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退潮时,自己堤塘内的明虾也会被网格挡住,并不会流失到大海之中去。
基围虾的做法纯粹指望大海涨潮赏一些各种各样的虾类,过于的靠天吃饭了,效率其实是比较低的。
自己这种做法,却完全就是在延续去年高效的明虾养殖!两者相近,但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
“跟基围虾是有那么点接近,但又大不一样……”梁自强接过话道。
“那个不重要,”钟永瑞已经迅速醒过味来,“你这想法不错啊,这一带沿岸的荒滩那可就多得去了,真要围起来,那不得比野鸭湾还大得多?要不这样,你多围点,搞个百多亩出来……”
“对了,承包费这就更好说了。本来就是荒滩,比不得村里的现成鱼塘,承包费完全可以比鱼塘低。关键你最好多承包点,把镇里提倡的事情搞起来。”钟永瑞顿了顿干咳了一下,又道:
“到时真做起了,县里、镇里来察看,你可得说……是在我的明确倡导和大力支持下搞起来的。嘿嘿,其他倒也没啥了!”
“这个你放心,瑞叔本来就在大力支持嘛!”梁自强一副我懂的神情。钟永瑞是很想得到镇里的肯定,但这本身就不是什么坏事,说到底他还是希望村子能够得到发展。整体来说,钟永瑞还是算不错的了,平时多数时候处事也基本能够做到相对公正。
梁自强随即又道:“但百多亩太多了,今年一下子搞不了,先围几十亩看看吧。另外你说的那二十来亩现成鱼塘,我们家也决定还是承包下来算了。既然你在镇里头都已经放了话,我也不适合小打小闹了,豁出去啦,给你把面子顶起喽!”
“就是嘛!”钟永瑞感觉自己今天这一趟来得太对了,转脸又看几梁父,笑呵呵的,“得福啊,阿强打小看着就是办大事的。还穿着开裆满地跑那时候,我就说了这小子肯定有出息,你看,真就没说错半句!”
梁父也打着呵呵有的没的回了几句。
梁自强站在那回忆了好一阵,说过吗?倒是听钟永瑞训过钟明,说要是学阿强那样调皮捣蛋,小心被他揍出屁来!
在去年七亩的基础上,扩大到好几十亩的池塘、堤塘,这当然并不是梁自强站在这儿临时拍脑袋冒出来的决定。
事实上,第一年的明虾渐渐养成功了,梁自强早就决定好第二年要扩展到多大的规模。前些天他去钟永瑞家,也是想谈这个。
只不过现在顺水推舟,装成是在听钟永瑞的劝,以后很多事情再要求村里支持的话,就更加主动了。
“瑞叔你是真把我给劝动心了。对了其实真要发展养殖,还有办法搞得更大。就是难度有点大,但也不是不能试试!”
梁自强等钟永瑞跟自己父亲唠嗑完,便立即开口道。
说到底,前头那些也都还只是铺垫,自己心底最重要的计划,该是说出来的时候了……
第388章 划定一片深海牧场
“什么法子?”钟永瑞等着梁自强往下说。
“我不是常在外边跑么?结识了外边的一些朋友,学会的可不只是养虾。像各种鲷鱼,黑鲷、牛屎鲷,对了还有更值钱的紫红笛鲷、千年笛鲷,我都能养的。相比的话,我养笛鲷,可能比养虾都还更有把握!”
“你说这些啊?”钟永瑞想了想,“可是村里的地就那么大呀,养了明虾,就养不成太多其他鱼了吧?”
“村里当然养不了,”梁自强摇头道,“这些笛鲷在池塘里养不出个好味来的,要想养出市面上受欢迎的牛屎鲷、笛鲷,最好的法子只有一个,直接去深海里养!当然除了去深海,另外还得有很多的养殖诀窍,这些诀窍我都懂,倒是难不倒我!”
“去深海养笛鲷?!”钟永瑞倒抽了一口气,“这怕不能吧?我只听说有人在漂木岛养蚝养鲍鱼,但漂木岛只是座浅海的小岛。要是跑去深海,水深浪又大,拿什么养?木桩木栅栏?怕是都得被浪冲散架吧?!”
钟永瑞当然说的没错。深海环境下搞养殖,普通的设备确实经不起大波大浪,搞不掉多久就得散架。
后世发展深海“网箱养殖”,一开始用木制网箱,报废率和更换频率就偏高,后来都是换作了特殊材质的网箱,可以专用于深海环境的那种。
但梁自强既然看似无意地从嘴里冒出这话来,自然就有他自己的一套打算。
“困难是不小,但我还是能想到办法的,”梁自强回道,“现在就是还搞不清,我是在海里头搞笛鲷养殖,不是在村里地面,但我人是咱鲳旺村的人,这种情况要是把笛鲷搞成了,还算不算到鲳旺村头上?”
