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时起,我就一头扎进药膳这一领域,进行了长达二三十年的研究。”
汪梧有些自得的说:“那汪计药膳,就是我那么多年的研究成果。”
“但是,药膳研究的最大成果,是把我的身体给调理好了。”
这话,让余至明忍不住打量汪医生。
也就一米六出头的身高,干瘦干瘦的,毛重能有八十斤吗?
就这样瘦猴一样的小身板,还是一直吃自家药膳调理出来的?
余至明不由自主的对他家药膳的功效,产生了深深地怀疑!
汪梧自然看出了余至明脸上的质疑,不在意的呵呵一笑。
“余医生,我早年的身体,不止一位医学大家给诊脉看过,断言寿数不会超过四十。”
汪梧用手势朝余至明比划了一个数字,朗声道:“我今年可是五十有七了。”
“我感觉,能至少再活二十年。”
才五十七岁?
余至明又禁不住瞅了瞅汪医生那一脸皱纹的小老头模样。
这副尊荣,六十七岁都不会有人怀疑。
余至明认为,为了药膳的功效能令人信服,汪医生还是不要出来现身说法为好。
他转移话题,问:“汪医生,关于这药膳的合作开发,你是什么意见?”
汪梧轻叹一声,说:“当年,我曾雄心勃勃,想着把药膳发扬光大,生意做大做强。”
“奈何时运不济,亏的一塌糊涂。”
他迎着余至明的目光,说:“余医生,我们以药膳方子入股,占股四成。”
“企业的经营和推广等等,我们不管,只负责药膳的配置和生产。”
“还有……”
汪梧又补充道:“将来公司无论如何增资扩股,我们的四成股份不能被稀释。”
余至明轻哦了一声。
然后,他端起汪水苏给他盛好的一碗米饭,就着茶几上的肉菜,大口吃了起来。
汪梧等了片刻,眨了眨小眼睛,问:“余医生,你对合作是什么意见啊?”
“我提出的这合作条件,你是接受了?还是不接受?”
余至明喝了一口鸽子汤,顺下嘴里的食物,才开口回道:“汪医生,生意的事情,我除了掏些钱投资外,其他的都是不管的。”
“你提的这合作条件,我家青柠会和你详细商议的。”
汪梧呵呵一笑,说:“其实,药膳那一块,我也是全丢给了水苏和她妈妈负责。”
“具体合作条件,就让我家水苏,和你的女朋友古青柠坐下来一起商谈好了。”
余至明嗯了一声,又转而催促说:“汪医生,我们赶紧吃饭吧。”
“菜凉了,味道就不好了……”
二十几分钟后,余至明谢过了汪家父女的款待,心满意足的告辞走人。
汪梧把余至明送出办公室,回来看到茶几上是砂锅空、瓦罐空,盘子也空。
“这家伙真是能吃,害得我都没吃饱。”
汪梧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忽然想到一点,看向开始收拾茶几的女儿。
“水苏,你特意做了这么多的肉菜,看来是有备而来,你事先了解那小子了?”
汪水苏声音糯糯的道:“事先了解一番合作对象的喜好,不是应有之义吗?”
“余医生饭量大,又不是什么秘密,我们请人吃饭,总不能让客人吃不饱吧?”
汪梧点了点头,又告诫道:“水苏,你牢记一点,那小子虽然有大本事,长的也好,却不是良配。”
汪水苏停下手中的活,抬头问:“爸,不是良配,古家小公主还紧抓住不放?”
汪梧轻哼一声,说:“你懂什么啊?”
