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花谷河?对呀,听我爸讲,当年玉姑穿着一身红色的新衣裳,站在船头引得村民们都停下脚观看呢!”
梁自强听着这话,却是侧头去看她。
与渔家妹子们普遍偏黑的面孔不同,果园长大的陈香贝天生就很白,水豆腐一般的皮肤被上午阳光映照出极细软的绒毛,这张嫩嫩的脸,梳上新娘的发式一定会别有风味吧?
他心思一阵浮动,笑嘻嘻道:
“十二天后,站在船头被人追着看的,就是你了。到时沿岸的人都开口问道,‘花谷村最俊的妹子啊,这是要嫁去哪里呀?’,然后你就说,‘当然是嫁给鲳旺村最靓的仔,阿强啦!’。嗯,到时船一路开过去,你就一路说过去……”
“扑哧。”
陈香贝被他逗得实在忍俊不禁,掩了掩嘴,连给他飞出两道白眼:
“哪有你这样王婆卖瓜的,自己说自己是最靓的仔,以前怎么不知道你这么不要脸皮的!”
“也还好,基本符合事实!”梁自强嗬嗬两声。
路上,梁自强又跟陈香贝说好,成亲前要迅速办好的一些事情,比如去镇上的裁缝店订做新娘衣裳,比如邀请村里要好的姑娘们陪伴送嫁,比如通知远近亲戚,等等。
至于成亲时佩戴的首饰,梁自强不是没想过。
那天他还特意问过杜子腾一嘴,结果才知道,这年头的金价还并不便宜,黄金每克得四十多块,这还只是标准金价,不是首饰的价格。
阳海市有些富裕家庭购买金饰,都是托人在港岛的老牌金饰店买,价格得去到八、玖十。
梁自强如果要给陈香贝买“三金”,花费也得千元以上,这显然不是现在的他能够消费得起的。
看来,只能等成亲之后,继续努力多挣钱,等有了钱,再考虑替她买漂漂亮亮的金饰品。
至于“三转一响”,主要也是在城里年轻工人中间流行,他们村目前倒还没去讲究这个。
两人说了会儿话,开始往回走。
这时,就见大黄也领着一群小崽子在路边溜达着。不知为何,大黄这次也不跟他摇尾打招呼,形同陌路的样子。
中间还抬头看了他两眼,是那种充满怀疑但又没什么证据的眼神。
看样子,它是点过数了,发现少了一只崽,高度怀疑是梁自强所为,这是心里头记恨上了。
中饭后,梁家三人连同陆红玉一起,就向老陈家告辞了。
老陈夫妇提着一些东西送了出来,梁自强发现,他们回送的有桔子,有桂圆,还有甜肉包跟喜糕。
陈香贝凑近他耳朵悄悄告诉他,甜肉包是家里特意买了猪肉,然后她亲手包的,还有喜糕也是她亲手做的。
送着往小路上走的时候,陈香贝再次叫住他,“你等等!”。
梁自强停下来,就见陈香贝从怀里掏出一个红艳鲜亮的小物件来,原来是一只用红绳子编成的平安结。
“我听人说,出海打鱼带上这样的平安结,就会更加平安吉利、万事顺意的!”
陈香贝抿了抿嘴,眸光飞了他一眼,将平安结塞到他手里:“你要好好带着的!”
“你亲手编织的吧?”
“你说呢?!”
“这还用你提醒,我肯定随身带去船上啊。你赶海的时候运气那么旺,这个给我就是专门旺夫用的吧?!”
梁自强揣上她的平安结,捏了捏她的手,才重新追上父母的脚步。
赶上时,正碰上母亲在一个劲感谢大媒人陆红玉,并且塞了一个小红包给玉婶。
说实话,玉婶作为媒人没得说,那是真的敬业了……
回到家,第一个迎上来的,梁自强怎么都没想到,是毛茸茸的小毛团,就像是一路从地上滚过来似的,滚到他脚边,然后就举起一对前爪,要抱他小腿。
排在小毛团后边的,才是荔枝跟小海。那两货眼睛都不看人的,直接就往手上拎着的篮子里瞄。
看到有喜糕、有甜肉包,两人发出幸福的嗷嗷叫声,像被小毛团传染了似的。
梁父梁母顺利提亲归来,这会儿心里正高兴着呢,也懒得说那两人,任由他们吃去了。
这时,梁父看了看天色,把梁自强叫了过去道:
“阿强,你的婚事要张罗的地方还多,又是准备酒席,又是通知亲戚。
接下来的十来天,都不一定有多少工夫出海。趁着现在还早,开船再去海上转悠半天,别开远了,说不定也还能捞几网鱼虾回来。
我想着家里那三百多给你置办婚事,还不一定够用。下午要是能捞几网,也能让你办婚事的钱更宽裕点!”
话里头,梁自强能够听得出来,父亲这些日子为了他的亲事,一直都在操心不已。
他说了声好,就连忙去拿渔网、箩筐、桶子之类。
父子四个稍作了些准备,就立即向海边出发了。
路上,梁自强心思一动,对父亲建议道:
“爸,十来天后不是要开着这条船去迎亲吗?这条水路,要不今天我们就先走一趟,既能一路撒网捕些鱼,也能安排一下迎亲的行程,一举两得?”
