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手电筒往远处照去,血液直接往脑门冲了一下。
手电所晃到之处,全是鱼在涌动!
手电筒连连移向别处,居然还是大片的鱼群。
不知什么时候,他们的三条船竟是被四面八方的鱼群包围了,如同置身十面埋伏之中,显得渺小微茫。
他们只是想着远一点海面鱼获能够丰富一点,可没想到招来的趋光鱼群有这么声势浩大、兴师动众啊!
相比之下,前头几晚那些争先恐后的竹刀鱼、青鳞鱼、脂眼鲱之类都不算什么了。
这阵势,四面如潮涌动而来,跟捅了鱼窝似的,今晚六个人怕是要累到抽筋,瘫在船上才行……
第139章 巴浪鱼搞了一千多斤
一开始还在远处游动的鱼,很快便越来越近,纷涌来到了三条船的周围。
各条船上都早就准备就绪,只等鱼一靠近,渔网便在夜色中撒开,笼罩下去。
这次跟往日不同之处在于,都不用特意举着个手电筒去寻找,看看哪处的鱼最这密集,然后选定目标再抛网。
不管往哪撒,反正鱼都不少。
梁自强一面撒网,一面就听到另外的船上,李亮、邓招财一直握草握草叫个不停,其中尤以邓招财最为亢奋,聒噪不已。
这种情况下,梁自强觉得也没必要花太久时间等待渔网下沉收缩。抛下后没过多久,他就开始收网。
梁子丰见今晚这些鱼来势滔滔,知道鱼获肯定轻不了,也已经早已守在旁边,只等二哥一收网,他便一同出力使劲往船上拉。
“卧靠!真特么沉!”梁自强发现就算两人同时拉网,依然感觉到沉甸甸的。
渔网拉到了船上,借着舱灯,只见渔网鼓鼓胀胀,少说也有一百八玖十斤,甚至有可能超出两百斤。
如此丰收梁自强应当高兴才对,但此刻梁自强的脸色却有点发僵,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了。
不仅他没法高兴,另外两条船上也传来说话声:
“草它酿了,这一整网,全是刺巴鱼?!”
这就是梁自强高兴不起来的原因。刺巴鱼学名蓝圆鲹,又名“巴浪鱼”。巴浪鱼要么不现身,一现身就喜欢成群结队,这点不假,但这鱼便宜也是事实。
龙头鱼六分一斤,够白菜价了,这鱼比龙头鱼还要便宜一点点。估计也就五分左右,上下浮动也不可能超过龙头鱼。
本来是嫌弃竹刀鱼一毛多太便宜,结果开远点撞大运,撞见一整个海面的五分货。
“卧靠还捞不捞呀?”钟康钟明两个都开始犹豫起来了。
“不捞白不捞,便宜是太踏马便宜了,但是量多啊,也能搞到不少钱了!”邓招财在不远处叫道。
“来都来了,也不能空着船倒回去了,还是多捞点吧!”梁自强也没辙了,决定道。
今晚看来得考验体力和耐力了。这么多鱼,捞是捞不完的,在整个人抽筋之前能够捞到多少,就能有多少。
这种情况下三条船反而都没有选择两人同时撒网,而是一人撒网,两人同拉。
钟家的船是钟康撒网,收网时钟明帮着一起拉;李亮的船是李亮撒网,邓招财帮着拉。
原因就是每一网都会很重,个个都撒网,到了起网时拉不动也是白搭。
梁自强这边更是一如既往就好了,他抛网,梁子丰挨近过来一起拉。
每捞完一网,只需要稍稍把船挪动一下,就又是满网的鱼。
也不知是撒了有十几网,还是二十来网,反正梁自强已经浑身是汗,跟从海水里捞出来似的。大深秋的晚上,天已经有些凉,却搞得像是在酷暑中的炎炎烈日下作业一样。
如果说往日偶尔撞大运碰上大规模鱼群,船舱中能够堆起小山头,那么这次三条船上全都矗起了山峰。
这是只有三条船,要是五条船的话,还能够凑出个“五岳”来,怪壮观的。
一千把斤是肯定有的,应该早都超过很多了。
梁自强记得以前鱼获最多的情况,是碰到大规模的金鲳鱼,以及后来的大量多春鱼。
但当时也只捕捞到八百多斤的多春鱼,随后多春鱼群就都散掉了。
这次光论量的话,比金鲳鱼、多春鱼都要猛多了。
李亮的动作已经放缓下来,梁自强望见那家伙打着个手电筒,在往一侧的船舷瞅着,竟然是在看吃水线。
他是担心船再继续装下去,吃水越来越深,怕最终会闹出事情来。
梁自强冲他问了一声:
“没事吧?你那船最多装到两、三吨的样子,现在一千多斤应该还好吧?”
李亮应了声:“装是还能装,但总得留点空余吧,万一呆会遇到值钱的鱼还怎么捞?”
“也是!”
梁自强自己也打算再捞两网就收手不捞了。他这船的承载能力是比李亮强一些,但同样道理,他也还得考虑万一遇上值钱鱼呢,总不能到时再把舱里这些便宜的刺巴鱼往船下扔吧?
等到梁自强、钟康几个已经捞到快要吐了,手电筒往海面照了照,鱼群居然还是没有散去,甚至还不停有新的刺巴鱼远远地循着灯光,赶了过来。
六人商量了一下,选择了主动撤离。
第一次碰到鱼捞不尽,但是船舱不够用的情况!
