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声闷响,空荡荡的钓线回弹起来,甩到了半空,然后晃悠不已。
“它酿的,什么破线,紧要关头给老子掉链子!”林百贤一阵懊恼。
梁自强一看也无语了。
倒不是鱼太大太重而弄断了鱼线。这岛礁一带的石斑比较偏小,目前看来还没有出现那种体形夸张的巨大石斑。
完全是林百贤一激动,没太注意,提竿的时候,钓线剐在了礁石缝的边缘,被坚硬的礁石给割断了!
不过说实话,礁钓的时候,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你看吧,刚刚你就不该捅了这片礁石的马蜂窝,现在就被割断钓线了吧!”
梁自强说的捅马蜂窝,当然是指林百贤前头钓到的那条神似蜂窝的“蜂巢斑”。
林百贤倒也知足:“钓了好多青斑,加上一条值钱的蜂巢斑,也赚到不少了!一会反正该抓鲍捡螺了。”
“你看你那钓线比我的都细一号。在别的地方行得通,在礁石缝钓石斑,下次还是得换根粗一点的线,防止被割断!”梁自强提醒了一嘴。
接下来,林百贤就只能坐在旁边,眼睁睁看梁自强钓鱼了,现场版的临渊羡鱼。
偏偏梁自强这时候手气更佳了,简直好到飞起,一条接一条,一口气又钓到好几条褐带!
看得林百贤抓心挠肺,内心好不煎熬!
梁自强看了看一桶子的青斑、褐带,还有一条鹤立鸡群的东星斑,觉得也差不多了。
放眼望了望,潮水已经退到很低。这会儿,礁石低处那些鲍啊、鸡爪螺啊,该水落石出的,应该也都水落石出了。
从礁石上方下来,两人又拎了另外的空桶,寻找三头鲍、鸡爪螺。
上一次他们薅过的地方,短时间是不可能有鸡爪螺了。两人继续往前头找,反正整个礁石带还是比较长的。
“草,找到好大一片!不用去别地了,就这一片够今天撬了!”
两人终于找到一处结构独特、整面凹进去的礁石。就那一整个凹面,比此前几处石缝加起来的鸡爪螺还多。
两人瞬间就切换身份,从刚刚悠闲自得的钓鱼佬,变成了敲敲打打的匠工……
收获是真的多,但整个骨架,也是真的酸痛。
这处礁石连个像样的落脚之处都没有,搞得整个人以一种特别扭曲的姿势趴在岩石那,像在研究蛤蟆功似的。
可怜自己的腰,没废在媳妇身上,估计要废在这……
这片扫荡完,看看收获,已经比上次的鸡爪螺还多出不少,每人怕是有二十多斤了。
全部腾进了蛇皮袋。主要是因为,桶子不够用……
来岛上一趟,怎么能少得了极品的三头鲍?
剩下的时间,两人加快速度,找到一处三头鲍扎堆的地方,又是一顿猛撬!
三头鲍倒是比鸡爪螺要好撬得多,一小会工夫,几十只极品鲍到手。
“咦,这头鲍不太一样?”
梁自强停了下来,盯着刚撬下来的一只大鲍看了又看。
这只鲍比其他那些更大一点,但也还没到二头鲍那么硕大的地步。
这还不是关键,最特别的是,这只鲍的鲍壳泛出的色彩,比其他鲍明显斑斓很多!
好奇之下,不禁就用手反复地捏了几下。
卧靠,鲍鱼肉不都是柔软Q弹的吗?可他的手指,居然还被什么硬物硌了一下。
翻开整只鲍鱼,梁自强的眼睛都直了。
鲍中结珠,这种概率极少的事情,没想到,就发生在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第89章 收获满满
从鲍鱼肉中显露出来的,是一粒小石子一般的东西,泛出蓝紫色像金属一样的光泽,但形状很不规则。
放在手掌心,看起来也就几毫米的直径,说不上是圆的,还是方的,反正鼓鼓的。
可能正是因为形状不规则,才会在他用手捏的时候,一下就给感觉了出来吧!
说实话,梁自强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东西。但他瞬间就明白过来,这是一粒鲍珠。
按理说,绝大多数的珍珠都只产生于特定的珍珠贝之中,只有极少数珍珠,才会来自于海里的螺,以及鲍。
螺珠比贝类珠少见;比起螺珠,鲍珠又更加的罕见。
按照父亲和村里老渔民们的说法,鲍珠属于万里挑一。也就说,一万只甚至几万只鲍鱼,才可能出现一粒珍珠。
这是有原因的。
与大多数其他的软体动物不同,鲍鱼体内没有凝血功能,随随便便一个小小的伤口,就可能让它流血至死。
一旦有异物进入鲍鱼体内,鲍鱼直接就会挂掉。
只有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异物没有划破鲍鱼的螺肉,若干年后,才会产生出一颗鲍鱼珍珠来。
也正是由于鲍鱼这种“易受伤”的特殊体质,导致有人想尝试植入“珠核”时,也是遭遇失败。大批量人工养殖鲍鱼珍珠根本无法实现。
所以,鲍鱼虽然常见,但鲍鱼珍珠,基本上就跟“姬蛤”一样稀罕了……
眼前的这粒鲍珠,可惜的是不太大,形状也并非正圆形的那种。否则应当会非常值钱。
“你怎么还停下来了,研究啥宝贝呢?”
