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过程中并非笔直向南,而是时南时北,抵消下来,还不至于已经到达深海范围。
结合海面洋流的速度、波浪幅度等情况来看,更能够确定,渔船完全还在安全的浅海范围。
这也是他们能够放心追逐、捕捞的原因。
穿过峡谷后,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海面,但海面上,拱出来一道连绵狭长的群礁。
要不是四周全是汪洋浩瀚的海水,看那礁石群的形状,会让人觉得是一道蜿蜒的山梁。
或许亿万年前,这里真是山脉、峰岳也说不定。
鱼群继续向前,渐游渐远,但三条船却齐齐的停了下来,这次再也没有继续追赶下去。
不是他们不愿再追赶,而是因为他们的目光,全都落在了礁石群上。
礁石群正对着他们这面,是一块耸立的巨石,上面刻着一行大字。
那几个字雕刻得非常之深,也不知经历了多少时光,旁边已是斑斑驳驳,但那几个字依然清晰可辨且令人震撼:
“龙居岭,速逃”
正是看到这五个字,三条船全都停了下来,没有继续往前开去。
“什么意思?龙居岭?难道还能是龙王居住的地方?”邓招财困惑道。
“这里不到处都是海吗,怎么能叫岭,哪来的岭?”林百贤则是对那巨型礁石上刻着的名字大感奇怪。
唯有梁自强,却是沉默了一下,若有所思……
李亮一拍脑门:
“握草,我说这三个字有点印象。小时候我爷爷跟我说过!龙居岭,黑龙居住的地方,赶紧撤吧,这地方早几十年都没人敢来了!”
“你爷爷说?他亲眼见过这有黑龙?要不然他咋跟你说得那么有鼻子有眼?”林百贤抬起杠来。
“他有没说,黑龙长啥样?”邓招财则是好奇不已,问道。
李亮白了一眼这两个:“草,我爷爷要是来这里见过黑龙,后面还会有我吗?在这里见过黑龙的人,十个有九个都折在这里了。也就命大逃掉一两个,把消息带了出去!”
说着他指了指石刻:
“下面不是另外还有很多小字吗,你们俩不信就过去看看!”
邓招财平时自号胆大,这会却没敢动,林百贤更不用说了。
倒是梁自强,浑不在意地把船开近过去,轻松地凑近细看,念了起来:
“康熙丙戌年六月初三日,有龙破海而出,扶摇而动,曳尾之处,摧船如伞,十船十毁,十人十亡。仅隔岛远观者得逃,告知众人,此龙其身紫青近黑,麟介闪烁,约二三尺阔……”
“光绪年间……黑龙盘旋,声如牛吼……”
最后一行刻的是:“此乃龙居之地,海民世代不可靠近,误入者速逃护命!”
等到梁自强念完,抬头来看众人,才发现林百贤已经面色煞白,一把一把地抹着额头的汗。
立冬时节,因为心惊胆战而搞得像是六月天一样,流了满头的汗。
“我们还逃得掉吗?”林百贤已经在为自己的生命倒计时了……
李亮、邓招财虽然没像他那么惊慌,但脸上也显出了几分忌惮。
李亮叫梁自强:
“一起开船回去吧,今天好歹捞到几条值钱鱼,也没白跑出来一趟!”
梁自强点头回往船舱,一边计划道:
“今天先回去,呆在这也没什么用。但是过了立冬,等气温再低点,到时再来几趟!”
林百贤跪了:
“没见到那些字么,逃还来不及,谁还再来这种地方!”
李亮也劝道:
“强哥咱们都是爷们,胆大是没错!但这地方我爷爷说过,村里祖祖辈辈早就不来这里了,全都避着呐。胆大咱也不敢跟龙斗,是不是?!”
梁自强嗬嗬笑了:“平时一个个跟我装胆肥,关键时候看把你们吓得!”
林百贤被他笑迷糊了:“这么瘆人的地方,你咋还笑上了呢,你没事吧?”
梁自强瞪了他一眼:
“要是我告诉你,这个冬天不用愁了,不管怎么样,绝对都是满船满舱的鱼,你不得笑?!”
梁自强觉得自己已经很憋着笑了。
原本来时还在一路担心,没了无名岛的那些石斑,最大的收入指望也就断掉了,上哪攒那么多钱去?
现在他已经一点也不担心了。
过几天,满船满舱的鱼,比起石斑的收入,绝对不会少,只会更多!
事实上,这个地方不仅不可怕,还可喜得很。
个中曲折,要怎么跟李亮、林百贤几个解释清楚,确实是个难题。
反正,他们愿意跟着一起来搞一波鱼,大赚一笔,那是最好。不敢的话,梁自强就只能自己闷声发大财了。
而且,这个财还不是一次就发完的那种。
每年冬季,都是渔民的惨淡季节。对梁自强来说,从此却是有了年复一年发“冬鱼”财的着落……
第170章 深海越冬渔场的秘密(重要)
“龙居岭”这个地名很特别,所以刚才,梁自强看见这几个字的第一时间,便记起了后世关于阳海市的一则新闻来。
大概是二零一几年,那时候的渔船早已有了先进的探鱼器。渔业公司的大型捕捞船舶通过探鱼系统,在深海中发现了一处中型的天然“越冬渔场”。
所谓“越冬渔场”,就是鱼类喜欢扎堆聚集、避寒过冬的地方。
按说,各种鱼类冬天里都会前往深海越冬,这很正常。但是深海中各处鱼资源的多少也大有区别,有些深海区域的鱼类特别富集,这种局部海域,才称得上是“越冬渔场”,也是后世大型渔船最喜欢寻找的地方。
渔业公司开始连年在那片深海展开冬季捕捞作业。很快他们察觉,那处海域的局部水温要明显高于深海其他地方。
研究后发现,与深海的海底温泉有关。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那片海域的各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都极为丰富,形成了海量的天然饵料。
既有大量食物可吃,水温又比别处暖和,可想而知,鱼群为什么特别喜欢把那片深海作为越冬地了。
但那片深海大受捕捞船舶的钟爱,仅仅只发生在冬季。
到了夏天,尤其是盛夏时节,那片深海则反过来,成为渔业大型船舶避而远之的绝对禁区!
