笃定了书信是真。
今日之事,是盛帝万万没有预料到的。
储君之位,纵有诸般算计、竞相争抢之举,都是本国朝堂内务之事。
但,若有人胆敢通敌叛国,动摇国本,他绝难容忍,定不轻饶!
只是,现下这情形,究竟是沈陆两家果真通敌叛国,还是朗儿为了搭救崔道元想出的昏招?
“老二,你知晓自己在做什么吗?”
盛帝沉沉说了句,盯紧了赵怀朗的神色。
可赵怀朗却重重点了头,正色道:“父皇,儿臣心中自是明晰。国本之稳固、江山社稷之安危乃重中之重,不容丝毫懈怠。”
“今时今日,即便知晓此举会开罪沈陆两家,儿臣面圣举发,仍是责无旁贷。”
“况且,依儿臣所察,此事背后恐还牵涉着更为叵测之阴谋!”
盛帝面上满布寒芒,又垂眸看了看手边的信,冷声道:
“这些信,从何而来?”
赵怀朗见盛帝愿开口追究,不由心头稍安,如实道:“父皇,这些信是沈征胜的养女给儿臣的。”
“沈征胜的养女?”
盛帝眉头一敛,他日理万机,本记不得区区臣子家的养女。
但巧了,沈征胜的养女他还真有印象。
陆永渚的儿子不正是为了这个养女悔的婚吗?否则后头哪还有江浔的事。
赵怀朗点了点头,恭声道:“对,也是机缘巧合,儿臣在大昭寺的尊荣宝刹遇见了误闯其中的顾惜枝。”
“当她得知儿臣的身份后,犹豫良久,才同儿臣道出了这一天大的秘密。”
“京中诸人皆道她不知廉耻,引得陆云铮背信弃义,实则不然。”
“沈征胜一直将顾惜枝视若亲生,不曾对她设防,竟让顾惜枝无意间发现了这些书信,得知了沈征胜通敌叛国的恶行。”
“她心中惊惧交加,情急之下囫囵揣了几封在怀中,却因此惶惶不可终日,恨不得早些离开沈府,这才有了后来陆云铮为其悔亲一事。”
“儿臣听闻这些,自是不可能信的,可顾惜枝却信誓旦旦,甚至同儿臣约定再见之日,愿将书信双手奉上。”
“儿臣心中有疑,却终究不敢大意,若沈将军当真有此狼子野心,那曾为沈将军麾下,如今正执掌兵权的陆将军呢?”
“故而儿臣便多问了一嘴,这顾惜枝倒是机敏谨慎,此事连陆将军之子陆云铮都未曾透露。”
“儿臣见她如此慎重,思来想去还是前去赴约了,而顾惜枝......果然将信给了儿臣。”
“儿臣看过信后,心中大骇,却不敢因顾惜枝一面之词冤枉了忠臣,思来想去,本欲寻江浔江大人一同看看。”
“他是父皇最信得过的臣子,能力更是有目共睹。”
“可谁知就这般巧的,京中竟传出了江大人心悦沈家小姐之说,而后江大人果然迫不及待上沈家提亲了。”
说到这里,赵怀朗特意顿了顿。
若沈嘉岁能听到赵怀朗这番话,定要道一句狡猾!
这赵怀朗从来不是省油的灯,甚至从一开始,他就把退路给自己留好了。
这一切的一切,可都是他听顾惜枝说的,信也是顾惜枝非要给他的,而他现下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圣上,为了社稷。
若此计最后不能成,通敌叛国这种事,于帝王而言,本就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故而他赵怀朗也不过是“关心则乱”,错就错在未能分辨顾惜枝言语中的真假罢了。
当然,此计的前提是,顾惜枝不能到盛帝面前拆穿他说的话。
赵怀朗自不可能留下这种破绽。
在他进宫的同时,他手底下的人已赶往......顾惜枝所在的别院。
眼看盛帝神色微变,赵怀朗向前膝行两步,郑重道:“父皇,儿臣方才曾有言,此事涉及烨儿,涉及江浔,正是出于此。”
“父皇出于欣赏与器重,曾几次给江浔说亲,他是如何干脆拒绝的?怎的如今突然就变了性情,对沈家姑娘情根深种了呢?”
“父皇,这个时机,如此转变,您不觉得奇怪吗?”
“还有,烨儿对江浔如何亲厚倚赖,想必父皇您也看在了眼里。事涉烨儿,儿臣不得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试想,若江浔借由与沈家的联姻,和沈陆两家联手,将兵权攥在手中,烨儿对他又言听计从......”
“父皇,只要江浔有此贼心,窃国都未可知啊!”