林百贤见他撬着撬着突然站在那发呆,也走了过来。
“握草这是什么东西?你不会吧,鲍鱼里面长珍珠这种事情,你都能碰上?!”
等到看清楚梁自强手中的“彩色小石子”,林百贤一对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从梁自强手里抢了过去,左瞧右瞧看了半天。
“还真是鲍珠!我虽然没见过,但还是听老人说过的!”这家伙跟个鉴定专家似的,一锤定音地断定道。
“废话,我从鲍鱼中翻出来的,是不是鲍珠还用你说!”
林百贤想了想,突然后知后觉地激动起来:
“钱呐,光这一粒就是不少钱呐!不行我那几十只鲍在桶里放着呢,我得去挨个翻一遍。几十颗鲍珠呐,这不得成万元户?以后还捕什么鱼……”
这货还不是说着玩的,真就趴到桶边,一门心思地翻找起来。
梁自强看着都蛋疼:
“你也不仔细瞧瞧我这只鲍的外壳,整个就不一样。要是每一只都能有珠,那就不叫鲍鱼,直接叫珍珠贝了!鲍珠你肯定找不出,别把好好的三头鲍全弄死了,到时卖不出看你找谁哭去!“
林百贤翻找了一气,只好作罢了:
“算了人比人气死人,你那狗屎运,谁能比得了!“
这个梁自强倒是没法反驳,能撞上一颗鲍珠,管它小不小、异不异形的,这绝对都是不一般的手气啊!
忙了这么久,肚子也饿了。
梁自强拿出馒头、虾饺,就着水壶里的水吃了起来。
林百贤也带了吃的,但跟他不一样,是烤红薯……
那家伙咬一口红薯,就看一眼他这边。那眼神,就差开口直接乞讨了。
梁自强被他看得都不自在了,问他:“来一点?要馒头还是虾饺?”
“虾饺虾饺,我闻着你这虾饺怪香的,馋虫都勾出来了!”
梁自强给了他几只虾饺,这货一边吃,话也一边没个停:
“好吃好吃,我妈就做不出这么好吃的虾饺来!”
梁自强没搭理他。其实这虾饺是陈香贝给他准备的。不得不说,自家媳妇学东西,上手是真的快。
填饱了肚子,两人再次忙活起来。
这次主要是用手抄网,捞岛附近的那些大对虾。青虾、白虾也捞了一些。
至于大扇贝,相对比较便宜,但梁自强也还是捞了一些。这个他不是挑去城里卖,而是打算留家里,让家里人享受享受。
这滋味,一般的小扇贝没法比,蒸着吃能爽到飞。
开船回到鲳旺村,天已经黑了。
人还在外头,就听见母亲袁秋英在安慰的声音:
“没事的香贝,外出打鱼,回来晚点很正常的!他爸以前打鱼有时回来还更晚,刚开始我也天天在家里等得着急,后来习惯就好了!”
陈香贝不无担忧的声音传来:
“可他要是再晚点回,路上都看不清路的怎么办!”
“嗐,他带了手电筒的,而且这几天夜里月光也不小!”
“哦,那他现在应该也快到家了吧?我去外头看一眼!”
听到媳妇担心的声音,梁自强不觉又加快了几步。
这时,屋里一家人还没察觉到梁自强的脚步靠近,倒是那只小毛团却如同接到什么无形的信号一般,从地上爬起来就往门外跑。
“汪呜!”
梁自强就见毛线团一样的小东西从门里滚了出来,又想抱腿,但梁自强的脚在走动它抱不了,于是就转身在他前面跑起来,一跳一跳好像人家还需要它领路一样。
三两步跑到陈香贝脚前,费力地抬起头对他轻声汪两声,仿佛是在说:
“人我给你领回来了,这下不用瞎担心了吧!”
陈香贝看它这副活宝样子,忍不住摸了摸它的头,然后欣喜地走到门口,帮着梁自强接肩上、手上那些东西。
“说好了要早点回的,怎么这么晚才回?我都要准备睡了!”
明明看着他回来脸上写满了欢喜,嘴里却不忘嗔怪他两句。
至于准备睡了,谁信。就刚刚她那焦急不已的样子,能放心上床去睡觉才怪了。
“回来晚是好事,说明有收获嘛!”梁自强冲她眨了眨眼,压低声音耳语道,“还有你想不到的收获呢!”
“啊?那一会你说给我听,我先给你装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