不仅渔业船舶,就算商船、货船通航,在夏季里也是纷纷避开那片深海。
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那片深海地理结构特殊,水温、气温高于其他区域,盛夏时节经常形成一种灾难性的局部天气——
龙吸水!
所谓“龙吸水”,也称“海龙卷”、“龙倒挂”、“龙吊水”,说白了其实就是发生在海面上的龙卷风。
龙卷风如果发生在陆地,会卷起地面的杂物、草木,甚至卷飞整座房屋;发生在海面,则是把海上的船只、海水吸飞到半空之中,下接大海,上接苍穹,如同天地之间的一根粗柱,不断地在海面盘旋腾挪。
渔民在海面要是遭遇“龙吸水”,结果不会有什么悬念。小渔船卷飞,大型渔船也会遭受重创。船上的人,在龙吸水面前其实跟纸糊人没多大区别。
梁自强四人的木船显然是去不了深海。
要是能去的话,他们此刻只需要沿着龙居岭继续往前方开,一直开很远,就能到达那片后世才被渔业公司发现的天然“深海越冬渔场”。
简单说,龙居岭,就是离那片越冬深海区域最近的浅海区!
只要寒冬正式一到,浅海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鱼类都会直奔那片最温暖的深海越冬场而去。而龙居岭,就成了它们的途经之地,可以理解成鱼类的一条“冬汛黄金通道”。
后世的村民们,船小的去不了深海,就搞起了“半路截流”,纷纷来到龙居岭做“拦路虎”,捕捞过路的冬汛鱼群。
每到冬季,总会有一部分村民在龙居岭捞得船满如山,喜气洋洋而归。
到那时,老辈所谓“千万不可靠近龙居岭一带”的祖训早就彻底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礁石壁上“龙居岭,速逃”几个大字也早已被人们熟视无睹、自动忽略。
因为那时人们已经彻底弄明白,所谓的“黑龙破海而出、盘旋嘶吼”,只不过是远处那片特殊的深海所发生的“龙吸水”现象,然后一路挪动,波及到了龙居岭,造成灾难而已。
最重要的是,“龙吸水”都是盛夏极度高温中才会发生的气象,冷天里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条件。
大冬天里,渔业公司的船舶直接都在那片龙吸水源头之地忙得不亦乐乎,作为被附带波及之地,龙居岭又哪来丁点危险?
后世,一到夏天,就会有部门采取措施,严禁渔船靠近龙居岭,以保安全;
但是立冬前后,是鼓励村民们前往龙居岭展开冬捕、增加收入的。
也正因此,这件事成了二零一几年的新闻之一。
现在,梁自强记起那则新闻,相当于提前几十年,知晓了那处天然“深海越冬渔场”的信息。
以他现阶段的条件还去不了深海那么远的地方,但龙居岭作为“越冬黄金通道”,过些日子必将有大量鱼汛涌现,这个却不需要有任何顾忌,放手捕捞就行!
背后的信息涉及后世,他无法向眼前另外三人透露,估计就算透露了,这三人也绝不相信传说中有鼻子有眼的“黑龙”,竟然只是先人们对“龙吸水”惊恐万分而臆造出来的。
想了想索性简单处理,瞪了瞪李亮,说道:
“你别老你爷爷你爷爷的,我爷爷当年在的时候还跟我说过,龙居岭的黑龙只在夏天特别讨厌有人来打搅。冬天相反,它喜欢热闹,特地准备了很多鱼,欢迎乡亲们来捕捞,顺便也给乡亲们准备一个大肥年!”
不过,李亮他们显然不信:“强哥你开开玩笑逗我们乐一乐可以,来就真的不要再来了!”
梁自强知道说再多也是白搭,便笑了笑,不置可否,开动木船,同他们一起调头返回。
由于这片地方已经算得上是偏远之极,三条船开了好一会儿,才总算回到近岸一带,望见鲳旺村的海岸绵延在远处。
回到岸边,李亮突然后知后觉地想到一个问题:
“卧靠刚刚一听你说这什么猫鲨值钱,只顾着一个劲抓,现在这玩意卖给谁去,郑六肯定不收鲨鱼啊!”
梁自强瞅了一眼他那六条猫鲨:
“放心吧,我既然叫你抓猫鲨,肯定就有办法把它卖出去。你先带回去养着,等我联系上人了,就去找你!”
听他这样说,李亮才算对今天贴出去的柴油钱,心里有了一点底。
今天船上除了猫鲨,是空空如也,再无其他的鱼获。梁自强也无需去郑六那,直接搬起那只装着三条猫鲨的大盆子,回家去了。
梁母也不知从谁家串门归来,路上碰见他,惊问:
“早上我看香贝不是把被褥都给你准备去船上了么,怎么当天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