“古家有医院,有药企,对他们来说,余至明就是摇钱树,自然要好好笼络住了。”
“那个古家小公主,就是笼络联姻的牺牲品,由不得她不同意。”
汪水苏反驳说:“古家小公主提起余医生时,脸上幸福表情,可不像是装出来的。”
汪梧哼道:“肯定是装出来的。”
“水苏啊,余小子能取得这么大的医学成就,除天赋外,更少不了热爱和勤奋。”
“这种人,我最清楚,就是工作狂,家庭和女人在他心中不会占多少地位。”
“做他的妻子,不会有多少幸福。”
低头继续收拾茶几的汪水苏撇了撇,嘀咕道:“我可是知道,某人第一次见余医生,就问他有没有女朋友呢。”
汪梧:“……”
下午近两点,一位名叫夏凡,说是尤医生朋友的中年男子找到了余至明。
余至明听这人的声音,略有些沙哑,直接带他去了检查室。
稍微一检查,他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夏凡的左侧声带,外展和内收时略显僵硬,与柔软自然的右侧声带相比,在动作上出现了不同步的滞后现象。
余至明进一步探查,没发现这人的声带出现结节、增生、炎症等其他问题。
他初步判断是这人是声带麻痹,目前是症状不太明显的单侧不完全性麻痹。
只是,这声带麻痹只是症状,造成声带麻痹的原因,比较复杂。
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肿瘤或占位性病变侵犯、压迫或牵拉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以及医源性损伤、病毒性感染、脑血管疾病、部分先天性疾病等。
鉴于夏凡的身体没有头痛头晕、发烧其他症状,只是出现了声音沙哑,余至明就重点探查喉部异常。
毕竟像肿瘤、病毒感染、脑血管疾病、先天性疾病等,引发的身体不适症状,出现声带麻痹这种单一症状的可能性极低。
这种单一症状,直接病因最有可能。
在解剖结构上,声带的正常活动受迷走神经的分支喉返神经的支配。
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在体内行程较长,故其受损引起声带麻痹的机会较多。
当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周围组织病变,侵犯、压迫或牵拉这些神经时,会造成声带运动障碍。
余至明的这周边拓展探查,还真的有所发现。
他用长柄异物镊从夏凡的左侧喉间拔出了一根约一厘米多长的细长物体。
清洗干净后,余至明判断是牙刷毛。
“夏医生,这么一根牙刷毛插进你的喉咙肌肉,还那么深。”
“你自己没有感觉吗?”
夏凡摇了摇头,忽然醒悟道:“余医生,我知道了。”
“一个多月前,我扁桃体反复发炎,喉咙也痛的厉害,应该是那段时间发生的事……”
晚上近七点,在医院食堂吃过晚饭的余至明,来到了骨科主任办公室,参加项医生的治疗会诊。
走进办公室,余至明竟见到两位熟人。
整形外科的翁阳医生,还有创伤外科的蔡勇先医生……
第457章 未雨绸缪
除了翁医生、蔡医生这两位认识之人,余至明又在骨科邹主任的介绍下,认识了来自神经外科的林医生,还有擅长显微外科手术的侯医生。
简单认识后,在坐之人都是大忙人,没过多寒暄直接进入工作状态。
余至明首先做项医生的问题介绍。
他在邹主任提供的一比一的人形硬纸板上,把发现的项医生的身体问题,一一的做了简单介绍,还有位置标记。
余至明刚介绍完,正想喝口水润润嗓子,耳边就响起蔡勇先的声音。
“余医生,如果给你提供足够安静环境,你探查到的血管最细直径,能达到多少?”
余至明沉吟着说:“皮下肌肉的血管,零点二左右。脏腑血管,零点五左右。”
“环境再安静,患者本身就是一大噪音来源,会给我的探查带来很大的干扰。”
余至明这次指出的项医生的小血管断裂问题,其直径最细在零点五毫米左右。
病房环境,对他来说,干扰有些大。
余至明回答完,就去饮水机那里,用一次性纸杯给自己倒了一杯水。
他完全没注意到,翁蔡林侯几位医生,看向他的眼睛,都开始闪闪冒光了。
邹主任清咳一声,提醒说:“诸位,项医生的情况,你们可有什么意见?”
翁阳开口轻笑道:“项医生的最大问题,就是细小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导致他不能像以前那样,对双手做精细控制。”
“这个问题,在以前来说,是一个大难题,很难解决。”
“但是,我们有了余医生提供的精确损伤位置,项医生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无论是小血管断裂,还是神经损伤,都可以通过自身移植来解决。”
侯医生接过话道:“零点二毫米直径的血管和神经的植接,不算多大难度。”
“最大困难之处,就是找到这些损伤。”
“我们划开皮肤和肌肉,四处寻找这样的损伤,所造成的附带伤害,或许要大于损伤修复本身。”
“但有余医生做定点标记,就不同了。”