“强哥,是直接倒回观棋岛去,还是再转悠一下,找找有没有别的鱼?”李亮大声问道。
大家似乎无意中都形成了一个习惯,需要做出选择前就喊一嘴,问一声梁自强的意见。
“钟康,现在几点了?”梁自强则转头问钟康。
钟康看了下手表:“差十来分钟到十二点。”
想不到捕了这么多鱼,也还没过零点。可见手忙脚乱之中,动作有多快。
“那就再转转看吧,你们的船上油都够的吗?”梁自强问。
“够的,我前天才刚去镇上买回不少的柴油!”钟康道。
“知道夜捕特耗油,我船上带的油也不少!”李亮也回道。
“那就再转转看!”
六人很快就取得一致,继续往其他地方转悠过去。
找了一处地方,再次把船放缓到接近于停顿。这次等了差不多有一个多小时,一开始很快就出现了一些零星的小鱼,他们见数量又小又不值钱,都没去理睬。
直到几道明显偏大的身影开始在暗夜的水面浮现,向渔船靠近过来。
一开始游速很快,直到快要接近,才稍稍放缓,来到了船侧。
三道光晃来晃去,三条船全都举着手电筒在往海水中照。
虽然仍无法像白天那样看得真切,但那两头细中间鼓的典型纺锤形状,让几个人全都认了出来:
“卧靠这是炸弹鱼吧?”
“还真是,多少也跟金枪沾点边,号称小金枪呐!”
“今晚总算没白等!”
“不知道会是炸弹鱼里头的哪一种?”
这时候,再也没有谁觉得自己的船舱已经太满快要装不下。一个个全都扯上渔网,看准有“小金枪”的地方,果断抛出了渔网……
第140章 一刀下去,身价倍增
这鱼比此前竹刀、青鳞、脂眼鲱之类都要大,但没有那么密集,只是几条几条地现身。
确实,金枪鱼、鲣鱼这两类也有一定的趋光性,但趋光性没那么强,不会到竹刀鱼、刺巴鱼那种程度。
鱼拉了上来,梁自强网中了三条,每条都有七八斤重的样子。
在鲣鱼(炸弹鱼)中,这块头不算大的。
鱼倒出来后,梁自强立即用手电筒照着细看,一看就明白了,这是炸弹鱼中的扁舵鲣。
鲣鱼下面有很多不同的细类,基本都被称为“小金枪“,只要处理得当,价格都很可观。
眼前这几条扁舵鲣,身体呈纺锤形,粗壮,棕黑色,侧线上方有不规则的黑色带纹。尾马比较短,尾柄细而强,两侧各有一处中央隆起嵴及2条小的侧隆起嵴。鱼身的鳞片不多,体侧仅在胸甲部位有些圆鳞,其余地方无鳞。
所有炸弹鱼中,圆舵鲣、扁舵鲣是体型相对偏小的。
鱼倒出来后,梁自强立马跑进船舱里面,飞快找出一把菜刀来。
按住其中一条鱼,菜刀对准了鱼鳃盖下部边缘处靠往鱼腹部的方向,迅速而有力地一刀切下。
一股鲜血立即喷涌出来。
其实如果用尖刀,会切得更准更利落一些,可惜船上没有,只能先拿菜刀代替,用完后把菜刀清洗干净就行。
之所以要马上切上这一刀,这跟鲣鱼的特性有关。
一般来讲,鱼类身体中的血液是并不多的,通常只占到体重的约1.5-3%,而且这些血液基本上都集中在鱼鳃之中,鱼肉中的血液少之又少。对于这些鱼,只需要在烹饪前摘掉鱼鳃,并不会影响肉质和味道。
正是因此,大多数的鱼即便是来自深海的鱼,也并不需要放血。
但是金枪鱼、鲣类鱼很不一样。
它们的血液占比高达20%,而且一离水后,它们极容易因为缺氧而死。一旦死掉之后,这些血液不仅留在鱼鳃,也会留在身体之中。如此一来,鱼肉的口感将大打折扣。而且不放血的话,会富集乳酸,更容易腐烂。
及时放血、处理妥当的金枪鱼、炸弹鱼能够用来做刺身。没放血的炸弹鱼,吃不吃得下都是个问题。
没放血的扁舵鲣,勉强能卖个一毛钱每斤,纯纯的白菜价;及时放血且手法得当的话,同样一条扁舵鲣,能卖到六毛,价格瞬间美丽。放血与不放血,简直就不是同一类鱼,身价差别实在太大了!
之所以一定要选在鱼鳃下方那处下刀,则是因为切这个位置就等于切断了鱼鳃与身体的血管连接,此时鱼鳃依然会本能地将血液向身体输送,而身体也会本能的回流血液,最终这些血液全都从切口处流了出来。
梁自强麻利地切完一条,迅即又如法炮制,把剩下两条也进行了切腮、放血。
处理妥当后,立即又开始撒下新的一网。
好在,扁舵鲣来得虽不怎么密集,但却陆续都有,且没有很快散去。
于是,每网多则三四条,少则一两条,只要撒下去,基本都有收获。
不管怎么说,这鱼处理妥当的话,比前头那种五分的刺巴鱼要值钱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