梁父一听立马就赞同了:
“也好!不过那一带邻近大屋村,呆会要是遇到大屋村的渔民,还是绕开一下的好!”
鲳旺村与花谷村并不紧挨着,中间还隔着个大屋村。
花谷村只有河道,不邻海,但大屋村邻海。
一般来说,每个渔村沿岸一带,肯定是属于本村的自留地,外村渔民是不会涉足的。
但离岸稍远些的海域,基本就是公共海域了,每个渔村的渔民都可以去。
这会儿,父子几个上了船,开动柴油机,向着大屋村的方向行进,但并没有紧挨大屋村的海岸线,而是与岸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沿路,他们见到有鱼的身影出现,就时不时撒下几网,都是些零星的鱼,每网才几斤的样子。
梁子丰帮不上手,闲着没事干,就张望起沿途的风景来,捅了捅梁自强道:
“二哥这一带有山有海,风景怪好的,到时你跟二嫂坐着迎亲船,一路上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轻舟已过万重山,太好了!”
梁自强听得出来,小弟说的都是些祝贺的好词,但他就是有些疑惑,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上半句,是这样的吗?
二人正说着话,就听梁父声音传来:
“别尽扯淡了,有一大片鱼群来了,两张网同时开捕!”
梁自强连忙扭头往海面看去,只见一片银色的鱼潮在不远处泛动起来。
那些鱼全都很精致玲珑,数量众多,像无数的碎银,在海波中荡起千点万点的银光!
第82章 一百多斤凤尾鱼
渔网就在脚边放着,这会见到鱼群现身,梁自强飞快地抓起渔网,与父亲各占船的一侧,开始准备捕捞。
“这是凤鲚?”
很快他就看清了那些鱼的样子。
这些鱼每条都很纤细、狭长,而且越往后身躯越细小,全身都是银白色。
凤鲚鱼,又称马鲚、凤尾鱼。
这鱼的尾部比较特别,分叉形状像凤凰的尾巴,所以才会被称为凤尾鱼。
更特别的是,渔民如果驾着船特意去比较远的海域捕捞,一般是捞不到凤尾鱼的。
因为这鱼属于回游性鱼类,平时最喜欢活动在江海河湖的交界处。有时在海水中游着游着,就游去江河中了。
海水、淡水,它都能搞得定,生存无压力。或许,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两栖”?
“对,这鱼也能值四毛来钱一斤呢,差不多了,撒网!”
梁父一边说着,一点也不耽误干活,说到最后那个字时,手中的网果断地向下方的鱼群抛去。
梁自强几乎也在同时,撒下了手中的渔网。
看着父亲喜不自胜的神色,梁自强不禁有些想吐槽。
要知道,凤尾鱼在他们这叫凤尾、凤鲚、马鲚,要是生活在长江里,那就是另外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了——长江刀鱼。
长江刀鱼后世卖到几千块一斤,其实跟这海里的凤鲚长相基本就是一个样。
父亲嘴里说着四毛一斤,居然还喜孜孜地说“也能值四毛”。
“平时我们出海,凤尾鱼不常见啊!”
梁天成在一旁等着帮忙收网,嘀咕道。
“常见才怪了!这鱼最喜欢河海交界、淡咸混合的地带,你也不看我们现在已经开到哪了?前边就是花谷河的出口,再往前,还有一条江!”
梁自强向着岸边眺望,看见海边矮屋散落的村庄,自然就是大屋村了。
大屋村再往后,通向大山的方向,那里有不少的石头屋,就是陈香贝生活的地方,花谷村了。
如父亲所说,此刻伫立船头,能一眼望见一条金带般的水道蜿蜒而来。那就是花谷河。
成亲那天,陈香贝将会乘坐河船,经过花谷村,再经过大屋村,从眼前那处河口驶进大海,来到海面与他汇合。
等待收网的间隙,梁父也四下眺望,分析着位置,最后决定道:
“差不多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个位置,到那天迎亲船就停在这,等新娘的船从河里开过来!”
梁自强点了点头,表示赞成。
聊了几句,估计收网的时机也差不多了。照旧是梁天成协助梁父,梁子丰协助梁自强,一起把网从水中往船上拉。
这次的鱼群显然没有昨天金鲳鱼那么密集、壮观,收上来后,估计也就六七十斤每网。
迅速把鱼获倒在了船舱。两网加在一起倒也有一百多斤了。
“快点,再补一网。这网阿丰你来!”
趁着鱼群还没完全散去,梁父赶紧吩咐。看着反正余下的残兵败将数目不多,他就决定让梁子丰来练练手。
梁子丰拿起渔网站在了船头。
梁自强看了看他的架势,吓了一跳,连忙提醒他:
“脚放开点,一定要离网绳远一点!”
他之所以连忙走上前去盯着,只因他太清楚了,撒网时要是被网绳绊到脚,那是极其危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