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他把联系方式交给了李扬,毕竟他已经确定不参与这种事了。
李扬现在也就是随便玩玩,不准备花多少钱。
毕竟当前比特币体量不大,就算按照三百美元一个,总共两千一百万枚,总市值也就才六十亿美元。
就跟股票一样,现在还有差不多九百万枚限售待解禁,至少超过五百万枚成了永远翻不出来的底仓,市面上能够交易的,也就那么几百万枚,市值也就不到十亿美元,全天二十四小时交易,每天成交额也就那么几百万美元。
这么一点体量,是没有大资金愿意进场玩的。
李扬也不可能在市场上搜集多少筹码,都没有成交量,他连续把市场上的货扫空三天,也没几个钱。
并且连续扫货,对后续大资金入场影响很大,大资金也不想给别人抬轿子啊。
能线下交易一些过来玩玩,是可以的,也只能走线下这条路子,就是不知道那群人手里有多少。
等放学之后,一个戴眼镜的男子走到了李扬身边,问道:“是李扬学弟吗?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戴维,MBA班的,有机会认识一下吗?”
李扬笑呵呵的说道:“原来是学长,幸会幸会,不如我们找个地方?”
“好。”
说完,两人就一块走出了教室,在学校的餐厅坐了下来。
李扬是第一次见戴维。
可能这个名字确实陌生了一些,不过他是OFO小黄车创始人,而OFO就是从京大校园起家的。
他本人研究生在读,利用京大校园这个土壤,孵化了共享单车这个概念。
整个京大,基本都是他的小黄车,并且此时已经推向了整个京城。
这个项目,确实相当厉害,算是引导了共享行业的潮流。
ofo巅峰时期,估值达到数百亿,只不过最后一夜之间倒塌,只剩下几千万排队退押金的用户,按照每天处理几十个来算,大部分人都排在了两百年之后,活着是没希望见到了,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不要丁克,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件事跟李扬没什么关系,戴维找到他,大概率是想要融资,毕竟都知道他手里有钱。
赔给谁不是赔啊?
李扬也不介意在这个时候融资,等再过几轮之后,带着利润离场走人。
此时的小黄车,在三月份完成了天使轮融资,不过只有几百万。
而现在,戴维明显想要开启A轮了,说明烧钱的速度比较快,几百万已经烧完了。
跟戴维聊了一会,李扬主动聊到了小黄车,戴维才开口说出自己的目的。
确实,就是要融资,询问李扬有没有兴趣。
只不过不是李扬想象中的A轮,而是Pre-A轮。
李扬听到之后,佩服戴维的本事,所谓的Pre-A轮,就是介于天使轮跟A轮之间的融资,不影响A轮。
按照他这个理念,接下来是不是还有A,A+两轮融资,才算是把整个A轮融资走完?
就这还不算,戴维只是邀请李扬过去参与Pre-A轮融资,也就代表着到时候还有别人。
他要价高者得。
这特么心也太黑了,自己不愿意多拿筹码,又想多拿钱。
很多初创公司都会面临这种局面,天使轮一般都不会融到太多钱,主要就是后面的几轮融资。
每一次融资,都会让创始人拿出不少股份。
一般来说,就算有些抠门,顶多就是在B轮或者C轮搞个B1,B2,C1,C2,尽可能的利益最大化。
戴维倒好,A轮就直接开搞了。
最终,交换了名片,两人算是谈完了。
结果第二天,李扬就在相关新闻上面看到了他的事。
“李扬准备入股OFO小黄车,同为京大学生,OFO创始人跟李扬相谈甚欢,根据目前掌握的消息,李扬已经跟ofo小黄车达成入股意向。”
李扬:“……”
都特么是营销鬼才!这个研究生没白上!
现在李扬在网上的热度多大啊,ofo小黄车说白了就是草创阶段,现在借着李扬的名气这么一宣传,等过几天的融资会议,戴维不得趁机多要钱?
毕竟从一个只有京大师生知道的东西,变成全国不少人都知道了,知名度不在一个量级。
虽然小黄车在京城也有不少了,但戴维有钱去推广吗?有钱请地推吗?
