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柠轻笑道:“我哥那朋友怀疑他妻子出轨了,但是暗自调查一直没有实证。”
“是至明通过录音发现,他妻子的出轨对象原来是女的。”
余向晚恍然的哦了一声……
早上近八点二十分,余至明来到医院中心小楼就听到了一个糟心消息。
医院对昨天收治入院的二十三名余至明的门诊患者,做了深入调查。
其中十七人承认,他们联系了黄牛党,因为对方承诺,一定能让他们挂上号,还表示挂上号后再收钱。
他们确实顺利挂上了余至明的门诊号,为此多支付了一万到一万六不等的费用。
至于黄牛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耐,医院表示,还需进一步调查……
下午近两点,余至明迎来了小雪舍友的父亲柳启伦,还有他得了肝癌,身材消瘦,名叫邹毅的中年客户。
余至明首先对邹毅的肝部区域做了检查,只是他一上手检查,就发现不对。
“邹先生,你的肝癌,是病理检测确诊的?还是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的?”
病理检测,是癌症确诊的金标准。
即将病变组织从身体内取出,在体外做免疫组化,甚至基因分型。
这是百分之百确定癌症的方法。
但是,取出病变组织无论是手术还是穿刺活检,多少都有一定的风险。
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也能通过增强CT、增强核磁共振、PET-CT、超声造影等各类影像学信息,再结合一些身体化验指标,来诊断实体癌症。
只不过,主要靠影像学来诊断癌症的可靠程度,略低于病理学诊断。
一般来说,像癌症这种重大疾病,多数都是通过病理学诊断来确诊。
除非临床医生,对自己的影像学判断,非常的自信和确信。
毕竟,这是癌症。
患者一旦得知自己得了癌症,身心状态很有可能发生巨大变化,甚至会做出匪夷所思的决定或行为。
要是最后确认是误诊,乐子可就大了。
脸色蜡黄,神情蔫蔫的邹毅,回道:“给我做检查的,是我们当地挺有名气的一位肝胆专家,是他告诉我的。”
“我只记得当时做了不少检查,CT、核磁共振等各种拍片子,还有各种化验。”
“至于是病理检测确诊,还是影像学来确诊的肝癌,我就不清楚了。”
“那时被怀疑得了肝癌后,我的大脑就成浆糊了,想东想西乱七八糟。”
邹毅又长叹道:“也就这几天,我才清醒过来,想着趁着我的身体还算可以,把一些事情梳理一下,免得将来有心无力了。”
安静站在一旁的柳启伦,敏锐察觉到余至明肯定不是随便一问。
他面露期待的问:“余医生,是不是邹先生的肝癌,还有其他的可能?”
余至明没有回应,又对邹毅的肝部做起了细致检查。
这次检查了六七分钟,他才收回了手。
迎着邹毅和柳启伦忐忑和紧张的目光,余至明谨慎的道:“根据我的检查,不像是肝癌,更像是肝脓肿。”
“这样吧,我安排你们去肝病研究中心做进一步的确认检查。”
有一些肝部疾病,容易被误诊为肝癌。
比如,肝硬化结节。
大多数原发性肝癌,都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肝硬化较重的患者,肝的本质会呈现大批的增生性的结节。
这种结节和早期的肝癌在临床影像学上有时很难区别。
同时这两种病的肿瘤患者又往往伴有甲胎蛋白升高,所以容易混淆。
再比如,肝血管瘤。
它和肝癌都是血管较为丰富的占位性的病理变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诊断检查,通过CT增强扫描的临床诊断检查,都会显示出丰富的血流,所以容易混淆。
余至明所说的肝脓肿,是机体某一个部位受到感染以后,通过血源性的播散,在肝脏产生的一种病理变化。
病人往往会表现为乏力、低热、消瘦、肝区不适的临床表现。
从病理表现来看,脓肿很小的情况下,不容易和肝癌相区别。
余至明的话,让邹毅蹭的一下从检查床上站起来,目光闪闪。
“余……医生,余医……生……我……”
邹毅一时激动的呼吸急促,舌头打结,都不能正常说话了。
柳启伦伸手按住邹毅的肩膀,让他重新坐回了检查床上。
他也一脸激动的说:“余医生,您的本事,我们是知道的,堪称当代的妙手神医,诊断还没有出错过。”
“您的意思是,不是癌症?”
