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点这个呀,我觉得这个肯定没有雷!”
“呵呵,纯看运气是吧。”
方为在这一个步骤卡了许久了,有五个方块让他陷入纠结,一时半会儿不知道先选哪个。
听徐采苓这么一说,他便点击了一下她手指点的这个方块。
[游戏失败!]
徐采苓:“……”
方为:“……不是,你这五选一也能直接踩雷的啊?什么狗屎运?”
“呸,明明你自己运气差!我来一把!”
“行行,那你来。”
游戏重开,徐采苓笨拙地移动着鼠标,随意在一堆没打开的方块中,点击了一个方块打开。
[游戏失败!]
方为:“……”
徐采苓:“???”
这下连身后探头探脑好奇往这边看的柳知意都忍不住笑了,方为更是笑得嚣张。
“算了采苓,你今天的运气算是到头了,这第一步就失败了,你的运气得有多差?”
“那、那是因为我献祭了今天的运气啊!”
“你献祭给谁了?”
“今晚不是申奥结果要公布吗,我就献祭了我今天的运气,祈祷下一届奥运一定是在我们这儿举办!”
“……”
方为欲言又止,止言又欲,这还能让她找到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的?
“那零八年的奥运,真的有可能在我们这儿举办嘛?”柳知意也好奇道。
“这次绝对可以!!”徐采苓信誓旦旦地说道。
“嗯,我也觉得没问题。”方为点了点头。
或许真有一份采苓献祭了运气的功劳,当晚的时候,申奥成功的消息传回了神州大地,四十万群众涌向天安门狂欢!
这大概就是采苓今年暑假里,最激动兴奋的事了。
……
漫漫假日里,除了日常的顽耍之外,方为也帮忙家里的事。
五月份那会儿下的贻贝苗要取包网了,七月份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养殖场那里帮忙取包网。
很快,假期过半,到了八月份的时候,去年十月下的那三十亩贻贝,就要采收上市了。
方为也去帮忙,但这是重活,他能帮上的忙不多,老爸专门请了几个工人来采收。
几艘小渔船开在海面上,一串串沉重的苗绳拉起来,需要用机器将足丝牢牢缠在上面的成品贻贝给取下。
经过近十一个月的养殖,当初的贻贝生长的相当好,品相也是极佳,产量跟当初预估的差不多,对于初次开展的贻贝养殖项目来说,算是非常值得庆祝的成功了!
贻贝的销售主要是批发给各个经销商,方先锋贩鱼多年,也有自己建立好合作关系的经销商,利用他们的分销网络,将贻贝送向各个市场终端。
如今养殖项目刚起步,方先锋也没想一口吃成大胖子,主要精力还是先放在养殖上面,等以后门路清了,有经验了,再来考虑打通上下游的链条,自产自销不香嘛。
方先锋对此可能想法还比较传统,但方为的点子可就多了,真到那时候,不管是走电商平台销售也好、还是打造自己的品牌也好、还是走出口贸易也好,还是做产品深加工等等,多得是合适的销售策略。
三十亩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在如今以人工为主的年头里,整个采收和批发工作也得忙活大半个月的。
每天傍晚回家的时候,方先锋的计算器就按得啪啪作响。
“爸,利润算下来咋样?”
“还行,除去各种成本支出,每亩大概能挣个两千四五的!”
“那不错啊!”
“还行,还行,呵呵……”
嘴上说着还行,但方先锋此刻嘴都要笑歪了,哪怕没有出错的算数,他都忍不住算了一遍又一遍。
按照每亩挣两千五来算,这三十亩下来,也挣了近七万五啊!
十个月的时间,挣了七万五!
这还只是去年十月下的三十亩呢,而今年五月下的那三十亩,等来年三四月份的时候又是七万五入账!相当于每隔几个月就中一次彩票了!
随着手头资本的积累,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财富的滚动就会变得越加迅速起来。
等这批贻贝采收完,紧接着就要将整体养殖规模扩张到百亩,等到明年,再扩张到两百亩,到时候就真的是年入几十万的大户了!
