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开例会,大家脸上都笑脸盈盈的。
林遇梵最后进来,她坐下来,笑问:“什么事那么开心?”
阿棠笑道:“我们听说出版社要开一个几乎免费的午餐食堂,社长,我们能不能点菜啊?”
林遇梵还没说话,陈主任就替她驳回去了:“别得陇望蜀啊,菜肯定是有荤有素的,至于具体做什么菜,要看请的厨师会做哪些菜,这个我们私下再交流,不再会上讨论。”
但大家还是忍不住继续讨论,还有人推荐自家亲戚来做厨师的。
林遇梵道:“你们有推荐的厨师,可以私下跟陈主任说。开会吧。”
三毫纸小说出版社最近出了两部颇红的小说,一部是贺晓晴的《天降横财一百万》,另外一部是个新作家的《先生有喜》。
“这两部虽然达不到《黄金大劫案》那样的爆火程度,但两部的销量都不亚于《房客多情》,首印2000册,热卖之后,加印了1万册,五月应该还要继续加印。”
卉岩说完还特意恭喜晓晴。
大家起哄让晓晴说两句。
晓晴落落大方地站起来,她情商不错,很会说话:“首先要感谢我们眼光独到的社长,感谢社长给我机会。更要感谢社长给了我一个大刀阔斧的修改意见,把我初稿的扑街货改成了爆红小说,化腐朽为神奇,让我感受到了,剧情调整之后,文字赋予角色的魅力。我希望这只是开始,我以后要写更多好看的小说。”
说完刚坐下,贺晓晴又站起来:“差点忘了,感谢我的领导卉岩主编,她给了我很多很细致的指导。感谢负责印刷和市场的同事,还有陈主任,还有刀姐……”
大家哄笑,“请喝下午茶呀!”
贺晓晴是个人精:“请啊,但要等我拿到版税。”
大家笑她小小年纪竟是个吝啬算死草。
林遇梵也很欣慰,看到晓晴一点点成长,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写了自己满意的小说,她知道,她改变了这孩子的命运。
同样改变了命运的王牧寻,跟她汇报剧本征集的情况。
“收到了八个剧本,都是小作家的,目前没有知名作家投稿。不过这才开始,距离截稿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后面应该还能收到不少投稿。”
林遇梵:“作家知名度很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最关键的,还是故事本身是否精彩。”
曾哥在港城文化圈认识的人多,他说:“我听一些作家朋友说,米尔太太暗示,凡参加我们剧本征集的,米尔传媒将永不录用这些作家。”
卉岩骂道:“这属于不正当竞争吧?这个印度婆娘太过分了!”
征集不来大作家的剧本,说明还是钱给的不够多。
这次征集剧本不属于正常稿费的范畴,林遇梵想了想,道:“王牧寻,这期《万象》你再刊登一个征稿补充信息,剧本一旦录用,拍摄成电影的,奖励两千港币;再选择三名优胜奖在《万象》杂志登载,奖金800港币。”
“哇!”
众人哗然,这给的也太多了!
卉岩第一个赞同:“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就是要用钱打开这个突破口。现在作家大多不宽裕,米尔太太以利益要挟,逼着作家为五斗米折腰,我们也可以用利益相助,帮他们挺直腰杆!”
反正老板又不是没有钱。
向来谨慎的陈主任也难得赞同,“我们不能一直被米尔太太摁着打,肯定要反击,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王牧寻也赞同,他早就想反击老东家了。
“那就这么定了。”
寻光出版社即将推出《黄金大劫案》的精装版,这是林遇梵根据电影剧本改编的小说,跟之前的三毫纸小说版本有比较大的区别。
林遇梵担心市场已经饱和,所以初印只印了五千册。
这事很快传到米尔太太耳朵里。
正在办公室的米尔太太,看着《风华》杂志总编辑吹竹递来的精装版本《黄金大劫案》,带着三分嘲笑地问:“那么火的《黄金大劫案》只印了五千本?”
吹竹笑道:“估计是没信心,毕竟精装版本卖2元一本,跟三毫纸小说相比,完全没优势了,谁会买她的?她的小说,也就值得3毛钱。”
米尔太太把书扔桌上:“你没见过她吧?长得漂亮,派头大的很!”
自古文人相轻。
吹竹没见过林遇梵,但早看林遇梵不顺眼:“她还不是靠着有钱老公,为所欲为。三毫纸小说卖的那么好,靠的是书价便宜,又借了大新闻事件改编的热度。电影那么卖座,靠的是她老公请来的好莱坞导演……说白了,这个女人,本事么,有一些,但也仅仅有一些而已。主要是命好,嫁了个好老公!”
说起命好,米尔太太更恼火了。
她老公最近越来越过分,几乎不着家,她有气都没处撒。
“你看她那部连载的《魔女传奇》没有?”
吹竹点头:“看了,不好看,没有文学性不说,故事一塌糊涂,这个年代,除了没多少文化的,谁会喜欢江湖故事?这故事要是投稿到《风华》,肯定不会过稿。”
米尔太太冷哼:“她就只适合写三毫纸小说。哎,你下一期杂志写篇小说评论,嘲讽嘲讽她。”
吹竹当即答应回去写。
几天之后,《黄金大劫案》收官庆功宴暨《房客多情》首映礼在彭年酒店举行。
林遇梵每次一来,都会是全场焦点。
记者们上前采访。
记者问:“赵太,《黄金大劫案》那么成功,票房五十多万,估计未来几年很难有电影能打破这个记录。那你对接下来上映的《房客多情》票房有什么期待吗?”