钟永瑞倒是没想到,梁自强还在重点考虑这个问题。他略微一怔,语气马上肯定起来:
“不算到鲳旺村头上,那还能算到哪个村去?管你在地上还是海上,你都是鲳旺村的养殖户啊!就好比村里乡亲们平时出海打鱼,挣到钱了,可不就是鲳旺村出海致富了嘛!”
“说的也是。我是在想,光养虾这么一种,等于把宝全押在明虾上了,还不如多一手准备。虾塘养虾,深海养笛鲷。再说了,深海大得没边,要是养成了,才真叫把规模做起来了!”
“年轻人到底是有闯劲!”钟永瑞感叹道,“反正听着挺难的,你愿意冒这个困难去试当然最好了,下次我去镇里把思路跟镇里汇报一下。但深海的事情镇里也做不了决定,他们肯定会去问县里、市里,到时给我答复的。反正如今正在发文件鼓励养殖,你这个发展深海养殖,属于路子拓宽了,上面肯定是会很欢迎的!”
“那行瑞叔你汇报一下,反正这个思路我还是有办法试一试的!”梁自强肯定道。
现在既然上下都在大力推动海产养殖,借这个机会让钟永瑞去问一下反正不是什么坏事。
但梁自强并不会把所有推进的希望都押在钟永瑞身上。
上次在县城渔港,韦攀也表示了要去找相关部门他比较相熟的人。
另外,梁自强去年跟县渔政站的人也打过交道,七月更是在市渔政局参加大钢船的操作培训,认识了一些渔政局的人,过些日子也可以特地去找找他们,推动一下深海养殖的事。
三条渠道都试着推动一下,到时候能得到多方面支持,事情办起来当然就更顺风顺水一些。
要在深海承包一片海域搞养殖,这事儿底下的部门可能还拍不了板,估计最终还得靠市渔政局来做决定。
能不能做成,在今天之前,他还算不上把握满满。
但今天从钟永瑞这儿看到上下大力推动养殖的时机,趁着这个机会而动,把握顿时就增大了许多!
养殖笛鲷,这真就是他下一步的重点计划吗?
当然不是。
他要承包用于养殖笛鲷的深海地带,毫无疑问,就会是那片特殊的深海越冬地!
等到那片特殊海域被自己承包下来,他会开展冬、春养殖,但更重要的是,从此那片越冬渔场就与他的养殖场划上了等号,一直到承包期结束为止。
聊完了这事,梁自强又道:
“对了瑞叔,还有个事。前头也说了,村里鱼塘、荒滩堤塘,加起来得有大几十亩,我已经答应承包下来搞养虾了。不瞒你说,我这虾能养成功,主要还是靠我自己配的一种营养粉。但明虾也不能光吃营养粉啊?还得有一些特别便宜的东西饱肚子,主要就是花生麸、丰年虫这两种。”
梁自强顿了顿续道:
“花生麸好讲,我随便都能买到。丰年虫要是光凭咱们村废弃盐田里那些量,可就够不了几十亩明虾的量了!这东西虽然只能管个饱,对明虾也没什么作用,但还真找不到更便宜划算的东西去替代。我好像听说咱们镇有个盐湾村,那里原来产盐特别多,现在大片盐地都废弃了,比咱们村东的盐田要多得多,对吧?”
前段时间趁着休整,梁自强实际上已经去盐湾村看过,那里一大片废弃盐地,面积比鲳旺村的村东这些要大得去了,里面寸草不生,唯独成群的丰年虫,数量比鲳旺村更加庞大了太多。
整个潮洋镇乃至于鹏澳县,丰年虫最多的地方,怕也就只有那个地儿了。
“你想动用那里的盐田?荒废归荒废,可那到底是别人村的地,咱们可支使不动啊!”钟永瑞听后有些为难了。
“他们应该不反对我承包的。反正荒在那里,我承包下来还能增加他们村的收入。主要镇里对这事也要表态支持才行!”
其实梁自强都已经私下跟盐湾村的负责人谈过,能够废地利用赚点承包费,他们村是愿意的。
但有一点,现在承包责任制虽然早已全面推行了,但绝大多数还仅限于本村村民承包本村的地。像他这种以外村人身份去承包别人的地,盐湾村是乐意,但他们还得看到镇里面有人点头了才敢。
“去镇里提一嘴是吧?那没问题,我肯定去提。总不可能我使劲地鼓动你去做养殖大户,完了遇到困难又在这干瞪眼吧?”
为了自己村已经在镇里放过话的养殖大业能够兑现,钟永瑞觉得这点小事自己是在所不辞。
“当然了,我话说前头,你去外村承包废盐地是废盐地,可别偷偷去承包其他村的鱼塘啊!别到时候你在别的村也发展起一批批的虾塘,咱们村可就当不了养殖业的典型了!”钟永瑞想想不放心,还又特地叮嘱道。
“放一百个心吧瑞叔,外村鱼塘我一亩都不承包!”