盛帝闻言,搁置在案上的手猛地一颤,又听赵怀朗乘胜追击道:
“父皇,其实当年儿臣就想说了,大哥虽待旁人都很宽厚,可对江浔却比对任何人都要亲近信任。”
“那些年,我与三弟在大哥心中的分量,都比不得江浔分毫。大哥向来体弱,江浔当时.....又打的什么主意呢?”
盛帝听得神色数变,却有自己的考量,依旧不曾被赵怀朗牵着鼻子走。
毕竟江浔的性子,盛帝自认还是有几分了解的。
这时候,赵怀朗缓缓吐出一口气,道出了最后一个怀疑:
“父皇,儿臣此次确实用了极险恶的用心揣度江浔,但人心隔肚皮,种种迹象叫儿臣无论如何都不敢放松警惕。”
“尤其......”
“父皇,儿臣想问问,您觉得在蔺老心中,是您更重要,还是江浔更重要呢?”
“此番蔺老以身涉险,只为将儿臣的外祖父揪出来,究竟是一心一意为父皇分忧,还是——
他们师徒联手,铲除异己,连父皇您......都被利用了呢?”
盛帝方才还能稳坐如山,可蔺老......究竟有着不一样的分量。
听到此处,盛帝眼皮一掀,双手猛地撑在案上,霍然起身!
第232章 信是真的
就在此时,殿外温成业来报,鸿胪寺卿贾少波已至。
福顺公公觑着盛帝的脸色,赶忙扬声道:“宣!”
踏入殿内的瞬间,贾少波便觉一股凝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只见圣上端坐于玉案后,面色阴沉如水,让人心生畏惧。
贾少波赶忙趋步向前,撩起衣袍,双膝跪地,身子深深伏下,高声道:
“拜见圣上。”
此时,盛帝已连敲玉案,冷声道:“来瞧瞧,这些信是真是假。”
贾少波闻言错愕抬头。
啊?信?什么信?
最近崔家正处在风口浪尖。
他还以为,是他给崔道元送过一只烧鹅的事被揪出来了,吓得这一路冷汗直流,想了一箩筐解释的话。
福顺公公一看盛帝面上已见不耐,赶忙上前去,将案上的信递到了贾少波面前。
这贾大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贪那口腹之欲,又过分贪生怕死了些。
这会儿一靠近,他就闻出来了,贾大人今儿午膳用的是烧鹅!
贾少波也终于反应过来了,赶忙冲福顺稍显讨好地笑了一下,而后战战兢兢伸手接过了书信。
这时候,诡异的事情就发生了。
只见贾少波颤抖不止的双手稳住了,躬着的腰也直了,诚惶诚恐的神色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专注与沉静。
福顺公公早就知晓贾少波这副德行,故而并不意外,只一颗心反而揪了起来。
这信......不能是真的吧?沈将军与陆将军向来忠勇,怎会叛国呢?
盛帝的目光也投了过来,带着冰冷的寒意。
而这时,贾少波的注意力全然锁在了手中的书信上,已彻底忘却了周遭的一切。
他先是埋头细细去看,又起身走到殿门口,对着光瞧了瞧,而后指尖在信纸上来回摩挲,最后甚至将信凑到鼻下闻了闻。
福顺公公因着贾少波的动作,心里头七上八下的。
正当他准备上前去问一嘴的时候,贾少波却骤然从信中抽离了出来,陡然就弯了腰,一脸惶恐地跪到殿中,颤声道:
“圣上,信——是真的!”
一句话犹如惊雷,震得殿中人悉数变了神色,只盛帝与福顺公公是惊,赵怀朗是喜。
盛帝的身子此刻下意识地往前倾了倾,双手紧紧攥住了精雕细琢的龙椅扶手。
“贾少波,你可看清了?”
盛帝的嘴唇微微张了张,似是想要说些什么,但话语到了嘴边,还是变成了询问。
贾少波急忙答道:“圣上,这信纸质地精良,又经过特——”
“朕不听这些,只要一句准话,信——究竟是真是假!”
盛帝眉头紧紧皱在一起,厉声打断。
贾少波吓得浑身一颤。
方才圣上让他瞧信,他甚至没顾得上看信的内容,此刻越发惊惧,却还是十分笃定地点了头。
“圣上,这是臣的看家本事,绝不会错的,除了味道刺鼻些,这就是漠国皇室和世家大族常用的上等纸墨。”
“只是......恕臣驽钝,实难辨出此信是何年份所写。”
此言一出,一旁赵怀朗眸光微闪,心中最后一块石头彻底落了地。
贾少波的本事他是知晓的,连他都看不出来,这朝堂之中再无人有此眼力。
“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