余至明道:“我只能说根据我的检查,是肝脓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至于具体情况如何,最好是去肝病研究中心做进一步的确诊。”
余至明给邹毅写了转诊单。
接下来,他就看到来时孱弱的拖着身体走路的家伙,腿脚生风的快步离开了。
柳启伦要小跑几步才能跟上。
余至明回到大办公室,意外发现中医部的汪梧医生在等着他。
“有事?”
汪梧嘿嘿的笑了笑,也不说话,从衣兜里取出两个茶色广口小药瓶递了过来。
余至明伸手接过,发现两个小药瓶里各有一粒蜡封的鹌鹑蛋大小的药丸。
“汪医生,这是制成功了?”
汪梧得意的一笑,说:“连日辛苦之下,总算是成功了。”
“一共制成了十二粒。”
“按照事先的约定,给了古董事长六粒,我自己留下了四粒。”
余至明赶紧的推辞道:“哎呀,汪医生,如此贵重的成药,给了我两粒,太多了。”
“一粒即可!一粒即可!”
余至明虽然嘴上这么说,手却把两个小药瓶握的紧紧的,没有还回一粒的动作。
以汪梧医生的人品和能力,即便对这人参续命丸的药效有所夸大,但实际效果肯定也是有些不凡的。
也就是说,这可是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大作用的药物。
要是他假客气,汪医生真的顺水推舟收回去了一粒,损失可就大了。
汪梧呵呵笑道:“余医生,这是你应得的,没有你,也就没有这药了。”
“两粒,也正合适。”
“你可以随身带一粒,以备不时之需。另一粒,就放家里备用。”
停顿一下,汪梧又介绍道:“这药呢,吞服或是温水化开服用,都可。”
“这药对慢性病患者效果最佳。对急症,外伤患者的作用,就差了许多。”
余至明嗯了一声。
汪梧靠近了他一些,压低声音说:“曾有人以十万价格向我求购一粒,我没有同意。”
“余医生,这药的很多药材,如今收集是越来越困难,或许就没有下一回了。”
“你别心中一软,随意用患者身上了。”
余至明又把两个小药瓶握紧了一些,一脸郑重道:“如此贵重药物,有钱也买不到,我肯定不会随便用出去的。”
送走汪梧医生,周沫凑了过来。
“什么药啊?这么神秘兮兮。”
余至明沉声道:“可以生死人,肉白骨,让人起死回生的神药。”
周沫撇嘴道:“吹,使劲吹!你怎么不说是让人立地成仙的仙丹呢……”
第604章 他们不敢花钱
下午临近下班时间,完成了一天工作的余至明,带着周沫来到了老标本楼。
这里,地下三层的隔音装修已完成,需要余至明过来检验一下隔音效果。
老标本楼外的脚手架已经拆光。
重新做了保暖和铝板外立面的老楼看上去簇新,宛若新建不久的小洋楼。
余至明晓得,这就是表面光鲜的面子工程,内里可是至少有四十年历史,翻新改造过数次的老建筑。
“余医生……”
后勤处的董处长戴着安全帽,快步从标本楼里迎出,把两个安全帽递了过来。
余至明伸手接过一个安全帽戴上。
他随着董处长进入了一楼大厅,看到有四个工人正在忙碌。
董处长介绍道:“内部改造工程主要两块,整栋楼的水电用了多年,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这一次全部做了重新置换。”
“还有就是,两部老电梯也换了全新的,还对电梯井做了加固处理。”
余至明轻哦了一声,就听董处长一脸热情的继续介绍:“如今硬装已完成,争取再用一个半月,完成软装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这里的改造和装修工程,都是我一直盯着,三月中旬投入使用,绝对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