养殖又不是梁自强计划中真正的重头戏,他才没那心思去承包其他村的池塘养虾。
“那就好,我过几天就去找镇里提提。点不点头没法保证,实在不行你就找别的东西替代丰年虫,反正这玩意也没多重要,你自己配制的营养粉才是重点!”钟永瑞道。
“也是。”梁自强随意地应道。
但他心里比谁都清楚,那片丰年虫废盐地必须到手。
所谓的“营养粉”,无非是他用龙头鱼晒干碾碎而成的鱼粉,平时在虾塘投喂时,父子仨都会把它连着花生麸一起撒入虾塘。
有村民问起,他们仨一直都神秘兮兮地声称那是梁自强专门配制的“营养粉”,给人一种错觉,好像这“营养粉”才是他们养虾成功的技术关键所在。
丰年虫的核心作用,在他嘴里反而被无限缩小了,至今大家都觉得这种人见人嫌的玩意没啥大用,唯一好处在于便宜。
就算没打算把养虾当主业,但适度的规模还是没问题的。方圆几十里最大的丰年虫资源,他自然要充分利用上……
第389章 养虾人手定下来了
聊差不多了,钟永瑞又跟梁父、梁天成唠嗑了一番,才回村去了。
看得出来,今天成功地“劝服”梁自强做大养殖规模,钟永瑞还是心情不错的。
梁自强父子三个忙完手头的事,也收拾起东西回家。
中饭后,梁自强想起一个事来,跟媳妇打了声招呼,便往村里去了。
出了桔子坡,走在村里路上,他径直去往邓招财家。
七八天前,也就是这趟出海之前,邓招财拉住他在老棕树下说过要去找远房亲戚,跑深鹏市去看看情况,好为十几天后带着燕子远走他乡而做准备。
现在也有这么多天过去了,他想去看看邓招财是不是已经从深鹏回来,打工的事有没有着落。
来到阿财家的土坯屋前,有点出乎意料的是,屋前半个人影也没有,只有一株缀满嫩芽的柳树在日头底下晒得有些发蔫。
来到门边,两扇发黑的木门紧闭着,门上拴着一把同样旧得发黑的铁锁。
阿财、燕子一个都不在。看来,阿财这趟去深鹏市应该是挺顺利的,有了着落后,回来马上不声不响,带着燕子一起奔深鹏而去了。
梁自强有点没太想到,别看阿财平时有几分笨拙,紧要关头一旦下了决心,行动起来还蛮果断的,一点也没拖泥带水。
原本邓招财还打算再最后陪他出一次海的,现在看来不可能了。
梁自强唯一可惜的是,他本想这几天开上莲纹船,带阿财去一趟龙居岭。又是一年四月将至,金丝雨燕也回来了,他还想着让阿财今年多采些燕窝,卖上一笔钱也好当作去外地的盘缠呢。
不去想了,反正阿财能够和燕子在外面找到固定的地方落脚、打工,总比犹豫下去,呆在老家等着被拆散的好。
当晚,梁自强与父亲、大哥坐到一块,继续好好商量了一下养虾的事情。
再过一段时间春汛应该也要到来了,到时候他们又将去大海中捕寻更多的蓝蛤、薄壳、海蜈蚣、磷虾,放到虾塘中作为明虾辅助性的饵料。
另外,还要去捕捞大量的亲虾。
虽说清塘的时候都留了一小部分的明虾,如今还放在亲虾池中,用来孵化虾苗,但光有这个是不够的。
来自海洋的天然亲虾,是否比养殖而成的二代亲虾更为可靠,这一点他还没有结论,所以只能两种来源的亲虾都先用着。
转眼已到4月,梁自强每次再去越冬渔场,都是格外谨慎,只要太阳太大、气温偏高,都留在家里休整,坚决不去那地方。
整个4月,才只瞅准两次合适的机会,出了两趟海,其中一趟捕捞到第三天,出了大太阳。一看天气迅速升温,他果断地结束了作业,迅即便返航了。
龙居岭的“黑龙”现象尚且令人闻风丧胆,越冬渔场就更不用说了。要是因为贪心而逗留下去,真碰上局部高温突然引发的“龙吸水”,那他们整船五个人还回不回得来就是个问题了。
事实上,从4月开始,这两趟能够拖到手的鱼获也明显变少了。显然随着气温回升,已经有不少的鱼开始离开越冬地,渐渐洄游返回到浅海中去。春汛开始了。
这两趟的收入加起来在一万八千左右,比起前面的每一趟明显减少了很多。
看来,这一轮的越冬渔场作业算是正式结束了,下一轮再开始,便是大半年后,年底北风再起、冬汛开启的时候了。
梁自强算了下,从春节前到春节后,这短短几个月里,光是在越冬渔场得到的收入,达到了十五万多、接近十六万!
其他地方无论浅海、深海,还从没有哪一种收入能够与这个相提并论。可以说,越冬渔场是目前梁自强所有存款、积蓄的最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