林遇梵笑道:“《房客多情》它面对的观众可能没那么多,但我们期待也不低的,希望票房能上十万。”
记者笑:“十万票房已经比去年票房冠军高了喔。”
林遇梵:“是啊,人总是要向前看的么。”
又有记者问:“赵太有没有看《风华》杂志最新一期?”
林遇梵有看,昨天王牧寻特意拿给她看的。
但她笑着摇头:“最新一期没有,以前看过一些,我不爱看《风华》杂志,他们字里行间流露出那种高高在上的教化风格,可能不适合我这种俗人。”
记者追问:“《风华》杂志主编吹竹在他们最新一期杂志上评论,他指你的小说,都是没有营养的文化垃圾,只有没文化的人才爱看。对此赵太太你有什么想法?”
林遇梵笑道:“我劝他少无病呻吟,等他写出《黄金大劫案》这种爆红的小说,再来评价何为垃圾。还有,他说我的读者都是没文化的人,在我看来,一个高高在上,口出狂言的所谓编辑,更没有文化,也没有修养,就像一条无能狂吠的狗。”
记者们瞪大了眼,他们以为赵太太不会正面回应,结果人家直接微笑着骂对方是“无能狂吠的狗”!
实在精彩!
记者哪能放过这精彩一刻:“赵太太,你会不会怀疑,是米尔太太授意吹竹这么写的?”
林遇梵阴阳怪气道:“这我不清楚,米尔太太被木屋村灾民围攻后都不敢公开亮相了,最近又为了米尔先生的事头疼,估计也没时间管吧,谁知道呢?反正米尔太太正事管不好,捣乱第一名……”
记者们还要问,被林遇武和顾慧玲给挡了。
顾慧玲把林遇梵拉到边上忍不住笑道:“看不出来,你这么会嘲讽。”
林遇梵:“她先招惹我的。”
顾慧玲也是这种直性子:“对,就要这么怼回去!”
正聊着,彭太太过来找林遇梵。
“问你一事,龟背山是不是你买下来了?”
林遇梵微微点头:“买好久了,怎么了?”
彭太太这才道:“老彭一个朋友,姓刘的老板,他想要买龟背山,他托我来问,赵太太有没有出售的意愿。”
当然有出售意愿。
林遇梵买回来就是等着今年卖出去的。
她反问:“刘老板能出多少钱?”
彭太太也不清楚:“要不,你先定个价,我回头转告他。”
“你让他先跟我五哥聊。”
彭太太忙说好。
林遇梵转头跟她五哥说:“彭太太有个朋友想买龟背山,你先跟他聊,看他能出多少钱。不要着急定下来。”
林遇武心领神会:“政府的规划还没宣布呢,这刘老板肯定是得到消息,想要低价从我们这儿买入。”
应该是的。
庆功宴开始,赵之敖贴身跟着林遇梵,帮她顶酒和招呼客人。
有他这个冷面神在,也没人敢真让林遇梵多喝酒。
林遇梵每次都只是嘴唇碰杯,略微表示一下,但并不喝。
第二天,几家报纸副刊大篇幅报道林遇梵宣传电影时,回怼米尔太太“正事管不好,捣乱第一名”,更骂《风华》总编是条无能狂吠的狗。
刚起床就看到报道的米尔太太,气得早饭都吃不下,打电话去报社投诉,狂骂一通,谁知她还没骂完,就被报社挂了电话。
之后更有多名喜欢看《黄金大劫案》的读者发起抵制,抵制《风华》杂志嘲讽读者没文化。
《港明日报》趁机把米尔太太投诉和阻拦当局给木屋村通水管的事翻出来,搞得米尔太太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但就算这样,也没影响多少《风华》杂志的销量。
《风华》杂志的读者都是一些自诩为文化人的中上层阶级,看英国人开的《风华》杂志是有钱有品位的身份标志,他们可以因为广告不看《风华》,但不会因为《风华》老板阻碍木屋村通水而不买《风华》。
至此,林遇梵才看清现实。
这倒更坚定了她掰倒《风华》的决心。
*
农历三月最后一天,也即1949年4月27日,星期三。
赵立翔和季书娉注册结婚,他们没有举行结婚仪式,只在四季饭店的包厢摆了五桌宴请亲朋。
而王君瑶和赵立翔是提前两天就已经入住云屏山4号别墅。
婚后季书娉带了自己的佣人过来,她把关姐安排的人,退了两个回来。
但这并不影响,关姐能盯着四号别墅的一举一动。
这天,季书娉照例去上班,期间她要出去见客,早早见完客户,她没坐自家的车,而是坐公交车前往德民街,之后进了21号公寓的楼梯,快速上了四楼。
她在四楼有一处公寓房。
拧开门锁,公寓房里拉着窗帘,光线暗淡。
而肖则鹏早已经来了,此时就坐在客厅的藤椅上。
他问:“怎么样?新婚生活愉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