现在地推,注册一个账号,可要收费十几块钱,戴维根本玩不起那种。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个项目肯定是值得投资的,李扬准备拿下所谓的Pre-A轮,后续就不参与了,不管稀释到多少,反正等到D轮就跑路。
戴维这么抠门,对他也有好处,至少他只要能参与到Pre-A轮,后面的利益肯定有保障。
当天放学之后,李扬来到了万柳资本。
好几天没来了,手有点痒。
毕竟有了天生按摩圣体,不能浪费这么优秀的体质。
姜半夏下班之后,笑着对李扬说道:“恭喜李师父又要投资一家世界五百强了!”
李扬:“这犄角旮旯的消息,你都知道?”
“昂,李师父的任何消息我都关注着呢,而且以我对李师父的了解,如果一家公司没有潜力,你是不会花一分钱的。”
李扬诧异道:“这么了解我?”
姜半夏有些傲娇,“那是当然!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李师父!”
李扬笑着说道:“那你知道我今天要来干什么不?”
“当然是……”
姜半夏凑过来,小声说道:“李师父想让我请客了?”
李扬点点头,说道:“对,也就只有你能请客,毕竟我这双手已经按捺不住了,就靠你来解馋了。”
“那我不在的时候,是谁帮李师父解馋呢?”
第188章 搞了半天不是一伙的?
在姜半夏租的房子那边,李扬伸出双手,做了一个握的手势。
“姜师父,你看,我的手已经变成你的形状了。”
姜半夏把头埋在枕头里面没说话。
天知道这么羞耻的话,怎么从李扬嘴里光明正大说出来的。
“李师父,万柳资本现在资金规模已经达到一百亿了。”
李扬手上的动作突然停滞了下来。
才两天啊,一百亿了?
姜半夏补充道:“不过有四十个亿是我的自有资金。”
这样就稍微能理解了,毕竟姜半夏本身就有热度,加上李扬最近制造了不少话题,把她顶级富婆的人设打造了出去。
起步六十个亿规模,确实是天胡开局,只不过后续的增长,全看姜半夏的实力。
她要是不赚钱,指不定会有人顶着高昂的手续费也要赎回。
不过对于公募基金来说,旱涝保收,肯定是赚的。
只是一旦这次没把名气打响,后续想要扩大规模,就很难了。
机会就只有这一次,人设能够带来的效果,一旦失败一次,后面就没人会相信了。
“恭喜姜师父成为国内年纪最小的百亿女基金经理!”
一般这种统计,不统计私募的。
姜半夏说道:“前缀有点多。”
“哈哈,谁让百亿基金经理已经有不少了呢,想要去掉前缀,只能奔着千亿去了。”
国内女基金经理也有不少,管理百亿规模的还有两个。
不过也仅仅是百亿规模,过五百亿的一个都没。
而且还不是那种管理单个基金,是多个基金加起来的规模。
姜半夏眯着眼睛,仿佛是一朵待绽放的花。
其实最近市场行情很差,成交量委靡不说,上一次千股跌停距离现在也不过两周,股灾的阴霾一直萦绕在整个市场的上空。
网上一大堆小道消息,说是国家队下场救市,可不管怎么营销,没有几个股民愿意入场。
姜半夏这个时候入局,时机其实不太好。
但这个时候才是考验手法的。
休息了一晚上的姜半夏,开启了自己新工作的一天。
来到公司之后,首先就是确认了一下申购份额,确定了今天要操作的资金,然后就是跟操盘手沟通一些细节,以及今天要做的标的。
今天还是稍显的紧张一些,毕竟从头建仓是比较累人的。
她的策略是按照公募基金的保底仓位来做,公募基金不能空仓超过35%,她准备持仓在70%上下,先适应一下公募的节奏。
她以前是做高频交易的,跟公募不怎么对路子。
关于QDII基金那边,她请了别的基金经理,提前给好思路。
她也不可能在公司熬夜,主战场还是在A股,毕竟QDII基金总共就两亿美元的规模。
第一天结束,基金净值微跌了0.04%
第二天结束,基金净值再次微跌了0.03%
网上已经开始出现不少的声音了,毕竟姜半夏享受了名气带来的好处,就要承受名气带来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