有了方家贻贝养殖的成功,可以预见的是,今年十月份的下苗期,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贻贝养殖项目里面来。
倒也不算是坏事,菠萝岛的贻贝养殖名声总是要靠更多的养殖户参与才能打响的,而方为一家则占尽了先行的优势。
当然了,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凡事亲力亲为是不可能的了,方先锋也打算到时候招一些工人来,有序不断地扩张规模。
而在今年,大伯也终于下定决心要开始养殖贻贝了。
徐采苓家也开始思考起转型,原本徐叔是经营一家海产加工的小作坊,他的嗅觉倒是敏锐,看到菠萝岛贻贝养殖的产业渐渐走向火红,他也决定转型专门做贻贝的深加工,比如做罐头啦、做贻贝粉、贻贝酱、贻贝零食等等。
徐采苓对此是喜闻乐见的,毕竟这意味着她不用再去帮忙晒咸鱼了……
这些年里,徐叔也攒了些积蓄,把原来的小作坊转让掉,咬咬牙把原来废弃的东华村小学租了下来,做了个贻贝精加工的小厂房。
至于贻贝的原材料嘛,肯定就是找方先锋进货啦。
徐采苓现在倒是不用再去晒咸鱼了,但每天都得去小学……不,厂房那里帮忙开贝壳。
偶尔方为和柳知意闲着也会过来探探班,帮她开开贝壳。
“你家的贝壳真难开!”
“看技术的好吧,你瞧我怎么一下就开了?”
“现在学校真的是我家了……”
徐采苓不由地感叹。
还记得去年学校刚倒闭的时候,方为说以后东华小学会租给别人当海产加工厂,她那时还不信,却没想到居然成了她家的厂……
好在东华小学又破又小,不然厂房太大的话,她不是开贝壳要开麻了啊?
祈祷徐叔不要听见傻闺女的心里话……
第171章 文老师要离开?
八月二十七号,沪海。
窗外滴滴答答地下着雨,天空显得有些阴霾。
眼看着就要到开学的日子了,文素素却有些高兴不起来,少有的忧愁情绪染上心头,她进入了人生里最为难的时候。
她轻轻地叹了口气,调整好情绪,避免再次无谓的争吵,提着手里熬好的粥,轻轻地推开了病房的门。
这是一间独立的高级病房。
房间里最显眼的是那张白色的病床,身边放着各种医疗设备,床上躺着的那位脸色苍白的妇人,正是她的母亲。
事情发生在两天前,母女俩再次因为去偏远海岛支教的问题争吵了起来,母女俩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在文素素决定啥也不管,过两天就离开沪海回学校去的时候,当晚母亲便因为剧烈的腹痛和高烧住进了医院里。
是比较严重的胆结石伴随急性胆囊炎,昨天才刚做完手术,保守估计也得住院个十天半个月的……
哪怕和母亲意见不合,但文素素也从未想到会有这种事发生,一时间急得焦头烂额的。
好在不算是太过严重的问题,加上家境优渥,接受良好的医疗手术后,出院后多注意就没啥大事了,但这也给文素素敲响了警钟,恍然回过神来才发现,向来如精英女强人一般的母亲,不知不觉也是一位五十三岁的人了……
父亲的年纪也渐渐大了,身体的小毛病同样很多,夫妻俩都到了这个岁数,财富有了、地位也有了,剩下为数不多的念想,可不就是平平安安的,闺女能够陪伴在自己身边么?
可以说,这是文素素和父母之间矛盾最为激化的一次,也同样是她人生里最最为难的一次了。
病床上。
李珺正阖眼安睡,也许是麻药的劲儿过了,刀口传来的阵阵疼痛,令得她在睡梦中也眉头皱起,额头渗出一些冷汗来。
文素素将手里提着的粥轻轻放到桌面上,扯了两张纸巾,小心翼翼地给母亲擦擦额头的汗。
李珺慢慢地睁开了眼睛,想说话,但喉咙沙哑的利害。
“素素……”
“妈,你醒啦?”
“嗯……”
李珺想要撑着床坐起来,可刚一动,刀口传来的剧痛就令得她拧紧了眉头。
不等她主动说,细心的文素素便明白了母亲的意思,赶忙将病床头摇高一些,手掌托着她的后背,将枕头垫到她身后去,让她半坐半躺着。
“呼……这人啊,年纪一大就禁不起折腾,生点小病就差要了我半条命……”
“妈,还小病呢!现在感觉好些了嘛?”
“嗯……给我倒点水吧。”
文素素便拿出来杯子,冷水热水调了调,感觉水温差不多了,这才捧着杯子小心递给母亲。
“妈,我喂你吧。”
“没事,妈自己来……”
“你手都拿不稳了。”
文素素见状,不由分说,拿出来小汤匙,一点一点地细心给母亲喂了点水。
喝完水,文素素又拧开保温罐子,是一份胡萝卜瘦肉粥,瘦肉全部剁成肉糜,跟白粥一起熬得软烂易于消化,虽然清淡,但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医生说你现在最好只喝点粥,那些油腻的、重味的就不要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